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罗哲海(Heiner Roetz),著名德国汉学家,德国波鸿大学东亚研究系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伦理学、中国宗教史、中国儒学史等。出版的专著有:《古代中国的人与自然》(Mensch und Natur im Alten China,1984)、《轴心时期的中国伦理学》(Die Chinesische Ethik der Achsenzeit,1992;中译本《轴心时期的儒家伦理》,2009)、《孔子》(Konfuzius,1995)、《中国古典哲学导论》(与施莱希特合著,Klassische Chinesische Philosophie. Eine  相似文献   

2.
我国当代著名回族学者冯今源著《中国的伊斯兰教》(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第1版) 近期已被伊朗伊斯兰文化联络组织翻译为波斯文正式出版发行,译者是伊朗当代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穆罕默德·杰瓦达米德·瓦尔尼亚(Muhammaid Jiewadamid Warniya)。译者根据自己对原著内容的理解,将书名改作“伊斯兰与伊朗文化在中国”,此外对书中一些小标题也作了相应的更  相似文献   

3.
赵司空 《现代哲学》2006,(4):125-127
2006年3月20日-22日,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罗莎·卢森堡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罗莎·卢森堡思想及其对当代哲学、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讨论的专题有:1.罗莎·卢森堡的《资本积累论》及其当代研究;2.罗莎·卢森堡与马克思、列宁;3.罗莎·卢森堡与当代社会主义、帝国主义理论;4.罗莎·卢森堡论世界历史进程;5.罗莎·卢森堡与西方马克思主义;6.罗莎·卢森堡与中国;7.罗莎·卢森堡的政治学。与会者分别来自美国、德国、英国、奥地利…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家训的“仁爱”教化与21世纪的道德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家训的“仁爱”教化与21世纪的道德文明陈延斌“仁爱”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范畴,儒家的“仁”、“仁者爱人”(《孟子·离娄上》),墨家的“爱人若爱其身”、“兼相爱,交相利”(《墨子·兼爱上》)等无不是这种思想的简明表达。由于中国古代社会以家庭为本...  相似文献   

5.
<正> 反思过去,思考未来,对于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必要的;对于中国,自然也不例外。中国古代文化思想渊远流长,近代文化思想又与现代文化思想息息相关,联系紧密,所以,反思过去,对于探索中国当代文化思想发展的道路,就显得更为重要。解放以后,曾有不少学术著作对过去进行过反思,但其深度抑或广度,也都不能令人满足。最近出版的张锡勤教授的《中国近代思想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下简称《思想史》)和陈庆坤教授的《中国近代启蒙哲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下简称《启蒙哲学》)对过去  相似文献   

6.
自从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问世以来,“哥白尼革命”一词在许多领域都被用以贴切地说明与康德为哲学带来的转变有同等意义的革命性转变。在《从外面(中国)思考:远东访谈录》[1]一书中对哲学家兼汉学家弗朗索瓦·朱利安进行提问的蒂埃里·马尔谢塞写道,这本书“不啻提出了重新启动‘离中心’这一伟大工作的动议,即定义我们的现代性———实际上是一次新的‘哥白尼颠覆’”。[2]朱利安解释说,“中国和西方的对峙是当代最伟大的问题之一”,“中国的思想为我们展示了不同的内在连贯关系”,它“还使我们重新思考我们理智之后的先入之见”,因此中…  相似文献   

7.
德国著名汉学家文树德所著《黄帝内经素问——中国古代医学其籍中的自然、知识和意象》是一本向西方世界介绍《黄帝内经》基本观念和哲学思想的著作.研读这本著作的结构及内容,挖掘这一重要的文本语料,有助于《黄帝内经》文献和翻译的研究,进而促进中医文献和中医英译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8.
管仲是我国春秋前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和他的学派的政治伦理思想颇具特色,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密切结合的典范。管仲学派的思想体系表明,他们所说的政治是具有伦理色彩的政治,而他们所说的伦理是为政治统治服务的伦理。这种政治与伦理的密切结合,实际上也是整个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共性,只是在管仲学派中反映得特别明显罢了。这种状况,固然决定于中国古代社会家族宗法制度与君主专制统治制度相结合的社会基础,也是与这一学派的创始人管仲长期从政的经历密切相关的。管仲于周庄王十二年(公元前685年)始相齐桓公,执政至周襄王七年(公元前645年)他去在止。管仲的主要功业,就是《史记·管晏列传》所记载的:“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  相似文献   

9.
2006年6月15日下午,斯洛伐克科学院东方研究所教授、汉学家玛丽娜·卡诺古尔斯基(Prof.M arina Carnogurska,Carnogurska意为黑山)教授到白云观访问、礼拜。中国道教协会袁志鸿副秘书长会见了黑山教授。黑山教授向中国道教协会赠送了她新近翻译出版的斯洛伐克文的王弼注解的《道德真经》一书。袁副秘书长陪黑山教授参观了白云观,并向她赠送了有关中国道教和白云观的英文书籍。斯洛伐克科学院玛丽娜·卡诺古尔斯基教授到白云观参访@黄陵渝  相似文献   

10.
花之安是德国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汉学家,在华居住30余载,深入细致地研究中国古代的经典文献,著书立说。《经学不厌精》是他融合中西方经典研究方法,将中国经学史的学术发展脉络加以梳理,将儒家文化置于中西双重文化的背景之下、置于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比较的背景之下进行的全面审视和评述。花之安《十三经考证》对诸经源流的考证,很有可能是较为全面、系统、严谨地研究中国经学史的最早版本。《十三经考理》则是将儒学和基督教两种经学义理进行的比较诠释,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儒家经典学术研究范式、文献解释空间。这部著作可以称为中西方传统经学学术研究史和中西方思想交流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1.
本杰明·史华慈(Benjamin I.Schwartz,1916—1999),曾任哈佛大学历史学、政治学教授,兼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理事会学术政策主任,主要研究中国外交政策史和思想史,专长于中国现代史和中国思想史研究。其主要著作有:《陈独秀和对现代西方的认可》、《儒家思想的几种倾向》、《寻求富强:严复和西方》、《中国古代的思想世界》等,其中《中国古代的思想世界》是西方汉学界第一本有影响的专论先秦思想史的大部头专著。史华慈的文化观主要包括:世界文明具有普遍性,因为人类共有着同一个经验世界;文明与文明之间具有可交流性,而且正是在交流当中文…  相似文献   

12.
《中国道教》杂志是中国道教界破天荒创办的公开刊物,因而颇受国外学术界的关注,特别是汉学家及研究道教的学者尤为关注。如澳大利亚籍华裔著名学者、道教学家柳存仁教授,加拿大籍华裔著名学者冉云华教授,法国著名汉学家、道教学家施博尔教授,美国著名汉学家、道教学家沙梭教授,日本著名道教学家福永光司教授、洼德忠教授、蜂屋邦夫教授、三浦国雄教授等都阅读这份杂志,留意道教动态及学术信息,有的并热情撰稿或对刊物内容提出评议。如澳大利亚的柳存仁教授曾给《中国道教》前任主编李养正来过五封信:1990年11月29日来信说:“近年道教研究学术性之推展更广,尤  相似文献   

13.
正信广来(Shun Kwong-loi),当代美国著名中国哲学研究专家。曾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系教授兼文理学院大学部院长、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副校长兼士嘉堡分校校长、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讲座教授兼新亚书院院长,现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系教授。著有《孟子与古代中国思想》等。2016年7月,笔者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拜访了信广来教授,就他的中国哲学研究和当代美国的中国哲学研究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4.
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谐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理想。从现代视野考察中华传统和谐思想,特别是和谐政治思想的现代价值及其转换,对于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传统和谐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中华传统和谐政治思想的内容丰富多彩,此处仅举其重要的两个方面。1.民惟邦本孔子曰:“大畏民志,此谓知本”。(《大学》)其意思是说,人民有伟大的力量,执政者应该懂得敬畏人民的意志,把人民视为安邦立国的根本。这一思想被后代学者概括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夏书·五子之…  相似文献   

15.
冯契教授的新著:《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冯契教授继《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之后,又一部力作。如果说,作者的《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一书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系统地整理中国古代文化传统,发扬中国古代哲学的优秀传统方面,取得了很大  相似文献   

16.
去年12月下旬,教育部在烟台召开了《中国心理学史》教材编写讨论会。在会上,我国著名的老一辈心理学家潘菽教授与高觉敷教授联合作了题为《组织起来,挖掘我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宝藏》的报告。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古代心理学思想是一个丰富而很可宝贵的宝藏。我国的心理学者不能数典忘祖,必须好好挖掘这个宝藏。一以整理这份大量而可珍贵的先人遗产,一以为了建立我国自己的科学心理学而大可以从其中取材。”这就一扫过去在传统心理学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影响下,那种言必称希腊、言必  相似文献   

17.
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1947),英国著名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1925年自英国伦敦大学退休后来到美国哈佛大学任哲学教授,开始了其学术生涯中又一个辉煌的时期。他的主要哲学著作《科学与现代世界》(1926年)、《形成中的宗教》(1926年)、《过程与实在》(1929年)、《理性的功能》(1929年)、《观念的历险》(1933年)、《思想方式》(1938年)等,都是在美国完成的。怀特海哲学又称机体哲学、过程哲学,它以其原创性、深邃性、兼容性、超越性堪称当代西方哲学中的一块瑰宝,对当代西方哲学发展的后现代走向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但是长期以来,怀特海哲学在我国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研究成果也寥寥无几。近年来,随着后现代哲学特别是建设性后现代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作为建设性后现代哲学重要源头之一的怀特海哲学也日益为我国学者所关注。为了进一步推进国内的怀特海哲学研究,我们选译了他的部分重要论述,并且介绍了怀特海哲学的一些主要概念,目的在于引起学者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另外,我们认为,当代著名后现代思想家、美国克莱尔蒙特大学过程研究中心主任J.B.科布(John B.Cobb,Jr.1925-)教授的两篇论文对我们了解怀特海哲学的当代意义,特别是它和当代中国的相关性,也是颇  相似文献   

18.
A.麦金太尔的道德哲学高国希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A·C·Macintyre,1929—)是英美当代最著名的道德哲学家之一。他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国际现象学学会《哲学与现象学研究》杂志编委,1984年任美国哲学协会东部分会主席,现任美国圣母大学哲学系麦克马洪一汉克哲学讲座教授。他的哲学以其批判性、富有挑战性、多学科的文化叙述形式特别是其德性理论而享誉欧美思想界。1985年以来渐为我国学者译介和研究。麦金太尔著述颇丰,著有:《马克思主义:一种解释》(195),《无意识:一种概念的分析》(1958,《督教信仰中的难题》(1959),《伦理学简史》(1966),《世俗化与道德变迁》(1967),《马克思主义与基督教》(1968),《无神论的宗教意义》(1967,与P.利科合著),《赫伯特·马尔库塞:解说与反驳》(1970),《反对时代的自我镜象:意识形态和哲学文集》(1971),《社会学理论和哲学分析》(编,1970),《黑格尔:批评文集》(1976,编),《德性之后:道德理论研究》(198;1984第2版),《谁之正义?哪种合理性?》(1988),《三种对立的道德探索观点:百科全书、谱系学和传统》(1990  相似文献   

19.
《易》对中国古代的意识形态及文化等方面影响至巨。孔子的思想从根本上说也是接受了《易》的渗透,他一直到老还孜孜不倦地在从事《易》的研究工作。《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哲学能否与现实相结合,在目前学术界是有争论的.无论过去或现在,都有人否认传统哲学与现实的契合性.传统哲学是在中国过去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旧的思想文化体系,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因而对于当代社会具有排斥性,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它们之间同时也存在着契合性.实际上,在中国传统哲学与当代社会之间,并不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是可以在两者之间架起一座相通的桥梁,由传统走向现代之路.“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国现代的政治与经济是从中国古代的旧政治旧经济发展而来,中国现代的新文化也是从中国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毛泽东同志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