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所周知,在胡适等人的推动下,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比较一度成为现代中国学界热议的话题。但随着历史的推移,这一话题却开始很少被人问津而日渐淡出了学人的视域。下面,笔者将重拾这一业已尘封多年的历史性的话题。然而,对它的讨论将不再像当年胡适那样围绕着实用主义与中国古代先秦诸子以来的学说之间来展开,而是从实用主义与中国古老的《周易》思想的关系来切入。  相似文献   

2.
赵汀阳 《哲学研究》2012,(1):32-39,127
从理解世界到理解意识,再到理解语言,形而上学的线索走的是一条唯心论道路。胡塞尔试图论证的不仅是主观性能够构造出客观性,而且只有在主观性之中才能够构造出客观性;于是,存在的客  相似文献   

3.
该著凭借清晰明朗的笔调和令人叹服的考察,探寻了海德格尔与施特劳斯之间复杂的哲学关系,展现了施特劳斯所力图复兴的批判哲学。就海德格尔思想对施特劳斯的影响而言,常见的观点认为,在早期经受了海德格尔解构哲学传统的启发之后,施特劳斯踏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蔑视现代性,转而旨求复兴苏格拉底政治哲学。作者拒绝这种解读,认为施特劳斯参与了由海德格尔所提出的挑战——也可以说,参与了由一般意义上的现代哲学所提出的挑战——这为施特劳斯毕生的哲学规划形构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持久性的框架。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在当代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思想体系对当代思想产生的深远影响怎样估价也不会过高。海德格尔的这种突出地位源于其思想内部所蕴涵的历史性矛盾和时代性独创,正是由于这种矛盾性和独创性,使其成为近现代哲学与当代哲学变化的思想中介。对海德格尔哲学思想的深入解读,是我们把握二十世纪西方哲学思想变化及当代发展走向的一把钥匙,同时,也是我们体味东西方文化差异,观照人类文化发展的一面镜子。“烦”作为海德格尔哲学的核心概念和范畴,是我们解读其哲学思想的关节点和中心网结,也是我们了解西方历史文化的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5.
文章梳理了海德格尔以"四位一体"、"四重保护"和属人空间为主要内容的建筑伦理思想,揭示了"此在本体论"和中国的老庄哲学与海德格尔建筑伦理思想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6.
维特根斯坦和奎因都鄙视形而上学的和认识论的思辨,并且都花大力气批评传统的哲学概念和理论。但是他们在此批评之后继续从事哲学的路径是不同的。维特根斯坦把哲学等同于对传统哲学思维的批判,并且仅此而已。奎因则通过把哲学问题重塑为科学问题来尽其所能地挽救以往的哲学,并且对他重塑之后的问题做出回答。与人们对维特根斯坦和奎因的通常看法相反,我认为他们从事的哲学研究是互补的、并不是不兼容的。他们只是在表面上看是对立的;而实际上赞同其一方并不意味着拒绝另一方。  相似文献   

7.
根据晚期海德格尔的核心观点,西方形而上学的本质在于存在论—神学的二重性进路,这种进路表明形而上学乃是本真的虚无主义,并且塑造了西方历史的虚无主义形态,即以技术方式组织一切活动领域。而当前的时代作为形而上学的终结阶段,亦即其蕴含的的可能性正在充分实现的时代,也预示着有机会走向存在历史的另一开端。但是,面对我们中国人身处缺乏形而上学之源头但又承受着其当前后果的两难境地,当代中国哲学发展方式在策略选择上既要深入研究形而上学,又要努力从我们自身的典籍文化传统与现实日常生活中提炼、发掘出能够交流和理解而又具有实质内涵的概念、范畴与叙述框架,从而为历史时代和生存命运的转化积蓄力量、准备道路。  相似文献   

8.
青年马克思的批判哲学是沿着双重逻辑展开的,即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基础的对现实的市民社会的批判,和以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为基础的一般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从宗教批判入手,开启了其批判哲学的双重逻辑,从而完成了对近代西方形而上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开创了全新的思想体  相似文献   

9.
<正>现当代哲学对"有限性"的弘扬是旧形而上学终结的历史使然。但是,与现当代哲学不同,马克思的"有限性"思想不仅表达了思想的有限性,而且也表达了现实生活的有限性,以及思想的有限性是现实生活的有限性的理论表达等多重涵义。  相似文献   

10.
《伦理学研究》2007,(3):F0002-F0002
东南大学伦理学科始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1979年,王育殊教授开始在东大哲学专业继而在南京的其他高校如南京大学哲学专业讲授伦理学课程;1984年,王育珠教授开始在科技哲学硕士点下招收科技伦理学方向硕士研究生;1993年建立伦理学硕士点;2000年建立伦理学博士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论葛洪的修道思想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洪通过论证“神仙存在,仙可学致”,阐述“形神相卫,内修外攘”和 宣扬“立玄为本,思神守一”,将早期道教的神仙信仰理论化、系统化,创立了道教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神哲学形态。通过葛洪,道教的基本教义完成了从“致太平”到“求成仙”的过度,道教追求肉体飞升、不死成仙的基本特征得以完全形成。葛洪的修道思想和方法高扬生命的主体性原则,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传统,在具体论述过程中涉及不少重要的认识论问题和在医学、药学、养生学、化学等方面很有价值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当代西方实践哲学积极地阐发了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中的实践智慧(Phronesis)概念,并在当代的思想与实践语境中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与解答,形成一股实践智慧复兴的潮流。在诸多关于实践智慧的哲学研究中,大致可以区分出四种研究进路:伦理学进路、存在论及诠释学进路、修辞学进路,以及后现代进路。本文旨在对这些进路分别进行扼要的分析和述评,为读者呈现出当代实践智慧研究的一个全景式的概观。  相似文献   

13.
顾乃忠 《学海》2012,(4):161-166
维特根斯坦的文化观中存在深刻的内在矛盾;这个矛盾表现在它对以统一性、本质主义和逻各斯中心主义为核心内容的西方文化的既反对又坚持。而这一矛盾产生的原因在于:第一,维特根斯坦的情感和理性的对立导致他的理论和实际的脱节;第二,维特根斯坦所赋予的哲学功能与他所认定的哲学本性的背离使文化处于变与不变的两难境地;第三,维特根斯坦对共相、本质的实在论的和非实在论的双重理解,导致他对本质主义的既反对又坚持。维特根斯坦的文化观的内在矛盾实际上是他的显意识和潜意识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马拥军 《哲学动态》2012,(10):37-43
当代世界面临的问题,无论是中国国内需求不足或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还是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或美国的金融危机、债务上限危机问题,都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也不是单纯的政治问题、文化问题,而是一个生活哲学尤其是经济哲学的问题。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唯一的分析工具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15.
李佃来 《哲学研究》2012,(10):11-19,128
<正>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是近几年来中国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有关于此的研究目前遇到一个"从何处进入"的难题,即应从什么视角或根据什么范式清理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语境并指陈其问题与逻辑,进而开发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更为开阔的理论空间。从已有的学术探索来看,有两种理路值得注  相似文献   

16.
西方文明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著称于世,其之所以能够延续数千年仍然保持着生机和活力的根源,乃在于在其诞生之初的希腊哲学就形成了影响整个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同时这一传统更经历了历久的发展而成就了整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念,正是这些缘由使得西方文明将古希腊作为自己的精神家园,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17.
尼尔斯·玻尔的生物学思想探析第二军医大学(200433)王德彦1927年3月,海森堡提出了微观粒子的“测不准原理”,同年9月尼尔斯·玻尔对它进行了哲学概括,提出了著名的“互补原理”。玻尔的生物学思想就是互补原理在生物学领域的具体推广和应用。玻尔提出互...  相似文献   

18.
如何对待黑格尔哲学的思想遗产,对于当代中国哲学,尤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在此问题上,我们必须相对区分"实然"与"应然"两种不同的向度,前者侧重于"学术的对象",后者则侧重于"思想的事情"。从"应然"向度理解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意味着我们要自觉地反省黑格尔哲学中"死的东西"与"活的东西",尤其要对黑格尔哲学所包含的"历史理性主义"与"总体主义"思维定势保持高度的警惕并具备与之告别的敏锐和勇气,而黑格尔哲学对现代社会本性、困境的深刻反省,对一切把知性规定终极化和绝对化的知性形而上学的深刻反省以及由此所蕴含的批判力量,则是我们应吸取的、具有深刻当代意义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9.
Meta-philosophically speaking, the philosoph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is intended not only to explore the theoretical possibility of building "thinking machines," but also to reveal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of specific AI approaches. Wittgenstein's comments on the analytic/empirical dichotomy may offer inspirations for AI in the second sense. According to his "river metaphor" in On Certainty, the analytic/empirical boundary should be delimited in a way sensitive to specific contexts of practical reasoning. His proposal seems to suggest that any cognitive modeling project needs to render the system context-sensitive by avoiding representing large amounts of truisms in its cognitive processes, otherwise neither representational compactness nor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can be achieved. In this article, different AI approaches (like the Common Sense Law of Inertia approach, the Bayesian approach and the connectionist approach) will be critically evaluated under the afore-mentioned Wittgensteinian criteria, followed by the author's own constructive suggestion on what AI needs to try to do in the near future.  相似文献   

20.
迪昂问题及其解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晓芬 《现代哲学》2005,10(1):121-126
迪昂问题是当代科学哲学争论的主题之一。波普尔、拉卡托斯和库恩都曾经对此问题给予不同的对待或解决。本文对此背景给以扼要的介绍,然后着重介绍和评价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基于贝叶斯方法的解决。相比之下,后一方案较为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