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解决经济活动中经济价值与道德价值的冲突,谋求两者的和谐与协调之途,是经济伦理学的基本任务.人的生存方式与活动方式、经济活动的主观目的性和无限性与经济资源的客观制约性和有限性的矛盾性,是经济价值与道德价值对立的历史根源;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分离则是其认识论根源.这种对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表现得最为尖锐、紧张.而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伦理学的繁荣则要求经济主体必须谋求两者的有机统一.两者统一、整合而形成一种基本的经济伦理:"考虑整体的经济价值",即经济价值的创造行为要有兼顾道德价值的创造行为,经济决策要有兼顾他人和社会的需求和顾虑.在解决两者的冲突、保持和谐与合作方面,它是一种合适的经济伦理.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形成、实质、基础、功能、价值等五大层面来阐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特征,认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是在与旧道德斗争中不断自我完善的道德,是主张将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回归于人自身并崇尚真正平等、自由以及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道德,是真正的全人类道德.这些经典阐述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认清现实道德建设的复杂性,自觉地把握道德建设的规律,发挥道德建设对于社会生活的积极作用,以及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民生改善等方面具有多维启示.  相似文献   

3.
自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以后,学者们基于我国传统道德传统和现实问题,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价值选择的方向指导,对科学发展观的实施具有推动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要条件和精神方向。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传统荣辱观念的继承和超越,是对社会主义道德原则规范的丰富和拓展,是对革命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也是与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有着内在一致。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程度极高的普遍性和可实施特点,认真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之间的关系,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行的价值支撑,应该是理论研究所追求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4.
资本增殖的本质和对利润的追求是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之源。基于"共生"、"人格尊严"理念的考克斯商业(伦理)原则,批判和否定了社会达尔文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误导,提倡道德资本主义。这代表着当今时代资本的一种道德努力或觉醒,的确值得我们期待。企业应追求"整体的自我利益",承担起社会责任,实际上就是超越了狭隘的自我利益而走向共赢、共享。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与学雷锋李忠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需要学习雷锋精神。这是因为:一、雷锋精神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虽然要遵循价值规律、等价交换、优胜劣汰等一般原则,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人民造福,这同雷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一致的。雷锋精神所蕴含的道德风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和共产主义理想相结合的时代精神,不论在任何经济体制下或社会主义的哪一发展阶段,都需要发扬光大。再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既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又需要一定的人文环境。弘扬雷锋精神,是必不可少的人文环境和思想道德条件。二、雷锋精神和物质利益原则并不相停。需要和利益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并不反对人们对利益的追求,相反.还创造条件鼓励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以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但是,利益应是国家政策允许和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正当利益。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雷锋精神的相容性,决定着必须发扬雷锋精神。社会意识不仅来源于社会存在,而且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作为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先进社会意识--雷锋精神,必将有力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当然,当今时代同雷锋生活的年代毕竟有  相似文献   

6.
道德建设与市场经济:适应、引导、超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道德建设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这是道德建设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然而,道德建设还要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道德成其为"道德"的本性所然.道德建设要实现其"引导"功能,其根本是道德建设能够超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道德生活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道德生活的历史叙述和再现,是以不同时期的道德生活为研究对象并力图揭示其发生发展线索的集描述性伦理学与规范性伦理学为一体的学科。道德生活史的研究因道德生活的本质特点决定了它有自己独特的研究视阈和原则要求。道德生活史的研究既是一种实证性的描述研究,同时又是一种规范性的价值研究,必须超越自然主义和超验主义的研究立场,而将自然主义与超验主义作一有机的整合,必须既联系伦理思想来进行研究但是又不能局限于伦理思想的研究,必须坚持事实与价值相统一、一元与多元相统一以及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研究原则。  相似文献   

8.
目前对马克思道德思想的研究还须深入阐发马克思与启蒙道德的思想关系;由启蒙所塑造的西方现代性图式有自身的道德筹划且影响深远,马克思对启蒙道德的批判也应从属于其对启蒙的整体超越。这既需要把握启蒙及其道德设计的基本原则,又须揭示马克思对这些原则的突破和超越,呈现以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为基本成果的马克思主义与启蒙及其道德筹划的本质关联。马克思路径优越于现当代西方道德哲学扬弃启蒙道德的各路径,提出了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相统一的新的价值观以取代现代西方价值观。这种新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国家应坚持和追求的方向,在当下中国更应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集体主义:面临困境还是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协调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关键是要实践马克思主义“真实的集体”、真正的集体主义思想。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为实行集体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客观基础,贯彻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与西方社会资本主义民主模式下以公民为中心的道德逻辑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道德逻辑是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不是简单与以公民为中心相对立,而是对它的扬弃、包容与超越。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对道德逻辑演进规律的理论自觉,它体现在三个方面:"人民主体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构建的道德理由;"人民的统治",即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运行的道德尺度;追求"人类解放",即实现人民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追求的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