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20年4月13日,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悲伤的日子。当天上午刚过8点,就收到了北京大学校医院一位大夫的短信,告知我敬爱的导师仲跻昆先生已于凌晨4点多逝世。尽管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但在我的感觉中,他好像还在我们的身边,从未离去,因为他的音容笑貌浮现在我眼前;因为读着他留下来的著作和翻译作品,仿佛他就在讲台上向我们娓娓道来,继续传道授业;因为受  相似文献   

2.
任继愈先生的逝世让人十分悲痛,我们失去了一位一生弘扬无神论的先驱。追思他,只有继承他的遗志,坚持不懈地弘扬无神论。  相似文献   

3.
马哈路逝世了。在清真寺为他举行葬礼时,他哥哥当众宣布说:“我弟弟哈路,突然逝世,未及交待生前之事。他欠谁的钱,请与我联系,我一定替他偿还。”他说的真切诚恳,十分感人,这一举动令人敬佩。马哈路是山西长治市一位普普通通的穆斯林。1996年自购汽车一辆,从...  相似文献   

4.
张杰同志于1987年10月离开了我们,他的逝世使我痛感失去了一位诚挚而正直的老战友和老同志。因为我们在一起相处的日子比较久,所以愈益感到悲伤和痛切。回顾过去的岁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曾在西北、华北做过多年的教育工作。他以诲人不  相似文献   

5.
文幼章博士的逝世,使我国人民失去了一位极亲密的国际老朋友。 文博士的国籍是加拿大。他生在中国四川,能讲一口四川话。父亲是在华传教士,他自己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从一位传统的也是正统的拥护蒋介石的传教士,转变而为一位同情中国人民的斗争,最终站到中国人民一边的传教士。他突破传统和正统的束缚,同我国青年学生交朋友,接受他们的思想影响。他同我国基督教领袖吴耀宗先生等建立了友谊,在思想上、行动上和他们认同。  相似文献   

6.
明代徐光启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也是一位爱国爱教的虔诚教友,他为我国科学技术和传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今年是徐光启逝世350周年,为纪念这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教会模范人物,学习他的崇高精神,鼓励我们在四化建设中多作贡献,我们选登了两篇纪念文章,供神长教友阅读。  相似文献   

7.
胡仲华 《天风》2003,(7):29-29
有一个患小儿麻痹症的小学生,尽管他的伙伴对他都很友好,但是却得不到他的友谊。可是有一天,一位女生却和他建立了友谊。于是,同学们就问这位女生是怎么获得那位同学的友谊的,这位女生说“有一天,他在走路的时候,一不小心就跌倒了,我急忙走近他,问:‘你让我扶你起来,好吗?’从那以后,我们就成了好朋友。”我觉得这个故事里所包含的就是对人要有尊重和爱心,哪怕是对一个残疾人,因为没有尊重的爱,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 当人施舍时,要尊重受施的人。古人  相似文献   

8.
据说现在的追星族,不要说得到偶像的签名,就是被偶像的车溅上点儿泥点子,都幸福得不得了。在东汉,也有这样一位明星,他受人追捧的程度,丝毫不亚于现代的天王巨星。他叫李膺,字元礼,河南襄城人。当时洛阳城里的三万太学  相似文献   

9.
一、卡尔拉内的一生 今年3月5日正值卡尔拉内百周年诞辰,3月30日纪念他逝世二十周年。他的一生给我们后代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他的一生是奉献给神学和教会的一生。 卡尔拉内是一位典型的德国人。他不苟言笑,经常处于沉思与考虑之中。他不大爱谈自己,只是随着年龄  相似文献   

10.
萧剑出生于军人世家,祖父是一位将军,父母、叔叔、姑姑都是军人,他从小就住在军营,周围也都是军人。他的父亲身材高大,母亲干练、漂亮。受长辈的影响,又长期在军人的生活圈子中耳濡目染,使萧剑还在孩提时就显露出刚毅、倔强的性格。他思维敏捷,性格奔放,深受祖父的赏识。  相似文献   

11.
三国时的关云长,以刮骨疗毒的惊人之举,树立了一个硬汉形象。在明代,又出了一位不在其下的人物,他就是河北容城人杨继盛。杨继盛从小就十分不幸,七岁丧母,十一岁时又失去了父亲。因为生活无着。他就和一个僧人住在一所破庙里,刻苦读书。有一年夏天,瘟疫盛行,僧人病倒了,庙里的其他人都吓跑了,哥哥不放心,也来催他回家。  相似文献   

12.
我的祖父今年八十岁了,他是一位在旧社会受了一輩子折磨、当了一輩子牛馬的人。在黑暗的旧社会里,他因为生活所迫,沒有机会上学,在幼年时期就担負起家庭生活的重担,流落在街头,白白地度过了他的青春。他一直过着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在漫长的岁月里,甞尽了人世間的痛苦滋味。解放后,我們受苦受难的人家翻了身,站起来了,我們有了政治地位,生活也改善了。在党的培养与关怀下,我和我的哥哥、弟弟都上了大学,我的哥哥去年从苏联学习回国,到生产崗位,直接领导生产。  相似文献   

13.
戴震(1723—1777)不仅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位著名的考据学家,而且也是一位杰出构朴素唯物论者和勇敢的反理学战士。因此,研究他的文章范围比较宽泛,立论角度也多种多样,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方面:(1)考据学;(2)哲学;(3)道德伦理学(主要指其反理学思想)。这是横向而看。如从纵向来看,戴震逝世后的200余年里,可以说对他的研究几乎没有间断过,其中还曾出现过三个研究高潮:(1)戴震逝世后的一段时间;(2)本世纪二十年代;(3)本世纪六十年代。下面就结合纵横面回顾一下戴震研究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徐光启(1562—1633),上海人,明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谥文定。他是我国明季的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我天主教界中一位杰出的热心教友,1983年正是他逝世后的第三百五十周年。回忆1933年当徐光启逝世三百周年时,中国许多名人学者,在报刊杂志上撰写了不少纪念文章赞扬歌颂他,比如:蔡元培先生称徐光启是我国科学的先导;竺可祯先生称徐光启的治学精神更胜于与他同时期的英国的培根(1561—1626);高鲁先生称徐光启的治历,前不让郭守敬的特创,后不逊梅文鼎的敏求。(北京《光明日报》1938年11月18百)又称徐光启编著的《农政全书》可和中国著名的药物学家李时珍(1518—1578)的《本草纲目》齐名而范围更广。近读姚雪垠的历史小说《李自成》,作者提到徐光启,在脚注里说:  相似文献   

15.
2009年6月26日至6月28日,中国心理学会在北京召开了常务理事会议.29位常务理事中,除一位逝世、一位航班延误、一位请人代为出席外,共计26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1引言“现代实验心理学家、中国社会心理学会顾问、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周先庚,因病于1996年2月4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2岁。”光明日报这短短的一则消息也许不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因为真正熟悉他的人并不是很多。然而他的确堪称我国实验心理学的一代宗师,他的逝世意味着心理学界一颗巨星的悄然陨落!周先生逝世的消息令我潸然泪下,无限的怀念和对往事回忆使我彻夜难眠。因为周先生是我在北大读研究生时的导师,是带我走上教授之路的领路人。1958年我进入北大心理学专业,周先生任我的实验心理学课教师,他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给我…  相似文献   

17.
必言 《天风》2003,(6):30-30
圣经上曾说:“原来我们在许多事上都有过失;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雅3:2)可是谁又能制服自己的舌头呢? 今天晚自习结束时,突然班上两位同学吵了起来,原因是因为其中一位同学说另一位同学在别人祷告时看英语书。两个人就你一言我一语地吵了起来。“你是什么东西,我……”另一位言:“你是什么东西,我要你管……”两人互不示弱。同学好多去劝架,才平息了……  相似文献   

18.
林志华 《天风》2010,(7):4-5
一位真正有信心的基督徒,他一定相信:当他不为自己考虑什么时,神就会为他什么都考虑了。奉献是一种实践神学,这种神学要求人去身体力行时,才能领会其中的真义。  相似文献   

19.
敬爱的张家树主教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一年了,但他那荣主益人、爱国爱教的精神,和他那谦虚谨慎、慈祥宽厚的声容笑貌,一直萦回脑际,使我时刻难忘。张家树主教是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团长、教务委员会主任、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他一生虔诚敬主,热爱祖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中国天主教的爱国爱教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不愧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德高望重的善牧。他的逝世,是中国圣教会的重大损失,也使我个人失去了一位可敬可爱的良师益友。我每次想到他时,悼念之情油然而生。我与张家树主教相识,远在三十二年前,但交谈不多。从1980年张主教被选为  相似文献   

20.
2004年3月是拉内诞辰100周年及逝世20周年纪念。拉内75岁生日时,有人问他一生中最大的转折点是什么?他回答说:“我生活的最大特点,是转向以神学、宗教生活,或总体上说人类生活终极目标的某种单调性、规律性、一贯性——即来自于那唯一、沉默、绝对、但却常常临在的天主。”从拉内的回答中,我们可看出他对神学的表达是多么朴素,我们每一个人受造,与造物主建立起最亲密的关系。造物主是我们唯一的亲人,也是我们最后的奥迹。寻找天主,在我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渴望和每日平凡生活中就可以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