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明代僧人雪浪洪恩以讲教华严经义而名世,同时他也是晚明江南佛门尚诗风习的引领者之一。雪浪创作诗歌的缘由,受到华严宗"五地圣人"之说的启发,因此他看待诗歌的态度也与其宗教思想有紧密的联系。雪浪视诗歌等外学为"方便法门",对诗歌技艺的学习即次第修行世间法的过程。出于对世间法的重视,雪浪的诗歌写作呈现出鲜明的社交性质与较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此外,他的诗学观念及诗歌创作中也蕴含着其对华严学"圆融无碍"之旨的理解。重视"五地圣人"涉俗利生的观念,进而重视对世间法的修行,雪浪洪恩的这一思路为探讨佛教与诗歌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2.
范潇兮 《美与时代》2007,(1):111-113
诗人北岛在伤痕文学大潮中以"朦胧诗歌"的方式留下了时代的影子.他的诗歌呈现了一种悲剧美,表达了孤独者所具有的那种沉重和苦痛的气质.  相似文献   

3.
作为"劳改营文学"的代表,索尔仁尼琴并非仅仅通过文学叙述来批评苏联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形态,在很大程度上他更希望通过文学书写来阐释圣经精神的价值所在。索翁的《创世纪》式写作、律法精神的秉承以及启示录的隐喻等为解读其道德诉求提供了极大的阐释空间及依据。  相似文献   

4.
佟君是我初习写作时的文友,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个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的人,他于70年代恢复高考那年考上了一所专科学校,毕业后分回县农业局工作。虽然他是学农的,但却是个痴迷的文学发烧友.当我们还在诗歌、小说、散文“三大块”里一一尝试时,他就涉足科幻小说领域,并一口气发表了不少有影响的作品,曾在很大范围内引起了不小  相似文献   

5.
前言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F.F.Chopin1810-1849)是一位民族作曲家及民族艺术家,他把波兰民族元素融入他的作品中,他因作品充满着诗一般的浪漫气息而被誉为"钢琴诗人"[1].他的作品不像贝多芬有交响乐,也不像莫扎特有歌剧等,在他的创作中钢琴作品居多.这首《g小调叙事曲》也称"第一叙事曲",音乐与诗歌相结合,在曲式写作方面运用了混合曲式这种新体裁,更加深刻地描绘出了作者内心对祖国的一片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6.
罗兰·巴特的《写作的零度》一文是对萨特在《什么是文学?》中提出的写作观的有力补充,在对"零度写作"这一概念讨论之外,文中的批判精神值得进一步发掘。他对写作史的揭示,对多种写作形式的批判,对诗的现代性的发现,以及从边缘发声的知识分子诉求体现了其批判性,巴特的马克思主义、符号学、结构主义以及后结构主义等风格则在这篇文章中均有体现,而战后法国知识界的历史情势,造就了巴特式"写作"。《零度的写作》为我们考察文学史、学术讨论、现代生活等多方面都具有方法论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我没见过刘震云,但读过不少他写的书,看过几部改编的影视剧,还有接受采访。从他的文字到谈话,无不透出这是一个幽默到骨子里的人。刘震云在回忆自己的写作之路时,曾声称儿时的梦想是当一个厨子,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走上一条以文字为生的道路,真正引领他走上文学道路的,是当兵时一个姓冯的战友。1973年,刘震云15岁那年穿上了军装,新兵连里的一个战友酷爱写作,引领他走上了文学的道路。那个战友姓冯,他一上车就写诗:"老家在河南,新家安在长城端。"有一天,那个战友对刘震云说:"你  相似文献   

8.
1965年春,威廉·福克纳曾对<巴黎评论>的采访者作出过如下发言:"舍伍德·安德森是我们一代美国作家的父亲,是我们的后继者将发扬的美国创作传统."福克纳的评语确切地概括了安德森在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性,因为他独特、新颖的写作风格对20世纪美国文学的发展方向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贾平凹被称为是"中国乡土叙事写作实绩最为突出的作家"。在文学语言上,他对于方言土语尤其具有敏锐的感受能力和娴熟的运用能力。他擅长通过对方言词汇的"挖掘调度,刮垢磨光",将之提炼成为小说的文学语言,上升到审美层次。与此同时,他对方言土语的使用不仅融入了个体的审美情感与生命体验,更折射出时代漩涡中他的创作观念和乡土立场的变化,方言书写由此成为他乡土想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不仅对于现代汉语的"单一和同质化"倾向是一种有力的反拨,更显示出"全球化"语境中作家对文学本土化、民族化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10.
"还原论的物理主义"认为,心灵的属性和物理的属性是同一的。但是如何解释我们身心分离的直觉,对"还原论的物理主义"而言似乎是一个难题。帕品纽作为"还原论的物理主义"的领军人物,试图诉诸"现象概念和物质概念"的不同特征来解答这一困惑。他认为正是因为"现象概念"的特殊性质导致了身心分离的直觉。本文介绍了帕品纽的这一解释,考察了对其种种可能的反驳,并通过对这些反驳的回应来辩护帕品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梁宗岱通过中国古代诗词与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的对话,寻到"纯诗"这一创作理想,借以大胆面对现代诗、白话文的浅陋弊病。他的目的不仅在于改造新诗,还在努力解决中国语言文字发展至新文化运动后的转变断层问题,为建设"中国诗"的本体出谋划策。他立足于中国语言文字的音乐性、文学与思想、文学与生活乃至与抗战之间的紧密关系,呼唤创作的精思、新格律和新的语言工具。  相似文献   

12.
为了论证差别原则中不平等的正当性,约翰·罗尔斯和布莱恩·巴里进行了帕累托论证。G.A.柯亨在《拯救正义与平等》中,对这一辩护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质疑。他提出帕累托不可比选项,揭露其帕累托论证的内在逻辑矛盾,并指出该论证的两难困境,以期推翻帕累托论证。柯亨的反论证目的在于批判人与人之间深层的不平等。本文在最后通过追溯柯亨语境中的"与社会主义的机会平等相融的不平等",考察他对"不平等"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朱璐 《四川心理科学》2014,(14):136-136
威廉·布莱克是英国诗人、画家,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重想象、重灵感,将深邃的思想融汇于一套独特的、充满象征与神话的传说中,常常带有神秘主义倾向和宗教色彩。作为英国前浪漫主史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布莱克的诗以其独创精神,内在活力,深刻的寓意,古朴率真与温柔亲切的特点而著称。他主张人与大自然协调一致,谴责社会生活中的非正义,在写作技巧方面运用自由体诗,这些都促进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诗歌《羔羊》(The Lamb)出自布莱克的代表作《天真之歌》,诗歌提出了关于上帝造物的问题,表达了诗人对世界所持的态度。本文从布莱克的宗教信仰及婚姻生活来分析《羔羊》诗歌的创作背景。  相似文献   

14.
王维乃唐代山水诗画艺术的集大成者,他开创了唐代文人画发展及兴盛的历史先河,同时,他将佛教禅学文化与诗歌艺术完美相结合,于诗歌文学中融入自己对于佛学禅宗思想的理解和感悟,进而形成独树一帜、字字入禅的禅境诗。这意味着中国禅宗美学思想自唐代王维起开始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  相似文献   

15.
"实"是元代诗歌的重要叙事特征之一。学界有诸多学者认为,叙事纪实是元代诗歌的重要特色。元代叙事纪实特征的形成大体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元代诗歌对"诗史"传统的继承。二、元人重实用的文学观。三、元人论诗重"风"的倾向。四、元代诗人创作群体分布广泛。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元诗歌"这种使语言从对象世界回归到对本体探索的表现形式或诗思方式逐渐展露光芒。所谓"元诗歌"是指将"元"结构层级内化入诗歌创作行为的隐喻性操作的结果,它使对诗之为诗的本体追问消解于对写作自身、操作技巧和语言本体的反观自省,在"词与物""虚与实""隐与显""写作与阐释"等复杂对峙中重新解构世界,链接成一条充满活力的诗思方式或诠释的动态循环。  相似文献   

17.
正南朝170年,是佛教在中国深入传播、独立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中国文学的理论与实践在此阶段也极为活跃。玄言诗、山水诗、永明体、宫体等诗歌实践与《诗品》《文心雕龙》等诗歌理论的总结,标示着这是一个文学繁荣的时代。南朝,是一个真正的"人的觉醒"和"文的自觉"的时代,也是佛教走上独立发展的"自觉时代"。因此,南朝文学与佛教的关系,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陈寅恪、饶宗颐、季羡林、陈允吉、蒋述卓、张伯伟诸先生在此领域,多有耕耘创获,  相似文献   

18.
虚云不仅是一代佛学大师,而且擅长文学,特别是在诗歌方面造诣颇深。在他笔下,诗歌既可用来表达佛法禅理、禅修心得,又可借之开示学人、劝人起信,与其弘宗扬教的宏愿相契合。虚云诗歌创作特征主要有三:一是注重言志,兼顾缘情;二为取象自然,绘境空灵;三乃不拘格套,有意忌俗。他在僧诗发展史乃至佛教文学史上,理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生活在生活中——论阿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不管它用什么样的叙事方式,用什么样的叙事视角,它所描述的都是我们无法摆脱的生活经验和生存经验,写作和现实之间自然维持着一种张力。阿成的小说,把文学和现实的张力调整到一个平衡点,恰到好处地化二元对立为二元统一,创造了他的小说世界。 他既不沉浸在自己的想像中去创造文学,也不横眉冷对地干预现实和怒气冲冲地抗议现实。他追求理想,但又从不消解对存在的终极追求。他把小说当作他对生活的理解方式,当作他和人们对话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法国文学史上,<茫茫黑夜游>堪称是与<追忆似水年华>齐名的经典作品.其作者路易-费尔迪南·塞利纳以独特的写作风格给二十世纪的法国文坛带来了颠覆性的冲击.塞利纳本人将其成功的秘诀归因于一种"小音乐".本文将从互文性视角分析塞利纳将"小音乐"引入文学文本的过程以及音乐性文本在文学文本中所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