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前,有一个走得筋疲力尽的旅行者来到了一棵树下,坐在树阴下休息。他不知道那是一棵具有非凡魔力的树。它的名字叫做“如意树”。  相似文献   

2.
孤藤独树     
正我常想,孤藤比独树更落寞,还是独树比孤藤更幸运?是哪一首歌唱到世上只有藤缠树,没有树绕藤,这成了人们对藤与树亘古不变的错愕。当局者并不迷,旁观者也未必清,藤与树的故事还是当交给日月评判。一块野草地有树,就一棵,是"独树"。当初,它还是粒种子的时候,便种下一个梦,想到一块野草地长成一片风景,独领风骚般笑看世间安好。那天,鸟儿成全了它,种子在野草地安了  相似文献   

3.
叶之曲     
正树的叶子,深秋时才会令人瞩目。春天和夏天,所有树的叶子,尽管形状不同,却一律都是绿色的。千篇一律的颜色,会让人司空见惯。只有到了深秋,树的叶子一下子变幻了一春一夏单调的绿色,如花开一般,也五彩缤纷起来。在秋风的吹拂下,主角出场了,突然转身亮相,格外灿烂。除了常青的松柏,这时候的树叶都变了颜色,不是变黄,就是变红,或者是红黄交错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察模态逻辑树模型上的局部等价以及m-保守的重述。所谓重述指的是将一种语言下的公式翻译到另一种语言中去。这种翻译可以是等价的(局部等价性),也可以是不等价的(m-保守的)。本文所研究的模态语言包括ML、MLI、MLG和MLGI,所涉及的模型是模态逻辑的树模型。  相似文献   

5.
用一棵站在时光里的树,去形容我的母亲,是最适合不过的。母亲是一棵站在时光里的树,这样想着,我的情感、我的眼睛就如沐了早春气息的泥土,润泽起来。幼时,与小小的我相比,母亲自然是我眼中一棵高大的树,我需要仰着头看,也需要躲在她的枝叶下避风避雨,躲避炙热的日光与被风扬起的灰尘。母亲并非饱读诗书之人,也并非大富大贵之家的小姐,但是聪慧、美丽、坚强,这些美德与品质,格外恩赐地聚拢在母亲的身上。  相似文献   

6.
从倪瓒画对树与季节表现可以看出中国画对树的一种表现方式和创造过程,即掌握了最基本构成元素进行程式化的组合。中国画中的树不是要画出具体的树的质感、品种以及季节性,而只是抽象的表现,是抽象的树的符号而非某一棵具体的树,是笔墨的承载物,文人借此达到抒情寄兴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察模态逻辑树模型上的局部等价以及m-保守的重述。所谓重述指的是将一种语言下的公式翻译到另一种语言中去。这种翻译可以是等价的(局部等价性),也可以是不等价的(m-保守的)。本文所研究的模态语言包括ML、MLI、MLG和MLGI,所涉及的模型是模态逻辑的树模型。  相似文献   

8.
从前,有一个走得筋疲力尽的旅行者来到了一棵树下,坐在树阴下休息。他不知道那是一棵具有非凡魔力的树。它的名字叫做"如意树"。坐在那硬邦邦的地上,他想,要是现在能躺在一张温暖柔软的床上,那该有多舒服啊!一念及此,还没等他缓过神来,顿时,一张柔软的床出现在了他的面前。他不禁大吃一惊!愣了片刻之后,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就爬上床去,舒舒服服地躺倒了。这时,他不禁又想,  相似文献   

9.
有一位社会心理学教授,带着学生来到一棵老槐树下,指着树说:“这树上有许多蚂蚁,我已经观察了5年。”学生们上前细看, 发现树缝里有很多小洞,成群结队的蚂蚁正紧张有序地东奔西跑, 出入往返,忙碌非凡。教授继续说道:“我做了一个实验,就是想尽各种办法来堵截它们,但是均未能成功。”这时  相似文献   

10.
Z-型Rabin树是Rabin树的一种变体,它们与Rabin树的主要区别在于不要求树根的存在,而只限制其中的极大枝与整数上的序同构。本文通过归约的方法证明,Z-型Rabin树的一目二阶理论是可判定的。  相似文献   

11.
“命树”观念是《太平经》一大独特思想。这一观念主要包含“命树”的选择及其对应月份和为何把植物“命树”与人生对应两大维度。“命树”的选择是根据先秦秦汉月令性质文献及农书结合阴阳理论而定的。在“命树”观念中,人的命运和植物联系起来是远古原始人图腾崇拜特别是植物崇拜的残余。这一观念的内在逻辑是互渗律和模拟巫术。最后,“命树”观念中树茂盛与否和人的命运同步相关,体现了灵魂和肉体可分离,灵魂可寄托于某种物体的原始思维。  相似文献   

12.
伟大与渺小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地方生活着一棵树和一只动物。这地方土地肥沃,地域辽阔,但只有它们两个在一起居住。树把长长的根深深地扎在湿润的泥土里,把长长的茎伸向天空。动物每天吃着树的果实,树过得也很坦荡。树心里想:我为什么要结果子呢,不就是供给动物来食用吗?它们就这样和睦地相处,共同在一块生活着。可是,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有一天,动物突然心血来潮,想要比树高出一等,于是便对树说道:“树啊!  相似文献   

13.
树木图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它不仅适用于成年人,也适用于学龄前儿童。因为孩子们都见过树,且见过不止一种树,他们可以从所见过的树中自由地挑选能反映自己心理意象的树。作者在咨询中所用的画两棵树的技术,是法国心理学工作者斯托勒"画四棵树"技术的变形。斯托勒让作画者画四幅画。标准程序是这样的:准备好四张A4白纸,削好的4B铅笔,但不使用橡皮、直尺和圆规。第一幅画的指导语:请按照你的想法,画出一棵树,不要画松科的树。当作画者画完第一棵树之后,把这幅画收起来;然后再给作画者一张A4白纸,并且给出第二幅画的指导语:请按照你的想法,画出一棵与之前不同的树,不要画松科的树。  相似文献   

14.
树语三题     
光棍树 在东非和南非的高温干旱地区,生长着一种奇特有趣的树。它只有树干和枝条,没有叶子和花朵,浑身上下光溜溜的。人们形象地称它为“光棍树”。  相似文献   

15.
古银杏树金秋时节,银杏美丽的扇形叶片变成柠檬黄色,在阳光的映照下,一片金黄,把古都北京装扮得格外绚丽。银杏Ginkgo biloba lin又名白果、公孙树、鸭掌树、佛指甲等,我国古代多称为  相似文献   

16.
去过广东、福建一带的人,对菩提树便不会感到生疏。它冬夏常绿、亭亭玉立,翡翠般的叶子呈椭圆的心形,叶梢延伸出去,渐渐变窄,梢头尖尖的。花半隐半现地躲在花托中。待到结了籽,人们便采来串做念珠,颇为珍惜。传说菩提树是一千四百年前南北朝时的僧人智药从古印度移植到中国来的,它的本名原叫“荜钵罗”(Pippala)。只因释迦牟尼在此树下静思得道,证得“菩提”(觉悟),所以树也沾了佛光,被人们改称菩提树、觉树、道树、道场树、思惟树、佛树。广州光孝寺便有这样几株高大的菩提树,恰巧曾在这里布道的六祖慧能大师在他传诵千古的悟道偈中也写到过菩提树。只不过大师说的是:“菩提本无树”。站在光孝寺菩提树下听到这句偈语的人,十有八九会想不通:明明眼前绿叶婆娑,怎么会“无树”呢? 是啊,当下这一刹那的树影,不能说没有。只不过它的存在太短暂了。一刹那之后这树影就要变成另一树影,而一刹那之前的那树影已早不可寻。六朝烟雨中的树影则更不必论了。从这一层更深刻的意义上讲,一株永恒的“生命之树常绿”的菩提树又在哪里呢?谁能不说“菩提本无树”? 我们要采撷在手,捧给读者朋友的,正是曾为悟道的释迦牟尼遮荫,又曾给悟道的六祖慧能启示的菩提树的一片叶子。人类的智慧就像这菩提树叶一样,旧叶去了,新叶再生,似无变化却又有,似有变化却也无。愿朋友们能在这有有无无的变化中悟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一叶。  相似文献   

17.
会写信的树     
正2015年6月,澳大利亚墨尔本市政府出了一个新招,给全市7000多棵树涂上不同的颜色,并给每棵树设置了一个电子邮箱。给树一个电子邮箱,难道树会写信?或者有人给树写信?事实上,真的有人给树写信了,而且树居然也回信了。一位墨尔本市民给一棵树发了封邮件:"感谢你为城市创造了一处美景,感谢你吸收了二氧化碳。听说你的寿命不长于50年,我真的很难过,我们需要你啊!你一定要保持健康,超越50年哦!"  相似文献   

18.
知道善和恶     
我们知道,在《圣经》中提到的伊甸园里,有两棵树。一棵是生命之树,一棵是知道善恶之树。当你听到吃了生命之树的果子,会给人以永生,你不要感到惊奇,我们查清楚《圣经》中就是那么讲的。当亚当不服从神的旨意,吃了善恶之树的果子,耶和华神就说,一定要把他驱逐到伊旬园外,“恐怕他伸手,摘生命树的果子吃,就永远地活着”。如果他真吃了生命之树的果子,那么亚当会得到在一切社会文化制度中被看作是神的属性的东西,即永生。他会变得象神那样。  相似文献   

19.
枯萎之美     
小区有位老人,养花弄草,我喜欢光顾他的小花园。奇怪的是,堆红叠翠之中,还有一盆死树,特别刺眼。而且,老人还像伺候花草一样煞有介事地给这盆死树浇水。这棵死树,原是一个门面开张,别人送的发财木,俗称摇钱树。这种树,属亚热带树种,不耐寒,冬天,树死了,被主人遗弃,老人如获至宝,将其捡了回家。  相似文献   

20.
开花的树小时候,我家的南园中有一棵杏树,每年春天都开满粉红的花朵。那时我常想,杏树真是奇怪,先开花后长叶。后来才知道, 原来许多树都是这样。有一年,面对着一树繁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