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2005,(3):16-16
中国佛学院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办的一所汉语系高级佛学院。本院以培养爱国爱教、信仰虔诚的佛教学术研究人才、佛学专业教学人才、国际佛学交流人才和各地寺院的高级管理人才为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2.
《法音》2007,(3):7-7
本刊讯中国佛学院是中国佛教协会主办的一所汉语系高级佛教院校,以培养爱国爱教、信仰虔诚的佛教学术研究人才、佛学专业教学人才、国际佛学交流人才和各地寺院的高级管理人才为目标。现在开始2007年度招生,计划招收本科生46名。  相似文献   

3.
《人民日报》讯 (记者毛磊报道) 培养和教育新的历史时期年轻一代爱国佛教人才的最高学府—中国佛学院成立三十周年庆祝大会,于9月13日在北京法源寺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赵朴初出席大会并致词,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局长任务之也到会表示热烈祝贺。首都宗教界人士以及该院学生一百五十余人参加了大会。中国佛学院是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办的,它座落在建于一千三百四十年前的法源寺,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佛学教育与研究机构。它创办于1956年9月,至1966年10月间,开办过专  相似文献   

4.
《法音》1986,(6)
本刊讯中国佛学院派往日本京都佛教大学深造的四名学僧,已于10月11日回到北京。这四名学僧是1983年8月应日本净土宗的邀请赴日留学的。三年来,在日本净土宗和佛教大学的关怀培养下,他们在学业上(包括佛学和日语)有一定的进步,为今后从事佛学研究和教务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现在,他们四人已经分别在中国协佛教会和中国佛学院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中国佛学院是一所汉语系高级佛教院校,以培养爱国爱教、信仰虔诚的佛教学术研究人才、佛学专业教学人才、国际佛学交流人才和各地寺院的高级管理人才为目标。2009年度招生现已开始,计划招收本科生46名。招生条件:1、爱国爱教,信仰坚定,品学兼优,年龄在19至28周岁之间,具有中级佛学院或同等文  相似文献   

6.
《法音》1986,(6)
任务之局长,赤耐副局长,李佐民副局长,兄弟宗教的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中国佛学院自从1956年9月创办以来,到现在已有三十年了。三十年来,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我们佛教界包括中国佛学院在内,也和全国人民一样,走过了极其艰难困苦和曲折的道路。今天,我同大家一起参加本院成立三十周年庆祝大会和86级本科开学典礼,既感到很大的欢喜和安慰,又不禁感慨万端。在这里,我首先要对中国佛学院成立以来,和我们同心协力为学院的建设和教学工作,为培养佛教人才作出了贡献,在动乱时期受到摧残迫害而离开了我们的首任院长喜饶嘉措大  相似文献   

7.
《法音》1983,(5)
中国佛学院派出本科学生德宗、定基、圆辉、隆藏四人,前往日本京都佛教大学学习,已于七月二十六日离京赴日。这是日本净土宗继一九八一年接受中国佛学院派出的传印法师和姚长寿居士两名进修人员之后,再次接纳中国佛学院派遣的四名留学生,也是中国佛学院成立以来第一次派出的正式留学生。这批留学生将在佛教大学主修佛学和日语课程,学期四年,留学期间的膳宿等费用均由日本净土宗资助。  相似文献   

8.
《法音》1981,(1)
中国佛学院今天举行开学典礼。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帕巴拉·格烈朗杰、张执一、肖贤法等参加了开学典礼。赵朴初、乔连生等在会上讲话,勉励学僧们努力学习,重视佛学研究。设在北京宣武门外法源寺的中国佛学院,是在一九五六年九月创办的,曾设有专科、本科、研究部,培养出三百八十多名学僧,学僧毕业后为研究佛学、管理全国各地佛教文物寺  相似文献   

9.
李四龙 《法音》2019,(8):28-31
正近年来,"佛学教育"或"佛教教育"成为教界、学界和宗教管理部门共同关心的重要话题。2010年,北京大学成立佛学教育研究中心;2016年,中国佛学院建院六十周年;连续多年召开研讨会讨论佛学教育,譬如2018年的主题是"新时期佛教教育体系建设"。2017年,新颁布《宗教事务条例》专设"宗  相似文献   

10.
朋友们、同志们: 今天,佛教界的朋友们在这里集会,庆祝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三十周年。这是佛教界一个喜庆的日子,我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中央统战部向各位朋友致以热烈的祝贺! 三十年来,中国佛教协会在协助党和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团结各族佛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培养僧伽人才,从事佛教学术研究,同各国宗教界友好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 2月27日,出席中国佛协第五届全国代表会议的中国佛学院50余名新老同学举行了茶话会,中国佛学院院长赵朴初居士出席并讲话。他说,中国佛学院成立到现在已有3年了,佛教界的许多大德长老凋零殆尽但当初没想到他们留下的种子今天已开花、结果,各地有这么多的同学住持佛教,值得庆幸。由此可见办佛学院培养人才十分重要。现在佛教事业对人才的要求比过去更迫切,不少地方都办起了佛学院,汉语系佛学院有七所,藏语系佛学院有三所,巴利语系佛学院正在筹办。希望与本院有缘的同仁要关心、支持佛学院和佛教文化研究所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15,(4)
<正>本刊讯3月17日,中国佛学院在北京法源寺客厅举行《中国佛教教育年鉴》评审会议,邀请佛教界法师、佛学研究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对《中国佛教教育年鉴》(审议稿)进行研究讨论。会上,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常务副院长湛如法师作讲话。湛如法师对各位专家学者出席《中国佛教教育年鉴》编纂研讨会表示感谢,并介绍了《中国佛教教育年鉴》项目从立项到开展的具体过程,强调了编纂《中国佛教教育年  相似文献   

13.
济群 《法音》2013,(6):9-15
济群法师是国内从事佛学研究及教学、弘法的著名中青年法师。法师1962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安县一个佛教家庭,曾在宁德支提寺、闽侯雪峰寺体验寺院生活。1979年从鼓山涌泉寺普雨老和尚正式剃度,1981年于北京广济寺受具足戒。1984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随后到莆田广化寺等处参学任教。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苏州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并受聘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社科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主讲唯识、戒律、阿含等课程。三十多年来,法师积极从事弘法事业,除在闽南佛学院和戒幢佛学研究所定期授课以外,还时常应邀在欧洲、澳洲、港台及大陆各地高等院校、信众团体、寺院演讲,同时进行网络弘法。法师在修学和弘法的过程中,对于佛教的传统与现实的许多重大问题。以及如何建立汉传佛教修学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发表了数十万字的佛学论文,并著有《心经的人生智慧》、《菩提路漫漫》、《认识与存在》、《济群法师谈人生》等人生佛教系列丛书,影响广泛。近年来,法师还创立了菩提书院,按照三级修学体系推动居士教育,成效显著。最近,济群法师应本刊的约请,为我们选送了他的十余篇比较重要的文章。从本期开始,兹予连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近几个月来,全国面临着“非典”瘟疫的严峻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全力抗击“非典”。佛教界也不例外,纷纷动员起来,为防治“非典”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动员各地佛教界做好防治“非典”工作,4月22日,中国佛教协会发出通知,又于4月30日发出《致全国佛教四众弟子的公开信》,要求全国佛教四众弟子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以各种方式为防治“非典”做出贡献。同时成立了防治“非典”工作领导小组,对会本部及中国佛学院、广济寺、法源寺、灵光寺的防治“非典”工作进行了严格部署。广大僧俗工作人员及广…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20,(5)
正我跟净慧老和尚的交往有三十多年。净慧老和尚是中国现代佛教界一位很有学养、很有战略眼光的高僧,也是我们学术界的忠实朋友。他早年在中国佛学院读研究生,属大陆佛教界最早的一批研究生,在佛学和修证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改革开放以后,他开始负责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法音》杂志编辑工作,后来又肩负起修复河北赵县柏林禅寺祖庭之重任。三十多年来,他一直走在佛教事业的最前沿,为推动中国大陆佛教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宗心 《法音》2002,(7):8-14
济群法师是国内从事佛学研究及教学、弘法的知名法师。法师1962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安县一个佛教家庭,曾在宁德支提寺、闽侯雪峰寺体验寺院生活。1979年从鼓山涌泉寺普雨老和尚正式剃度,1981年于北京广济寺受具足戒,1984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随后到莆田广化寺等处参学。现任厦门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苏州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主讲唯识、戒律、阿含等课程。近二十年来,法师在修学之余发表了数十万字的佛学论文,并积极从事弘法事业,时常在欧洲、澳洲、港台及大陆各地高等院校、信众团体、寺院应邀演讲。著有《生命的痛苦…  相似文献   

17.
从1985年到1989年,我曾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专业讲授“中国佛教史”、“印度佛教史”两门课程,后来受聘为中国佛学院客座副教授,还曾在北京图书馆及一些大专院校开过佛学讲座。在所有的课堂上,我几乎都要回答一个同样的问题:“你信佛么?”  相似文献   

18.
《法音》2016,(10)
正(2016年9月20日)今天是中国佛学院建校60周年华诞。值此殊胜的时刻,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佛学院的广大校友们,向母校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辛勤耕耘的师长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中国佛学院自创办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为中国佛教界培养了大量人才。近几十年来,在教界承担弘法、教育、管理等各项事务的中坚力量,多数受学于此,素有教界"黄浦军校"的美誉。可以说,母校为中国佛教的承前启后做出不懈努力,并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喜成就这一切的  相似文献   

19.
2004年深秋,浙江宁波的一座宾馆会议室里灯火通明,一次特殊的图书首发式在这里举行,发行的图书是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宝庆丛书一套,里面凝聚了我国著名佛学家杜继文、方立天、楼宇烈和已故的佛学家王恩洋先生的心血,他们的论文集收入了这套丛书。来自北京、南京等地的学者和佛教界的一些法师纷纷在会上发言,盛赞这套当代著名佛教学者的著作达到了我国的佛学研究的高峰,对未来我国佛学研究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宝庆丛书为我国佛学研究的深入,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这套丛书是由宁波宝庆讲寺资助出版的一套佛学研究丛书。说起宝庆讲寺,知道…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98,(8)
本刊讯首届“海峡两岸佛教教育交流座谈会”于1998年7月7日在台北召开。应主办单位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邀请,在中国佛教协会及政府主管部门的积极支持下,祖国大陆十余所佛学院、佛研所负责人前往与会。其中有中国佛学院副院长传印法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吴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