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试论孔子“信”伦理观念的教育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孔子认为,“信”是一种普遍的存在,并贯穿于全部社会生活之中,它是“仁爱”的必然要求,亦是“行仁”和“仁政”的具体体现,没有“信”就无所谓“仁”。因此,孔子把“信”确定为教育的目标要求和基本内容,同时也把“信”作为教育工作者的立教方法。面对东西方的伦理道德危机,当代社会生活必须强调修“信”和养“信” 的重要性,崇尚取信于民的治民之道、童臾无欺的经商之道、讲信明义的交友之道和言行统一的自立之道。  相似文献   

2.
目前高校商学院开设的《管理沟通》课程,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成为具有高水平沟通技能的高素质管理者。教师传统的授课方式注重沟通的定义、职能、理论以及组织沟通、团队沟通、会议沟通、危机沟通其含义、类型、特征等问题的理论讲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突出,学生往往理论上明白,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将孔子教育思想引入高校的《管理沟通》课程,可以从培养高素质管理者的角度促进该课程的改革,唤醒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在实践上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3.
<文心雕龙>产生于南朝齐代.宗白华在<美学散步>当中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可作为六朝时期文艺状况的概括,即"魏晋时期是一个人之觉醒与文之自觉的时代".这句话说明魏晋时期是一个艺术自觉的时代,艺术在此时开始独立于人伦、  相似文献   

4.
关于《武》未尽善的原因,历来的主流观点是:周武以征伐取天下,不如虞舜揖让而受。此观点或导向德由天授,或导向仁义两难,这显然与孔子的思想相悖。除此之外,古今学者又提出了未致太平说和声淫及商说,这两种解释同样各有漏洞。考察《论语》中善字的用法,可以得出:尽善并不是指道德无亏,而是指达到完满的境界。进一步分析表明,美与真的统一是实现尽善的途径,《武》乐因夸饰伐纣的正义性而有违于此,所以孔子称其未尽善。在孔子的理想中,美具有伦理的意义,伦理具有审美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政治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面对的对象是处于“社会政治生态”中的人,即“政治人”的价值身份.在工业社会危机日益凸显的困境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应走向以自然、社会和个体生命互为生态性存在的“生态人”.“生态人”的提出与实现,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中人学范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和蔡元培是中国倡导美育的先行者,都受到了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建立"完整人格"意义上的美育思想的影响,体现了早期美育思想的精髓。自20世纪20年代至今,中国的美育基本上是围绕艺术教育展开的,旨在培养学生在音乐、图画、手工等艺术科目上的专业技能和审美素养,这几乎将艺术教育完全等同于美育,即便是在当下的一些美育工作者的心目中依然如此认为,这与最初王国维倡导的美育为塑造"完全之人格"的目标,以及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思想都已有所偏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