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尔斯在正义战争传统的基础上探讨了开战正义和战时正义,并补充了战后正义.罗尔斯的正义战争观和其社会正义理论有密切的联系,并且深受沃尔泽正义战争思想的影响,但又与其有所不同.罗尔斯的正义战争观也存在理论上的困境,为今后的正义战争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公正与正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正是指用同一原则或标准评价相同的人与事 ,或是等利 (害 )交换的行为 ;正义指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 (道理 )。公正与正义显然是属种关系 ,正义的一定公正 ,公正的未必正义 ,不公正的一定不正义 ,不正义的未必不公正。区别公正与正义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罗尔斯的正义战争观,一是并未为其"民主的和平观"提供一种比较令人信服的证明,同时,他在证成其民主的和平观的过程中,在经验层面的论证方法和规范层面的论证方法之间进行较为随意的取舍,取舍的标准在于哪种论证方法有利于自己的论证;二是所使用的"法外国家"这一概念不甚恰当,对法外国家提出的战争理由并不是充分的;三是非常关注开战正义和作战正义,但是并未给予战后正义应有的重视,这也是当今关于正义战争观研究的一个普遍缺陷。  相似文献   

4.
邓红梅 《学海》2005,(2):169-175
法律正义,是指体现在实在法的原则和规范中以及法律适用过程中的正义,是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的总和.罗尔斯的四个阶段说揭示了社会正义原则向法律实质正义的转化过程,这个模式同样适用于其他正义标准向法律正义的转化.法律正义不是介于法和正义两者之间"第三种规范",它既在法律之内,又在道德(正义)之中.法律正义的结构体系问题旨在探讨法律正义的内在结构即分类、相互关系和具体内容等问题.通过对法律正义的结构体系的多视角全方位的考察,我们将对法律正义形成一个更全面透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正义论并非主要面向市民社会,而是立足于社会化的人类的实际需要.这种正义论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汲取了启蒙国民经济学家实践先于原则的研究理路,否定了将复杂的正义问题诉诸道德批判的做法,将道义的实现置于经济生产、分配、消费、交换的过程.分析苏格兰情感正义论的内在理路,理解马克思正义论的规范与规律的双重视角,从生产正义与正义的条件角度把握马克思正义论的实质,可以形成马克思正义论的实践逻辑,这对解决当今中国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协同正义就是差异性正义与同一性正义的协同。资本主义社会的正义原则主要体现为自由表现个性、表现个体差别的差异性正义,而传统社会主义社会的正义原则则主要体现为追求平等的同一性正义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义原则作为对资本主义社会与传统社会主义社会正义原则的综合超越,它应当是差异性正义原则与同一性正义原则的合理协同。  相似文献   

7.
康德实践哲学中包含着一个比较独特的"正义论",即一个由人类的正义和上帝的正义两个层级构成的完整体系.康德正义论的两个核心要素是分配的正义和惩罚的正义,它们贯穿于人类的正义与上帝的正义这两个层级中.分配正义的原则是合法性,惩罚正义的原则是平等性.上帝的正义和人类的正义之间虽然存在着原型与摹本的关系,但我们对这种关系的理解不能立足于传统神学,而是必须立足于康德的先验哲学:一方面,上帝的正义可为人类的正义提供一种绝对神圣性的保障;另一方面,这种神圣性只具有主观的、实践的实在性.康德的正义论对于康德道德哲学具有重要意义,即在正义的驱使下,道德法则从"应当"走向现实.  相似文献   

8.
正义的战争与战争的正义——关于战争伦理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争可以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间的有组织的政治暴力。根据战争的目的、过程和结果,战争伦理大致包括“战争权利伦理”、“战争行为伦理”和“战争责任伦理”三个方面。在战争伦理中最重要的是所谓“正义”问题。“正义”与“非正义”这对概念并非规定战争的客观性质,而是一种煽动人们拥战或反战热情的主观态度和伦理立场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正义的可能及其陷阱——一种对罗尔斯正义观的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尔斯认为正义可以通过两个层面的努力得以实现:一是从宏观上建构正义社会,二是从微观上促使个体获得充分的正义感。对于前者,罗尔斯认为可通过正义原则运用的四个阶段(探求正义原则、立宪、立法和行政司法)来实现。对于后者,他认为可以通过善的内在化或交叠共识方式来完成。可惜的是,由于罗尔斯的正义观本质上是相互性正义观,它以互助互利、相互期待、对等对待作为基础,这使得正义无法脱离铢锱必较的个体利己主义倾向,在正义严重缺乏的社会无法获得实现。  相似文献   

10.
正义是人的正义,从人作为差异与同一的统一体来考察正义,发现正义有其内在运行发展原则,这些原则包括差异性原则、同一性原则、差异与同一相统一的原则、同一性突现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11.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和功利主义都把对方看做最主要的理论对手.这篇文章站在功利主义立场上对罗尔斯提出了批评:一方面,罗尔斯对功利主义所做的大量批评完全被误解了,也就是说,罗尔斯不仅没有驳倒功利主义,而且他对两个正义原则与功利主义的比较也是无法成立的;另一方面,因为两个正义原则与功利原则处在不同的层面上,这样从功利主义出发,不仅能够论证功利主义可以作为罗尔斯两个正义原则的基础,而且事实上罗尔斯也依赖功利主义者所使用的论证.  相似文献   

12.
休谟的正义理论一方面坚持"互利原则",把功利视为正义的动机;另一方面,又主张"同情原则",认为同情是正义感的来源,正义来自人们对公益的关心.休谟正义理论中的这个矛盾,表明正义本身所包含的两层要素:正义既具有有利于当事双方的互利性,又要求当事双方有着互相认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转型期我国城乡关系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仍然存在,城乡环境也呈现出“城市环境好转,农村环境恶化”的二元趋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经济正义思想,功利主义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目标和尺度的经济正义观,以及罗尔斯以“作为公平的正义”为基本理念和原则的正义体系,为考察当前我国城乡经济正义问题提供了理论资源.城乡环境正义则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城乡环保制度安排和环境资源分配问题中的程序正义;城乡环境补偿机制中的地理正义;城乡居民承受环境风险的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14.
如何确立一个社会的正义原则是当代政治哲学家普遍关注和激烈争论的一个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哈佛大学的罗尔斯教授在其代表作《正义论》中提出了一种确立正义原则的原初状态理论,这一理论把正义原则等同于原初状态中人们选择的产物。对此,牛津大学G.A.科恩教授提出了针锋相对的反对意见。他在其《拯救正义与平等》一书中论证说,罗尔斯的原初状态理论实际上是把理想的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15.
气候正义虽然已经成为国际气候谈判的主导原则之一,但是,国际气候协议的达成与实施仍然举步维艰。人们对气候正义的实质、气候正义的维度、气候正义诸原则的具体内容、气候正义诸原则的优先性及其政策含义等方面的认识与理解存在分歧是导致这一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促进包括气候正义在内的气候伦理与气候价值观方面的沟通与融合,培育全球气候治理的公共政治文化与人类共同价值,是走出全球气候治理的“国际囚徒困境”的长远之道。首先从宏观上梳理和评估全球气候正义研究的现状,然后依次探讨和剖析全球气候正义研究的三个焦点问题(气候正义的内涵与外延、气候正义的基本原则、全球气候变暖的历史责任),可以为全球气候治理积累必要的道德资源,促进并深化全球气候伦理的研究与交流,探求气候正义研究的新的突破点与可能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6.
姚云 《道德与文明》2023,(2):143-152
人类已经遇到了严重的生态危机,承担生态责任势在必行。人类要承担生态责任,就需要确立承担生态责任所依据的原则,而其中生态责任分配正义原则的建构尤为重要,因为存在着生态责任主体的认定和环境正义问题。生态责任分配正义原则要具有可能性,应具备普遍必然性、自律和他律的统一性、公平性和普遍有效性。我们可以依据如下理论和现实确立它的内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相统一,所以人类应保护自然界;自然物具有生存权,应受到尊重;基于不同性质国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确定它们生态责任的大小。生态责任分配正义原则具体包括不伤害原则、不干涉原则、积极保护原则和合理补偿原则。  相似文献   

17.
罗尔斯代际正义思想及其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尔斯的代际正义思想作为他的正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对传统正义观的超越与发展,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所进行的国际合作和国内法律、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8.
森把罗尔斯处理正义问题的进路概括为以追求单一的完美正义原则为目标的先验制度主义,他批评这种进路既非必要亦不可行.通过澄清一些误解,能够论证在正义这个问题上,界定单一的正义原则是必要的,但罗尔斯的所谓合理的正义观念的确面临着由一种高阶无偏倚性要求带来的多元化压力.为此,罗尔斯提出了一定程度上化解这种压力的途径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伦理委员会是生命伦理体制化的一个重要体现,为保证其评审质量,必须有标准操作规程(SOP).这既是程序正义,也是为了真正实现正义.程序正义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是可遵循可不遵循的.  相似文献   

20.
财富共享可从财富的共同享有享用和公平享有享用两方面去理解。共同享有 享用,是指由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社会财富应为大家共享,而不能仅为少数人享有享用 。在现代个体化发展不断凸显、人们的权利—责任意识不断清晰的社会背景下,财富共享必 具体化为财富分享,即按照社会正义原则来分配财富。分配正义是财富共享的正义基础和基 本原则,这一基本原则包括差异性正义原则和同一性正义原则。差异性正义原则是按照被认 可的“差别”进行分配之原则,同一性正义原则是按照被认可的“同一”进行分配之原则。 财富共享是两种分配正义原则的协同统一,现实地表现为一次分配与二次分配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