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教养生学”是道门中人在致力于长生登仙的过程中形成的对自然、社会、人生及其关系的理性思考。它以贵己重生为价值取向,以形神合一、与道合真为行为范式,以超越自我、安顿生命为终极目标,形成养生范畴论、养生宇宙论、养生过程论、养生社会论、养生身心论、养生自然论、养生环境论等系统理论。由于养生范畴的鲜明指向性强化了养生效能,从而使道教养生的思想精粹世代相传。本文择其要,从生道互保、形神俱妙、性命双修、动静互摄、先天后天等方面展开论述。一、生道相保:直指养生究竟“生”不仅指生命,还包含有生长、生成、化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养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虽然不属于道教的专利,但毫无疑问,道教是提倡养生的集大成者.然而道教养生号称有三千六百法门,应该从哪里人手呢?当然应该先从道理学起."本立而道生",养生之术是标不是本,这个本就是养生的道理、理念.简而言之,有三个原则,就是"自然养生"、"清静养生"、"以德养生".  相似文献   

3.
《抱朴子内篇》(下文简称为《内篇》)①是晋代葛洪(公元283—363年)的代表作,它不仅是金丹派的养生著作之一,而且还是道教养生大全。由于早期道教的养生著作大多亡佚,而《内篇》中却包含有丰富的养生思想,因此,对《内篇》中的养生智慧进行认真地发掘和梳理是十分必要的。一、养生理论基础(一)养生本体论《内篇》从宇宙本体论的高度来论证长生久视的思想。它认为“玄”或“气”是宇宙的本源,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玄”或“气”产生的。它说:“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P1)“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  相似文献   

4.
传统养生萌芽于商周时期 ,在发展过程中受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渗透、充实和完善 ,形成了鲜明的文化特征。养生之义在于保证人的生命体在自然和社会大环境中保持平衡和适应 ,通过祛病防疾、修身养生 ,以达健康长寿之目的。在诸多的养生内容中 ,传统运动养生亦形成了以动静观为核心的理论、方法和运动形式。1 形神兼养为传统运动养生的理论基础1.1 神为形之主 ,养生首重养神包括生命机能和精神意识在内的神是人形体的产物 ,在人体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 ,一方面调控生理活动的信息指令 ,使生命活动得以正常进行 ;另一方面接受外来刺激 ,产…  相似文献   

5.
李嶷 《中国宗教》2012,(5):67-69
法不孤起,仗缘乃生,佛教就是在与时代和社会的不断适应中传承与弘扬。杭州市佛教协会的这些探索,其实是中国佛教界自身建设的缩影。而佛教僧团,也就是这样在与时代和社会的不断适应中,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6.
《老子河上公注》 ,又名《老子河上公章句》 ,是东汉养生家所作的一部注老之作 ,托名“河上公”。是汉代崇黄老和修仙道思潮融会与演变的历史产物 ,也是《老子》由道家学说向道教教义演变的过渡性著作。《河上公注》尽管依经为注 ,不是专门独立的养生教育专著 ,其养生学说也不能形成首尾完具的理论体系 ,但从其散见于各章的注文中 ,可以看出其中饱含着丰富的养生教育思想 ,而且通观互照 ,首尾照应。围绕治身养性 ,从人的主体性角度出发 ,以益寿延年、长生久寿为目的 ,阐释爱气、养神、抱一、守性、无欲、和气等养生教育观 ,为进一步完善道家…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养生体育思想简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戴金符 《管子学刊》2005,(3):85-88,119
中国古代养生体育思想是建立在其关于生命的认识基础上.传统文化从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高度观照人的生命现象,认为人的生命是天地自然运化的产物,人的生命与天地自然运化具有相同的节律,与此相应,传统养生观要求顺应自然大化,遵循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运化节律调养身心;传统哲学认为人的生命是一个形体与精神相结合的整体,因此,在养生观上主张养神与养形相结合,提出了静以养神,动以养形的养生法则.  相似文献   

8.
郑东 《管子学刊》2003,(4):15-21
《管子》是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蕴涵着丰富人学思想的不可多得的资料库。《管子》在人欲横流、思想动荡的大变革浪潮中完成了对人的价值的发现和挖掘。《管子》的人学意蕴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人为本”思想,强调人的地位和尊严,从人与人的关系中发掘人的独立性价值;二是“人与天调”思想,提倡人的和与合,从人与自然(人与天)的关系中发掘人的完美性价值;三是“长年、长心、长德”思想,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和养生,从人自身的发展中发掘人的主体性价值。  相似文献   

9.
陈星桥 《法音》2004,(2):29-33
十三、佛教徒的日常保健与养生“养生”一词始见于《庄子·内篇》。所谓养,就是保养、养护的意思;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的意思。养生术,就是根据生命生存演化的规律,为达到保养身体、和谐精神、增进智慧、延长寿命而形成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也就是说,它包括保养身体和涵养精神两个方面。我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养生的国度,数千年来,形成了许多门类的丰富的养生理论和方法,其中道教养生偏重身体修炼,儒家养生偏重道德涵养,佛教养生偏重身口意三业转化,医学养生偏重临床,民间养生偏重实用,武术养生偏重技击。但不管是那一门派,都须遵循养…  相似文献   

10.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不仅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也是新时期做好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之一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全面提高各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1.
一、养生的最高境界———和养生之道的最高境界是达到“和”的状态。养生得和是在与外物交接中保持内心平和,静默恬淡,做到物欲与情欲不患于心,神、形、气、物兼养而不伤的自身和谐的理想境界。养者,养神为本,养形为末。本者,天也,根也,原也;末者,逐也,随也。养神与养形互为本  相似文献   

12.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说:“九十九步是一半,一步是一半。”这是个超数学的概念,但于生活、于人生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国有一句俗话,叫“再掘一寸,就得黄金。”这也颇耐人寻味。我们要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就得有不断挖掘下去的精神。浅尝辄止,没有耐心,没有毅力,任何事业都只能半途而废。也常听人说:“坚持下去,就是胜利。”这话说得很好。其实,干什么事情都贵在坚持,贵在求索。不坚持,不求索,即使马上就能到手的宝贵东西,也会与之失之交臂。这在世界科技史上,有过很多深刻的教训。1826年,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西在读完法国…  相似文献   

13.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身边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精神负担越来越重,人们很容易长时间处在一种消极和抑郁的情绪中,为很多疾病的产生埋下隐患,影响到身体的康健。然而,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人们又不得不保持一个好的身体,一个好的心态。所以,在人们不断追寻和提高更好的生活质量的同时,“养生”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重视。本文旨在使人们全面了解传统体育养生中所蕴舍的科学的养生观念,使人们重新认识传统体育养生不仅能够调其心志、强身健体、放松心境、益寿延年,更能对现代科学健身观的建立提供依据和参考,对现代人的健康养生观起到健康科学的指导。预期通过对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的论述使国人对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之道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4.
胡晓光 《法音》2004,(2):9-16
何为唯识?唯识者是“只有识”和“不离识”的统一。从存在意义上讲,唯识就是只有识。从认识意义上讲,唯识就是不离识。据《显扬圣教论》云:“阿赖耶识是有情世间生起根本,能生诸根,根所依处,及转识等故,亦是器世间生起根本,能生器世间故,又即此识亦是一切有情互相生起根本,一切  相似文献   

15.
《养真集》是清代道教养生典籍中的重要文献之一,其阐论道教内炼养生的理法深入浅出、明白晓畅,因而流传广泛,影响久远,是研究清代道教养生思想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6.
李裴 《宗教学研究》2003,854(4):31-34
杜光庭是唐末五代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所提出的“心之虚矣,纯白自生”表现了对虚静的审美心境的重视,“乐饵非久”的文艺观也反映出道教尚恬淡的美学趣味、而从其神仙传记中体现出的道教生-美观与善-美观的结合,不仅具有鲜明的宗教伦理美学的特点,同时也是十分值得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7.
智频大师不仅是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创始人,而且是中国佛教的奠基者。他的佛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圆顿止观”、“一念三千”、“三谛圆融”三个部分,总括起来,便是代表了大乘佛教的“境行果”。天台宗就是依靠这套理论创立的。他的佛学思想对中国哲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古代中国,作为一种人格理想典型的“圣人”具有导向作用,《管子》塑造圣人品格,当然也是为了给人们确立人生目标。故而,学习圣人也就包括学习养生在内。在《管子·白心》篇中有一个养生的重要命题,叫做“执仪服象,敬迎来者”,这不仅是就如何“成圣”说的,而且对于一般人的生活而言也具有养生的借鉴价值。根据圣人理想人格的修养标准,《管子》不仅将治国与养生结合起来,而且具体探究如何“理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道教是华夏民族的传统宗教,以贵生、养生为鲜明特色。道教重要经典《度人经》强调:"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生命的神圣、生命的珍贵,已成为道教徒的信仰与人生追求。全生作为道教另一个贵重生命的概念,早在《南华经》中就已有论述。南华真人在《养生主》篇中说:"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吕氏春秋·贵生》中也说:"全生为上",并说:"所谓尊生,全生之谓。"全生就是要体现生命的贵重与神圣,要保全生命的自然本  相似文献   

20.
《周易》哲学本质上就是有关"生命"的道德哲学。《周易》以"生"为体,从伦理本体论的角度揭示了生命的本源、意义与价值,从而确证了"顺天"之于人之当为的根本意义。"顺天"也即"顺性命之理",因为"性"与"命"皆是天道在不同向度上的表现或要求。因此"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就是人的生命存在之应然,也是人之生命最完美的终极表现。而其途径即"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也即顺应天道之"正"。"养正则吉"可视为《周易》生命伦理的工夫原则,它不同于现代物理与精神"养生",这是一种涉及养万物之生、万民之生、个体身心兼养的全面的"养生"。《周易》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在改造自然和处理人工干预生命进程等生命伦理问题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