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伦理"与"文明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塞缪尔.亨廷顿关于“文明冲突”的理论引起人们高度兴趣。以宗教为核心的文明之间的冲突真的难以化解吗?汉斯.昆的“全球伦理”观点对此提出挑战。本文将浅析一下“全球伦理”,及其化解“文明冲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2002年8月8日—10日由南京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共同发起的“文明对话学术研讨会”在六朝古都南京召开。共有来自海内外各大学、研究机构等单位约5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代表就文明间的对话与冲突、融合与对立,尤其是回儒之间的对话等诸多方面的话题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空间中展开了“智慧”的对话,在不同的层面上都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经济形态、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思想观念、人格特征五个方面对中英两国文明进行观照,认为中英文明分别具有“早生晚熟”和“晚生早熟”的不同特征,而这又是与双方文明进程迥然、专制程度差异、社会结构有别以及对待传统态度不同分不开的。正是这些差别造成了中华文明从先行到落后,而英国文明虽后来反居上。因此,只有丢掉包袱。轻装上阵。中华民族才能浴火重生。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民族宗教委为进一步推动宗教界不断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和水平,把宗教活动场所建成引导教育信教群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文明场所,促进全省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决定从2004年第四季度起每三年一次,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文明宗教活动场所”评比表彰活动,在宗教界营造一个“比、学、赶”争创“文明活动场所”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促进我省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违背人际相互尊重的原则, 为组织环境带来广泛的慢性危害, 但由于其表现形式温和、伤害意图不明显, 因而长期被人们所忽视。近年来, 和谐的工作环境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 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也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回顾国外研究, 对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的概念界定、测量工具、前因变量和影响结果进行了系统梳理, 在此基础上总结对制度设计和选拔培训的管理启示, 并提出测量本土化、机制情境化、层次群体化、视角动态化等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促进基督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对话与和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基督教的周贤正主教在荣升“东南亚教省大主教”就职典礼的间隙,在百忙之中,欣然接受我的提议,趁着中国基督教“两会”的负责人和其他国家的基督教领袖来到新加坡,共商促进基督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对话与和睦之大计。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爱的上帝”、“和平的基  相似文献   

7.
复兴取向规约中华民族当代复兴的方向、路径与样式,构成中华民族再度兴盛的灵魂。相对意义上的复兴是中华民族重回世界前列。绝对意义上的复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存在品质重达时代高度。后者构成中华民族当代复兴更深刻的涵义。文明是人的生命活动及其结果(尤其是积极成果)的总体,本质上为人“文化”的结果与条件,具有“文化而明”的深层意涵。当代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皆要求中华民族开拓一种在根本上超越作为物性文明之资本文明的崭新文明。从文明视角看,中华民族当代复兴的取向就在于创造更有益于中华儿女生存发展,更有助于社会成员美好生活的新文明,并持之以恒地发展与升华之;在于开创当代历史可能范围内最有益于人之存在及其升华的文明形态。中华新文明不仅是人的文明,而且是“文化”的人的文明,需要“文化”的人与之相辅相成,创造进而升华文明,从而“配享”文明。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在欢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总统哈塔米提出的关于“文明对话”建议 ( 1 998年 9月 )的同时 ,于同年 1 1月 2 3号通过决议 ,将 2 0 0 1年确定为“文明对话年”。要求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组织并实施文化、教育和社会方面的各项活动 ,以倡导“文明间对话”这一主张。鉴此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主办了系列文明对话讨论会。首次讨论会题为 :“亚洲文明对话 :当前的差异与未来的汇聚”。应伊朗政府的邀请 ,我国外交部副部长王光亚率团出席了今年 2月 1 7— 1 8日在德黑兰召开的“亚洲文明对话国际研讨会”。此次会议提出 ,对话旨在拓宽并加强具有不…  相似文献   

9.
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与职场排斥间的螺旋效应模型可用道德排除理论和情感事件理论解释。根据道德排除理论遭受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会导致受害者与实施者心理距离增加, 进而对实施者实施职场排斥; 从旁观者视角来看, 目睹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会影响旁观者的道义公正感和互动公平感进而表现出对实施者的职场排斥, 且该中介过程受到利他性的调节。同样, 基于情感事件理论, 遭受职场排斥会导致职场排斥受害者的消极情绪水平增加促使其成为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的实施者。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互联网普及化的情境下 ,世界的政治、经济、文明、宗教、制度等仍然持续多元化、多极化的趋势。是全球化的多元化 ,或多元化的全球化。人作为“会自我创造的和合存在” ,是创造世界文明的原动力和原载体。儒家文明孕育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成长 ,担当着建构民族主体精神的重任 ,绵延着民族生命的智慧。儒家文明一言以蔽之 ,是以治平为本 ,以仁为核 ,以和为贵。从文明冲突到文明对话 ,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观照视角的转换。文明对话可依照和合学的“融突论” ,而不是二元对立的非此即彼论 ,它以承认、接纳“他者”的存在为前提。儒家文明在化解世界文明冲突中 ,以其“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原理 ,发挥着重要的、独特的、整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所创造的和正在创造的伦理文明,其内涵非常丰富。我们对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内容体系的研究,可以主要选取经济伦理文明、政治伦理文明、生态伦理文明、社会伦理文明、国际伦理文明等五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探讨和呈现。一、以共建共享为核心的经济伦理文明“共建共享”根源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人平等、天下大同的高尚伦理追求,形塑于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经济伦理思想与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是共建共享。这是就共享的实现途径而言的。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1](215))“共建”突出经济建设各主体的伦理责任,要求发挥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使每位生产者“从社会领回的,正好是他给予社会的”([2](363))。“共享”反映分配环节公平正义的要求,强调形成人人享有的分配格局。“共建”“共享”相互依存,只有保障人民参与经济建设的机会平等,才能增强群际团结,实现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结果平等。  相似文献   

12.
文明本土化与大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这个世界,秦朝人早已说是一“家”①,西方人近年来说是一“村”②,正在形成世界文明。文明的起源,就是当初各地土著创造的文化,这些本土文化,为数甚多。在中国,“周武王之东伐,至盟津,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史记·殷本纪》这八百诸侯,也就是八百个本土文化的代表,若加上没有到会的那就更多。本土文化,通过彼此同化和自身演化,其数渐减。随着秦汉的统一,以周文化为主的北方文化,以楚文化为主的南方文化,综合成为汉代中国文明。然后印度文明,以佛教为代表,传入中国,历时千年,与中国文明综合成为唐宋东方文明。然后…  相似文献   

13.
樊浩 《哲学动态》2023,(2):13-22+127
当今世界,“文明的冲突”根本上是文明观的冲突。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高新技术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宣示人类世界从诸文化实体的关系、人类与宇宙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与自身的关系全景式地进入“非常时代”,遭遇“非常风险”,期待“非常伦理”。“非常伦理”有“非常伦理智慧”“非常伦理形态”“非常伦理觉悟”三个层次。人类社会发展史和个体生命发育史表明,伦理是人类文明的原色和理想,但在现代性文明中已然迷失。面对“非常时代”关乎“种族的绵亘”的“非常”挑战,亟待推进“非常伦理觉悟”,进行文明观的伦理革命,其要义是使人类和人类文明学会“为伦理思考所支配”,实现伦理文明观的回归与重建。伦理文明观是文明内部诸要素关系的价值生态的文明观,也是人与自然关系、国家与国家关系以及诸文化实体关系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观。伦理文明观的“非常伦理觉悟”,具有“最后觉悟”的文明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们南海市经济委员会管辖的是国有和市属集体工交企业,共有33个公司、局,194个企事业单位,职工近4万人。1991年夏天开始,我们认真组织企业开展创建“文明工厂”、“文明单位”和“文明职工”活动。到1994年底止,先后评选出文明单位(文明公司、局、工厂、支分局、所、站)154个,占参评总数的79.38%;文明车间(科室)715个,占参评总数的87.4%;文明班组1321个,占参评总数的76.23%;文明职工22246人,占参评总数的78.87%;文明户6829户和文明楼125幢。南海电力实业集团公司在1993年度还被评为广东省文明单位。  相似文献   

15.
“文明”的话题转向一般公众讨论的中心,反映出由冷战时期典型的两极世界格局的瓦解、共产主义在东欧的终结以及资本主义宣称自己是“唯一可行的”、别无选择的社会一经济制度所带来的重要的精神一政治再定位。令2001年与众不同的,是被许多人视为“文明的冲突”之血腥证据的可怕的“9.11”恐怖活动,以及联合国将这同一年宣布为“文明对话”年的事实。  相似文献   

16.
“文明”是标志社会历史进步状态的重要范畴。它既是社会学,历史学的范畴,又是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文明”范畴的内涵是历史的,发展的,也是具体丰富的。要比较准确地认识、把握人类社会的历史、现状,深入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就要求人们以全面的观点去把握人类社会的文明。唯此,才能更好地促进文明的建设和发展。我们可以从社会主体的角度来考察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社会主体的文明度的提高,是整个人类社会文  相似文献   

17.
严瑜  曹照雪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11):1906-1916
工作场所文明行为是一种在组织文化下, 基于社会和组织角色义务的, 传达礼貌和尊重的主动性行为, 是一种向内要求自我控制, 向外主张尊重传达的行为, 它对于个体自身性格的塑造、组织中人际关系的改善以及文明氛围的培养都具有积极意义。在员工-员工、领导-下属、员工-顾客等关系中, 工作场所文明行为发挥着增进同事情谊、促进合作、增强领导力、建立信任、提升绩效等作用。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厘清工作场所文明行为与不文明行为的关系, 运用动态视角研究它们发生、发展和被感知的机制, 以及这两种行为能否相互转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93年10月22日——25日,近百名专家学者聚会上海大学政法学院,参加“宋明思想文化和华夏文明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联合主办。怎样认识宋明哲学——理学以及它对我国民族文化的构成所起的作用,是这次会议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正>人类文明新形态既是一种已然存在的文明新形态,也是一种处于持续建构之中的文明先进形态。而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重要内容和伦理内核的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它既是中国创造的具有实然性的伦理文明新形态,也是处于动态建构之中、具有应然性的伦理文明先进形态。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建构涉面极广。它不仅要求当代中华民族具有卓越的实践智慧和能力,而且要求当代中华民族具有心系人类、放眼世界的广阔视野和高远境界;既要在坚持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积累精神文明、道德建设和伦理治理的智慧和经验,也要在中国特色伦理学理论创新中构建自己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着力点。一是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文明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文明观是建构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认识前提和观念基础,既是推动传统伦理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促进世界伦理文明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进全球治理变革的要求。“伦理文明观”是“对待文明”的伦理理念,即以伦理对待文明。“观”既是“看待”也是“对待”,是观念也是态度,  相似文献   

20.
严瑜  李彤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7):1307-1318
梳理和归纳了导致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的受害者反转为实施者的组织事件, 包括团队层次的不作为领导行为和领导不文明行为以及个体层次的同事不文明行为。借助事件系统理论对受害者反转为实施者的认知过程进行了说明, 如果组织事件的强度足够引起受害者的控制化信息加工, 则其可能改变自己的原有行为进而实施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 根据社会信息加工理论, 受害者的控制化信息加工可以通过三条路径实现, 即学习过程, 归因过程和道德判断过程。建议未来研究进一步探讨情绪和认知两者在不文明行为受害者角色反转中的作用, 以及工作领域之外的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并且能够使用日记研究法进行验证; 未来研究还可以探讨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的旁观者反转为实施者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