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体育意识是指体育运动的现象、本质和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关于体育运动认识、情感、意志价值观念和理想等统一的心理活动和认知系统.  相似文献   

2.
康廷虎  张会 《心理科学》2020,(6):1312-1318
眼动范式是场景知觉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通过对场景知觉过程中眼动变化的实时记录,真实地反映场景信息加工的内在心理机制;然而,人们的心理活动是极其复杂的,与之相应的眼动指标也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对眼动指标的分析,有不同的分析维度,比如整体和局部、时间和空间等。本文回顾了已有的眼动指标分类,并尝试从注视和眼跳的视角对场景知觉过程中的眼动指标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从界定标准、心理学意义、研究应用等方面对相应的眼动指标进行分析和介绍,最后提出了眼动指标分析和应用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可能拓展的领域。  相似文献   

3.
概念是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由于客观事物在不断地变化,因而人们的概念也跟着变化。但是,客观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具有相对确定性,这种确定性反映在思维中,就是思维的确定性。思维的确定性要求,概念应该明确,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一个概念自始至终必须保持同一,不得偷换。  相似文献   

4.
于斌 《心理科学》2001,24(4):500-500,487
概念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对事物的概括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共同属性。概念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人通过感官得到的感性经验是丰富多样的,感性经验以其变异性为特征。但是在感性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概念却是相对稳定的。概念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全部知识经验的核心,使有关的知识经验围绕这个核心组成一定的系统。这种系统有利于知识经验的记忆。同时也为人们获得新的知识经验提供了必要的内部条件,使人能够把已有的知识经验用于各种不同的情境。  相似文献   

5.
浅析伊斯兰教的良知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倡导的良知观是在一定信仰的基础上所体现出来的个人修养,它是由真诚、善心和宽恕精神组成的道德及情感力量的反映,是穆斯林综合素质的体现。穆斯林的良知是一种社会性的心理活动。也就是说,穆斯林的良知就是当穆斯林想做某事时头脑中所反映出来的心理活动和行...  相似文献   

6.
一般和个别认识规律周向阳个别和一般规律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统一。认识中的个别和一般规律是客观事物中存在的最普遍、最一般的东西在人们头脑里的反映。人们从千差万别的具体个别事物、现象、过程中,概括、抽象出这一一般的东西来,它反映在现实世界任何事物都...  相似文献   

7.
不同于概念论基于概念能力对知觉的解释,一些现象学家们认为知觉经验具有基于身体运动的非概念的组织形式。本文将论证:与这种组织形式相对应,任何知觉经验需要满足一种独立于知觉因果机制的形式条件。在对事物及其属性的知觉中,事物知觉预设被感知事物的统一性,属性知觉预设被感知属性及其所属事物在变化的知觉条件下的存在。对于知觉者来说,知觉经验内容首先为其身体运动提供一种可利用的结构;知觉中被预设的事物及其属性的存在是相对于其身体运动的一种预设。在感知-运动过程中,知觉者自身被预设的统一性和同一性体现为其身体的统一性和同一性;其身体的统一性构成其任何知觉经验和身体运动的一个初始的形式条件。  相似文献   

8.
任何科学都有它自己的任务。任何科学的任务就其共同性来说都是研究事物的规律性。但世界上的事物是各种各样的,不同的科学研究不同事物的规律。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这是一种通俗的讲法。用另一种说法,心理学是研究人自己的一种科学。人为什么是万物之灵、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东西呢?主要是因为人有发展到最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感觉、知觉、意志、性感等在其他动物也是有的。在人的心理中有哪些东西为人所特有从而使人成其为人呢?首要的一点是人有思想,尤其是思维,因而能有意识。人如果没有思想,就不会有意识。再一点是人有言语,会讲话,人与人之间可以通过言语交换意见,  相似文献   

9.
经验,作为实践的结束和产物,就是人们的经验知识和经验智能。经验知识反映事物和过程的现象,有感性经验和理性经验之分。前者不仅包括感觉、知觉,而且也包括运用判断、推理的形式表述出来的经验事实的知识。后者是指各种具体科学中的经验系  相似文献   

10.
意识和潜意识两者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意识是指人能够自觉认识到周围事物的存在,同时也能自觉认识到自身存在,并能把自己和周围事物区分开来的一种心理活动和心理现象。一般情况下既不能被他人感知,也不能被自我感知,是一种更为复杂的心理活动。意识和潜意识都是脑的高级神经系统的机能,尤其与边缘系统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1.
一、概述判断是人的认識活动,是反映事物情况的思惟形式,判断是人們意識中对于客观事物的断定。馬克思列宁主义者认为: “我們的时代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級革命的时代,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胜利的时代。”这是客观情况的反映,也是我們的判断。判断并不是簡单地出现于人头脑更的一个句子,也不是当我們考虑問題时头脑里出現的一些可能的想法,这些都不是判断,或者还沒有成为判断。只有通过社会实踐以及思考最后肯定了的思想,才是判断。邏輯书里常说:判断是对于一些事物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想,这个提法基本上还是正确的。肯定是断定,否定也是断定,判断必須是对于  相似文献   

12.
物体隐含的形状信息对图片再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莹  王瑞明  莫雷 《心理科学》2005,28(3):588-590
采用移动窗口技术探讨阅读中信息在头脑中的表征方式和激活策略。实验材料分为句子和图片。按句子隐含形状与再认图片的匹配关系分为匹配与不匹配版本。实验1在中文条件下验证知觉符号理论;实验2进一步探讨知觉符号的激活策略。采用相关样本t检验对图片的反应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实验1中匹配再认时显著短于不匹配再认时;实验2中匹配与不匹配再认时无显著差异。从而支持知觉符号理论并进一步说明知觉符号的激活是策略性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13.
林传鼎   《社会心理科学》2006,21(1):37-37,62
情绪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结构之一。情绪概念的内涵广而深,过去一个时期中情绪概念的含糊不清,因而形成了它在社会体系中所起作用的不确定性。这只能证明情绪的复杂性、多变性和相对的不易觉察性。情绪这种高度复杂的心理活动具有三方面的要素:神经生理的、行为表现的和主观经验的。在日常生活里,情绪的内心交往是通过反馈机制而实现的;情绪的社会交往是通过人际的知觉过程而实现的。我国古人已经看到了情绪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而且有着机体的生理基础。我国古代  相似文献   

14.
观察也是一种知觉,它具有一般知觉的一切特征.但它又与一般知觉有所不同,即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知觉.观察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一个人如果不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那他就不可能获得大量信息和经验.由于观察力是人的智力组成部分之一,所以观察对于培养人才、积累知识、发展智力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学校教育应该重视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数学教学中更应该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传统认知理论认为我们只能间接知觉动允,而生态认知心理学则认为对动允的知觉是个体与环境信息直接共鸣的过程。生态认知心理学首先判定动允并不是存在于我们头脑中的认识,而是实际存在于个体-环境系统中的事实,对动允的直接知觉就是对动允的检测而非推测,是对动允信息的拾取而非对记忆内容的提取。这种直接知觉表现为身体的相关动作机制(动作神经元、肌肉组织等)与环境中动允信息的共鸣。进化与学习在共鸣的形成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志清 《心理学报》1965,10(3):77-82
問題 謝切諾夫曾提出,感受器官的运动在感知觉的产生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他把知觉过程看作是主体对外界事物相互作用的积极过程。巴甫洛夫的反射学說,特别是关于探究反射的理論对这一問題作了进一步的科学闡明。有人以“比拟”假說論述过感性反映的机制,孰为感受器官以自己的运动重复被感知客体的特性,在对客体的这一重复、比拟  相似文献   

17.
林欧  王正科  孟祥芝 《心理学报》2013,45(7):762-772
研究采用知觉学习经典范式中的视觉搜索任务探讨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知觉学习过程。研究考察了阅读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在简单搜索任务、复杂搜索任务和限制时间的复杂搜索任务上的知觉学习特点。结果发现,阅读障碍儿童在复杂搜索任务中初始搜索时间显著长于正常控制组;在限制时间的复杂搜索任务中更进一步发现阅读障碍儿童的反应正确率显著低于正常控制组儿童;而且两组儿童视觉搜索任务的正确率与汉语阅读的识字量成绩存在显著相关。上述结果表明,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存在复杂搜索的知觉学习缺陷,这种缺陷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与儿童的阅读技能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运用视知觉研究中经典的事件切割程序,探讨记叙文中时间信息的事件边界效应.结果发现记叙文中的时间信息会被读者外显地知觉为事件边界,并且,跨度长的时间信息比跨度短的时间信息更易于被知觉为事件边界.这和视知觉研究中的发现是一致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记叙文理解过程中情境模型建构的过程依赖类似于事件知觉中所发现的切割过程的观点,为知觉研究和认知研究领域提供了可供沟通的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9.
言语理解中的知觉符号表征与命题符号表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王瑞明  莫雷  李利  王穗苹  吴俊 《心理学报》2005,37(2):143-150
采用移动窗口技术探讨言语理解中信息表征的方式。被试为华南师范大学本科生96名。实验材料按照探测图画中物体的形状跟先前阅读的句子中描述的物体的隐含形状的关系总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匹配版本,一类是不匹配版本。采用相关样本t检验分别对两种条件下图画再认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进行统计分析。实验1中被试读完句子以后马上进行图画探测任务,结果表明这时被试头脑中进行的是知觉符号表征。实验2中被试的阅读任务难度增大,结果表明这时被试头脑中进行的是命题符号表征。实验3中被试阅读的关键信息进入长时记忆以后再进行图画探测任务,结果表明这时被试头脑中进行的也是命题符号表征。总的实验结果表明言语理解中既存在知觉符号表征,也存在命题符号表征,知觉符号表征是信息表征的一种早期状态,人类头脑中最终的信息表征形式主要是命题符号表征。  相似文献   

20.
为了帮助神经精神科医生应用实验心理学检查法,苏联出版过一系列专著的“人心理活动偏常的实验检查图表集”,可算是这方面的新近代表作。本文先讲述传统的实验心理检查在现代精神病学中的价值和使用心理学方法的一般要求。接着,以丰富的图表和范例,介绍了知觉、注意、记忆、联想、抽象与概括、理解、三段论、组合技巧与构造作业、类型与个性特征检查方法,同时对心理活动正常与偏常,做了许多定量或定性的解释。此文贯彻了巴甫洛夫关于心理活动是高级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