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凉国师澄观郑森澄观,俗姓夏候,字大休。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关于他的生卒年有六说:一、《宋高僧传》卷五说,他卒于元和年间,春秋七十余岁;二、《佛祖纲目》说,他卒于开成三年(838),享年一百二十岁;三、《释氏稽古略》卷三说,始见他于则天万岁通天...  相似文献   

2.
佛言祖语十种必须之法(一)有了勇气和毅力,还需要一个好的计划来规范自己的根本行为。(二)在奉行上师的教言时,必须具有信心和精进。(三)必须知道口诀之利弊,才能在上师的各种教敕中,选择(于自己合适)之口诀。(四)必须具有智慧和信心,才能与善妙上师的心意...  相似文献   

3.
纪念正果法师圆寂十周年恭挽正果法师□隆莲法雨千山冷,宗风一代凄。寿留三宝住,疾为众生患。晷影争庞叟,先期赴药师。再来知有愿,只履缙云归。思正果师□性空(一)坚白一生后世章,病躯为法愿心强;十年圆寂香犹盛,师友悼文衰绪长。(二)千虑只知佛国章,文传兴衰...  相似文献   

4.
时下僧团出现一些弊端,其中最为严重者即是滥收徒众。许多人剃度沙弥,不讲究原则,不负责教育,闹得师不师,资不资,以致僧团失去纯洁,僧人素质下降,造成了当前这种混乱的局面。笔者在研读《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时,每见及此,莫不痛心疾首,珠泪沾襟。现撰写此文,分十个题目:一、师资的名义和种类;二、出家的条件;三、剃度师的资格;四、度人的数目和对象;五、出家的手续;六、十戒的受法;七、师徒关系的建立;/\、哪些人需要依止师;九、师徒应尽的责任;十、结论,陈述于后,期能引起诸大德们对戒律的重视。则佛门幸甚!僧…  相似文献   

5.
一、帝王之师唐朝的皇帝推崇道教、尊礼道士在历史上是很出名的,玄宗、武宗曾亲受法箓,成为道士皇帝。唐武宗所尊赵归真邪术干政,臭名昭著;而玄宗所尊司马承帧、李含光师徒,却是有唐一代的著名高道。据《旧唐书》,司马承祯(647~735),字子微①,河内温②(今河南温县)人。出身于仕宦世家,饱读诗书却不肯做官,于乾封二年(公元667年)二十一岁时出家当了道士③。先居嵩山,以上清派第十一代传人潘师正为师。后游句曲山(即茅山)、天柱山、衡山等道教名山,长隐于天台山王霄峰,自号“白云子”④,又号“天台白云”⑤。…  相似文献   

6.
真正佛子妙峰古月妙峰(1540—1612),俗姓续(一说徐),名福登,山西省平阳府临汾县(今临汾市)人,晚年为五台山护国圣光永明寺(今显通寺)的住持,是明代著名的高僧和建筑家。憨山大师认为“我明二百余年,其在法门建立之功行,亦唯师一人而已”;就是在两...  相似文献   

7.
柏林禅寺观音大士像开光法语(佛历二五三九年农历四月初八日)净慧名蓝千古观音院,历尽劫波法运开;今日结坛修供养,尘尘刹刹现如来。恭维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久成佛道,为度众生,作如来使,于一身心,现千手眼,照见法界,护持众生,有求皆应,无感不通。称名脱苦,...  相似文献   

8.
(2)定学定学即指佛教中所说禅定而言。但禅定在梵文,亦有多名:一、禅那Dhyana(或称禅驮演那那)—一此云静虑(或译定、弃恶、功德丛林、思惟修);二、三昧Samadhi(或称三摩、三摩提、三摩地)—一此云等持(或择定、正定、正受、等念、现法乐住);三、三摩咽多Samahita—一此云等引(等持通走散,唯是有心定;等引唯定心,通有无心);四、质多留迹阿揭罗多Cittaekaarata—一此云心一境性(即等待之异名);五、三摩钵底Samapatti(或称三摩钵提)—一此云等至(跃入定时之名);六、王摩半那Samapanna—一华言未洋(正在定中之…  相似文献   

9.
佛言祖语十种应当依循之法(一)具有慈悲和证悟的上师,才是好的依靠。(二)清净适意具有加持的般若,才是好的依处。(三)与自己见行相合,情意相投的人,才是好朋友。(四)时常思维资生财物之过患,才是学道人之正思。(五)凡是由成就者之传承所传出之口诀皆应无偏...  相似文献   

10.
佛言祖语     
佛言祖语十项激励自己之法(一)潜心思惟此暇满人身之难得,就会激励自己去进修佛法。(二)常念无常及死亡,就会激励自己去力行善业。(三)思惟业果不坏的道理,就会激励自己去净罪除恶。(四)思念轮回之过患,就会激励自己去挣取解脱。(五)思惟轮回众生之痛苦,就...  相似文献   

11.
正抬头望向雄浑起伏的太行山脉,就如翻阅一本装帧精美的画册,一幅幅水墨丹青,吞吐八荒,融通万里,大气磅礴地铺展在天地之间,经四季更迭,历风霜酷暑,亿万年转身走过,丹青墨香不褪,风采依然,韵味悠长。每一座山、每一道岭都尽情挥洒着崇高之气、壮美之气、浩瀚之气、阳刚之气。凡天地之造化,自然之大美,  相似文献   

12.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社会发展道路问题至少应该与这样几个因素密切相关:()一定的历史条件;(2)在一般条件下起作用的普遍规律;(3)在不同条件下起作用的特殊规律;(4)作为社会载体的人类自身自主活动的保存性、选择性、创造性及其交互作用。如果不对这些因素作总体的和具体的考察,就难以对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道路的共同性与多样性相统~的思想作出合理的解释。一、走向世界历史:两种必然性及其交互作用下的共同道路“世界历史”概念首先是由黑格尔提出的。它突破了以往历史哲学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局限,把似乎只有偶然性起作用的历…  相似文献   

13.
佛言祖语     
佛言祖语张澄基译《冈波巴大师全集选译·成就胜道宝集》十一项不可缺少之法(一)从心底深处畏生死转轮回,此信坚固,为不可缺少之法。(二)能引导自己进入解脱道之上师,为不可缺少之法。(三)对自己身心有益之教法,能善解善用,为不可缺少之法。(四)坚毅恒久无艰...  相似文献   

14.
一、扑克牌的顺序小普在闲暇的时候最喜欢用扑克牌玩推理游戏,一次他给朋友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有七张扑克牌,分别接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着。现已知以下一些情况:一、方块8刚好在梅花6前面;二、黑桃8在方块6后面的第二个位置上;三、红桃4在红桃A前面的第三个位置上;四、梅花5在顺序第四号位置上,刚好在红桃4和方块8中间。小普说完这些条件后,他提问道:“你们知道这七张牌排列的顺序吗?”不一会儿,小李就说出了答案,即,这七张牌的排列顺序是:(一)、方块6;(二)、红桃4;(三)、黑桃8;(四)、梅花5;(五)…  相似文献   

15.
新年献词     
《法音》1994,(1)
禅门无甲子,世上又逢春。斗转星移,时轮飞转,在刹那相续中,佛历2538年(1994)新年已届。值此连旧迎新之际,本刊同人谨向全国各民族、各寺院的长老、大德、长者、居上致以节日的祝贺!恭祝各位吉祥如意,法喜充满!过去的一年.国运昌隆,经济腾飞,改革开放凯歌高奏;佛教事业,喜事联翩,中国佛协迎来不惑之庆,召开六届代表会议;宗教政策贯彻落实,十方佛子额手称庆。因缘时节大好,人间万象更新。在佛阳光辉照耀下,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我们在新的一年中,更应加倍努力,贯彻落实中国佛教协会“六代会”的精神,在加强自身建…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法对977名初中生在校三年间负面评价恐惧的发展状况进行三次追踪测试,通过建构潜变量增长模型,检验初中生负面评价恐惧的变化趋势,并考察学业自尊和社交自尊对负面评价恐惧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1)初中青少年负面评价恐惧呈上升趋势;(2)从初一到初三,学生较高的学业自尊和社交自尊显著抑制负面评价恐惧的增长;(3)性别对负面评价恐惧发展轨迹的影响是由于自尊的性别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98虎年洪水肆虐,给江西造成了巨大损失。全省共有79个县(市、区)、1329个乡镇、220714万人(次)受灾;倒塌房屋1236万间,损坏13586万间,无家可归人口近160万人,至今仍有几十万人住在圩堤和山坡上;农作物成灾面积19164万...  相似文献   

18.
柳宗元与儒学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宗元与儒学的关系,长期以来众说纷法。本文主要根据柳集资料,从儒学的历史演变中,试作一说明。一生信奉儒学一有些人认为柳宗元“反儒”,实际上并非如此。先看他40岁前后在永州说的三段话:仆尝学圣人之道,身虽穷,志求之不已。(们民崔黯论为文书》)苟守先圣之道,由大中以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答周君巢书》)仆尝学于儒,时之不得,以陷于是。(《送娄图南游淮南序》)这些话,意在说明他以前“学儒”,现在仍“学儒”,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情况都不改变学儒志向;贬官永州的不幸在于自己时运不好、时机不遇(“时之…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奇经八脉在道家修炼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那么,究竟什么是奇经八脉呢?究竟奇经八脉是如何循径的呢? 北宋张紫阳《八脉经》中称:八脉者,冲脉在风府穴下,督脉在脐后,任脉在脐前,带脉在腰,阴矫脉在尾闾前阴囊下,阳矫脉在尾闾后二节,阴维脉在顶前一寸三分,阳维脉在顶后一寸三分。晚清赵避尘《性命法诀明指》指出:每日清晨早起,先行八脉之气,闭口鼻气,心意先由生死窍起,一吸由尾闾关升至头中为督脉;二呼由前任脉降至生死窍;三吸由生死窍上升至■穴为带脉,双分至背后双腰眼,双上双膀凹定住;四呼由两膀双走两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天主教》2002,(2):4-4
在宗徒大事录前编内(1-12章),记载了伯多禄的讲道词共有五篇(宗二14-39三12-26四8-18五29-32十34-43),如果连拣选玛弟亚代犹达斯为宗徒的那篇讲辞包括在内(宗一16-22),共有六篇,第一篇讲道词称为圣神降临节讲道词(宗二14-39);第二篇称为圣殿中的讲道词(三12-26);第三篇称为公讲会中的讲道词(四8-12);第四篇称为公讲会中的答辩(五29-32);最后一篇称为向外邦人宣讲福音的标准讲道词(十34-43)。在这五篇讲道词中,都是以耶稣由死者中复活为主题,为中心,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