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法兰克福学派研究中的消费异化问题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源浪费、分配不均、贫富分化、社会道德价值失衡等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是,法兰克福学派这一思想并没有触及消费异化的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制。用马克思异化思想的理论武器分析产生消费异化问题的根源是探寻法兰克福学派消费异化思想缺陷的关键,也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的根源的揭露和批判,对如何应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消费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一、有待开垦:《河北基督教史》的研究价值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其产生、存在和发展有着复杂的自然根源和深刻的社会根源,同时又对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道德、伦理等诸多方面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宗教的存在与发展及其社会作用,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无论基于学术研究抑或是现实需要,都有必要厘清宗教的渊源、本质,揭示其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关于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发展不简单等于进步,目前已成为“发展研究”的一大共识。发展与进步之间的差异,中心涉及到一个“代价”。虽然代价的问题自有人类社会发展之后就已产生,但在以前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它很少作为问题被提出来;只是伴随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生活的剧烈变化,这一问题才日益凸现出来,以致现在谈到发展时,不能不考虑代价。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市场经济浪潮冲击之下,代价已成为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为了使社会发展能够顺利推进,必须对之作出认真的审视与反省。现在人们都在谈论代价,但什么叫做“代价”,歧义重重,…  相似文献   

4.
对西方道德代价思想史进行梳理,能为分析当代社会道德困境的根源、明晰解决道德难题的理路提供重要的理论借鉴.古希腊、罗马思想家着力从德性伦理出发探讨了私有财产制度对个人道德素养的侵害;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在神学的外衣下分析了社会的“恶”出现的根源以及规避恶的方式;近代的思想家自觉探讨了社会发展中的道德代价,论证了道德代价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推动力;现当代思想家批判反思了工业文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等现代性要素的发展给道德带来的负面效应,促使伦理道德成为考量发展实践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在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出现了第一次科技革命,使自由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十九世纪末产生了第二次科技革命,把资本主义推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二十世纪下半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对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影响,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转化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随之,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一系列的新现象、新特点。如资产阶级国家的经济作用大大加强,国有化比例提  相似文献   

6.
《启蒙辩证法》延续马克思将犹太人问题视作普遍性问题的思路,将法西斯主义式的反犹主义问题同样视作具有普遍性根源的普遍性问题。这一普遍性根源是指:伴随着资本主义的结构性转型,形式主义化了的自我保存理性彻底沦为社会统治的工具。这首先可以解释犹太人为何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被强权者视作需要清除的对象:在认定犹太人具有威胁到统治秩序的原始拟态特质的基础上,强权者在调用自我保存理性进行虚假投射活动时,特别地将犹太人视作投射对象。其次,这一分析更深层的用意在于提示我们: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当资本主义出现危机之时,像法西斯主义式的反犹主义那样的社会灾难可能以非反犹主义的面目再度出现。在全球资本主义体系陷入危机、西方右翼民粹主义复起的时代背景下,《启蒙辩证法》的提示愈加显示出深刻的预见性与批判性。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在今年年初的重要谈话中,提出了判断姓“资”姓“社”的三条标准,即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以为,贯彻这三条标准,当前需要在思想上明确如下几个问题:(一)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东西,并非都是资本主义本质所固有的.决不能把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成果和剥削制度混为一谈,加以全盘否定.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文明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比如科学技术、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等都可以学习和借鉴.“坐井观天”或“邯郸学步”的态度都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试论代价及其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论代价及其本质李钢高静文近年来,哲学界在讨论“代价”问题时,对“代价”的涵义及其本质有不同看法,并存在着一种将成本和风险包容到代价内的“泛代价论”倾向。对此,笔者以一孔之见,求教于大家。一、代价的涵义:从社会哲学的角度考察,社会代价是指人类在价值追求的过程中,基于自身社会选择基础上而产生的与人的价值取向相悖的消极结果。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代价是指人们在面临的众多价值目标中,由于选择了优先发展的主导性价值目标,从而导致其他对人或社会仍有益的价值目标被抑制、损害甚至被牺牲。这些被抑制、损…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从历史必然性角度对原始积累这个十分重大而又长期被人们忽视的问题的尝试性探讨,试图对以下问题作出初步回答: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特有现象,还是人类社会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一般规律?“资本原始积累”是原始积累的一种表现形式与实现方式,还是原始积累的唯一形式?原始积累尚未完成而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是否同样面临着必须完成的原始积累任务?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否发生了原始积累,结果如何?我国“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任务是否已经完成?  相似文献   

10.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逻辑延续和当代表达。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有必要关注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思想的问题域和历史逻辑,即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以及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开创性的、秉承绿色发展理念的论断:其一,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方法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密切相关,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分析当代生态危机和社会转型的独特视域。其二,马克思主义阵营的分裂集中体现在辩证法对自然界的适用性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一问题上的不同立场。其三,马克思立足资本积累展开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生态批判,《资本论》同时还可以被理解为生态经济学批判。其四,空间的边界乃是福斯特提出的人类安全空间问题,是对马克思新陈代谢断裂理论思想的推进。其五,在人与自然的持续和谐相处中,推进全球绿色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布鲁塞尔笔记》中的工艺学研究对其科学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潜在的重要影响。这既体现在工艺学视域中,机器大工业所标志的巨大生产力发展与生产方式变革激发了马克思从现实物质生产出发对生产力的社会历史内涵和人类解放意义的思考,也体现在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双重社会效应为马克思初步建构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矛盾观和探寻无产阶级革命的现实路径提供了重要理论资源。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既在方法论和世界观上超越了工艺学视域,又由于自身思想发展水平和工艺史知识的局限,而对工艺学的科学内涵有所遮蔽。  相似文献   

12.
西方近代的自然秩序概念源于古希腊以来的自然法理论,在近代被广泛运用于政治、法律和经济等领域.它在重农学派那里得到凸显,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开创者亚当·斯密那里表现为趋向消亡的发展态势.自然秩序的思想具有深厚的道德性质,客观自然的原初性和对人类的养育是其道德性的自然基础;它包含的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性是其道德性的社会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暂时性是其道德性质的历史局限性之根源.  相似文献   

13.
宗教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不可否认宗教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对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产生了并且现在依然产生着许多积极的作用和影响。但是,宗教对一个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浓厚的地区.其负面影响也是深刻的。少数民族地区因为宗教信仰付出了巨大的社会代价。本文以甘肃甘南和临夏两州为参照对象.从宗教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到对土地的占用.从对时间的消耗到对思想的束缚来分析探讨宗教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抑制作用。期望找到少数民族地区贫穷落后的一个原因。为宗教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发挥其积极作用提供借鉴.也为该地区的整体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社会,了解资本主义的成败根源,对了解其未来和全球经济因此受到的巨大影响至关重要。该著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核心矛盾--如以超出投资的手段积累资本的驱动力;利用节省劳动力的新技术,并因此造成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被剥夺;掠夺自然直至毁灭自然的冲动,等等。这些矛盾与压力造成了全球人口长期失业问题,欧洲和日本经济陷入衰退等。短期内这些矛盾似乎不会产生破坏性;但长期来看,资本主义危机的前景并不容乐观,许多矛盾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得到控制,而另一些则已经威胁到了资本体系的核心。该著提出了理解世界的方法,并且为迈向更为公平﹑理性和可持续的社会提出了纲领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自从有了人类及人类劳动以后,自然界原有的天然物质循环系统就被改变了。特别是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日益严重,人与自然之间物质能量变换的裂缝日益增大,生态危机不断加剧。究其原因,根本就在于资本的扩张和资本家无限追求利润的贪婪本性。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所造成的各种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基础上,指出在生产过程中应该将排泄物再利用、减少废料、清洁生产等。这实际上已经说明了现代循环经济思想的核心,即资源再利用、废物减量化、清洁生产等。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具有重大的伦理价值,它的提出明确了人类社会经济增长方式的新转向,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兼顾经济、生态、社会等多重效益;循环经济内在地要求社会制度的根本改变,预示着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体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有利于愈合人与自然物质变换过程中产生的巨大裂缝,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解。  相似文献   

16.
最近十年中对乌托邦、对乌托邦设想问题的兴趣,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同社会人士中有了持续的增加。这不是骤然发生的,而且没有思辨的特征;更确切地说,这种倾向是逐步发展的,并越来越扩展到新的问题上。从透彻分析 Th.莫尔以来的乌托邦历史到乌托邦的哲学思想,从作为工人阶级世界观来源的空想社会主义到二十一世纪的空想社会模式,从围绕意识形态和乌托邦的讨论到反乌托邦的宣传,被研究的问题各式各样、种类繁多,参加讨论的哲  相似文献   

17.
企业是近现代社会最基本最活跃的生命细胞。它的产生、发育、兴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本文试对企业的本质性问题作些粗浅的探求,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企业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思索。 一、企业,企业与社会、与自然 人类在与自然争斗的行程中,创造出企业这种社会组织形式。而工厂、商店、公司、银行等种类繁多的现代化企业。从作坊、手工工场、商号、钱庄等简单的旧式经济组织中脱胎出来,则是伴随着资本主义而问世的。  相似文献   

18.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经历了深刻的社会变化,正在实现从工业生产为主导的生产型社会向以消费为主导的消费社会的转变,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生活消费品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客观的物质基  相似文献   

19.
熵理论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系统科学理论是否可用于可持续发展研究,并给予它以一定的支持和启迪,这是学术界近年来关注的一个问题。按照现行对系统科学有关理论的理解,结论无疑是否定的。如目前我国最具权威性的自然辩证法教科书就认为:“一个系统有序程度的提高,需要以负熵流的引入为代价,这相当于把系统的熵增转移到了环境之中。或者说,系统的进化以环境中某些方面的退化为代价,系统有序程度的提高以环境有序程度的降低为代价。”①既然如此,人类社会经济的进步,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就成了不可避免、不可抗拒的必然结果。那么,社会、经济、环境三者…  相似文献   

20.
关于崇高     
崇高确实在于人本身,但这个人本身首先是指客观的人类社会生活,而不能直接归结于主观的人类内心世界。崇高的根源产生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客观实践和斗争中,而不是根源或产生在人们主观的观念感受中;不是什么抽象的理性、无限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