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尤尔根·哈贝马斯在其以《在事实与规范之间》为代表的一系列理论著述中,以道德和法律之界分为研究进路,提出了平等自由的权利、成员身份权利、基于法律的权利、平等参与权利、生活保障权利构成的权利体系.权利产生于商谈原则和法律形式的交叠,合法性只能来自于商谈原则.要使国家能够切实保护人的权利,就必需采取前后递进的调适措施,这可以依次概括为国家权力的充足性、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国家权力的分立性.在这个国家权力的调适过程中,商谈原则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2.
权力主体忠诚于权力客体:和谐社会的权力伦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与权力之所以是法律的最重要现象,是宪政的最基本矛盾,是因为它们是构建社会秩序的核心要素.和谐社会诸要素关系的相互融洽必须以权力主体与权力客体的良性互动为根本.这种良性互动关系内生出权力的诸多道德诉求和伦理品质,其中一个重要的伦理维度就是权力主体忠诚于权力客体.  相似文献   

3.
面对骨髓捐献供体的严重短缺,捐献人的随意反悔以及法律规范的缺失,从法理的视角,认定骨髓捐献的性质是合同行为,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分析捐献合同的人身性和阶段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合理配置捐献人的任意撤消权、受益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以及受赠人的公益责任,以权利制约权利,权利与义务的对等,保持当事人的权利平衡,这有利于维护骨髓捐献公益性行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权利与权力及其相互关系,一直被视为法律中的重要现象;以权利制衡权力也被视为现代民主的重要成就。权利与权力的这种关系,又往往被划归到不同的主体,即个体与国家。这些理解,其实是基于以契约论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的主张。权利与权力的对立,根本上来说是产生自近代以来的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马克思在其唯物主义的创立过程中,借由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以及对犹太人问题的探讨,分析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分离的背景、后果及其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这些分析从根本上来说,是超越了市民社会的原则,超越了原子似的个人,以"社会化的人类"为新的立脚点的,这对于我们今天理解权利与权力及其相互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困境与出路:骨髓捐献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骨髓捐献供体的严重短缺,捐献人的随意反悔以及法律规范的缺失,从法理的视角,认定骨髓捐献的性质是合同行为,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分析捐献合同的人身性和阶段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合理配置捐献人的任意撤消权、受益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以及受赠人的公益责任,以权利制约权利,权利与义务的对等,保持当事人的权利平衡,这有利于维护骨髓捐献公益性行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会议动态     
第六界世界生命伦理学大会于 2 0 0 2年 10月 30日至 11月 3日在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亚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 :权力和不公正。这里的“权力”不是“权利” ,而是指享有权利的人、专业组织、甚至国家在对待病人、受试者或其他弱势人群等时的控制能力 ,主要强调可能出现的因滥用权利或缺乏公正制度等导致的不公正。与“权力和不公正”密切相关的主题是 :生命伦理学的全球化、弱势人群的保护、涉及人体实验的权力和不公正 ,这些主题主要出现在第一天和闭幕式上的大会发言中。其他小组和部分大会发言的题目主要有 :协助死亡———最新的进展、辅…  相似文献   

7.
在法律解释中,有一种学理解释。这是非正式解释,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但是有相当广泛的社会影响,因此,必须力求确切。首先当然是要合乎法律;而合乎逻辑,也是其中的一个必要条件。如果违反这个要求,那就非但不能解惑释疑,反而会造成混乱。1982年4月23日《中国法制报》上《法律顾问》栏中有《“免予刑事处分”是处分吗?》一文,就存在着这方面的问题。现在略作分析如下: 一、不切题。文章的题目是:《“免予刑事处分”是处分吗?》,这也正是读者的疑问所在。按照同一律,文章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被精神病”现象严重侵害了公民基本人权、危害了社会公共安全.其产生的根源在于权力的泛滥、权利的漠置、程序的单一和监督的缺失.要根治这一现象,必须尽快加强法制建设和程序完善,加强事前鉴定和事后监督,加强异议申诉和司法救济,完善精神卫生统一立法,有效监督行政权力,保障公民正当权利.  相似文献   

9.
论市场经济法制的构建江启疆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必须全面地体现和具体地表述法治的精神与原则。据此,笔者认为,我国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重心,应定位在本文将要阐述的权利充分赋予、权力合理的配置、契约制度三个基点上。一、权利充分赋予应成为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重点。中...  相似文献   

10.
道德权利概念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一词出现于许多语言环境中。人们常谈到法律权利,还有俱乐部成员的权利;在学位授予典礼上,则有“获得某种学位的权利和荣幸”之说。但是,我们也讲“道德权利”(有时候讲:“他在道德上有权于……”),而本文所讨论的正是道德权利概念。有人认为,享有道德权利恰恰是由于在道德上应当享有法律权利。其实不然。即便在我们认为不应规定有  相似文献   

11.
南非现行宪法通过之前,由于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的推行,宗教自由权利的法律保护范围和力度都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从南非临时宪法到现行宪法通过之后,宗教自由权利的保护获得更加充分的保障;在宪法中确立宗教自由权利条款能够使宗教自由权利有力地抵御来自公共权力的侵害,宗教自由权利只有在宪法这种"高级法"的保护下,才能真正实现;南非在宪法中确立宗教自由权利的保护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民族是一个不关心政治的民族,她没有对自治的渴求,没有对政治权利的渴望.俄国要实现她的使命,必须遵循自己的理念和要求,而不是那些与她格格不入的理论.俄国有两个方面:国家和百姓.她们之间的理想状态是:人民不干预政府的或行政的事务,给政府无限的统治自由,让政府有行动的权利和相应的法律的权力;而国家并不干预人民的生活方式.给人民以政府保护下的充分的社会和精神生活自由,让人民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和相应的言论自由.沙皇和百姓之间的正确关系一旦被恢复了,俄罗斯从苦难中就会被解救出来.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政治哲学中,现代爱国主义的本质是一种政治诉求,需要将其置于以权力-权利为脉络的政治哲学论域中加以界定和阐释,以获得必要的现实感与规范性。在权力的逻辑中,当爱国主义蕴含着对现代国家及其政治权力体系的认同与忠诚时,"对祖国的爱"能转化为强大的行动力,爱国主义也成为捍卫政治权力的重要工具。此时,需要廓清爱国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边界及其指向的政治权力的边界。这是爱国主义的权力阈值。在权利的逻辑中,爱国在广义上是公民表达政治诉求的重要权利。将这一权利旨趣确立为界定与规范现代爱国主义的核心机制,既对由权力话语单边塑造的爱国主义有所矫正,也为探寻现代爱国主义理论中政治权力的边界、以及厘清权力-权利之间的界限提供了一种指引。  相似文献   

14.
同为社会契约论,在霍布斯那里,公民让渡的是权利,而在洛克那里,公民让渡的却是权力。如果对这种差异展开深入分析并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我们将会对现代民主的发生机制与本质产生新的理解。就发生机制而言,现代民主是国家与公民间权利与权力交换关系深入发展的产物,它诞生的重要前提是权力与权利的分离。因此从本质上讲,现代民主既不是仅与权力相关的,也不是公共权力机构的恩赐,更不是某种社会形态的专利。任何现代社会形态只要存在权力与权利的分离,就拥有了形成现代民主的条件,现代民主便会在深入发展国家与公民间权利与权力交换关系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法制教育内容的确定,存在道德目标基础、法律观念轮廓、法律技术轮廓、教育阶段轮廓等分析视角。公正、规则、谦抑、人道、关爱、诚信、平等、奉献等等道德目标,奠定了法制教育内容的重要知识背景;公正、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证据等法律观念,展示出法制教育内容的意识重心;法律原则、法律术语、法律条件、法律处置等的注释,凸显出法制教育内容的技术侧面:学校属于专职教育机构,应当成为法制教育的主流,基于受教育者成长不同阶段的身心特征,分别构建小学、中学、大学法制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循证医学:连接医患之间沟通的桥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医患关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医患关系成为近年来大众关心的热门话题 ,其矛盾日渐突出 ,许多事例见诸报端[1] 。医患关系问题有几个方面 :一是患者对自己所享有的权利不清楚。患者的权利包括 :拥有疾病获得救治服务的权利 ,有获得受到尊重的、公正的费用节省的医疗服务的权利 ,有知情并参与做出诊治决策的权利 ,有保密权和隐私权。病人的权利是一个消费者权利的体现 ,但目前法律对其保护作用极其脆弱。病人往往处于被动的弱势地位。病人对医院有时处于既离不开又很无奈的境地 ,常常不能获得有效的保护。二是解决医疗纠纷有“几难” :患者…  相似文献   

17.
道德权利与公民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权利是公民道德的内在要求,它在公民社会中既是法律权利的基础,又是法律权利的扩展和深化,较之于法律权利,道德权利具有作用范围大、救济手段软、与义务对等等特性。但我们不能因此忽视道德权利的存在,相反,道德权利在公民社会中表现为道德行为选择的自由权、道德主体的被尊重权、道德行为公正评价权、请求报答权等,这些都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8.
刘琼莲 《学海》2014,(3):123-129
后工业化规划治理中的社会管理创新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以公民权为基础,并依赖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最终责任主体,引导社会管理创新不仅有利于解决非良性路径依赖与权力制约机制的问题,理顺权力与权利之间的关系,而且能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物质基础、基本价值与社会环境等条件。公共服务精神与社会满意度要能更好地体现借重于政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改革公共预算制度,完善社会分配制度以及建立公民参与的长效机制。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路径是:坚持在服务中实现管理与平衡多元利益,坚持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并重,遵循社会管理创新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规律,以及基于公共行政价值来推进和完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变性人的出现对社会秩序及法律制度提出了挑战。自然人生而具有的人作为社会主体定在的自由和健康权利,为变性人享有性别选择的权利提供了法理支撑。在权利确认后,很有必要在变性手术的对象、施行者及程序上作出规范的应对,而变性人术后的社会角色及权利保护也应该得到法律的适时回应,以实现法的秩序、公正等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论合法性     
当代关于人权的议论很多。有人谈论极权制度下的人权问题;也有人谈论西方民主下的人权问题,这看来是一个信号,说明人们对国家权力的合法性以及这种合法性赖以为基础的权利观念表示怀疑。但是,过去一般认为,这是一个早已解决的问题,至少在民主国家里是如此:民选的政府是合法的,它通过常任或定期更换的民选代表对各种法律进行投票表决,表达人民当家作主的意志。换句话说,根据使国家能够具体地合法存在的法律,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