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它的外在形式,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要表达的主题内容,都要通过某种形式来表现,所以形式美在任何艺术创作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形式美属于美学范畴,谈玉雕的形式美必须涉及美学上的一些问题。 美学是研究美的艺术哲学、审美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人的一切社会实践、生产实践和艺术实践,都离不开对美的追求。形  相似文献   

2.
反本质主义美学并不是一个美学流派,而是一个边界模糊、理论旨归多样的美学思潮,它更多地指涉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思维态度。它在理论的最根本处对传统美学的最核心问题,即"美是什么""艺术是什么",发问并进行彻底清算。它是在哲学和艺术发生了根本变化的后现代语境中进行着的一种美学思维和观念上的革命。反本质主义美学以后现代境域中的审美现实和艺术实践的变化作为问题的起点,以变化了的后现代哲学思维模式为理论的方法论武器,对传统美学基于其上的元问题采取的是放弃的态度和立场。这是反本质主义美学的理论可能的基础,也是反本质主义美学的理论使命。  相似文献   

3.
近代文艺美学主要是一种接受美学,忽略了艺术的创作问题。政治美学则试图重建艺术之创作问题和认识问题的双重维度。本文提出的"对艺术创作的存在论理解"认为:美是存在的完美性,这种完美的存在必须在精神的意义上被创造出来;艺术是对这种精神创造的象征性重演,表现为艺术品的创作过程;如何将艺术的创作与存在之创造的反思性概念联结在一起,是创作美学的基本问题。当艺术的创作不是以艺术品的感性存在、而是以更伟大的精神事物为目标,它就从"个人性和无目的性的创作"转变成"匿名性和实用性的创作";同时艺术品亦不再是纯粹鉴赏的对象,而是作为生活世界之美的形式通达存在本身。  相似文献   

4.
一、寻找出路A.描述的合法性质我们企图了解艺术世界。理解艺术文明,这就是美学的根本困惑。对艺术世界或者艺术文明的理解表现为一种客观的描述。判明这种描述的合法性质至少应该考察:(1) 艺术世界是否是一种美学研究的逻辑主语。艺术世界既然是美学的对象,那么,它就必须是美学中最终被描述的东西。它必须是美学描述的界限;  相似文献   

5.
刘建会 《美与时代》2004,(11):24-25
中国书法是一种"表现各时代精神的中心艺术"(宗白华:<书法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是一种最能代表中华艺术精神和美学精神的艺术门类.而唐代书法则是继魏晋以后出现的又一个高峰,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辉煌成就和独特神韵,把中华艺术精神和美学精神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从时间维度上考察,后现代主义艺术是继现代主义艺术之后的一种风格和思潮,二者之间的差异更多地表现为理论立场和创作态度的不同。在后现代境遇中,无论是艺术本身还是对艺术的理解都体现出一种不同于传统和现代意义上的反美学特征。波普艺术、大地艺术和身体艺术等都凸显了这一特征。后现代艺术与文化工业、大众传媒和商业文化的合谋,驱逐了浪漫主义以来的天才美学范畴和高级现代主义的个体创造性的宏伟概念,艺术不再是传统的美学和艺术哲学意义上的艺术作品,艺术作品已经成为了一种产品,不再坚持艺术作品的自律性边界和艺术与审美的深度诠释,也不再具有深刻的作者意图的表现与对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再现与探索,艺术也不再是一种对意义和真理的追求,在一片嘲弄、质疑、颠覆和解构声中终结着传统的和现代的所有美学体制。  相似文献   

7.
《音乐美学问题》是20世纪波兰著名音乐学家卓菲娅·丽莎(Zofia Lissa,1908-1980)的一部音乐美学著作,这部著作基本反映了丽莎在音乐美学学科上的思想和观念.该书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作为思想前提,对音乐美学上的一系列重要问题都进行了阐述,并对音乐美学上的一些概念提出了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所以认真学习和研究这部著作对于我们吸收和借鉴西方音乐文化遗产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对艺术的认识、音乐的基础与功用、音乐的阶级性、音乐语言、音乐的发展等五个方面把握该书的基本内容,有助于对这部著作有一个更为深入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8.
当代美学的中心转向艺术,研究和探索艺术美和艺术创造问题成了主题。第9届国际美学会议(1980)就是以“艺术创造”作为中心问题的。我国近几年美学研究也开始注重艺术问题,出版了不少有关艺术美和艺术心理的专著和译著。《门类艺术探美》一书正是适应美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开宗明义地以各门艺术的审美特性作为探索的重点,把美学研究和艺术研究结合起来,融科学探索与审美鉴赏于一体。书中表明,无论在研究的重点上还是在表述的形式上,作者能以深刻新颖的观点取胜,以生动流畅的文笔诱人。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美学研究的中心刚转到艺术,虽然有从整体上的、一般性的角度研究艺术的专著,如《艺术哲学》、《艺  相似文献   

9.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他的《古雅之在美学上的位置》中把"古雅"提出来作为一个美学范畴,使之成为中国美学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个转折性概念。中国近现代美学思想主要来源于西方的各种思潮,而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美学理论探讨和艺术实践后的今天,特别是经过开放后近20年的探索与研究,我们回到中国现代美学的起点,重新审视"古雅"的基本性质,对我们研究和探索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的发展是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一、艺术解释学的基本方法论原则伽达默尔对艺术经验中真理问题的研究,首先着手于通过人文主义有关概念以及康德学派美学思想的考察,推出艺术经验问题中艺术解释学的基本方法论原则。首先,他通过对人文主义“教化”、“共通感”、“判断力”和“趣味”这四个概念的考察得出结论:艺术经验中的理解活动就是对象和理解者交融成一个新的共同体的过程,这种理解活动不是依据某个抽象概念而发生的,而是在对单个事物的感觉中,在具体情形中发生的。这样,对艺术经验中真理问题的研究就必须摆脱自然科学的方法,必须摆脱概念性知  相似文献   

11.
易存国 《学海》2003,(1):187-190
关于中国艺术及其美学精神问题 ,学界曾有诸多探讨。本文认为 ,这些成果虽然各自研究的角度不同、重心不一 ,但都给我们提供了某种启发。然而 ,有一个关涉到中国艺术美学精神命脉的问题却鲜有提及 ,那就是 :中国不仅是一个诗的国度 ,更是一个重视乐舞的国家 ,我们甚至可以说 ,中国艺术及其美学精神自始至终就盘旋在“龙飞凤舞”的根上。因此 ,“诗教”与“乐教”之双璧成为解开中国艺术美学精神的锁钥  相似文献   

12.
漆画艺术是一个新生的画种,其发展必须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养分。培育漆画艺术的民族独特性,必须在中西艺术体验与诠释中创新,必须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漆画艺术才能立足于民族传统绘画的形式中取得创新。  相似文献   

13.
有关艺术作品和自然现象的美学概念的发展问题使人想到应对美学教育和艺术教育加以区分,这也正是本文之意图所在。同时,本文还将对二者之间必然存在的相互关系加以分析。按照兰辛的说法,“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在学生中培养艺术家和艺术鉴赏家。艺术教师“必须承认他们的目的是培养鉴赏家”。兰辛提出的这一“艺术教育”的双重目的可成为定义和区别美学教育概念与艺术教育概念的恰当的出发点。我们可以说,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艺术家,而美学教育的目的,明确地说,是培养鉴赏家。  相似文献   

14.
在美学史上,艺术与道德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历来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艺术的要对象是人,是人的生活,人的社会关系,人的斗争、思想和感情。艺术家在描写人的形象,人类社会的生活图景的过程中,必然要表现人的伦理的、道德的面貌,人的道德关系的体系,这是艺术所以具有特殊的美感和教育作用的原因之一。而道德问题是  相似文献   

15.
谢林的“艺术哲学”是德国浪漫主义运动的一部分,同时表现了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阶段。谢林在其研究中立足于哲学-美学的民族传统,特别是立足于康德,席勒和费希特的学说。他吸收  相似文献   

16.
现代主义思潮在20世纪的艺术领域催生出众多的艺术风格和流派,形成了宏大的艺术景观。现代主义艺术在多方位、多层次上自由实验多样的观念计划和材料运用,表现出鲜明的实验性特征。而这种实验性特征是通过对形式的探索实现的。正是通过对艺术形式的复杂而独特的运用,现代主义艺术一方面自觉地秉承启蒙运动而来的理性与主体性,秉持美学与艺术的自律性;另一方面又在形式的艺术实践中,通过对传统美学和艺术哲学的限制性超越,拓展了艺术的边界。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的美学探讨──“美学与现代艺术”学术研讨会综述罗筠筠由中华全国美学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和首都师范大学分部中文系共同举办的“美学与现代艺术”学术研讨会5月下旬在北京召开。一、在商品大潮下专家们的思考在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美学家汝信研究员就在当今这个大变动的时代,艺术应该向何处去这个目前美学和艺术工作者颇为关心的问题发表了意见。它指出,“时代提供了新的题材,新的激情,新的精神动力,但是能否产生伟大的艺术,还取决于是否有一批真正献身于艺术的有才华的艺术家”,“美学研究和艺术评论应该起积极推动作用,使真正的艺术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而不要帮倒忙”。他还就当前艺术家纷纷下海的状况谈了看法,提出了几个值得深思的质疑:“我们国家这些年来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但这些年人的文化素质、文艺修养提高了多少呢?审美的能力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目前城市青年、尤其是中学生中间对那些港台歌星的狂热说明了什么?我们的审美教育做得怎么样?”周来祥认为,目前美学落后于现实生活的发展,落后于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要,落后于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需要,所以美学脱离了艺术。要促进美学与艺术的结合,应注意三点;一是美学理论与艺术理论  相似文献   

18.
克罗齐的美学思想充满了哲学气息,他认为精神才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万物需要由心灵进行转化之后才能变成现实。他对于心灵活动非常重视,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精神创造的。在此基础上克罗齐建立起自己的美学理论体系:他认为通过直觉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和感受才是美的,直觉是艺术的,在创造艺术的过程中也可以同时欣赏艺术;艺术是脱离现实而存在的。克罗齐的表现主义美学思想体系庞大,其中包含的内容和思想相当丰富,在西方产生了相当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走向21世纪的中国美学--反思历史,指向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振斌 《学海》2001,4(1):35-41
在20世纪,古代中国关于艺术及寄托在艺术中的文人情怀的谈论获得了"美学"的名称,这个学科的问题和提问方式、取向和方法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西方美学理论的影响和中国传统美学的更新集中表现为功利主义和非功利主义美学理论的构建与论争,两者互补又竞争.新的世纪里,中国美学有待创新.这种创新将更多地与西方美学及文化展开对话;也将在创新中重建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  相似文献   

20.
<正>毋庸置疑,纳尔逊·古德曼(Nelson Goodman 1906-1998)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美学家之一。通过《艺术语言》、《构造世界的多种方式》、《心灵及其他问题》和《哲学、其他艺术和科学的重释》等一系列著作,古德曼在分析哲学、符号学和实用主义的广阔哲学背景中,对艺术进行了独特的分析和诊断,并最终构造了一套精致的"艺术语言",不仅肇始了"艺术(美学)的认识论转向",而且导引了此后20年艺术哲学的分析大潮,而他本人也因此被尊崇为分析美学最有建树的"四大家"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