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言祖语     
《法音》2008,(12):1-1
问曰:菩萨何以故少施?答曰:有种种因缘故少施。或有菩萨初发意,福德未集,贫故少施。或有菩萨闻施无多少,功德在心,以是故不求多物布施,但求好心。或有菩萨作是念:若我求多集财物,破戒失善,  相似文献   

2.
看相算命     
“风水“真能带来好运吗?   风水一说,最早见于晋代郭璞&;lt;葬书&;gt;,旧称“堪舆“.风水“理论“认为,住宅(阳宅)、墓地(阴宅)周围的风向、水流、地势等,关系到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在风水先生看来,造屋、墓葬都要与宇宙之气相协调,聚“吉气“而忌“煞气“、“死气“,否则便不能吉祥平安.其实,生老病死乃自然法则,富贵贫贱依人事而论,与住宅、坟地的地形、地貌、方向、气候并不相干.……  相似文献   

3.
佛祖语言     
问曰:菩萨何以故少施?答曰:有种种因缘故少施。或有菩萨初发意,福德未集,贫故少施。或有菩萨闻施无多少,功德在心,以是故不求多物布施,但求好心。或有菩萨作是念:若我求多集财物,破戒失善,心心散乱,多恼众生;若恼众生以供养佛,佛所不许,破法求财故;若施凡人,夺彼与此,非平等法,如菩萨法等  相似文献   

4.
法藏法师在《大乘起信论义记》中约"真如门"言"止",约"生灭门"言"观"。以"一心二门"来统摄"止观俱行",并援引智者大师之"止观"思想对《起信论》所提及的"止观门"做了进一步的充实和阐释。他指出,修止须具足五缘,正修有"坐中修"(静)和"余威仪"(动)两种情形,鉴别正邪之"止"有"依定研磨""依本修治""智慧观察"三种方法,只有"理定"即"真如三昧"才是正定。修观有法相观、大悲观、大愿观、精进观四个阶段。分别说修止修观只是一种方便之说,真正的修止观,即止观俱行。  相似文献   

5.
佛言祖语     
玄奘法师 《法音》2005,(10):1-1
复次,或由止为先而入圣道,或由观为先而入圣道。若由止为先入圣道者,名随信行;若由观为先入圣道者,名随法行。复次,或有奢摩他增,或有毗钵舍那增。奢摩他增者,名随信行;毗钵舍那增者,名随法行。复次,或由止熏心,依观得解脱;或由观熏心,依止得解脱。若由止熏心依观得解脱者,名随信行;若由观熏心依止得解脱者,名随法行。复次,或有钝根,或有利根。若钝根者,名随信行;若利根者,名随法行。复次,或有说智,或有开智。有说智者,名随信行;有开智者,名随法行。复次,或由缘力而入圣道,或由因力而入圣道。若由缘力入圣道者,名随信行;若由因力入圣道者,名…  相似文献   

6.
《周易》一书,西汉以来冠于“群经”之首,备受学者推崇。清人皮锡瑞尝云:“说《易》之书最多,可取者少。”(《经学通论》)此言或有一定依据;但作为一项学术研究的课题,则应当认真考辨历史上的种种既有成  相似文献   

7.
秦团结 《宗教学研究》2002,36(1):137-141
李通玄的三圣圆融一般是指文殊、普贤、佛三位一体,相互融通,不可分割;从整个《新华严经论》看来,三圣圆融是一种表法,其所表示的佛法具有灵活性,即不只是用来说明三圣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圆融的思想所表示的种种佛法都是心的体现,即法不自生,因心而起,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所以本文认为,李通玄的三圣圆融思想的实质是心的圆融。  相似文献   

8.
一、F. 米哈依洛夫著的《自我之谜》(1976年修订本)英译本(R. 达格列什译)最近出版,这是介绍苏联认识论的一本优秀著作,有助于填补这一专题文献长期存在的空白。该书坚持以比较精细的苏联辩证唯物主义形式为基础,密切结合其存在的种种问题及其与西方哲学思想的关系,说明了米哈依洛夫的哲学信条,读起来引人入胜。马克思用以研究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的概念框架,是对哲学最富有成果的贡献之一,但  相似文献   

9.
和谐的社会与世界是人类安全与快乐生活的基本条件,因此有智慧及慈悲心的人无不努力促进社会与世界的和谐。古德云:“有因有缘事易成,有因无缘果不生;不信且看寒江柳,一经春风枝枝新。”凡事要成就必须因缘具足,因此要和谐世界就要了解成就此一结果的种种因缘,及促成此众缘和合的方法。“众生无边誓愿度”,佛弟子本着佛法慈悲的精神,无不希望众生能离苦得乐,适逢现代多元、多变、物质文明发达、人欲横流及人与人之间互动密切的时代,世界浮现许多问题,以致人心常感到不安,因此社会与世界的和谐更显重要。  相似文献   

10.
王洋 《美与时代》2014,(3):19-19
滨水城市依水域而生,水域亦依滨水城市而有“情”,情景交融形成了得天独厚的滨水环境。近年来,随着国家各行各业的快速前进,城市建设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滨水空间的建设成为当代城市建设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处理好滨水城市空间的规划工作是当代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小蔡17岁,高二学生。她说:我做事没有恒心,常受情绪的影响。有时情绪比较好,热情高得很,决心要做好某件事,甚至有种种构想,考虑如何去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或中间碰到了麻烦,或有了不顺心的事,就会越来越没劲,以致半途而废。我知道学习或做事“虎头蛇尾”很不好,也想改,有时也下决心改,但  相似文献   

12.
鸡足山因山型“前列三峰,后拖一岭”,形象鸡足前伸三爪后突一趾得名,且雄居六诏,挖引西番,前临苍洱,后带金沙连接三州,风和民淳,以佛教经记载的山型地貌神形相合。隋末唐初南诏以来,鸡足山佛教建筑艺术在这里得天独厚,塔峙峰岭,寺院古刹,多依山临岩取势依地而筑,隐映在云海葬林松柏苍翠,泉飞碟溅的水秀山青云间。  相似文献   

13.
有个人一生碌碌无为,穷困潦倒。一天夜里,他实在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就来到一处悬崖边,准备跳崖自尽。自尽前,他嚎啕大哭,细数自己遭遇的种种失败挫折。崖边岩石上生有一株低矮的树,听到这个人的种种经历,也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楞伽经》“生句非生句”切入,探究如来藏视域中现象的概念形成与认知。首先根据印度各学派对生的理解、二乘、大乘三者“生句”的形成,辨析了各派妄想生、二乘四谛因缘生、大乘如影如梦如镜生,虽生而无生的差别;其次从“非生句”现象中概念的认识,以依他起性阐释了现象中自我与他者关系的能指,以遍计所执性分析了经验世界秩序建立的所指,以圆成实性论述了现象中缘起相不实的代指。通过研究“生句”的表征特点,发现“非生句”不仅是人类抽离符号世界束缚的先决条件,也是观察现象缘起的方法,有助于如实知见世界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风水诗赏析     
在中国历史上,风水(也叫堪舆)迷信十分盛行,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元明之际的无神论者谢应芳认为:生死是自然之理,生是人之始,死是人之终,人死则气散,主张简葬。他写了一首蔑视风水迷信的诗:枯蝉蜕壳欲化,老蚕化茧自缠。一笑不拘风水,六藏姑代天年。历史上,还有一首广为流传的讽刺风水先生的诗:风水先生惯说空,指南指北指西东。山中果有福兴地,何不择其葬乃翁。果真有什么风水吗?那么,风水先生的阴宅、阳宅应该是最有风水的了。既然风水先生可以给别人看风水避祸得福,那风水先生为何不挑选此…  相似文献   

16.
伊本·鲁世德,其全名是穆罕默德·本·艾哈默德·伊本·鲁世德。西方称其名为阿威罗依(亚吠罗)。1126年他生在西班牙科尔多瓦城。他祖父是一位大法学家,父亲则是本地大法官。他自幼受过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给出“形的良知”之界定,将同情心之根基奠立于生存论意义上的同形身上,并缕析出空间性之“同形”与时间性之“睹形”这一“形的良知”的两个基本构件,而超越“形的良知”即是将依“形”而生的良知无限扩充以突破此两构件之限制。儒学之亲亲仁民爱物与基督教之普世之爱代表着两条超越的路子。前者简易亲切,后者博大超拔,两者在本体预设上、在“开端处”、在旨趣上均有种种相互发明之处,但在当代社会人口流动频繁,人际交往日趋抽象化、间接化的新情势下,都面临着挑战。“形的良知”之存养与超越依然是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三性三性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关于遍计所执性,《唯识三十颂》称:“由彼彼遍计,遍计种种物,此遍计所执,自性无所有。”《成唯识论》卷八对此解释如下:“周遍计变,故名遍计,品类众多,说为彼彼。谓能遍计,虚妄分别。即由彼彼虚  相似文献   

19.
释印光  释传印 《法音》2012,(4):46-51
【论文】宗家之教,即机锋转语,扬拳竖拂,或语或默,种种作用,皆悉就彼来机,指归向上。是转语等,乃标向上真月之指,非转语等,即是向上真月。倘能依指观月,则真月直下亲见。所见真月,方是宗家之宗。  相似文献   

20.
论无分别义     
王恩洋 《法音》2004,(7):3-3
无分别义本难了解,今依古人所说譬喻以明之。如人怕蛇,夜间见绳为风吹动,心生分别,以为是蛇;既觉是蛇,便生恐怖。此之谓分别。无分别者,于绳见绳,不别作蛇想,如其本有,分别不起,恐怖不生,便是无分别也。再进一步,则对此绳亦不分别,知此绳者原不过许多麻缕结合而成,设去此麻,绳即无有,是绳仍假合,非本有也。吾人知绳而蛇执空,以其本无蛇性故;知麻而绳执复空,以其本无绳性故。佛法空性,其义如此。以此为喻而观人事,则见世间众生在无量人中种种分别,或以为恩,或以为仇,或以为善,或以为恶。由此分别,便起贪瞋爱憎等烦恼,由烦恼故便起杀盗淫妄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