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语气助词通常被认为是个难点。“呗”便是其中一例。在现代汉语研究中,涉及到“呗”字的文章、著作很少。除了《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外,比较详细地解释“呗”字的当数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以下简称《八百词》),刘月华等先生编写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以下简称《实用语法》)和北大中文系55级、57级语言班编写的《现代汉语虚词例释》)(以下简称《虚词例释》)了。我们在教学中引用以上三本著作对“呗”字的解释时,发现有些地方很值得进一步探讨,为此,搜集了大量的生活中出现的“呗”字句(为了方便起见,本文姑且这样称呼)进行考察研究,得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提出来以求方家斧正。一关于“呗”字句在表达功能类型上归属于哪一类,《八百词》明确指出“呗”“用在陈述句末尾”。《八百词》对于有语气助词的句子在表达功能上的归类措词是很严谨的,统一的。这里的“用在陈述句末尾”中的“陈述句”不难看出是指包括“呗”字在内的句子整体。比较起来,《实用语法》在这方面  相似文献   

2.
“之”是《孟子》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字,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本文通过对《孟子》中“之”的词性分析,来加深对《孟子》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重阳祖师,道教全真道创立者。原名中孚,字允卿;后应武举,易名德威,字世雄。创立全真道后,重阳祖师改名喆(zhe音哲),字知明,号重阳子,全真道徒尊称为“重阳祖师”,世称“王重阳”,咸阳大魏村(今属陕西)人,宋徽宗政和二年十二月二十日生。祖师自幼聪慧异常,及长体貌魁伟,有湖海之相,弱冠修进士业。伪齐阜昌(1130—1137)时应礼部试未第。金熙宗天眷(1138——1140)间应武举,中甲科。关于重阳祖师是否有“应武举”之事,姚从吾《金元全真教》考证曰“《金史》卷四《熙宗本纪》,天眷共有三年(1138——1140),只有天眷元年举行一次文官考试,‘诏以经义词赋两科取士,’其制则见于泰和(章宗年号元年为1201年),试有上中下三等,是天眷间根本没有考试过武举,王喆自然不能‘捐文场,应武举’,改易名字了。”笔者以为此说更可信。  相似文献   

4.
全真教草创期的信仰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全真教草创期的信仰对象,历来无人进行研究,就连草创期主要的神格都尚不明晰。在我研究全真教的著作中①,对此问题并没有涉及,即使分析重阳和七真的著述,老实说也难以得出明确的结论。因此,我推测他们的信仰是以排他性的一神格为中心。1.王重阳王重阳信仰的神癨,可以说还并不明晰。据《金莲》重阳传,重阳出家以前,已致力于《阴符经》和《道德经》的研究。重阳说:五千言,二百字(三百字之误)。两般经秘隐,神仙好事。(全真613)②理透阴符三百字,搜通道德五千言。(全真940)文中皆列举两经。此外:能下手,便晓这元元。为甚得通三一法,都缘彻悟五…  相似文献   

5.
在“四人帮”科用批林批孔,大搞篡党夺权阴谋活动的过程中,自我标榜是“党内专家”、“反孔权威”的赵纪彬,可以说是名噪一时。他自鸣得意的代表作,就是那本随着政治气候的变化而不断花样翻新的所谓《论语新探》(以下简称《新探》)。 《新探》共出过三版。一九四八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赵纪彬这个叛党投敌多年的人,钻进了故纸堆,抛出这本自称“属于古籍研讨”的著作,取名:《古代儒家哲学批  相似文献   

6.
论丘处机道教词的苦修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丘处机 (114 8 - 12 2 7) ,世称长春真人 ,是金、元之际最著名的全真道道士。据陶宗仪记载 ,丘处机“字通密 ,号长春子 ,(山东 )登州栖霞县滨都里人也……生而聪敏”① 。自幼聪明过人 ,日记千言 ,久而不忘 ,后被元太祖成吉思汗尊称为“丘神仙” ,是历史上有名的高道之一。丘氏有很高的文学修养 ,其道教词是同类中的上乘之作 ,前人对其评价甚高 ,唐圭璋先生的《全金元词》收入其词作的全部内容 ,顾嗣立编《元诗选》、陶湘补编《景宋金元明词》、周泳先编《唐宋金元词钩沉》、朱祖谋辑《村丛书》亦收入其诗词。然而 ,包括丘词在内的全真道…  相似文献   

7.
崂山之行,山居六日,得暇访问了邱长春真人在崂山留下的遗迹。经过实地考察和书本资料参看比较,访得邱真人摩崖石刻诗四十首、词一首、圣旨刻石两方,其由来一一考之于下。据《元史》与《甘水仙源录》载:金天会十四年(1136年)全真道祖师王重阳至山东宁海州(今牟平县),邱处机、刘处玄、谭处端、马钰、郝太古、王处一、孙不二师从王重阳,学习道法,后为“七真”。《太清宫志》说:“南宋庆元元年乙卯(1195年)邱长春与刘长生同其他道侣五人,由宁海崑嵛来游崂山,止于本宫,讲道传玄,宏闻教义,道众大悦,各受戒律。”“邱长春这次来崂山留诗二十一首,改‘牢山’为‘鳌山’。(见《崂山餐  相似文献   

8.
易震吉,字起也,号月槎,上元(今南京)人.生卒年不详.著有《秋佳轩诗余》12卷,收词1180余首,"是明代词史上存词最多的词人,又是明代词史上少有的专力为词的人,然而却是被文学史家、词论家及选家所遗忘的词人"[1].赵尊岳在其选编的《惜阴堂明词汇刊》中评易震吉"词笔取径稼轩一流,力求以疏秀取胜,虽不能至,犹较颦眉龋齿、强增色泽者为善矣".在南洙源为易震吉《秋佳轩诗余》所作序言中,也言及易震吉不仅"好读余乡先进稼轩长短句"、其词"肖稼轩",又说易震吉词作中"柔婉绵丽,一往情深,绮语新声,莺鸣百啭,金荃逊美,兰畹轮香,月槎似轶稼轩而上之",可见其词作风格虽肖辛弃疾,却也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9.
(92)1120页:“巴东公相,谯周《巴记》云,初平元年,荆州帐下司马赵韪建议分巴郡诸县安汉以下为永宁郡。建安六年,刘璋改永宁为巴东郡,以涪陵县分立丹兴、汉葭二县,立巴东属国都尉,后为涪陵郡。”又1160页校勘记“初平元年”条云:“‘元年’各本并作‘六年’,据《晋书·地理志》改。成孺《宋书州郡志校勘记》云:‘案献帝初平纪元仅四年,六年疑有误。《晋志》益州下云,献帝初平元年,刘璋分巴郡立永宁郡。知“六”为“元”字之误,当据正。’”又1160页校勘记"刘璋改永宁为巴东郡”条:“《廿二史考异》云:‘据《华阳国志》,建安六年,乃改固陵为巴…  相似文献   

10.
一、“孔德之容,惟道是从”老子《道德经》的主旨就是言“道”言“德”,因此,“道”与“德”无疑是老子哲学的核心范畴。在老子《道德经》五千多字中,“道”出现七十多次,“德”出现近四十次。作为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道”在老子《道德经》中“身兼数职”,有多重含义、不同用法。首先,老子将自己预设的“道”看作是形成世界的本原:“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德经》第25章,以下只注章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第42章)因此,晨阳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