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淑仙 《天风》2022,(6):54-55
在教牧班授课过程中,曾有不少教牧同工问我应该如何教养子女.教牧同工平时忙于教会的工作,总是感觉没有足够的时间教导儿女,当发现孩子长大了却不肯听话,或是孩子叛逆的行为增加时,他们往往不知如何是好.本期我就来回答一下关心此问题的教牧同工,与大家一起来学习如何做有智慧的父母.  相似文献   

2.
教堂幽默     
单信 《天风》2018,(4):39-39
偷懒祈祷 老何信主不久,牧师经常提醒他要常常祷告,但他总觉得祈祷是一件特麻烦的事。有一天,老何在外忙于工作,深夜才回家,非常疲倦。他突然想起牧师说过,上床睡觉前一定要好好祈祷。  相似文献   

3.
罗森是法国的一名著名律师,二战爆发后,为躲避战乱他逃到美国。到美国后他忙于找一份工作,写了许多求职信,等了好长时间,只有一家旅游公司回信给他,然而信的内容使他怒火万丈。该公司回信讽刺他说:你英语水平太差,错词太多了,我公司  相似文献   

4.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妒嫉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6.
一位心理学博士在分析目前我国家庭教育现状时警告说,必须警惕另一种棍棒教育——过度关怀。他在说明这个问题时,使用了“关怀强迫症”这个词语。%所谓“关怀强迫症”,就是一个人特别需要别人依赖自己,总是爱向别人提供不需要的关怀。并且,这种人还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关怀,从而使别人不能独立,当别人依赖自己的时候,他就会感到满足,感到自己有价值。%专家指出,目前许多独生子女的父母都患有这种病症。二三十年前,父母采取棍棒教育的比较多,那时家中的孩子比较多,父母都忙于工作,顾不过来。所以平时对孩子的关心就少一些,一旦发生了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1.生活之窗“孩儿爷爷,你把孩子喜欢的那个奥特曼玩具给找出来。”“在哪儿啊,找不见啊!”爷爷一边询问,一边急得满头大汗。“孩儿爷爷,快一点呀,孩子哭得太厉害了!”孩子妈妈着急地忍不住大声催促起来。一时间,家里乱成了一锅粥,孩子哇哇大哭,妈妈心急如焚,奶奶也陪着爷爷把玩具盒找了个底朝天,爸爸忙于工作无暇顾及。最后,爷爷奶奶竟躲回卧室偷偷抹起了眼泪。类似的事情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每每这样着急混乱的场面一出现,一家人都会忙乎得热火朝天,彼此之间的指责和争吵也逐渐多了起来。  相似文献   

8.
父母总把孩子放在自己的掌心,孩子却渴望一片自己的天空。“关怀”或者“关心”别人,一直被认为是好的行为,你把它们和“强迫症”连起来,好像关怀、关心别人倒成了问题了?家长爱孩子,才会去关心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这还有错吗?对孩子所有的关心爱护,有一个根本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幸福。你要爱孩子,就要让他将来生活得好。你要让他将来生活得好,就要让他有生活的能力,有足够的经验。要让他有足够的经验,你现在就不能剥夺他获得经验的机会。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关心。有个17岁男孩的家长说:“我的孩子特别傻,什么都不懂,所以我必须得替他…  相似文献   

9.
你知道这样一句话吗?——“要想对方成为怎样的人,就评价他是怎样的人。”这句话是有心理学方面的依据的。还是让我们引用下述两个实例来说明有关现象吧。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詹姆斯·温叙述说:一个大家都认为无可救药的孩子被带到他那儿去治疗。这个孩子刚到那儿时,似乎很不高兴,一句话也不说。但他从孩子父亲不经意地说出的一句话中找到了病因。孩子父亲对他说:“这个孩子没有任何优点,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糟糕的孩子。”于是,他努力去  相似文献   

10.
歇一歇     
李春海 《天风》2004,(11):26-26
纵观今日中国基层教会教牧人员的侍奉,我们发现有些传道人在"工作"与"休息"之间严重失衡。他们每日应接不暇的工作堆成了"山"。忙于讲道、忙于预备讲章、忙于应酬各种类型的会议、忙于探访信徒等等。他们好像一架永不生锈的机器,在不停地运转着。  相似文献   

11.
渊声 《天风》2009,(6):63-63
问:我和先生结婚后,婆婆仍与我们一起位.她非常疼爱我那个5岁大的男孩,以致把他宠坏了.每次孩子很不讲理时,我或先生教训他,婆婆总是偏护他,把他拉进房间,有时抱着他走开,使得我们没法在他做错事时好好地教育他.所以,当婆婆在家时,我的孩子特别调皮且不听话.我曾经跟婆婆谈过教育孩子之事,叫她别太宠孩子.  相似文献   

12.
在哲学研究中,最奇特的现象莫过于人们沿着哲学的分支学科和具体问题,不断地向纵深和细微处进行探索,却遗忘了反身拷问哲学本身。一个人从未接触过哲学时,他会充满好奇心地追问:什么是哲学?一旦他成为哲学研究人员,他就像"管家婆"一样忙于具体事务,再也无心去追问这个问题了。  相似文献   

13.
康先生信箱     
康先生: 我是一个10岁孩子的父亲,特地向您请教如何管教孩子的问题。 我的孩子从小就很聪明,我想一定要让他成大器。可是自从他上学后越来越让我失望了。现在已经三年级了,成绩逐年下降。孩子也变得越来越贪玩,每天都得让我和他母亲逼着他写作业,而且大多数时间都是应付了事。看着孩子如此“无药可救”,我也痛苦不堪。您说,我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4.
他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一个贫穷的外来移民家庭。从小他是个腼腆内向的孩子,和他一样大的孩子都不喜欢和他在一起,因为他什么也不会。每次考试,他都是倒数前几名。老师不想让他回答问题,因为  相似文献   

15.
慕道 《天风》2012,(6):11
1.每天至少对孩子说一次"我爱你",这看似很简单,但真诚而不是敷衍地表达你对他的爱对孩子很重要。2.要尊重孩子,使他切实体会到自己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要信任孩子,放手调动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并给予积极关注。做好了要及时给予表扬;做错了,要帮助他分析原因,寻求克服困难的方法。3.花一些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做做开心小游戏,哪怕时间不多,但这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4.去看看孩子的舞蹈表演、讲故事比赛等,父母的出现会让孩子知道你对他的关心。  相似文献   

16.
关照     
正接到刘老师电话的那一瞬间,周平有些吃惊。之前在孩子开学时和刘老师见过一面。但从平时妻子反馈给他的信息来判断,孩子的这位班主任是一位严肃得有些不近人情的教师。接下来更让他吃惊的是,刘老师竟然在电话里邀请他下午下班后,一起到他单位对过的茶馆里坐坐。他彻底懵圈了,是孩子闯祸了?  相似文献   

17.
葛蕤 《天风》2007,(18):6-8
我作孩子的时候,话语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现在,有的地方出现了一种叫"彼得·潘"的现象。这种现象讲的是有的人不愿意长大、拒绝长大。这个名叫彼得·潘的孩子,是苏格兰作家,在1904年所创作的一部小说的主人翁,他是个健健康康的人,他在成长的过程中觉得做小孩子真好,于是  相似文献   

18.
幸福的密码     
孩子正在读小学四年级,最近学的一篇课文是《巨人的花园》,是说一个巨人有一个花园,原来他允许孩子到里面玩耍,花园里不仅仅花繁叶茂,而且到处是孩子的欢声笑语,他因此感觉  相似文献   

19.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活灵活现的孩子。这个孩子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天真无邪。这个孩子有着美丽的微笑和好奇的目光,似乎是一个充满幻想充满智慧的天使。他默默注视着这个精彩的世界的一切,也默默地思考,我们很难听到他心底呼喊的声音。但是我们必须给他营造一个智慧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刘晓霜 《天风》2005,(11):47-47
在一个城市中,有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失业了。一天清早,他来到教堂中,跪在那里向上帝祈祷:“亲爱的上帝,求你怜悯,也求你施恩于我,赐给我一份工作,因为我现在失业了。”然后欢欢喜喜地回家了。显然,上帝似乎在忙于其它的事物,好像没有应许他。几天过后,这个虔诚的基督徒又来到这所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