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案例围绕求助者因婚姻家庭问题产生了情绪低落、抑郁、总想哭、时而焦虑、食欲差、对自己及生活失去信心的心理问题,对求助者进行心理咨询,借助心理测验对其心理问题进行评估和鉴别诊断,诊断为婚姻家庭问题引起抑郁情绪方面的一般心理问题,可以通过咨询得以改善。咨询过程中,咨询师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对求助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针对其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式讨论,首先让求助者认识到自己的信念是不合理的,其次让其理解不合理信念是导致其不良情绪的根本原因,并鼓励求助者以自我反省的方式用合理认知代替主观性的不合理认知,进而转变自己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其心理成长。通过四次会谈式咨询,咨询师通过促使求助者对自身不合理认知的发现和改善,使求助者情绪得到了缓解,实现了咨询目的。并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其在实践中体会到合理认知的重要性,以巩固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1例因青春期认知偏误导致焦虑等心理问题的案例咨询过程。采用合理情绪疗法,经过4个阶段4次咨询,求助者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困扰,并非来自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的不合理认知所致。咨询效果显著,焦虑问题基本得到解决。通过本案例的介绍,希望能号召更多人关注青少年群体、大力普及青春期教育,以帮助青少年顺利健康的度过青春期。  相似文献   

3.
在上级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咨询员运用认知行为疗法,辅于认知领悟疗法、空椅子技术等方法,针对一例大三男生因失恋而造成的心理困扰进行了咨询。通过咨询,求助者的心理困扰得到了基本的解决,在这过程来访者更好清楚地认识了自我,在失恋中成长,人格得到一定的完善,基本上达到了咨询的效果。经过这次咨询,表明认知行疗法对因失恋而造成的认知偏差及人际失调进行咨询与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张某,女,21岁,遭遇失恋挫折,严重影响了日常学习与人际交往,精神痛苦3个多月,通过摄入性会谈收集资料,对求助者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依据收集的资料及观察的情况进行诊断,利用认知行为疗法,重点在于改变其错误的认知,认识和领悟自己的负性自动思维,布置家庭作业等方法,并对咨询效果进行了评估、跟踪和回访,基本达到咨询目标。  相似文献   

5.
问题发现过程认知阶段划分的探索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建构认知模型法探索问题发现过程认知阶段的存在性及顺序性问题。基于已有研究,提出问题发现过程可划分为信息搜寻、现状表征、寻求目标、建立联系、提出问题、评价和修正问题等六个阶段的基本假设。用出声思维和秩次聚类分析的方法对高低能力组共40名大学生问题发现过程的阶段性进行考察,结果显示:六个阶段中有两对阶段出现位置非常接近,可将其进行整合,构成现状搜寻与表征、目标探索、提出问题、评价和修正问题等四个阶段。在不同问题领域与不同能力被试群体中,各认知阶段的顺序性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关于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属于焦虑情绪问题。根据其心理问题的特征,采用针对此类问题最有效果认知行为疗法,埃利斯合理情绪疗法,通过五次咨询,循序渐进地矫正不良认知,消除了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来访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取得了良好的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7.
赵某,男,21岁,因"情绪低落、失眠多梦、感到对前途无望"主动要求心理援助。本案例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采用认知行为治疗,经过认知行为咨询,经过三个阶段的心理咨询,加强了对焦虑的认知,焦虑情绪基本缓解,消极行为和想法基本消失,工作、生活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8.
针对一例高一新生入学适应不良问题进行心理咨询,运用贝克雷米认知疗法帮助求助者识别负性认知模式,错误观点,认识新的环境、接纳自己,并给予及时强化,使其学会处理生活中的问题,重建自信,恢复积极的生活方式,尽快融入新的环境中。并对咨询效果进行了回访、跟踪与评估,属成功咨询案例。  相似文献   

9.
采用贝克认知疗法的原理和技术,对一例考试焦虑的咨询个案进行分析。咨询师扮演诊断者和教育者的双重角色,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咨询关系。通过六次咨询,明确不合理认知是导致考试焦虑的根本原因,帮助求助者检验其表层错误观念,纠正核心错误观念,并通过行为矫正技术进一步改变不合理认知,最后焦虑情绪得到有效缓解,认知方式变得合理化,有效完成了咨询目标。  相似文献   

10.
问题的提出1979年以来,我们曾选用了Piaget 的几项主要实验(五项守恒、序列、类包含),对5—10岁儿童进行了测验,取得了云南省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儿童认知发展的一些资料。本实验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寻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及命题运算阶段儿童思惟发展的特点,以取得儿童认知发展较为系统的资料,并研究文化背景、民族和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慧勇 《社会心理科学》2010,(1):106-110,115
本文是对一名大学新生人际适应不良问题进行咨询的心理辅导案例报告。主要采用了合理情绪治疗等方法,并请来访者的家长与教师协助对来访者进行干预。通过咨询,使来访者用理性思维方式代替非理性思维方式,树立合理的信念,使其改变认知倾向,建立自信,逐渐适应大学新的人际关系,基本上达到了比较好的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一例高一新生入学适应不良问题进行心理咨询,运用贝克雷米认知疗法帮助求助者识别负性认知模式,错误观点,认识新的环境、接纳自己,并给予及时强化,使其学会处理生活中的问题,重建自信,恢复积极的生活方式,尽快融入新的环境中。并对咨询效果进行了回访、跟踪与评估,属成功咨询案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一中学生由于转学导致的心理问题的案例进行了详细报告,来访者的主要问题为生活事件引起的心理压力导致焦虑等情绪产生。在该案例的咨询过程中,主要通过排解负性情绪、纠正认知偏差等过程让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同时,通过咨询使来访者的个性得到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例使用焦点解决疗法和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帮助一个高一学生走出抑郁状态,重拾生活信心的案例报告。通过收集求助者个人资料以及进行原因分析,发现认知因素是求助者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于是与求助者协商制定了改变认知,树立自信心等的咨询目标。经过九次咨询,求助者的抑郁症状基本消失,能够通过改变认知来积极应对自己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海员认知能力测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国锋 《心理科学》2005,28(2):426-428,425
本研究采用反应时、速度判断、深度知觉、记忆力和注意力等5项认知能力指标,对129名海员的认知能力进行了测试。通过专家咨询法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构建了海员认知能力评价模型,并提出了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一例因适应不良引发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经常随父母改变环境,造成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因为学习成绩遭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不愿去上学,用武力处理与同学的关系等。咨询师在和求助者协商后根据其个性特征和问题的特点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阳性强化法对其进行干预,经过5次咨询,求助者情绪好转,学习兴趣提高了,成绩也有了进步,取得了比较好的咨询效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一例人际交往方面的一般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存在着错误的认知和观念,导致其无法与朋友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出现了情绪低落的情况。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主要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经过4次咨询,求助者情绪问题基本解决,并明确了自己的错误认知,形成了理性的人际交往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世界从宏观上可分为自然界和社会,与此相应,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也分为两部分:物理认知(physical cognition)和社会认知(sovial cog-nition)。皮亚杰提出了一般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认知发展是有阶段性的,阶段的发展是不可逆的,即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这一理论已被世界各国学者对认知——尤其是对物理认知——的研究所证实,而社会认知方面提供的论据还较少,主要是柯尔伯格对道德认知、塞尔曼对友谊认知的研究。社会认知的领域很广,其它方面的情况如何呢?  相似文献   

19.
适应不良是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求助者因升入大学不久出现了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人际交往不适、失眠等问题,内心痛苦前来咨询,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采用认知疗法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认知,经过6次咨询,求助者的焦虑情况基本消失,能愉快地生活和学习。咨询结束后半年回访,显示咨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本案记述了一名本科二年级女生进食问题的咨询过程。咨询师通过资料搜集和鉴别诊断,确定为严重心理问题,制定了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并配合放松、行为塑造法的咨询方案,改变了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减轻了其焦虑情绪,改变了求助者因身材问题产生的自卑情绪,建立了自信心,改善了人际关系。该咨询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