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我参照与朋友参照对人格特质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管延华  迟毓凯 《心理科学》2006,29(2):448-450
采用记忆研究范式,本研究比较了自我参照编码和朋友参照编码对人格特质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自我参照编码和朋友参照编码的再认错误率均小于语义编码,而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这表明,和自我参照一样,朋友参照也会对人格特质的记忆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再认反应时的结果表明,褒义人格特质的记忆效果好于贬义特质。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学生的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戚健俐  朱滢 《心理科学》2002,25(3):275-278
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是指记忆材料与自我相联系时的记忆效果优于其它编码条件的现象,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以回忆经验为特征的R反应(“记得”)上。西方一些研究表明,自我参照的记忆成绩优于参照母亲的记忆。本研究以中国大学生为被试,得到参照父亲和母亲的记忆与自我参照有同样好的成绩,显著优于参照名人的记忆,并且父母之间无差异。这支持了独立型/依赖型自我概念模型中的东方文化下的自我概念包括父母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群体参照效应研究证实社会群体身份及内群体认同对记忆的参照加工具有重要作用。以往研究从大学生的多重社会群体身份角度探讨了内群体记忆加工优势,却忽视了其另一重要群体身份划分标准——专业。本研究结合自我和群体参照范式,设置多个参照条件(自我、专业内群体、专业外群体、语义),从专业身份这一新视角考察大学生记忆的自我与专业参照效应以及专业认同的作用,并对比个体自我与群体自我之间的差异。结果发现:(1)参照自我和专业内群体时的记忆成绩优于参照其他编码条件;(2)相比专业参照,自我参照的记忆效果更佳;(3)专业认同度越高,对专业内群体信息记忆越好。结果提示,大学生的记忆存在自我和专业参照效应,但自我参照效应更强;专业认同是专业参照效应强弱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结合心境一致性效应和自我参照效应的经典研究范式,以情绪形容词作为学习材料,考察了情绪诱导对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词的正负性对无意记忆的效果存在影响;(2)情绪形容词作为学习材料,可以引起自我参照效应;(3)情绪诱导状态影响后续的记忆加工,存在心境一致性效应;(4)情绪诱导对相异情绪特性的情绪形容词的自我参照加工均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我参照效应(self-reference effect)指的是记忆材料与自我相联系时的记忆效果显著优于其他编码条件。自我对记忆的促进作用,存在多种理论解释,最主要的有:精细加工说,组织加工说以及双过程说。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为应用脑功能成像技术对自我进行脑定位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为情节记忆的HERA模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目前,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同文化差异研究相结合,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6.
关于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大多从信息编码角度考察自我参照的加工优势, 但作为记忆过程的另一重要方面, 自我参照对遗忘影响的研究较少。遗忘自身经历的情绪性记忆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研究采用项目法定向遗忘范式(item-method directed forgetting)考察了自我参照对情绪性记忆定向遗忘的影响。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都表明参照方式会影响定向遗忘:自我参照条件下的材料会发生定向遗忘; 而他人参照条件下的材料不会发生定向遗忘, 两种参照方式下材料间区辨性的不同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此外, 实验二采用回忆测试发现:自我参照对不同效价的情绪性记忆定向遗忘产生了不同影响, 而自我提升(self-enhancement)动机在其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DRM范式,设置三种参照对象条件(自我、他人和中性参照),考察错误记忆是否存在自我参照效应。结果发现:(1)与正确记忆一样,错误记忆中亦存在自我参照效应;(2)无论是正确记忆还是错误记忆,自我参照条件下的回忆成分均显著多于他人参照和中性参照,但熟悉性成分在三种不同参照对象条件下没有显著差异;(3)当词表中学习项目由分组呈现变为随机呈现时,错误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仍稳定存在。结果揭示,自我参照效在促进正确记忆的同时,亦可易化错误记忆效应。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一个自我参照效应范式的实验探讨了费孝通所提出的"差序格局"是否反映在记忆再认中。42名被试完成了自我参照、"差序格局"中的内圈人物(亲人)参照和外圈人物(仅认识的人)参照、语义参照各条件下的记忆加工任务,然后分别对其再认率、R/K(记得/知道)判断率等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各参照条件下的再认率与R判断率呈现"差序格局"顺序,"差序格局"反映在记忆再认中。本研究认为"差序格局"中的远近不同人物影响信息的精细组织加工程度从而导致记忆再认效果差异。  相似文献   

9.
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实验范式,常被用来探讨自我概念长时记忆表征问题。不同于以往研究,本研究将作为记忆材料的人格词汇区分为两种性别特征,以此来探讨自我概念长时记忆表征的性别化问题。实验设计为2(被试:男性与女性)×2(编码方式:自我参照编码与语义编码)×2(记忆项目类别:男性特征人格词汇与女性特征人格词汇)的混合因素设计。首先,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自我参照效应的存在。其次,研究发现男性被试对于男性特征人格词汇的自我参照效应,显著高于女性特征人格词汇;女性被试的情况正好相反。实验结果表明,自我概念长时记忆表征系统对那些与自我性别相一致的人格特征词汇有比较好的组织编码形式,反映出自我对性别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已有研究表明急性心理性应激会导致个体的自传体记忆受损,然而急性心理性应激如何影响个体加工当前的自我相关信息,还没有研究结论,本研究旨在丰富和拓展这一领域的研究,从而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急性心理性应激对自我相关信息的影响。本研究将自我参照记忆的R/K(记得/知道)范式与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Trier Social Stress Test:TSST)相结合,考察59名处在不同急性心理性应激状态下的被试自我参照记忆的成绩。结果发现高应激反应组自我参照的R回忆率值显著低于低应激反应组,研究结果发现,被试在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过程中的急性心理性应激反应越强,自我参照的R回忆率越低。结果表明急性心理性应激会抑制个体对当前自我相关信息的加工,削弱了自我参照记忆。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的群体参照记忆效应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杨红升  黄希庭 《心理学报》2007,39(2):235-241
在自我参照效应范式中加入参照认同群体加工任务,比较了中国被试在参照中国人和参照美国人进行记忆加工时的再认率及“记得”与“知道”判断的成绩。两项实验结果一致表明,参照中国人加工的再认成绩显著高于参照美国人,表明记忆加工的认同群体参照效应,而在“记得”与“知道”指标上并无差异;参照中国人加工的再认成绩和“记得”判断成绩显著低于自我参照加工。根据个体自我、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的分类方法,自我参照效应反映了个体自我对于记忆加工的影响,群体参照效应则主要反映了集体自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偶发和外显编码中的自我参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我参照范式中加入偶发编码加工方式,并采用R/K判断范式考察中国大学生在偶发编码和外显编码方式中的记忆成绩.结果发现:在R指标上,偶发编码方式和外显编码方式中均出现了自我参照效应和母亲参照效应;参照自我加工的记忆成绩显著高于参照母亲加工的记忆成绩;外显编码方式中的记忆成绩显著高于偶发编码方式的记忆成绩.结果提示,当需提高对信息的记忆成绩时,只要呈现自我线索就足够了,并不需要对其进行外显编码加工.  相似文献   

13.
通过操纵记忆提取的条件,本实验比较了自我参照、他人参照和无参照(褒义/贬义)任务下的记忆效果.结果发现:(1)自我参照编码在再认测验中出现了显著的提取优势(F(2.41)=6.097,p<0.01);(2)自我参照编码在颜色一致/不一致判断中未出现显著的提取优势(F(2,41)=1.039,p=0.363);(3)再认测验中,颜色不一致旧词的再认辨别力高于一致条件(F(1,41)=3.139,p=0.084).  相似文献   

14.
钟毅平  吴云  范伟 《心理科学》2018,(2):258-263
【摘 要】目的:从外显和内隐层面探讨奖赏与自我加工对记忆的影响。方法:以大学生为被试,以人格形容词为实验材料,采用R/K范式,测量被试对识记词语的记忆效果。结果:(1)外显记忆层面,奖赏与自我加工均促进了记忆效果;(2)在内隐记忆层面,自我存在记忆的加工优势,但是没有发现奖赏加工对记忆的影响。结论:自我相关刺激促进了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加工,奖赏刺激只对外显记忆有影响,实验结果支持独立平行模型,即在不同记忆层面,奖赏加工与自我参照加工存在不同加工机制。  相似文献   

15.
采用前瞻记忆的双任务实验范式,通过两个实验,探讨在高、低当前任务负载条件下,人格形容词的自我参照对事件性前瞻记忆的影响,以确定事件性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结果发现,自我参照能导致对事件性前瞻记忆双任务材料的更深层加工,从而有效提高前瞻记忆表现。同时,自我参照效应对事件性前瞻记忆的影响还受到当前任务负载的调节,表明前瞻记忆的提取受到自发与策略加工的动态交互影响,符合前瞻记忆的多重加工理论。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我参照范式考察边缘性人格障碍(BPD)的自我反思特点。实验1对比高、低BPD特质被试在自我和姓名参照条件下正负性词汇的再认成绩,发现高BPD特质者在自我参照条件下的负性词汇记忆成绩显著高于低BPD特质组。实验2对高BPD特质被试进行正念自我反思训练,结果发现相对于对照组,训练组在自我参照条件下负性词汇的记忆成绩显著降低。高BPD特质者的自我反思存在负性沉浸倾向,且正念自我反思训练可以改善该倾向。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元分析技术对2002年以来关于群体参照记忆效应的10篇文献进行了汇总分析,结果表明:参照内群体对材料进行加工的记忆成绩优于外群体参照加工、一般他人(不包括亲密他人)参照加工以及语义加工,从而证实了群体参照效应的普遍性,但其成绩不及自我参照加工;群体类型/属性对于群体参照效应存在着影响,参照亲密内群体和任务内群体进行记忆加工所产生的群体参照效应强于参照非紧密联系内群体和社会类属内群体,且与自我参照加工产生了同等的记忆优势。  相似文献   

18.
内群体身份被视为群体自我,也存在与个体自我类似的信息精细加工效应,并受到文化的影响。自我建构是文化在个体层面的体现,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自我建构内、外群体参照信息加工的作用。实验1选用记忆参照实验,实验2选用提取诱发遗忘实验,通过代词圈点法启动自我建构,两个实验共同发现:独立自我建构启动时,存在内群参照效应;而互依自我建构启动条件下,内群体信息加工优势消失,没有出现内群参照效应。  相似文献   

19.
老年中国人自我记忆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红升  朱滢 《心理科学》2004,27(1):43-45
本研究用带R/K判断的再认范式考察了60岁和70岁两个年龄段的老年中国人的自我记忆效应,结果发现:老年人的记忆仍表现有自我参照效应,但60岁以上的老年中国被试中没有出现母亲参照加工的优势效应;60岁左右的老年人在自我参照加工、参照母亲加工、参照周恩来加工以及语义加工这四项任务中的再认成绩及R判断值都显著高于70岁的老年人,两组被试在K值上没有显著差异;老年人记忆成绩的下降主要体现在情景记忆中,语义记忆能力相对来说下降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影响记忆的深层次因素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内隐实验范式,考察了不同语义水平下参照方式、情绪效价和特质评价对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参照方式、情绪效价和特质评价分别对记忆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在不同语义水平下,自我相关的特质词和非特质词的记忆优势表现在不同的再认提取阶段;个体对自我相关的消极词表现出显著的记忆优势;参照方式、情绪效价和特质评价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结果表明,参照方式、情绪效价和特质评价是对记忆产生影响的独立因素,但参照方式对记忆的影响受到情绪效价和特质评价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