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机动车驾驶员中包含着一部分群体,即摩托车驾驶员。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采用这样的交通工具来方便他们的生活。我们探究的重点一直侧重于其他机动车驾驶员,却忽视了这类没有车身可以保护驾驶员的摩托车驾驶群体。数据表明,在机动车事故中,摩托车撞击事故占有一定的比例,虽然一部分关于摩托车的事故可能是由于其他道路使用者所引起的,但是许多灾祸和伤亡是由于骑车者导致的。由于提升摩托车驾驶员的驾驶经验可以提升他们的驾驶技术,而高级训练可能能够唤起更多的安全驾驶行为。因此本文采用摩托车驾驶模拟器来评估驾驶经验和高级训练的重要性。摩托车驾驶模拟器监测新手摩托车驾驶员,有经验的摩托车驾驶员以及之前在真实世界道路上体验过各种速度和曲度的道路的受训摩托车驾驶员的速度和车道位置。本文采用改变不同摩托车驾驶员的速度和道路类型来说明驾驶经验和高级训练的效果。研究表明,受训驾驶员和有经验的驾驶员相较于新手驾驶员来说有行为上的变化,这样对于驾驶安全有了一个潜在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攻击性驾驶行为的综合模型(a comprehensive model of driver aggression)将“挫折-攻击”模型与一般攻击性模型相结合, 提出个人因素与情境因素对心理过程具有交互作用, 阐明了认知评估、情绪唤醒对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影响机制。该模型能很好解释在道路冲突中, 驾驶员的攻击性持续升级的原因, 以及为什么在道路攻击性驾驶行为事件中, “肇事者”和“受害者”的角色模糊不清, 这有助于更好地确定攻击性驾驶行为对交通事故和道路安全的影响, 对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对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是否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以道路交通事故为主题查阅1993年~2012年万方数据库,并辅以手检同期《中华创伤杂志》和《中华流行病学杂志》,重点查阅全国性及地区性道路交通事故原因的论著,看其是否涉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问题。结果显示这期间共发表了相关论著43篇,全部论文在分析道路交通事故时均未提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这一重要原因,提示国内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忽略了一个与之关系密切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问题,建议今后将这个问题引入到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项目中。  相似文献   

4.
孙龙  常若松 《心理科学》2018,(2):447-452
结合反应时和眼动测量方法,采用驾驶经验分组2(年轻新手驾驶员,年轻有经验驾驶员)× 危险类型2(明显危险,隐藏危险)的混合实验设计,探索年轻驾驶员危险知觉的经验优势是否随着危险类型的不同而变化。使用一个基于真实交通情境视频的驾驶员危险知觉任务,对27名年轻新手驾驶员和22名年轻有经验驾驶员进行测试,并使用Tobbi T120记录眼动数据。结果发现,总体上,年轻新手驾驶员对潜在道路危险的反应次数比年轻有经验驾驶员更少,反应时间也更慢。两组驾驶员反应时间的差异,随着危险类型的不同而来源于不同的加工阶段。具体来说:一方面,年轻新手驾驶员对明显危险的反应时间慢,是因为他们对该类危险的评估时间长。另一方面,年轻新手驾驶员对隐藏危险的反应时间慢,是因为他们对该类危险的识别时间长。两组驾驶员对危险的平均注视时间受测试中危险类型的影响但不受驾驶经验的影响。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在对年轻新手驾驶员进行危险知觉训练或测试时,应重视危险类型对他们危险知觉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结合反应时和眼动测量方法,采用驾驶经验分组2(年轻新手驾驶员,年轻有经验驾驶员)×危险类型2(明显危险,隐藏危险)的混合实验设计,探索年轻驾驶员危险知觉的经验优势是否随着危险类型的不同而变化。使用一个基于真实交通情境视频的驾驶员危险知觉任务,对27名年轻新手驾驶员和22名年轻有经验驾驶员进行测试,并使用Tobbi T120记录眼动数据。结果发现,总体上,年轻新手驾驶员对潜在道路危险的反应次数比年轻有经验驾驶员更少,反应时间也更慢。两组驾驶员反应时间的差异,随着危险类型的不同而来源于不同的加工阶段。具体来说:一方面,年轻新手驾驶员对明显危险的反应时间慢,是因为他们对该类危险的评估时间长。另一方面,年轻新手驾驶员对隐藏危险的反应时间慢,是因为他们对该类危险的识别时间长。两组驾驶员对危险的平均注视时间受测试中危险类型的影响但不受驾驶经验的影响。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在对年轻新手驾驶员进行危险知觉训练或测试时,应重视危险类型对他们危险知觉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摩托车驾驶员驾驶行为问卷、中国人人格量表、感觉寻求量表和交通安全态度问卷,对800名摩托车驾驶员的驾驶行为、人格、交通安全态度与摩托车交通事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摩托车驾驶员的人格、交通安全态度对驾驶行为有直接影响;驾驶行为、交通安全态度对事故有直接的影响;摩托车驾驶员的人格和交通安全态度也可通过驾驶行为间接影响事故.  相似文献   

7.
晓爱 《天风》2013,7(7)
谈到"道路安全",有人可能会不以为然,第一反应是——我没有车,这跟我无关.其实,道路安全,不仅包括驾车安全,也包括行路安全. 中国疾控中心伤害防控室的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发生21万起道路交通事故,6万余人死亡,在各类伤害死因中,道路交通伤害排第一位.公安部交通管理局2011年度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年报显示,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者中,交通方式为步行的占25.15%,交通事故造成的受伤者中,交通方式为步行的占17.2%.  相似文献   

8.
论公园景观设计之人性化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空间的设计研究中,人与自然有着不可或缺的依赖关系,人应该被作为空间系统研究中的一部分。在进行城市公园环境设计时,设计师应充分考虑市民的行为特点及心理特点,在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的指导下,满足市民安全、休闲、交往和回归自然的愿望及需求,营造有吸引力的城市公园。  相似文献   

9.
本文详述了两种驾驶条件对于驾驶员情景意识的影响。手动驾驶是目前最为常用的驾驶方式,驾驶员需要手脚配合来完成驾驶任务,并且要时刻关注于道路情况。高度自动化驾驶系统(HAD)是基可以同时控制机动车的纵向运动和横向运动。根据之前的研究,手动驾驶带有HAD辅助系统的驾驶的情况下,可以将更多的注意资源分配在与驾驶无关的其他任务上。驾驶员驾驶带有HAD辅助系统的车辆与手动驾驶相比,驾驶员识别环境中客体的能力有所提升。但是在驾驶员驾驶过程当中同时执行与驾驶无关的任务,驾驶带有HAD系统与手动驾驶相比,情景意识较差。  相似文献   

10.
驾车时听音乐非常普遍。唤醒理论认为, 音乐可以使驾驶员处于最佳唤醒水平, 有利于驾驶警觉的维持。但是, 根据中枢容量有限理论, 音乐也会使驾驶员分心, 危害道路安全。动态模型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 音乐对驾驶警觉起到唤醒抑或分心影响, 取决于音乐复杂性、驾驶情境要求及驾驶员个体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动态调节。最新的补偿控制理论则强调, 驾驶员自我调控是恢复动态平衡的关键。而未来的研究应关注驾驶员心理负荷的测量、智能车载音乐系统的开发以及驾驶员培训等领域。  相似文献   

11.
论坛荟萃     
论坛荟萃孙显元:实现人生价值中心的转变为了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我们必须实现人生价值中心的根本转变,即“以个体为中心”转变为“以人类为中心”。人本主义者以人为本位,总是“以个体为中心”的视角来研究人生价值问题。他们所说的人是个体的人,将“人”的概念仅...  相似文献   

12.
以675名初中和高中学生为被试,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获得506名青少年在其班级中的网络中心度,并确定他们所属的同伴团体,在此基础上考察同伴团体的行为规范对其问题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班级层次的问题行为水平和其他相关变量后,同伴团体的问题行为水平能够正向预测青少年自身的问题行为;(2)青少年在同伴团体内部的地位能负向预测青少年的问题行为,青少年在班级社交网络中的度数中心度能正向预测其问题行为,而中介中心度能负向预测其问题行为;(3)交互作用分析表明:同伴团体的问题行为水平主要对低中介中心度的青少年产生显著影响;仅在问题行为水平较高的同伴团体中,青少年的度数中心度正向预测其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3.
梁超  陈晓晨  常若松 《心理科学》2014,37(4):862-866
驾驶决策是驾驶员对不同交通场景进行判断、选择,并产生驾驶行为的过程。驾驶决策的研究起源于人因工程学,并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而逐渐受到关注。驾驶决策的研究范式主要采用心理测量与实验法;并与年龄、性别、风险感知、情绪以及决策风格相关;为了有效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驾驶决策的改善逐步成为研究的新热点。今后的研究可以从认知与情绪角度综合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驾驶决策的结构与特征,以提高驾驶员的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14.
卡车驾驶员的夜间视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YJS—II型夜间视觉检查仪对238名男性卡车驾驶员的暗适应时间和夜间视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卡车驾驶员暗适应时间的95%上限值为59.67秒;卡车驾驶员暗适应时间和夜间视力的年龄阈值为40岁;事故组与安全组卡车驾驶员暗适应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事故组卡车驾驶员的暗适应时间较长,表明卡车驾驶员的暗适应能力差是引起夜间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为驾驶员的选拔,安全教育以及制订预防夜间交通事放对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自动驾驶是当前智能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实现完全自动化驾驶前, 驾驶员和自动驾驶系统共享车辆控制权, 协同完成驾驶任务。在该人-机共驾阶段, 人对自动驾驶系统的信任是影响自动驾驶中人机协同效率与驾驶安全的关键要素; 驾驶员对自动驾驶车辆保持适当的信任水平对驾驶安全至关重要。本研究结合信任的发展阶段与影响因素提出了动态信任框架。该框架将信任发展分为倾向性信任、初始信任、实时信任和事后信任四个发展阶段, 并结合操作者特征(人)、系统特征(自动驾驶车系统)、情境特征(环境)三个关键因素分析不同阶段的核心影响因素以及彼此间的内在关联。根据该框架, 信任校准可从监测矫正、驾驶员训练、优化HMI设计三类途径展开。未来研究应更多关注驾驶员和人机系统设计特征对信任的影响, 考察信任的实时测量和功能特异性, 探讨驾驶员和系统的相互信任机制, 以及提升信任研究的外部效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因驾驶员交通驾驶而引发的的道路安全问题也日趋增多,其中最为典型的"路怒"现象更是引起大众广泛关注。本文通过介绍沙盘游戏疗法的理论基础与特点,简述"路怒"的原因,以探讨沙盘游戏治疗在缓解司机路怒中的可能性,以期为驾驶员的心理健康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自动化系统在现今航空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复杂的自动化系统的引入产生了新的失误模式,使航空人因安全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受多种因素影响,操作者在与自动化系统的交互过程中并不总能达到适度的信任校准水平。非适度自动化信任和依赖引发了严重的航空安全事故。值得欣慰的是,以人为中心的自动化显示设计和训练能够将非适度自动化信任和依赖调整到适度状态。  相似文献   

18.
疲劳驾驶是诱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研究驾驶疲劳的有效干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让驾驶员在驾驶模拟器中完成1小时的单调驾驶任务来诱发驾驶疲劳,同时记录驾驶员主观疲劳、驾驶绩效和脑电θ波功率,来探究趣味听觉材料是否可以缓解驾驶疲劳。结果发现,在单调驾驶条件下收听趣味听觉材料的驾驶员脑电θ波功率高于控制组,表明收听趣味听觉材料不利于缓解驾驶疲劳。  相似文献   

19.
正英国《每日邮报》报道,随着玩手机导致人员伤亡情况越来越频繁,各国政府都开动脑筋,提出了不少巧妙的解决办法。"视线"道路英国一家设计公司想出了一项能同时保护驾驶员和"低头族"的新技术。该公司设计了一个系统,在十字路口处将LED灯嵌入人行道提醒行人。这条名为"视  相似文献   

20.
林青  王争艳  卢珊  梁熙  贺琼  王朝  胡若时 《心理学报》2014,46(3):353-366
采用视觉习惯化实验程序、陌生情境技术及母亲行为Q分类方法对41名14个月的学步儿及其母亲进行了学步儿内部工作模式、学步儿在陌生情境中的依恋类型以及母亲在母婴互动中的敏感性的评估。结果发现:(1)不安全型的学步儿预期看护者对他们痛苦的信号是无回应的。(2)以自身为中心的母亲的学步儿预期看护者是无回应的。(3)潜类别分析的结果发现母亲敏感性影响学步儿依恋行为的2种关系模式:类别1, 以孩子为中心的母亲的学步儿更容易形成看护者是有回应的预期, 持这种预期的学步儿在陌生情境程序中表现出安全依恋行为; 类别2, 以自身为中心的母亲养育出的学步儿更容易对看护者形成无回应的预期, 并在陌生情境中表现出不安全依恋行为。研究表明:内部工作模式在母亲的敏感性和学步儿的依恋安全性之间起着重要的内部机制作用—— 母亲的敏感性行为的累积促进了学步儿内部工作模式关于母亲的预期, 这种预期又进一步引导着学步儿的依恋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