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为了发现当代初中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了给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162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55份,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1)初中生自我同一性水平在"过去的危机"、"现在的自我投入"、"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这三个维度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存在年级差异。在"现在的自我投入"这一因子的得分差异不显著,在"过去的危机"这一因子上的得分七年级与九年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在"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这一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显著。(2)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性别和年级上的差异。(3)初中生的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张蕊  李锋 《应用心理学》2017,(3):221-231
通过对550位员工的问卷调查,探究员工工作情感在变革型领导行为与员工心理健康间的中介作用。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1)变革型领导行为与员工心理健康得分呈显著负相关;与愉快情感呈显著正相关,与不愉快情感呈显著负相关;(2)高激活愉快情感与心理健康得分呈显著负相关,高、低激活不愉快情感与之呈显著正相关,且中介变革型领导行为与心理健康间关系。变革型领导会积极影响下属的工作情感,进而对其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派遣制员工对雇用形式的认知等5项问卷,对270名派遣制员工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派遣制员工组织认同、工作投入和工作满意度均处较高水平,离职倾向相对较低。(2)78.9%知道自已的派遣制身份;33.1%愿意作为派遣制员工;对于派遣制存在模糊认识和矛盾心态。(3)知道派遣制身份者组织认同、工作奉献、工作意义和工作乐趣等显著高于不知道者;愿意作为派遣制员工者工作满意度、工作意义和工作奉献显著高于不愿意者。对雇用形式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派遣制员工的工作态度。  相似文献   

4.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量表对湖南省祁阳县两所农村初级中学280名学生进行整群抽样调查,结果表明:(1)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初中生出现更多的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和身体症状;(2)不同性别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状态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3)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在心理健康素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除应对分量表外,各分量表得分都低于全国常模水平。  相似文献   

5.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蔺秀云  方晓义  刘杨  兰菁 《心理学报》2009,41(10):967-979
为了探讨流动儿童所感受到的歧视对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以及应对方式和自尊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从北京市公立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选取1164名流动儿童、从公立学校选取525名北京儿童、从流动儿童主要来源地的农村选取568名农村儿童作为被试,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 测查了流动儿童感受到的歧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社交焦虑、孤独感、抑郁)、应对方式和自尊。研究发现: (1) 流动儿童所感受到的社会歧视在学校类型、流动性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打工子弟学校的流动儿童得分显著高于公立学校的, 流动性高的儿童得分显著高于流动性低的, 但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也不存在学校类型与性别和流动性的交互作用; (2) 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学校类型和流动性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女孩、来自公立学校的流动儿童、流动性高的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差于与之相对应的被试, 除在社交焦虑和抑郁上存在学校类型和性别的交互作用外, 在孤独感上不存在学校类型和流动性的交互作用; (3) 不同类别儿童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 流动儿童在社交焦虑、孤独感上最差; (4) 除消极应对与自尊、积极应对与抑郁相关不显著外, 歧视、心理健康水平、应对方式、自尊两两之间都相关非常显著; (5) 歧视知觉对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直接影响, 也通过应对方式和自尊对心理健康水平产生显著的影响。自尊不仅在歧视知觉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起到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 在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之间也起到了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旨在考察《中国成年人核心心理健康素质总量表》在农民工群体中的心理测量学特征,了解我国农民工心理健康素质的基本情况,并与全国成年人常模进行比较。采用《中国成年人核心心理健康素质总量表》,对来自于全国六大区域的不同性别、年龄段、教育程度和职业类别的855名农民工有效样本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本次调查中《中国成年人核心心理健康素质总量表》各分量表的信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2)农民工样本核心心理健康素质量表总均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3)农民工的情绪性素质得分高于全国成年人常模,其他素质和核心心理健康素质总量表得分与全国常模无显著差异;(4)农民工坚韧性素质得分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人际健康和情绪性素质得分存在显著年龄差异,自我概念、坚韧性素质和核心心理健康素质总量表得分存在显著的职业差异。结论:《中国成年人核心心理健康素质总量表》适用于农民工群体;农民工情绪性素质优于全国常模,其他所测心理健康素质的负载量与全国常模处于同一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学青年教师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96名小学青年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及其相关调查。结果:发现(1)SCL-90各个因子上小学青年男女教师均无显著差异。(2)在支持利用度得分平均数方面男教师低于女教师,差异达到极其显著的水平(P<0.01)。(3)支持总分的平均得分上男教师也显著低于女教师(P<0.05)。结论:小学青年教师的社会支持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成正相关,不完善的社会支持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公正感问卷,生活满意度问卷和积极/消极情感问卷,选取5-8年级565名留守儿童和640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探讨不同留守时间下儿童公正感的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留守时间下,儿童的公正感得分存在边缘显著性差异(p=0.055);(2)总体上,留守儿童的公正感得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具体讲,留守4年半以下和4年半~10年,儿童的公正感得分均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留守10年以上的儿童公正感得分和非留守儿童不存在差异;(3)各留守时间下,公正感对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均具有显著地正向预测作用,但对于消极情感仅在特定时间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表明,留守时间是影响儿童公正感特点及其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高中生自我和谐总体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对湖南、贵州四所中学的高中生进行测量。结果:高中生自我和谐情况不太理想;高中生在不和谐因子得分与大学生常模并无显著差异,在灵活性上差异非常显著(p<0.001),在刻板性上差异显著(p<0.05);高中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刻板性、自我和谐总分均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自我的灵活性与心理健康总分、偏执、敌对、适应不良等呈正相关。结论:高中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自我和谐对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培养高中生的自我和谐性有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工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江琴娣  杨福义 《心理科学》2005,28(3):622-625,618
本研究以工读学校和普通学校七~九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工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工读学校学生的总体焦虑水平和抑郁水平显著高于普通中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2)工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而普通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3)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工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相关。工读学校学生的父母更多地采取消极的教养方式;(4)生活事件应激与工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工读学校学生负性生活事件所带来的应激强度显著高于普通中学生。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制造业员工职业倦怠、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的现状及三者间的内在关系,本研究采用职业倦怠、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三个量表对1354名员工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制造业员工职业倦怠总体水平不高,但是,成就感低落比较明显,接近中度水平;(2)女员工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高于男员工;(3)生活满意度与社会支持正相关显著,与职业倦怠负相关显著;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负相关显著;(4)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不仅可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还可通过职业倦怠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生活满意度。研究表明,可通过提高制造业员工社会支持,以减轻其职业倦怠程度,提高其社会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职业倦怠、应对方式、生活满意度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测量了南京市移动公司共132名员工(剔除无效后获得有效问卷113份)的职业倦怠、应对方式、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水平。所用工具分别是职业倦怠问卷(MBI中文修订),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生活满意度指数(LSIA),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1)职业倦怠三个维度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存在显著相关(0.655;0.502;0.365)。(2)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中,积极应对方式与症状自评量表存在负相关(-0.134),消极应对方式与症状自评量表存在显著正相关(0.460)。(3)职业倦怠量表的情感枯竭,讥诮态度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的消极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效应。(4)生活满意度指数与症状自评量表没有达到显著相关,且该指数对心理健康没有明显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一般健康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快乐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检验西方学者提出的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DFM)在中国大学生及其心理素质中的有效性。结果发现: ⑴心理健康两维结构的拟合指数优于单维结构;⑵DFM成功地将中国大学生划分为了完全心理健康、部分心理健康、部分病态、完全病态四种类型,并在年级的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⑶心理素质水平在四种心理健康状态上存在显著差异;⑷心理素质对积极心理健康的发展性功能相比对消极心理健康的治疗性功能更为突出。研究表明,DFM与中国学者提出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理论存在相互支持。  相似文献   

14.
男女两性在文化震荡、心理健康及其关系中的差异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自编问卷对1555名30岁及以上被试受文化震荡的影响程度及其心理健康进行调查,分别探讨不同生活环境和环境相同但受教育程度不同的男女两性在两变量及其关系中的差异。结果表明:(1)总体上,男性报告的文化事件的主观影响明显比女性更积极,但其心理健康水平却明显低于女性;男女两性在文化震荡与心理健康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但具有不同特点。(2)不同生活环境和同一生活环境中不同受教育程度的男女两性在文化震荡、心理健康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这两变量间也均存在不同方面的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判断的文化差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36个国家8007名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进行了问卷调查。多层线性模型分析(HLM)的结果表明:(1)积极情感体验、自我满意和社会关系满意度能显著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而消极情感体验能显著负向预测生活满意度;(2)情感体验、自尊和社会关系满意度对整体生活满意度的预测力存在着显著的国家间差异;(3)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是导致生活满意度水平国家间差异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对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有显著预测作用,但它并不影响情感体验和社会关系满意度与整体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采取职业使命感量表、人生意义感量表、学业满意度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679名免费师范生进行调查,考察免费师范生的职业使命感与其学业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以及人生意义感在其关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师范生的职业使命感不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2)师范生的职业使命感对其人生意义体验、学业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均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3)人生意义体验在职业使命感与学业满意度之间起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人生意义体验也在职业使命感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4)人生意义寻求在职业使命感与学业满意度、生活满意度之间的调节作用未得到支持;人生意义寻求在人生意义体验与学业满意度、生活满意度之间的调节作用也未得到支持,这可能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90后”大一新生适应性及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分析"90后"大一新生心理适应能力及心理健康状况,为更好地开展"90后"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适应能力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四川大学和四川师范大学2009级800名新生进行调查。结果①有54.9%的学生心理适应能力较差,仅有3.3%的学生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②"90后"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低于全国青年常模,除躯体化和敌对因子外,其它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③不同心理适应能力的"90后"大一新生在SCL-90各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性别比较时,只在恐怖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90后"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学校应结合"90后"学生的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90后"大一新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过去15年里广泛用于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然而调查结论却很不一致。为了综合这些相互矛盾的调查结果,分析其原因,37项原始研究(含42个独立样本)进入了元分析。结果显示:(1)幼儿园教师的SCL-90得分与常模没有显著差别,明显低于中小学教师;(2)城镇教师和农村教师、公办教师与民办教师的得分可能有差异;(3)离婚率、教育经费投入,以及出生死亡率与幼儿园教师的SCL-90得分有显著相关。幼儿园教师在心理健康积极端的表现,以及压力–资源–心理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未来研究中需要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9.
关于体育高职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桂英  许百华 《心理科学》2006,29(3):671-673
本文以117名体育高职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测量、访谈等方法对在校体育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作了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体育高职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1)自编的“体育高职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2)体育高职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9.4%;(3)体育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在不同专业学生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不同类别学生间存在显著差异,三校生(来自职校、技校和中专学校的学生)在学校因素和学习因素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来自普通高中的学生;(4)人际交往因素和学习因素对体育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回归效应。建议体育职业技术院校在学生中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20.
采用年龄认同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646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考察我国老年人年龄认同的特征及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老年人感觉自己比实际年龄年轻的人数比例为55.7%,平均年轻4.07年。实际年龄和自评健康对老年人的年龄认同有显著影响。(2)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性别、受教育水平、自评健康等变量后,年龄认同仍然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表现在对其焦虑和抑郁情绪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对其生活满意度水平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综上,我国老年人年龄认同存在年轻化偏向,而且这种年轻化偏向程度越强,老年人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越少,生活满意度水平越高。这意味着可以采取适当干预措施促使老年人保持年轻化的年龄认同,这可能将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