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文 《四川心理科学》2014,(20):159-159
当前不少高校大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在压力挫折面前表现的比较脆弱。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能正确对待。要提高大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学校必须对其加强挫折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坚强意志品质,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自我和评价自我,并组织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加强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张骞  张大均 《社会心理科学》2005,20(5):223-226,206
挫折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受挫能力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对青少年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正确认识,弄清开展挫折教育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探讨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挫折教育,是当前学校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心理行为训练作为一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它的内涵、核心理念与技术等方面顺应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通过一系列的实践环节能够有效地促进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高校大学生中应用心理行为训练能够有效地解决大学生适应不良、人际交往障碍等诸多心理问题,具有开发潜能、培养团队精神、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等重要功能,从而最终达到促进大学生人格完善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挫折也美丽     
<正>增强抗挫折能力,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两千多年前,孟子就写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一名句之所以千古传诵,就是因为它提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经受过大的挫折磨难的人才会大有作为。而今,在国家出台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之一。可见,挫折教育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5.
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77,自引:0,他引:177  
胡胜利 《心理学报》1994,27(2):153-160
采用SCL-90量表评定了500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运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有10.8%的高中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敌对、偏执、人际关系敏感和忧郁等症状;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为学校教育、家庭环境、社会文化及学生自身等方面的生活事件;高中生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其不同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采用《中学生抗挫折能力》、《自尊》和《乐观归因风格》三个问卷,以574名初中生作为被试,应用中介效应检验程序探讨乐观归因风格与抗挫折能力的关系及自尊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乐观归因风格与抗挫折能力、自尊之间存在密切关系;(2)积极事件归因不仅会直接影响初中生的抗挫折能力,而且还会通过自尊对其产生间接影响;(3)消极事件归因仅通过自尊间接地影响初中生的抗挫折能力.这表明不同性质的事件归因对抗挫折能力的影响有差异,自尊在初中生乐观归因风格与抗挫折能力之间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对于一个人性格的塑造、心理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很多高中生在高中时期,心理和生理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面临巨大的压力,受到很多问题的干扰,导致很多人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为了帮助高中生解决心理问题,本文将对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解决高中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各高校已逐渐普及,但现阶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积极心理学作为一股新兴的力量也在逐渐影响着课程的发展趋势。本文以《大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为实例,意在探讨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中,用一种欣赏、开放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能力、动机和潜能,以期帮助学生更好的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9.
现代格言说:“储蓄金钱不如储蓄健康”,而“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所言极是。心理健康不健康,很重要的方面是指面对挫折和压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化解能力强不强,换句话说就是“抗挫力”够不够。不够,就要多储蓄。  相似文献   

10.
心理应激多因素系统理论表明,应激作用过程涉及到各种因素,本文对心理应激有关因素对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的作用、影响,开展心理应激训练研究的内容、模式和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为研究如何利用心理训练提高学员心理健康水平和抗挫折能力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借鉴国内外心理健康素养量表的概念框架与设计理念,编制符合我国当代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且便于在学校开展测量的心理健康素养量表。采用基于前人研究编制的52项条目的高中生心理健康素养量表和作为效标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接近全国普通高中水平的两所学校的高中生开展调查并回收有效问卷798份,经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分析,该量表最终条目为23项,分为知识、态度、行为/技能与表现三个维度,且信效度良好,可以较好地评估我国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亟需关注, 许多研究对此进行了探究, 但结果并不一致。为明确近10年来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对检索后获得的252项研究进行了元分析。结果发现: 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抑郁(28.0%)、焦虑(26.3%)、睡眠问题(23.0%)、自我伤害(22.8%)、自杀意念(17.1%)、躯体化(9.8%)、自杀计划(6.9%)、自杀企图(未遂) (2.9%)。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受出版年代、测量工具、检出标准、检出时间、年级和区域影响。未来应着力编制标准化测评工具、构建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并对高年级、欠发达地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予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3.
下一代人面临着紧张,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高科技的挑战和商品经济的激烈竞争,对人的能力和心理素质的要求会大大超过以往。能力不仅包括设计、实施、管理等生产能力,还包括与自然与人,特别是社会竞争,协调等的生活能力,以及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积极调整不良心态的心理调适能力。而要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必须实施具有现代特色的挫折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高中生自我和谐总体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对湖南、贵州四所中学的高中生进行测量。结果:高中生自我和谐情况不太理想;高中生在不和谐因子得分与大学生常模并无显著差异,在灵活性上差异非常显著(p<0.001),在刻板性上差异显著(p<0.05);高中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刻板性、自我和谐总分均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自我的灵活性与心理健康总分、偏执、敌对、适应不良等呈正相关。结论:高中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自我和谐对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培养高中生的自我和谐性有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论挫折的发生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明盛 《社会心理科学》2008,23(1):14-19,55
本文以挫折立论,通过探究国内外学者对挫折问题的研究,论述挫折的涵义,从挫折的发生和应对两个方面探讨与此相关的客观挫折情境、挫折周期过程、挫折心理活动、挫折行为表现、解除挫折方式、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评估诊断、突发事件干预救治等主要问题,提出挫折的内部与外部系统模式。以利社会和谐建设,以益人们、特别是发展着的青年认识挫折、克服挫折。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大学教育事业的重要部分,在当今社会变革的时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显得更为突出。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积极人生态度的有效方式。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并就如何提高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提出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对自杀意念的影响,采用《抗挫折心理能力问卷》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对88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在性别、年级、生源、学校类型等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与自杀意念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抗挫折心理能力的多个因素与自杀意念各因素之间的负相关显著;(3)大学生的挫折容忍力、意志品质、挫折复原力、信心、挫折认知水平、挫折经验是自杀意念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18.
采用感恩问卷、正性情感负性情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问卷、抗挫折能力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86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 以考察中学生感恩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以及社会支持与抗挫折能力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1)中学生正性情绪显著高于负性情绪;(2)中学生感恩与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抗挫折能力相关显著;(3)结构方程分析结果显示, 中学生感恩直接负向预测负性情绪;社会支持和抗挫折能力在感恩与生活满意度、正性情绪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抗挫折能力在感恩和负性情绪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结论:感恩能通过作用于社会支持和抗挫折能力来影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9.
纳讷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209-210
本文阐述了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了中职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中职学校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是班主任开展工作和学生健康发展的有力措施;通过班主任自身的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创设良好的学校内部心理环境、注重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20.
教师职业与教师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职业压力、挫折、教师职业倦怠、教师职业性格等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我们要更加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