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进行沙盘游戏治疗,研究沙盘游戏对学龄前儿童ADHD治疗的有效性及可行性。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使用conners父母问卷筛查、并经DSM-V诊断的3岁~5岁ADHD儿童28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进行12周(每周1次)的沙盘游戏治疗,对照组不予干预。试验结束后再次行conners父母问卷调查,将各组间及组内进行ADHD得分及其他行为问题得分的比较。试验组沙盘游戏治疗后多动指数及多动-冲动得分均较前显著下降(P0.05),品行问题和学习问题也较前显著下降(P0.05)。沙盘游戏能显著改善学龄前儿童ADHD的主要症状,适宜学龄前儿童ADHD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法,以一名患社交焦虑的初中生为研究对象,结合个体沙盘游戏治疗过程及效果分析,最终发现:个体沙盘游戏治疗效果体现在沙盘制作过程中;他人主观评价与客观量表得分在沙盘治疗后差异显著;个体沙盘游戏治疗对于中学生社交焦虑症状具有良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沙盘游戏治疗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与发展,其适用范围也拓宽至提高中小学教师心理素质中来。本文通过介绍该疗法的理论基础与特点,简述了沙盘游戏的治疗形式及主要用途,以试图探讨沙盘游戏治疗在提高中小学教师心理素质中的作用,以期为教师的心理成长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沙盘游戏疗法自20世纪90年代末引进我国以来,在临床实践方面呈逐渐深化的趋势.研究者们主要以箱庭特征和个案研究为主要方法,考察沙盘游戏疗法在不同心理疾病中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回顾了沙盘游戏疗法在临床实践中的疗效和诊断评估研究,证明了沙盘游戏疗法在我国也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并对今后沙盘游戏疗法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虽然沙盘游戏强调来访者的自愈过程,但咨询师的陪伴仍被认为是有益且必不可缺的。本文从儿童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三个递进的假设,探讨了沙盘游戏过程中咨询师‘陪伴’或‘存在’的意义。结果表明,一方面咨询师的陪伴给儿童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受保护的空间,从而让儿童可以自由地表达。另一方面,咨询师对儿童的夸大自体或者理想化咨询师的行为予以的恰当反馈,能够让儿童从咨访关系中受益,继而获得人格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桑标  俞佳  章璋明  虞纪忠 《心理科学》2002,25(1):31-33,17
本研究比较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在创造性思维测验、学习适应性测验以及教师对其创造力评价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在数字和图形创造性思维测验上的成绩没有显著的差异。表明ADHD和创造力是彼此独立的两个特质;(2)ADHD儿童在学习态度、学校环境(主要是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独立性和毅力等维度上明显偏低;(3)不同学科教师对于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在创造力水平高低的评价上没有显著性差异;(4)对于正常儿童。不同学科教师对其创造力的评价与儿童在创造力测验上的得分呈显著性相关;对于ADHD儿童则没有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7.
"沙盘游戏"的理论分析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受荣格积极想象技术及其理论的启发 ,吸收了威尔斯 (H .G .Wells)、玛格丽特·洛温菲尔德 (MargaretLowenfeld)等人有关儿童游戏理论与操作之精要 ,多拉·卡尔夫 (DoraKallf)在 2 0世纪 6 0年代初创设了“沙盘游戏”理论。沙盘游戏作为一种有效而独特的挖掘人类潜意识的技术 ,在国外的发展非常成熟 ,应用十分广泛 ;而国内缺乏对该理论的引介与探讨 ,我们结合正在广州育才幼儿园所做的个案研究 ,概要介绍沙盘游戏的理论与操作 ,进而探索“沙盘游戏”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沙盘游戏疗法对网络游戏成瘾的干预效果,对一名网络游戏成瘾者采用个案法进行沙盘游戏治疗。通过沙盘游戏所营造出的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使来访者全身心的投入到游戏中,发现现实生活中他自己的内在需求、价值与沉迷网络游戏之间的矛盾性,找到一个内在的改变途径以整合自我,达到自我治愈潜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9.
沙盘游戏模具收集与主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沙盘游戏治疗要使用模具创造“沙盘世界”,模具联结着来访者和治疗师,并把来访者的潜意识形象地呈现出来,是治愈的因素之一。因而模具收集非常重要。沙盘游戏主题是对沙盘游戏模具所表现的象征性意义的总结,是来访者游戏中心理内容的集中体现,通过对一系列沙盘游戏的主题分析,可以看出游戏者心理的转变和成长。  相似文献   

10.
沙盘游戏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技术。本文对它的历史渊源与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对沙盘游戏的制作流程和优势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与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提出了沙盘游戏治疗应用的优势和新方法。以期为沙盘游戏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张文渊  任侠 《社会心理科学》2002,17(2):64-66,93
ADHD是儿童常见的心理障碍,临床表现为以多动为主的行为问题,其病因包括各种生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参照SDM-Ⅳ提出具体的儿童多动症诊断标准,对儿童多动症的心理干预提出了支持性心理治疗、行为治疗、运动和游戏治疗以及认知——行为治疗等具体的策略。现在的发展趋势是系统的和整合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团体沙盘游戏对初中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效果。方法:研究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筛选在人际交往有困难的12名初中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团体沙盘游戏辅导,对照组不做干预。结果:团体沙盘游戏对初中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表达交谈有着显著效果。结论:团体沙盘游戏可以作为初中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一种有效方法和工具加以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在上海市心理辅导室标准化配置中,沙盘、沙具是其中标准的配置。在接受沙盘治疗专业培训之前,大多数学校沙盘使用率不高,学生以自我探索为主。笔者曾在2003年接受过沙盘游戏培训,在今年又接受了连续三次的"沙盘游戏疗法系列培训",也阅读了《沙游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Dora M.Kalff著)、《沙盘游戏疗法》等书籍,并且尝试运用所学在日常心理辅导,尤其是个别咨询中开始实践。  相似文献   

14.
两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内隐注意定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岩  周晓林  王玉凤 《心理学报》2006,38(5):709-717
研究探讨注意缺陷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之间,混合型与注意缺陷型ADHD儿童之间在内源与外源注意定向功能的差异。ADHD儿童及与之匹配的正常儿童对照组分别参与了两个实验,实验一采用了内源性内隐注意定向任务,实验二采用了外源性内隐注意定向任务。研究表明:(1)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在注意定向过程(注意解除、转移与施加)上有一定缺陷。(2)ADHD儿童注意定向网络功能有缺陷,与反应水平上动作准备有关的注意功能可能受损。(3)两种亚类型儿童注意定向功能缺陷模式不同。在内原定向上,混合型与注意缺陷型相比较,混合型ADHD儿童表现为有较强的反应冲动性;注意缺陷型儿童,主要表现为注意加工过程比较缓慢,注意更易涣散。在外源定向上,混合型儿童在反应的运动准备及运动控制方面的缺陷要大于注意缺陷型儿童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选取ADHD混合型儿童11名,ADHD注意缺损型儿童13名以及正常儿童15名,通过"平均估计长度"、"平均估计误差百分比"、"估计变异值"三个指标,考察不同亚型ADHD儿童在时距复制和言语估计上的稳定性和精确性。研究发现,在视觉刺激条件下,ADHD儿童的时距估计缺损并不受时距长度的影响;ADHD混合型儿童在多项任务中所表现的稳定性和精确性都差,而ADHD缺损型儿童只是稳定性差,说明ADHD混合型是ADHD中更严重的亚类型;ADHD儿童在时距估计任务中稳定性差,反映了其状态调节能力的落后。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对117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进行为期8周的综合干预,探讨其长短期的干预效果。综合干预以儿童行为干预和父母训练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半年后随访长期效果。发现综合干预组只在短期效果上显著好于药物组与对照组,但长期效果不显著。综合干预组家长对综合干预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并能保持较长时间。不同类型ADHD儿童的长、短期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7.
研究选取了混合型ADHD儿童14名,注意缺陷型ADHD儿童16名以及正常儿童18名,考察了在不同激活水平下,两亚型ADHD儿童之间,及其与正常儿童之间的反应执行能力与抑制能力的异同。采用传统的go/no-go任务,并将刺激间的时间间隔设置为1秒、4秒、8秒三种条件,分别对应高、中、低三种激活水平。结果发现,(1)与正常儿童相比,ADHD儿童的反应执行能力更容易受到激活水平的影响,且两亚型ADHD儿童受到的影响模式基本一致。具体而言:在高激活水平下,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差异最小;在中、低激活水平下,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差异增大,表明ADHD儿童状态调节能力落后。(2)两亚型ADHD儿童的功能缺损模式不同,混合型儿童在状态调节和反应抑制两方面都存在缺损,且其反应抑制缺陷不受激活水平影响;注意缺陷型儿童仅在状态调节方面受损。  相似文献   

18.
采用简化版儿童赌博任务,其中操纵了奖励和惩罚的强度,探察两种亚型(注意缺陷型和混合型)ADHD儿童的情感决策能力,同时采集儿童在任务中的皮肤电活动以探析ADHD儿童在情感决策中的生理机制。结果发现,在不同的奖惩强度下,ADHD儿童情感决策模式不同,在即刻奖励条件下,ADHD儿童情感决策的能力明显弱于正常对照组儿童,倾向于不利选择,所产生的预测性皮电振幅也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在即刻惩罚条件下,ADHD儿童的情感决策能力未见异常。两种亚型ADHD儿童的表现模式相似。上述结果证明,ADHD儿童仅存在对奖励的异常敏感性,并确实影响了其决策能力,而其回避惩罚的能力正常。两种亚型ADHD儿童存在的问题相似  相似文献   

19.
采用简化版儿童赌博任务,其中操纵了奖励和惩罚的强度,探察两种亚型(注意缺陷型和混合型)ADHD儿童的情感决策能力,同时采集儿童在任务中的皮肤电活动以探析ADHD儿童在情感决策中的生理机制.结果发现,在不同的奖惩强度下,ADHD儿童情感决策模式不同,在即刻奖励条件下,ADHD儿童情感决策的能力明显弱于正常对照组儿童,倾向于不利选择,所产生的预测性皮电振幅也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在即刻惩罚条件下,ADHD儿童的情感决策能力未见异常.两种亚型ADHD儿童的表现模式相似.上述结果证明,ADHD儿童仅存在对奖励的异常敏感性,并确实影响了其决策能力,而其回避惩罚的能力正常.两种亚型ADHD儿童存在的问题相似.  相似文献   

20.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在不同加工阶段的干扰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刺激-刺激和刺激-反应相容性任务范式,将信息加工在知觉和反应阶段的冲突效应分离开来,考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HD)儿童在知觉和反应阶段冲突控制的模式和时间轨迹。结果发现,在反应阶段,ADHD儿童的干扰控制能力明显弱于正常对照组儿童,混合型ADHD儿童的能力更弱于注意缺陷型ADHD儿童;在知觉阶段,ADHD儿童没有明显的干扰抑制缺损,两组ADHD儿童(注意缺陷型和混合型)的表现模式相似;儿童抑制冲突干扰所遵循的时间轨迹在知觉和反应阶段有所不同:与知觉阶段相比,反应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抑制冲突干扰。但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之间的表现模式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