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具影响力的传统节日,有中华第一节之誉。春节文化的魅力,不仅在于它是传承历史悠久、涵盖范围广泛、礼仪习俗丰富多彩、过节人数多达十几亿的民族节日,更在于它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和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春节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性文化,在增强民族认同感,加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外来节日在大学校园里备受追捧。笔者担忧,大学校园浓郁的"洋节"风是否会冲淡大学生对我国民族传统节日的继承和发扬。以调查问卷和访谈为主要研究方法,以郑州工商学院为例来研究大学生对民族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的态度。分析了解到大学生对"洋节"的态度,进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教育,目的是既要弘扬我们的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又要借鉴西方节日文化中的元素,以此来思考如何让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得到发展和传播,形成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在2016年腊八、2017年春节期间,我国各地宗教界积极参与节庆文化建设,创新思路,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将中华传统节日中有益的文化价值深度嵌入百姓生活,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在2016年腊八、2017年春节期间,我国各地宗教界积极参与节庆文化建设,创新思路,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将中华传统节日中有益的文化价值深度嵌入百姓生活,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民族最具特色与文化内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国人来说一直都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近几年来,受外来文化冲击、节日氛围下降、生活方式改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传统节日开始呈现出了逐渐衰弱的趋势。基于此,文章结合传统节日文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对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创新的现实意义展开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传承创新建议,希望能够让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在未来继续传承下去,并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天风》2017,(12)
<正>研习吸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中国传统节日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文化内涵,体现了强大文化凝聚力与生命力,还与中华文化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相联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中国基督教在关注中国传统节日方面,成绩显著。如《天风》刊登如何过春节、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的文章及  相似文献   

7.
通过CNKI进行资料检索、归类和分析,以民族国家认同、母语认同、传统节日的民族文化认同、民族精神和民族主义的民族文化认同、政治认同等五个维度作为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调查研究的切入点,进行调查问卷题项的编制。以此引领对民族国家认同感有研究兴趣的同仁对这类研究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8.
国定节假日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与公民生活密切相关。我国国定节假日改革可借鉴其他国家的思路,把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纳入法节假日体系之中,实现民间传统节日体系与官方节假日体系的对接,以利于中华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同时,还应从法律层面确立劳动者"带薪休假"的合法权益。节日习俗所代表的民间生活传统,对于中国当下的社会文化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建构有效的文化  相似文献   

9.
正道教对中国社会民俗影响是深刻的,由此也不难看出,生长于中国文化土壤的道教与中国社会的亲密关系及本身具有的适应性。在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众多传统节日中,最被中国人乃至全世界华人看重,庆祝活动也最为盛大的要数春节。这一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与我国的本土宗教道教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春节的一系列民俗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0.
正春节时我们可以书写一些感恩赞美神时春联,既符合传统习俗,又能彭显信仰。每个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生活习惯,包括节日习俗。它们既承载着传统的文化元素,也有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但其间往往是鱼龙混杂,良莠并存。因此,对于这些习俗,基督徒必须持守圣经真理,正确面对。对于符合基督教信仰、积极健康、增强民族向心力的活动,我们可以参与,反之则不然。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相似文献   

11.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国家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支持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鼓励各民族加强文化交流。根据这一精神,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就做好民族文化工作谈三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正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全国的穆斯林在正月里也都忙碌了起来。新疆在春节时依旧热闹,同时还洋溢着暖暖的民族情谊。宁夏的穆斯林则是邻近正月就开始忙碌起来。过春节贴春联,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联这种艺术形式也深受中国穆斯林的喜爱。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国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象征团结、兴旺,  相似文献   

13.
道教对中国社会民俗影响是深刻的,由此也不难看出,生长于中国文化土壤的道教与中国社会的亲密关系及本身具有的适应性。在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众多传统节日中,最被中国人乃至全世界华人看重,庆祝活动也最为盛大的要数春节。这一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与我国的本土宗教道教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是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民族文化是世界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具有其独特性和唯一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多元文化已对我国大学生的文化意识产生了巨大冲击。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民族文化归属感,已然成为了高校人文教育的重要课题。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传承方式和鲜活的文化记忆。进行民族音乐教育,不仅要使大学生能形象了解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也要有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以便其能更好地去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文章通过对北京部分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现状的实据调查,并结合自己多年从事高校民族音乐教学工作的实践,就如何以民族音乐教育为切入点,以积极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文化归属感为教学目的之一,探讨了大学音乐教育可能的新模式和民族音乐教育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美术教学课程改革在提高地方特色美术文化事业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国家发展在精准扶贫中,要提倡扶持民族文化。高师院校应努力研究如何在这一新形势下,开展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教学课程改革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17,(12)
<正>过好传统节日,追求文化内涵传统节日主要有两个来源:1.民族或群体对其历史上发生重要事件的群体性记忆的记号;2.—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结晶。前者多见于宗教节日,后者多见于民族节日,当然也有民族和宗教相融的,如犹太人的一些节日等。多数节日都是带给人们欢乐和喜庆的,人们借着节日纪念过去,憧憬未来。但是对于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是多元共生的,不同的节日文化可以相互融合,取长补短,通过吸收和借鉴外来节日的优秀文化因素,为本土节日文化补充新鲜血液和营养成分.我们应当在保持和巩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主导地位的基础上,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节日文化成果中汲取营养,并有机融合、补充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体系中,改进和革新中国传统节日中那些不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过节理念与运作模式,进一步丰富和创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17,(12)
<正>恶要厌恶,善要亲近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留给国人许多东西,传统节日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传统节日代表着文化的痕迹和远古先民所寄托的情感,其形成、发展、盛衰有多种社会原因;传统节日也是各民族精神生活的集中体现。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中国传统节日面临商业化和形式化的冲击,节日内涵的传播越来越少,并渐渐淡化、弱化和虚化。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一支,满族文化传承历史悠久,经过数千年间流传和发展,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对于传统文化变迁的研究,历来是我国民族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满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三省地区,即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在内蒙古自治区同样有满族聚居区。对于满族优秀文化的保存和传承是十分重要的,在社会进步和发展中,满族很多传统仪式的文化在演变过程中发生丢失、改变,如何能够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文章就满族传统仪式文化演变进行分析,寻求合理的保护措施,为后续的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盛世新时代,我国重视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银饰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时代与时俱进得到了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与成就。民族银饰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一个文化命题,也是一个企业文化的命题,其传承和弘扬涉及到众多的领域和学科。通过对银饰文化的诠释、对银饰文化的传承和精神守望,希望与行业同仁同道及大国工匠进行交流和切磋,共同为我国的银饰文化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