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主要阐述了一个创伤后应激障碍大学生临床诊断与干预过程。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主要采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通过在来访者的大脑中输入一组如何保持平静情绪从而对抗焦虑的程序性知识,并结合临床放松训练使其达到自动化运行,重新新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使来访者能够进入正常的生活轨道。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对一名存在人际问题的大学生进行了诊断和干预,揭示了来访者人际问题的形成过程,并且经过七次的干预,来访者已经能够正常和同学进行交往,并且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体验到积极的情绪。  相似文献   

3.
来访者是一名女大学生,偏内向,在人际交往中,因对他人态度判断时存在不合理认知而形成焦虑情绪。经过收集其资料,心理咨询师排除了其患精神病性或神经症性的可能,鉴定为人际交往焦虑,属一般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商定了阶段性的咨询目标,主要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来访者改变不合理认知,消除其焦虑情绪,促进社会交往功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阐述应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对一名大学一年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进行干预。分析其心理机制,并且运用放松训练替换该来访者原有不正确程序性知识,以达到适合她的人际关系状态。同时教会来访者控制情绪的方法,减少情绪对人际关系,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阐述了应用金洪源教授研发的一项新的较规范化的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对一位学生干部的学习分心问题进行临床干预的过程。通过补充新知识并且纠正来访者头脑中的非理性知识,用新的条件性情绪反应代替旧的条件性情绪反应,同时教会来访者运用元认知进行自我干预,在短期内解决了来访者的学习分心问题。事实表明,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快速且高效。  相似文献   

6.
目前,涉及传销相关的心理治疗研究多为创伤后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等心理创伤的个体,涉及"洗脑"后的心理干预个案的研究较少。文章介绍一例被传销"洗脑"的大学生个案的心理干预和分析,治疗师对其进行8次心理干预,结合多种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逐步改善来访者情绪,调整认知,恢复社会功能,提出针对此类来访者应注意认真倾听、不急于贴异常心理标签、挖掘深层次心理需求、避免来访者问题恶化等观点,以期为高校及医院心理咨询师处理相关心理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不良的人际关系往往源于人际交往中不良的行为方式,它对人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有着直接的影响,现实疗法正是试图帮助来访者改善人际关系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现实疗法重视个人的潜能,通过引导大学生选择负责任的行为纠正不良的人际交往行为方式,有效地控制自己的生活,获得爱与归属的需要,从而体验到"成功的统合感",对于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十分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本报告针对一例大学生人际交往适应不良案例,首先用系统脱敏疗法缓解来访者对人际交往的焦虑、恐惧情绪,并帮助其尝试接受现状。接着采用焦点解决短期咨询,改变来访者对自身状况的负性看法,寻找其正向资源,并找到改变的突破口。通过六次咨询,来访者对人际交往的焦虑情绪有改善,对人际交往开始有信心并敢于尝试,自我评价比咨询前积极,达到了干预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来访者是一名大三女生,因爷爷去世受到心理创伤,出现闯入、回避和高警觉等创伤后的症状。首先通过摄入性会谈和心理测量,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然后采用存在—人本主义和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对来访者进行干预,减轻并逐步消除其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促进自我认识、自我接纳。咨询后,来访者的创伤后症状基本消除,情绪正常,恢复正常生活和学习。  相似文献   

10.
来访者是一名大一的学生,自从升入大学开始,由于极度的以自我为中心、行为以及认知上存在偏差,导致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从而产生严重心理问题,抑郁、失眠、自我封闭。咨询师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情况,主要采用了理性情绪疗法,帮助来访者改变不合理信念和不良的行为模式,积极构建合理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模式,使其人格得到了完善,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来访者是一名重点大学大二学生,自从升入大学开始,由于极度的以自我为中心、行为以及认知上存在偏差,导致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加上现实与自我期望的落差太大,从而产生严重心理问题,抑郁、失眠、自我封闭,甚至流露过轻生的念头。咨询师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情况,主要采用了理性情绪疗法和行为矫正相结合,帮助来访者改变不合理信念和不良的行为方式,积极构建合理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使其人格得到了完善,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一位女大学生在由于人际关系敏感,不能与同学正常交往,出现焦虑情绪、睡眠障碍、学习效率下降等症状。咨询师通过摄入性会谈收集了资料,发现来访者之所以陷入困境与复杂的家庭关系有关。咨询师主要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来访者进行认知重建,通过5次咨询,来访者情绪趋于平稳,睡眠得到了改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人格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本案例报告的是一例大一新生入学适应困难的咨询案例。该学生在入学后因适应不良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伴有注意力下降、学习效率降低、入睡困难和人际交往不良等症状,心理测验结果显示来访者有轻度焦虑和抑郁。通过对来访者问题的分析、评估与诊断,确定为一般心理问题。与来访者沟通协商后,确定了咨询方案。通过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对其进行咨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运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对一名大学生学习分心问题进行干预,分析其心理机制,并运用放松训练替换该来访者原有不正确程序,以达到理想学习状态。同时强化来访者已有的控制情绪方法,减少情绪对对学习,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慧勇 《社会心理科学》2010,(1):106-110,115
本文是对一名大学新生人际适应不良问题进行咨询的心理辅导案例报告。主要采用了合理情绪治疗等方法,并请来访者的家长与教师协助对来访者进行干预。通过咨询,使来访者用理性思维方式代替非理性思维方式,树立合理的信念,使其改变认知倾向,建立自信,逐渐适应大学新的人际关系,基本上达到了比较好的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16.
谢悦  贾晓明 《心理科学》2021,(4):1004-1011
为探索高校咨询师面临的多重关系伦理情境、决策过程,对访谈17名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常见情境主要包括接送礼物承载的新关系、来访者和咨询师除咨询关系外的师生关系、咨询师与和来访者有关的第三人有关系、咨询师在咨询室之外的场所偶遇来访者、来访者有咨询师的联系方式、来访者和咨询师有身体接触等。决策表现为两种:经验主导型,决策时未意识到处于伦理情境只凭经验决策;伦理主导型,决策时意识到处在伦理情境。结论:高校心理咨询存在一些特殊多重关系,心理咨询师需增加具有伦理意识的决策。  相似文献   

17.
在房树人绘画投射测验中,由于彩色的图画比单色的铅笔画更能够反映来访者绘画时的情绪状态和潜在的人格特征,因此,研究分析来访者在绘画前对色笔的选择以及在绘画过程中对各种色彩的具体运用,可以获得更多的关于来访者个人情绪与人格特征等方面的信息,有利于对来访者作出较为全面而有效的心理评估与诊断。  相似文献   

18.
何姣  白宝玉  夏勉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7):1187-1198
脱落是指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 来访者由于种种原因在导致他前来寻求帮助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尚未解决之前就终止治疗的现象。研究者对脱落概念内涵的理解比较一致, 但脱落的操作性定义存在多种且各有利弊。脱落在临床治疗中普遍存在; 脱落率在跨研究间的结果差异很大, 并受到脱落的操作性定义和研究设计类型的重要影响。传统的静态的变量在预测脱落时存在明显局限, 治疗同盟等治疗过程预测变量近年来得到更多重视, 并丰富了我们对来访者脱落的深入理解。为减少脱落, 研究者建议为来访者提供治疗前准备, 对治疗过程中的关键变量进行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干预策略。未来研究需要完善脱落的操作性定义, 更多地在自然治疗设置下进行研究, 进一步深化脱落的预测变量研究, 并关注治疗外重要事件及文化背景对脱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论述了一名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的临床技术干预。运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对该大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在暗示学习的条件下给予来访者正确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使其能够运用正确的知识进行思维,自觉调节自身情绪,以积极、理性的态度面对恋爱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调节恋爱问题与正常学习、生活之间的关系。在正确的引导之下,恋爱关系可以成为促进大学生进步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绘画治疗作为心理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它是让来访者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把压抑在潜意识里的情感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此过程中获得心理上的纾解与满足。针对当前听障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应用绘画治疗的相关理论进行听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教学设计,这对于推广绘画治疗在听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消解听障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不适,提高自我认知,提升社会适应性,完善人格,促进大学校园的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