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高校学生漠视生命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艰难走过独木桥而进入象牙塔的高校学生们应该过着快乐的生活,而高等学府里自杀事件的频频发生,使一些尚未绽放的生命匆匆宣告终结,心痛之余更令人深思当代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相关的社会问题。心理障碍、学习和就业压力大、情感挫折、经济压力、家庭变故、生理疾患以及媒体诱导和周边生活环境影响等,都是导致学生自杀的原因。大学生自杀事件对大学校园的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等心理健康教育课题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生命的珍贵,源于它的不可复制和逆转,一旦失去,永远都无法追回。圣经中关于生命有这样的描述:因为不能恒久,所以最是珍贵:因为能吐纳天地气息,所以胜过钻石的光芒。对自身和他人生命的敬畏理应成为我们的重要使命,但据权威调查机构显示,自杀已成为我国第五大死因,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同时,自杀是我国15岁至34岁年龄段的青壮年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据有关研究人员在一所中学里进行的调查显示,在一定的年龄段,竟有50%左右的孩子曾有过出走或自杀的念头。此项调查结果令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寒而栗,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当代中学生为什么会对生命如此漠视?  相似文献   

3.
媒体扫描     
敬畏生命,远离自杀 [中国新闻网9月10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警告,过去50年,全球自杀率蹿升60%,目前每年有100万人自杀,平均每天3000人、每小时125人、每分钟2人自杀.世卫组织估计,未来全球自杀率可能还会升高.同一日,中国广播网报道:我国是高自杀率国家,我国自杀率为22.23/10万,自杀已经成为我国人群第五大死因,每年大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而且每年大约有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已经成为我国15岁到34岁的青壮年人群的首位死因.  相似文献   

4.
以国内部分重点高校2006-2010年非正常死亡的475名学生为基础数据,探索中国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现象的特点与规律。结果发现:(1)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率(每年每10万人,下同)为4.94,自杀率为2.37,自杀死亡占非正常死亡的47.2%。(2)本科生非正常死亡率为4.69,硕士生为5.97,博士生为4.82,硕士生非正常死亡率较高。(3)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率和自杀率远低于同龄人。(4)把非正常死亡原因分成疾病原因、意外原因、人为原因、自杀、不明原因等五类,其中自杀死亡所占比例最大。(5)在意外原因导致死亡中,因车祸造成的死亡所占比例最大,为47.4%;其次是溺水死亡,因中毒、高坠、火灾、触电等造成的死亡所占比例较少。减少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工作重点是:通过心理危机知识宣传和教育及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进一步降低自杀率;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避免交通事故、加强自我防范意识的安全教育,以减少意外伤害死亡。  相似文献   

5.
敬畏生命,远离自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世峥 《天风》2009,(11):36-36
[中国新闻网9月10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警告,过去50年,全球自杀率蹿升60%,目前每年有100万人自杀,平均每天3000人、每小时125人、每分钟2人自杀。世卫组织估计,未来全球自杀率可能还会升高。同一日,中国广播网报道:我国是高自杀率国家,我国自杀率为22.23/10万,自杀已经成为我国人群第五大死因,每年大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而且每年大约有200万人自杀未遂。  相似文献   

6.
旨在探讨大学生的内控自杀动机在认知资源与内隐自杀态度的关系中是否存在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内控自杀动机低自我决定的大学生内隐层面对自杀的赞同程度在有认知资源时要显著低于无认知资源时,而高自我决定的大学生在有或无认知资源时内隐层面对自杀的赞同程度无差异显著。说明内控自杀动机在认知资源与内隐自杀态度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当一个人用双手将自己的生命之树折断的时候,自杀的悲剧便发生了。自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存在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度。当一个人感到绝望的时候,就采用自杀这种手段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否定自己的存在。由于这种举动有悖社会常理,人们往往感到难以理解。本文试图对自杀的社会原因以及自杀的预防作初步探讨。 一、自杀的社会原因 对自杀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心理学家认为自杀是个医学问题,自杀的原因是心理作用的结果;生物学家把自杀归结为纯粹的化学问题,认为自杀是由于大脑化学物质失去平衡造成的;伦理学家则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的自杀意念出现的时间、原因以及未实施自杀的原因、当时的精神状态。方法:通过问卷测查和访谈的方法对115名大学新生的自杀意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大学新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0.5%,大学之前就曾出现过自杀意念的学生占61.73%,大学以后仍有自杀意念的学生占26.09%,12.17%的学生曾有自杀计划,考虑到父母或亲人是未实施自杀的重要原因,21.74%的学生呈现出焦虑或抑郁状态。结论:大多数大学新生的自杀意念在中学时即出现;学业压力和家庭问题是高中时出现自杀意念的重要原因,父母在学生自杀问题上扮演复杂角色;自杀意念会伴随一定的精神障碍。  相似文献   

9.
在校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社会生活节奏之快,各方面竞争之激烈,令没有思想准备的当代大学生一时难以适应。紧张、焦虑、挫折等因素给他们的思想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以至于难以适应而陷入极端的痛苦、畏惧、失望、甚至绝望之中,并因此而导致对社会的不满、对他人的暴力、对自身的残害乃至自杀等现象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对自杀意念的影响,采用《抗挫折心理能力问卷》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对88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在性别、年级、生源、学校类型等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与自杀意念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抗挫折心理能力的多个因素与自杀意念各因素之间的负相关显著;(3)大学生的挫折容忍力、意志品质、挫折复原力、信心、挫折认知水平、挫折经验是自杀意念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11.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以自杀的认知模型为依据考察反刍思维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绝望的中介作用以及感恩的调节作用。采取问卷法对119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反刍思维对自杀意念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绝望在反刍思维与自杀意念之间具有中介作用;(3)感恩对反刍思维与自杀意念的中介过程存在调节作用,相对于感恩水平较高的大学生,中介效应仅在感恩水平低的大学生中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内隐态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结合Greenwald开创的内隐联想测验,自编IAT程序,对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内隐态度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有自杀意念大学生较无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内隐态度对自杀类词语敏感等。家庭所在地为农村对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内隐态度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心理与免疫     
近年来,医学界和心理学界都注意到,环境对人的压力所产生的心理应力已成了损害健康的重要因素,据美国医学界统计,在冠心病癌症、肺病、外伤、肝硬化和自杀这六种最主要的死因中,心理应力都是直接或间接的主要原因。销售量最大的三种药物(溃疡药、高血压药和安眼药)无不与心理应力有关,这就使人们关注心理与生理,尤其是心理与人体免疫的关系.至六十年代形成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心理神经免疫学(Psychoneuroim-munology).  相似文献   

14.
社会焦虑与大学生自杀人群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命是神圣的,珍爱生命,追求生命是人的本能欲望。近年来大学生的自杀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社会焦虑引发精神疾病,情绪失控自杀被认为是大学生自杀的普遍过程,建议对大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等有关的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15.
生命是神圣的,珍爱生命,追求生命是人的本能欲望.近年来大学生的自杀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社会焦虑引发精神疾病,情绪失控自杀被认为是大学生自杀的普遍过程,建议对大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等有关的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16.
正自杀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受人瞩目的社会问题,2007年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发布《我国自杀状况及其对策》报告,主要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上自杀人数最多的国家,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其中超过1/4为中国人。中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是中国总人口的第5位死因。即使在教会中自杀事件也时有耳闻,几年前在参加一个会议期间,一个牧者沉痛地告诉我们:她刚接到一个电话,她教过的一位年轻神学生辍学后自杀去世了;几天后,另外一个牧者也难过地告诉我们:他所在教会诗班负责人将要读大学的儿子自杀了。短短十几天时间,就听到两位信徒自杀的事件,震惊和痛心之余也让人深思。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采用心理解剖方法对39例自杀大学生的生活事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自杀大学生在自杀前经历了较多且较为强烈的负性生活事件;导致大学生自杀的生活事件多元化但又相对集中;大多数自杀行为在生活事件发生后3个月内实施.因此,负性生活事件可作为大学生自杀预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为预防和干预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提供理论帮助。研究发现大学生自杀意念在性别、年级、家庭类型、学校类型和专业等方面的差异显著;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形成是内部因素以及各种外部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刘明 《天风》2005,(2):38-39
据上海报刊报道,中国每年有28人自杀身亡,有200万人自杀未遂。对此,有关专家指出,自杀已成为我国15岁至35岁人群中第一死亡的原因,而导致这些年轻人自杀死亡的根本原因是他们缺乏抗挫折能力。 读罢消息,引起笔者深切的思考。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压力,事实上完全没有压力反而对人有害。所谓耐压能力是指能妥善处理身边情况,包括保持心理平衡和对未来有盼望。  相似文献   

20.
为评估不同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的个体是否存在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冲突的压力,编制价值观念冲突问卷,用以筛查价值观念冲突的压力对个体自杀行为的影响.通过对240例农村青年自杀死亡者及正常对照者的心理解剖访谈研究,验证此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甄别高应激群体价值观念冲突的压力,是自杀研究和干预的实用筛查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