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宋明理学的研究逐渐向广度和深度方面进展,曾多次举行全国性和有部分国外学者参加的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也出版了不少有如研究关学,闽学、心学的论著,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要比较透彻地了解和掌握宋明理学发展、演变的线索,就必须对宋明理学的理论的奠基者即洛学学派的创始人程颢、程颐的思想作深入的探讨。国内关于评述二程的论文也相当  相似文献   

2.
藏传佛教宗派源流分析──评《宗教流派镜史》索代《宗教镜史》以时间为顺序,较准确地划分了西藏佛教各派,即为宁玛派、噶举派、迦当派、系解派、觉宇派、萨迦派、觉朗派、格鲁派。对分支较多的噶举派分为香巴噶举、达波噶举;达波噶举又分为加玛噶举、帕主噶举、向葵巴...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北地区是指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和内蒙古六省、自治区范围内的内陆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环境复杂多样、气候敏感多变,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深受自然环境及其演变情况的影响。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人类宗教文化现象,在西北大地上产生发展了几千年。“地理条件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是古今中外的史学家、思想家都十分关注的问题。”①对于道教学术研究工作来说,西北地区道教的发展历史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道教尊奉的始祖黄帝长期活动于长安-终南山一带,道教史上的很多重要事件和人物,都发生和活动在西北,道教的一些主要宗派也是在西北境内形成。国际著名道教学者卿希泰先生曾指出:“开展地方道教史的研究……尚待有计划地、系统地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才能推动道教史的研究更上新台阶。”②但很久以来,学术界还没有一部全面反映西北道教的发展历史、演变过程和状况的著作问世。樊光春先生新近出版的专著《西北道教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1版),终于填补了西北地区区域道教史的学术盲点。  相似文献   

4.
5.
卡尔·波普尔爵士虽已年近九旬,却笔耕不辍。他最近出版的《倾向的世界》一书,篇幅不长,仅包括两篇新的演讲:作为此书标题的一篇是作者递交给1988年世界哲学大会的演讲;另一篇是《建立知识进化论》(Towards an Evolutionary Theoryof Knowledge),是1989年作者在伦敦经济学院校友会上发表的演讲。在这两篇演讲中,作者力图对自己过去60多年来问世的论著中哲学思想进行延伸和概括。尽管演讲某些地方有点专业化,但由于  相似文献   

6.
三十多年来中国美学史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中,王振复先生的《中国美学史新著》是众多成果中一部重要的力作。概括起来,王著具有如下特点:第一,人类学关于巫学理念的方法介入;第二,在文化的关联中阐释;第三,注重美学史的文脉演变;第四,突破了传统的编写体例。  相似文献   

7.
评《西方哲学东渐史》郭齐勇当进一步开放的改革巨浪叩击21世纪的门媚之际。回溯鸦片战争以来西学东渐的历史,科学地总结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经验教训,并不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尤其是近世以降西方哲学的东渐史,它本身即是中国近现代哲学的重建史,是西方哲学中国化的肇始期,这一历史过程到今天远未结束,因而这一研究所具有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是无需赘言的。由黄见德同志主编并与王炯华等同志合著的《西方哲学东渐史》(武汉出版社1991年版),是目前国内此项研究的唯一硕果。本书全面系统翔实地钩沉、考察、分析了西方古今主要哲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在中国近现代的哲学舞台乃至社会舞台上所扮演的种种角色,被重新诠解、阐释、甚至附会或再创造的过程,揭示了西方哲学传入中国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并在鸟瞰式的宏观分析的基础上相当具体细微地评述了传播对象、传播过程和译介者的“情节”,作了艰巨的、不可多得的文献学与史料学的爬罗剔抉的工作。著者的这一踏实学风是值得提倡的。本书的第一个特点是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从林则徐、魏源,洋务派、早期改良派,从近世最早的译书机构、译书活动、报刊传媒、新学堂和留学风潮兴起,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  相似文献   

8.
<正> 姜国柱同志的《中国认识论史》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哲学著作,是近年来中国认识论史研究中出现的可喜的新成果。可以说,这部著作的问世,标志着中国认识论史研究的深入,也必将对今后的研究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长期以来,学术界比较注重研究某个或某些思想家的认识论思想。比如,对老庄、对张程朱认识论思想的研究是很深入的,有专门的文章甚至专著。也有过从整体上对中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在建立时与其说是强大的进步工人运动,不如说潜在地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种思想体系。而且,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在政治实践的动机影响下发展,而政治实践也受到一般的科学和马克思主义本身这门科学发展的鼓舞。就是说,它作为一种理论自然应当遵循着本人所揭示的那种规律经常不断地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许伯卿 《学海》2002,(5):206-207
东南大学徐子方教授所著《挑战与抉择———元代文人心态史》(河北教育出版社 2 0 0 1年 1 1月版 )一书 ,将文心史识熔铸一炉 ,体大思精 ,为元代史学研究贡献出许多新颖、科学的论断 ,可谓元代历史文化研究的一个重大收获。与若干年前出版的幺书仪女士的《元代文人心态》一书相比 ,《元代文人心态史》显示出对发展着的、立交式的而非静态的、截面式的“史”的关怀。该书特别强调史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作者将元代文人心态史看作自蒙古贵族入主中原直到被推翻退回漠北为止一个完整的文人心路历程 ,以元灭金 (1 2 3 4年 )、灭宋 (1 2 79年 )利广…  相似文献   

11.
由陈鼓应、辛冠洁、葛荣晋主编的《明清实学思潮史》(以下简称《思潮史》),已由齐鲁书社(1989年7月)出版。全书洋洋一百二十余万言,是国内外学术界第一部有关明清社会思潮专题研究的大部头论著,是海峡两岸学者首次在社会科学领域内合作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魏鸿 《管子学刊》2002,(1):88-89
任何学科的建立和发展都离不开基础研究。基础研究不但是一门学科中相对独立的一个方面 ,而且直接影响着该学科理论创新的程度和水平。然而 ,基础研究又是一项费力多而收效慢的工作 ,尽管其重要性尽人皆知 ,但在现实的学术研究中却很少有人不避繁难 ,肯下沉潜的问学功夫。在中国古代兵学研究领域也同样存在这一问题 ,随着孙子热的方兴未艾 ,从各种角度研究和阐发《孙子兵法》的论述层出不穷 ,大大丰富和拓展了《孙子兵法》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但是与这一热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孙子兵法》的基础研究并未真正热起来 ,甚至有被轻视和排挤的倾…  相似文献   

13.
评冯福宽《陕西回族史》贾羽胡玉冰冯福宽先生是当代陕西回族作家和学者,“作为记者,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反映祖国各项伟大成就的报道;作为诗人和文学家,他写出了充满爱国主义和民族感情的文学作品,读后令人奋进,催人泪下”(《陕西回族史·王怀德序》),他又是一...  相似文献   

14.
离开对道德状况的考察,我们就无法展现一个社会的全貌,无法充分说明它的盛衰兴亡.因此,道德史研究是社会史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仅如此,道德史研究还有另一个面向,即伦理思想史的面向.就其主体内容而言,任何时代的伦理思想不过是对当时道德生活的反映:要么唤起人们的道德自觉,要么调整道德规范体系的内容,要么探寻道德教化的方法,而所有这些思维活动都是指向现实的道德生活的.既然如此,假如我们对道德生活一无所知,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作为其理论反映的伦理思想.毫无疑问,无论是从社会史还是伦理思想史的角度看,道德史研究的意义都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5.
《〈古兰经〉在中国》,是林松先生继《〈古兰经〉知识宝典》之后推出的另一部有关《古兰经》的专著。专著汇集了作者近20年来陆续写成的文章、评论、演讲、  相似文献   

16.
王京龙 《管子学刊》2014,(2):127-128
最近,姜颖先生送给我一本她的新著,题目叫作《山东丝绸史》(齐鲁书社2013年12月出版),我很高兴。首先是她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科研上又获得了新的收获,取得了学术研究的崭新进步;其次是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丝绸发达地区,《山东丝绸史》的出版,填补了这一领域学术研究的空白,其价值和意义自然是不言而喻的。这两项收获,于公于私都足以可喜可贺。欣喜之余,以为有些话可以写出来,一方面希求获得在相关朋友、同仁们指正过程中的思想进步;一方面也希望借此而与姜颖先生共勉。  相似文献   

17.
正一、有待开垦:《河北基督教史》的研究价值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其产生、存在和发展有着复杂的自然根源和深刻的社会根源,同时又对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道德、伦理等诸多方面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宗教的存在与发展及其社会作用,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无论基于学术研究抑或是现实需要,都有必要厘清宗教的渊源、本质,揭示其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苏渊雷先生曾谓杨廷福(士由)先生“为学多方,精进未已,偃蹇明时,困勉有加”。读先生所著《玄奘年谱》,寸知此言诚哉!杨先生于玄奘研究有年,曾著《玄奘论集》早有流传。今再读其《年谱》,诚如先生自谓,而恍惚可见谱主“乘危远迈,杖策孤征”之舍身求法精神,陈援庵(垣)先生曾引朱子“旧学商量增邃密”句相勉,亦见先生于学问于佛法精研求是的态度。《玄奘年谱》虽为年谱,却有着比年谱更为重要的意义,正如先生在凡例中略述撰述意旨时所说:“年谱之作,并不是孤立地按年代顺序表录式的记录谱主的生平”,而“最好能从以事系年月中,显示谱主理论活动  相似文献   

19.
这本书是吕澂先生1961年在原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佛学班的讲演稿。那时吕先生已经准备写一本印度佛学史。从讲稿的内容来看,吕先生对佛学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他不但熟悉中文的经典,对日本及西方学者在佛学方面的研究也不陌生,看完这本书,觉得它简直是一本简明的印度古代思想史,它可以和印度出版的同类书相媲美。作者在  相似文献   

20.
这本书是吕澂先生1961年在原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佛学班的讲演稿。那时吕先生已经准备写一本印度佛学史。从讲稿的内容来看,吕先生对佛学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他不但熟悉中文的经典,对日本及西方学者在佛学方面的研究也不陌生,看完这本书,觉得它简直是一本简明的印度古代思想史,它可以和印度出版的同类书相媲美。作者在书中谈到,日本学者“受到资料限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研究印度思想史的问题,“西洋人的研究就更差了”(参看《印度佛学源流略讲》第83页。下引此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