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是属异端的就与撒谎有不解之缘,这也不奇怪,因为撒但是撒谎之人的父(约8:44),明明他们否认圣经,但表面上还要装出信圣经的样子,使圣经为他们所用,达到其背道的目的。“闪电派”更是如此。他们没有真理,又要装成拥有真理者。为此就不得不采  相似文献   

2.
魏士玲 《天风》2002,(3):21-21
主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约6:36)唯有神的话语,才能给我们饱足,才能增长我们的灵命。圣经既是生命的粮,一天不吃就饥渴,所以我们应该天天研读圣经,每天应像小鹿渴慕溪水一样去研读圣经。在我们的教会里就有几位老姊妹认字不多,信主以后,心灵里有极大的饥渴,极大地爱慕神的话语。不认识的字就问别人,昼夜学习圣经,现在她们能流利地读经、唱诗、祷告,灵命有了很大的增长。读了圣经中神的话语,他们明白了神的含义、神的圣洁、神的智慧、神的大能,神对我们的爱。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们教会下面的小聚会点,接待几位外来人,听说是由山东来的,详细地址他们不说,只说是到沈阳打工,顺便到亲戚家来串门,他们住下来后,就在亲戚家讲起道来。有信徒向我们反映后,我们了解他们讲的道不合乎圣经的教训,我们马上赶去与他们争辩,可是他们已经离开。几天以后,他们又返回来,又连续传了几天,也都是不合乎圣经的。  相似文献   

4.
施成忠 《天风》2001,(6):22
我们一些传道人对圣经知识以外的知识,知道的不多,明白的不多,能说明其本质的,就更少了。在一些传道人看来,圣经以外的知识与我们的生命没有多大关系。其实,世界上的各种知识都是从上帝来的。因为上帝是一切知识和智慧的源头。这些知识和圣经中的一些内容,是有一定联系的,而且还能帮助我们去认识圣经中的一些难解的问题。随着知识分子在信徒比例中的  相似文献   

5.
<正>打从孩子能够坐起来以后,我就每晚给他们读圣经故事。孩童的理解力有限,能被编进儿童圣经的故事也不多。陪孩子们看了大概两年后,儿童圣经里的故事我们都读过了、讲过了。虽然孩子当时还在幼童阶段,喜欢重复听同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6.
广州石室圣心堂的“小组读经运动”开始至今已有十个年头,在圣神的推动下,每走一步都有新的收获。 1994年复活节后至1995年,由谭天德神父、庄步兴神父组织读经分享,参与者是以读经员为主,也有一些老教友参加。由于一贯忽略了对圣经的重视,所以大多数教友对“读经分享”不感兴趣,即使参加“读经小组”,他们大都习惯了听神父讲,不愿意也不习惯分享自己的经验,于是慢慢地,“读经分享活动”就变成了讲道课,当然,这一阶段也收获不小,起码培养了教友对“圣经”的热情和学习圣经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7.
<正>提起《和合本》圣经,有不少信徒,甚至不少传道人感到不解,圣经就是圣经,只有新旧约圣经,哪有什么《和合本》圣经?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每天使用的新旧约圣经就是《和合本》圣经。今年是《和合本》圣经出版100年。这一百年来,中国教会和世界华人教会普遍使用的就是《和合本》圣经。在基督徒的心目中,圣经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因为我们相信圣经是上帝的话,是上帝的灵所  相似文献   

8.
正历史地说,中国基督新教教会的信仰渊源与美国的奋兴主义和欧洲的敬虔主义密切相关。宗教改革时期高举的"唯靠圣经"、"唯靠基督"和"唯靠信仰"的原则,在中国教会从不会过时。因此,如果不基于上帝的启示,不以圣经作为神学的"规范",就没有中国教会所能接受的神学可言,也就没有真正的中国神学。尽管神学不可否认会含有一般信  相似文献   

9.
活动     
《天风》2009,(11):32-33
江西圣经学校举行圣经经文竞赛 2009年9月28日,为了培养学生热爱圣经,引发和提升他们对学习圣经的兴趣和能力。江西圣经学校举行了本学期首次圣经经文竞赛,全体学生参加了竞赛。此次竞赛总体成绩良好,其中有两位学生得了满分。竞赛将在今后每个月举行一次,通过认真阅卷评比,对成绩优秀者进行鼓励嘉奖。  相似文献   

10.
在我没有认真学习圣经之前,圣经摆在我面前就是一本厚厚的书,翻了几页,看不进去,也看不懂。圣经放在那里,封面上慢慢地落了一层灰,我的心灵也渐渐被灰尘罩住。我曾经有过一段刻骨铭心,又不堪回首的生活经历,正如耶稣在传教时所讲的荡子的比喻(路15:11-32)中的荡子一样,我离开了天父,不读圣经,不尽教友的本分,多年在外游荡,挥霍了  相似文献   

11.
<正>在教会,常听有人说"读不懂圣经",以此作为他们不再读圣经的理由。其实我发现,这种声音有很大的虚假性,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有人缺乏读圣经的勤奋和勇气,却以圣经"难理解、读不懂"为借口而不去读。喜欢读书的人很多,但喜欢像圣经这类能释放道路、真理和生命之书的人则很少。  相似文献   

12.
新教的海外宣教团体对圣经的观点和释经理论,是他们踊跃地向东方的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宣教的重要指导思想。我们必须检视曾对中国教会产生较久影响的这种思想的历史与神学的源头。身在宣教运动中的传教士,不能很自觉地将传播一种宗教和令人接受上帝信仰作适当地区分。宣教士对《圣经》进行解读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打上他们的文化传统和教义规条、甚至国家政治利益的烙印。传教士的圣经观和教会论中,纠缠了许多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种族上的自我优越感,而没有整全地考虑圣经全备的真理。而他们那种"堡垒式"教会观产生的原因,当然是与对圣经经文的特殊解读(这些解释加以理论化和模式化,就是教义)有关,同时与欧美国家与中国在文化和社会制度上的隔阂也有关系。所以,早期新教宣教团体在释经路线、教会观和世界观上的二元论色彩的偏执并不是毫无来由的,而是有着深刻的政治和文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梁抒晓 《天风》2003,(1):39-39
我开始看圣经时并没有想到什么得永生的问题,只觉得看圣经感觉很好,心里很平安……就这样,我坚持天天读经、祷告直至现在,这对于办任何事都极易半途而废的我来说,不能不说是件奇妙的事。 上高中后,由于交结的朋友都较贪玩,我也渐渐染上不爱学习的坏毛病。我变得浮躁,不再是以前那个沉静,爱学习的女孩子了。虽然我每天仍看圣经,但只是形式而已,因为我的心灵得不到丝毫灵粮的喂养。 高考成绩单寄来了,意料之中我落榜了。痛苦之后我冷静下来,回首这三年间所走过的路,这是怎样的三年啊?!想当初,我是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考入这所重点高中的,老师和父母都对我寄予了  相似文献   

14.
王嘉玮 《天风》2003,(3):46-49
圣经常常被基督徒视作教会及信徒的生命之源,是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是我们灵性起步的根基。这就使我们要熟悉圣经、尊重圣经。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在三个“唯独”中,提出了“唯独圣经”的口号,号召信徒们要回到根源中去。由此,路德的神学著作都是以圣经的权威及教会传统遗传的权威为先决条件的,这种试图解释圣经的解经学形式的神学值得我们借鉴。“与经院主义的神学著作相比,路德的神学著作显得更新、更有特色,这种特色贯穿路德的神学研究方法。作为解经学家和讲道人,路德不断地与圣经对话,这是没有先例的。他在神学领域里取得的每一进展,都以圣经作为基础和指导。”(1)路德从不怀疑圣经权威的可信性,“他的目的是让圣经和教义里那些朦  相似文献   

15.
潘智力 《天风》2006,(4):17
在约书亚的带领下,以色列民顺利地进入应许之地,这是神要兑现与他们的宗祖亚伯拉罕之间所立的约。以色列民进入应许之地,并不是说他们从此以后就可以过着安稳、舒适的生活,他们还要对迦南地进行征服。然而,以色列民没有完全遵行神的旨意,圣经说:及至以色列强盛了, 就使迦南人做苦工,没有把他们全然赶出(士1: 28)。这为后来以色列民离弃耶和华种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16.
李聪 《天风》2018,(7):27-28
把体面给予那些有缺欠的人圣经作为历史上翻译和出版次数最多的书,早在公元前14世纪就记载了有关残障的观念。美国著名学者柯克和加拉格尔认为,是圣经的广泛传播促使西方历史从歧视、虐待残障人士转变为同情和保护他们。笔者通过对和合本圣经进行文本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最近几年,各地教会都在努力推广读经运动。广大神长教友,也越来越意识到圣经在我们的信仰生活中的重要陛。“原来不认识圣经,就是不认识基督”几乎成了大家的基本信念。要想实现《礼仪宪章》对我们“有意识地、主动地、实惠地”参与礼仪的要求,我们基本的想法是需要对礼仪中所读圣经有比较深入的认识。推广读经的条件也越来越成熟,各种版本的圣经也已陆续翻译出版发行,基本能满足大家学习圣经的要求。大家学习圣经的热情很高,这是可喜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应德国巴伐利亚州圣本笃会邀请,以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秘书长郭金才神父为团长的一行18位神父,于2007年1月28日起,对圣城耶路撒冷进行访问,并就圣经学、大公运动和灵修学进行学习交流。出访前,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刘柏年接见了代表团一行,并勉励他们要刻苦学习,虔心朝圣,争取获得学识、灵修双丰收。  相似文献   

19.
圣经中有很多伟大的人物,他们虽像瓦器,却因宝贝藏在其中,就成了神手中合用的器皿。他们的生命放射出熠熠的光辉,飘散着基督的馨香之气。他们虽然睡去,却仍旧说话,如同云彩环绕我们。巴拿巴就是这许多云彩中的一朵,是我最喜爱的圣经人物  相似文献   

20.
骆驼、鹿     
孩子突然问我:三王朝拜圣婴的时候,那时又没有汽车,他们从不同的地方出发是以什么作为代步工具的?我不得不翻开圣经。或许我读经不够仔细的缘故,没能在圣经里找到合适的答案。就只有凭着平常看到教会的许多绘画作品来解释。于是回答:骑骆驼去的。我想,除了鸽子、牛、羊和驴在马槽边出现外,大概第五个就是骆驼这种动物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