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徽州木雕是徽州明清建筑装饰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建筑宅院的营建过程中,对木雕内容题材与构图表现的选择,并非由匠人依经验进行独立创作,而是以一种共同创作的方式来表现。整个宅院的木雕都会以统一的主题来雕刻,表现屋主的期盼与夙愿。文章以树人堂主体部分的木雕表现来分析民居木雕构思创作的主题,从而得出民居木雕创作构思以及表现的思维范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徽州古村落的实地调研,引发对徽州木雕雕刻艺术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如何进行传承与创新的思考:首先对徽州木雕文创产品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其次探讨木雕纹样的艺术语言和装饰特色;最后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创新应用到徽州文创产品设计中,以便更好地促进徽州雕刻艺术和文创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徽州处于皖、浙、赣三省的交界地带,水碧山青,钟灵毓秀。卢村位于徽州六县之一的黟县。木雕与石雕、砖雕并称“徽州三雕”,指具有徽派风格的三种地方传统古建筑雕刻工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志诚堂里的木雕栩栩如生,被誉为“雕刻艺术的博物馆”,花窗是志诚堂木雕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实用价值、艺术价值及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徽州木雕面临着无人继承的窘境。以志诚堂花窗为例,研究木雕的发展现状与原因,从而为徽州木雕的长远保护与发展提供思路及建议,弘扬徽州优秀的木雕文化。  相似文献   

4.
徽州木雕、砖雕、石雕俗称徽州的雕刻艺术,这些雕刻艺术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是徽州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劳动中的凝结成果。这些雕刻艺术不但有着实用性,而且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本文从美学视野下出发来谈徽州艺术,试图给这些在民间静静的呈现的雕刻艺术一个新的审美视角。  相似文献   

5.
徽州女祠"清懿堂"因其特有精致繁复的砖雕艺术门墙而有别于其他祠堂,其砖雕秉承了徽州建筑装饰精巧、美观的特点,不仅在雕刻手法上处处独具匠心,在雕刻题材上也表现出了与女性主义息息相关的文化特征和社会特征,雕刻形式活泼多样,具有丰富的视觉造型语言和审美特性,并体现了时代背景下的精神奥义。  相似文献   

6.
徽州古民居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个成熟的建筑流派.徽州古民居以清新淡雅为其基本色彩,马头墙和漏天之井别具风味,木质结构的梁架构件坚固稳定、造型奇巧、雕刻精美,室内装饰和陈设古朴雅致,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及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7.
徽州雕饰作为徽州传统工艺的优秀代表,它根植于徽州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历史背景,其丰富多样的装饰题材已不仅仅是作为徽州传统建筑的一种附属装饰,更是当时一定社会意识、思想观念、审美风尚及文化内蕴的物化呈现。而有"东南邹鲁"之称的徽州,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儒家的一些思想观念渗透到徽州文化之中,并对徽州建筑的装饰题材亦产生了直接的导向作用。因此,通过徽州建筑雕饰的题材内容来探析其背后所蕴含的孝道观、入仕观以及忠义观等儒家观念。  相似文献   

8.
"三雕"艺术即传统砖雕、石雕、木雕,是闽北古民居建筑装饰的主要表现形式。匠人们用精湛的雕刻技法,以砖、木、石的材料为媒介,创造出形式内容丰富的"三雕"艺术品,表达出深厚的文化内涵,使下梅村古民居雕刻艺术成为闽南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哥特式建筑在当时的背景下作为通往天堂的大门,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与美轮美奂的外部装饰、只耸入天的向上气势,一直被人们所赞美与称颂。而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若出现了新的建筑产品,那么这座建筑一定是代表了这个时代的精神面貌,风土人情与生活习惯等等。以哥特式建筑为研究背景,对雕刻艺术在其建筑中的应用为主要探求点,着重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从中了解了哥特式建筑的历史文脉。并且将哥特式建筑的雕刻艺术与中国传统式宗教建筑的木雕装饰进行了对比,从中探求了不同国家的宗教建筑截然不同的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10.
马荣  朱毅 《美与时代》2015,(2):76-78
晋派建筑由于受山西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和中国传统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可大致分为晋中窑院、晋北合院、晋西窑洞、晋东南石板屋等不同的住宅类型。晋派建筑装饰艺术的石雕、木雕、砖雕等工艺,集地域环境、传统文化、精神象征于一体,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瑰宝。  相似文献   

11.
徽州古民居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建筑流派,地域文化特征极为鲜明,尤其是作为徽州人生存文化最直观载体的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是古代徽州社会历史文化的见证。徽州地区古民居建筑装饰是不可多得的实物,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本文结合相关的科学分析,并通过对古民居建筑装饰的现状、表象进行分析以及提出保护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西安化觉巷清真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西大街化觉巷之内。清真寺面向东方,寺院内布局为长方形,总占地面积为18亩,寺院的建筑雕刻纹样种类丰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砖雕、石雕、木雕以及装饰图案等艺术纹样。文章以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建筑符号纹样为研究对象,对伊斯兰教建筑的符号纹样进行研究分析,更进一步探究少数民族建筑符号的艺术特点和对传统建筑的艺术装饰性。  相似文献   

13.
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徽派建筑装饰艺术代表的徽州砖雕艺术,表现题材多来源于徽州地区民俗、民间文化,是徽州地区民俗、民间文化的具体物化,同时折射出徽州人民古朴素雅之家风。徽州砖雕作品中有不同的"图式"主题,对"图式"主题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初步解读,在分析徽州砖雕"图式"中所蕴含的民俗文化基础之上,重点诠释徽州砖雕"图式"内容与徽州家风传承之关系,并探讨其在当下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木雕是明清时期婺源地区传统民居建筑上的常见装饰,体现了古时候当地人民的信仰及艺术审美。木雕产生的装饰纹样赋予了建筑较高的艺术价值,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对明清时期婺源传统民居木雕艺术的发展及传承进行分析,探究婺源传统民居木雕艺术发展的特点及文化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15.
黄杨木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一直广受艺术家们的青睐,经常以立体雕刻的工艺品单独出现,供人们案头欣赏。海派黄杨木雕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上海徐汇区初步形成,经过了众多优秀艺术家们的发展、发扬,至今已形成了成熟的海派黄杨木雕刻艺术风格,有着鲜明的海派艺术特色和艺术价值。然而,如今海派黄杨木雕的继承与发展的现状却不容乐观,黄杨木雕的保护与发展需要另辟蹊径了。  相似文献   

16.
宁夏地处伊斯兰的东部边缘,当地民居建筑表现出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双重色彩。尤其是宁夏董府作为当地规模最大的古民居建筑,在建筑装饰中大量运用被汉化的伊斯兰装饰纹样。漫步董府,异常丰富的伊斯兰植物纹样以砖雕、木雕等形式流动于每一个建筑构件之上,深奥优美的伊斯兰文字纹样装饰着古老的壁面,诉说着信徒们对宗教的虔诚,变化无穷的伊斯兰几何纹样更是体现了一个神秘的宗教色彩。中伊两种文化完美结合使得董府成为了当地民居建筑文化中的精髓。  相似文献   

17.
徽派民居素有"无居不雕刻"的美誉,徽州匠师的三雕艺术精美绝伦。所见之处民居皆雕梁画栋,反映出对"福、禄、寿、雅、善、美"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走进徽派民居,可以从传统的雕刻图案装饰中看到东方文化的缩影。  相似文献   

18.
彩画是我国古代建筑装饰中常用的手法之一,因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审美趋向以及使用阶层的不同,各地的彩画装饰呈现出了不同的风格特色和审美特征.其中又以北京官式建筑彩画与徽州地区的民居装饰彩画的对比最为显著,因而通过对两地的建筑彩画进行比较,进而揭示其在题材、风格,以及文化内涵与价值追求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灵石县王家大院建筑装饰艺术是集王氏家族价值观、生活追求、民间思想情感于一体的艺术形式,体现在石雕、砖雕、木雕等形式中。通过考察分析,王家大院门枕石可归类为箱子型门枕石、抱鼓型门枕石、狮子门枕石、正方体小型门枕石四种表现形式,在造型、题材、雕刻技法方面有鲜明的特征。该装饰艺术与传统手工艺紧密结合,展现了极高的民间底蕴,加深人们对民间"福"文化的认同与理解,致力于为创造更多富有现代意义的"福"文化艺术形式提供思路和灵感,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0.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从样式上分为干栏式建筑和院落式建筑两大类,从功能上分为民居建筑和公共建筑两部分.干栏式建筑装饰是广西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中最具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建筑装饰样式:院落式建筑装饰是少数民族把汉族和外来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融合的产物.广西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具有朴实素雅、天人合一、底蕴丰厚的本色之美、自然之美、内在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