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3分钟都坐不了。”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就流下泪来。然而,她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1分钟,现在能坐3分钟了。别的家长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一大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在第二次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您儿子排在第49名。我们怀疑他的智力上有些障碍,你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检查一下。”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回到家里,看到诚惶诚恐的儿子,她又振作起精神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她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  相似文献   

2.
岳母自从退休后,就迷信上了。全家其他人没有人信那一套。尤其是我,在圈内是个最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可岳母依然热衷得很,不断向我们介绍说"局长、"总经理是他们的同道,似乎回敬我们:“连这些大人物都信,你们才是异类。”我的儿子即将面临中考。岳母三番五次对我妻子说,她要带“仙人”来我家看看,测测我儿子的中考前途,以及我们夫妻俩的“前世今生”。说这个“仙人”说得如何如何准,因为日程排得很满,所以别人花巨资都请不动,是她好不容易才请来的,对我们唯一的要求是要我到时候“闭嘴”。妻子因为也不信那一套,好几次捎信都被妻子“贪污…  相似文献   

3.
母亲的谎言     
正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可能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住,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母亲,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然而,她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别的孩子的妈妈都非常羡慕我,因为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  相似文献   

4.
两年前,雪莉发觉自己每天都忙得晕头转向。早上起得越来越早,晚上则头痛失眠。妻子、母亲、眼科医师,三种角色都想做好,压得她喘不过气儿来。终于有一天,雪莉对丈夫说:“我们得好好想想,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夫妻俩尝试改变其生活方式,以享受一家三口的生活乐趣。雪莉辞了职,留在家中照顾3岁的儿子,并兼任资料员,利用互联网为客户提供专业信息。“工作时我还是那么投入,但我已学会安排时间。不再被家庭琐事所困扰。头疼病也好多了。”雪莉高兴地说。几个月后,她已习惯抱着儿子到邻居家串门聊天了。 很多人都愿意象雪莉那样,…  相似文献   

5.
一去医院给儿子吊滴,邻床是一家乡下人。和儿子同龄的乡下小男孩,显然比儿子木讷了许多,吊滴针扎在他左脚上,他安静地坐在乡下女人的腿上,乡下男人半跪着用双手托着儿子的小脚,显得很疲倦,双眼微闭着,像在打瞌睡。儿子吊滴时显得不安稳,我就拿邻床的小男孩作比较,要儿子向他学习。儿子看到小男孩安静地吊滴,很不以为然,压低声说,他是个傻子。我朝儿子一瞪眼的同时,小男孩也向儿子投来愤怒的目光。儿子急忙瞥开小男孩的目光,又向我们撒起娇来,一会  相似文献   

6.
我在家乡纽约州卡南代瓜的街上买东西时,听到一旁传来小孩子的说话声,“妈妈,你看,这位太太还没有我高呢!”那位看来表情有点窘迫的妈妈忙叫了一声“米基”。那个叫米基的男孩看来最多有7岁。孩子的妈妈对我说:“啊,真对不起。”我笑了,对她说:“没关系。”然后转过身,看了看她的儿子,说:“哈,米基。我叫达丽尔·克雷默,你好吗?”他从头到脚地打量着我,而后问我:“你也是妈妈吗?”“是的,我也有个儿子。”我说。“你怎么这样矮小?”他问。“这是上帝的安排。”我说。“有人矮小,有人高大,我属于前者,而且是矮中之矮。”我和他大约说了5分钟,…  相似文献   

7.
欢喜信佛     
《佛教文化》2011,(3):103-104
朋友发来短信,说她去五台山拜佛了。我惊问刚刚提拔的她:“你信佛了?!”她回答说:“也信也不信吧一一我是为我家小宇来拜佛的。”我苦笑了。小宇,是她的宝贝儿子,马上就要高考了。甭问,她一定是求佛保佑她那个懒惰成性的儿子考中他梦寐以求的“北航”。  相似文献   

8.
孟艳玲 《天风》2006,(12):32-34
以法莲山地的拉玛琐非有一个以法莲人,名叫以利加拿,是苏弗的元孙、托户的曾孙、以利户的孙子、耶罗罕的儿子。他有两个妻,一名哈拿,一名毗尼拿。毗尼拿有儿女,哈拿没有儿女。这人每年从本城上到示罗,敬拜祭祀万军之耶和华。在那里有以利的两个儿子何弗尼、非尼哈,当耶和华的祭司。以利加拿每逢献祭的日子,将祭肉分给他的妻毗尼拿和毗尼拿所生的儿女。给哈拿的却是双份,因为他爱哈拿,无奈耶和华不使哈拿生育。毗尼拿见耶和华不使哈拿生育,就作她的对头,大大激动她,要使她生气。每年上到耶和华殿的时候,以利加拿都以双份给哈拿。毗尼拿仍是激动她,以致她哭泣不吃饭。她丈夫以利加拿对她说:“哈拿啊,你为何哭泣,不吃饭, 心里愁闷昵?有我不比十个儿子还好吗?”他们在示罗吃喝完了,哈拿就站起来。祭司以利在耶和华殿的门框旁边,坐在自己的位上。哈拿心里愁苦,就痛痛哭泣,祈祷耶和华,许愿说:“万军之耶和华啊,你若垂顾婢女的苦情,眷念不忘婢女,赐我一个儿子,我必使他终身归与耶和华,不用剃头刀剃他的头。”哈拿在耶和华面前不住地祈祷,以利定睛看她的嘴。原来哈拿心中默祷,只动嘴唇,不出声音,因此以利以为她喝醉了。以利对她说:“你要醉到几时呢?你不应该喝酒。”哈拿回答说:“主啊,不是这样,我是心里愁苦的妇人,清酒浓酒都没有喝,但在耶和华面前倾心吐意。不要将婢女看作不正经的女子。我因被人激动,愁苦太多, 所以祈求到如今。”以利说:“你可以平平安安地回去,愿以色列的神允准你向他所求的!”哈拿说:“愿婢女在你眼前蒙恩。”于是妇人走去吃饭,面上再不带愁容了(撤上1:1-18)。  相似文献   

9.
一位母亲领着儿子小磊找我进行学习心理咨询,并要求给儿子测试智力。她是一位小学教师,儿子上初二。她在说明来意后介绍说:“我儿子从上小学起,学习成绩就只一般,上初中后就更不行了,每次考试在班里总是排在后几名。唉,这孩子真笨!” 我问:“你儿子的学习状态怎么样?比如说能否认真听课,在家里能否独立完成作业?” 她回答:“我儿子不顽皮,这一点是肯定无疑的。据他班主任讲,他上课也能坚持听课,不做小动  相似文献   

10.
他是一个表情呆滞、目光游移的中年男子,他一边抹着不断冒出来的汗水,一边不住地说:“我的心态确实不好,也可以说我有病,虽然这是她给害的,但是,我却不能舍了她……”他的父亲是一个早年留学日本的牙科医师,妈妈是一个美丽的家庭妇女。在市区的西部,他们家拥有一幢复式的花园别墅。这里的一切都是漂亮又和谐的,只有人心总找不到合适的位置。娇小而美丽的母亲总是提心吊胆地看着父亲的脸色,冷漠、严峻的父亲又总是对妻、儿不屑一顾。他钟爱自己的医疗器械远胜于儿子。当年幼的儿子打碎了父亲的大玻璃罩以后,暴怒的父亲找来一根链条,把他锁在窗栏上以示惩罚。看着自己像只狗一般地被锁,他  相似文献   

11.
大和小     
一位朋友谈到他亲戚的姑婆,一生从来没有穿过合脚的鞋子,常穿着巨大的鞋子走来走去。儿子晚辈如果问她,她就会说:“大小鞋都是一样的价钱,为什么不买大的?”每次我转述这个故事,总有一些人笑得岔了气。  相似文献   

12.
溪竹 《天风》1996,(9):16-17
张静姊妹在神学院就读的消息不径而走。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眼光,议论着她,看待着她。了解她的卫生界人士说:“她跟着有祖传秘方的父亲学习了不少医疗技术,放着大钱不挣,去上神学,真傻!”熟悉她的文艺界人士说:“一个能歌善舞的姑娘,几个歌舞团多次邀请她下海演出,她都谢绝不干,非要去上神学,真是不可思议!”同学们说:“4年医专毕业,学校里的高才生,多少医院要她。  相似文献   

13.
“我太没有用了,留在世上只会拖累你,请你好好抚养儿子,我去了……”一名27岁的少妇,只因丈夫责怪她饭没煮熟,就留下这份遗书服毒自杀了,幸及时发现送医院抢救,才得以脱险。后在与精神科医师交谈中,才发现她是个已患有“轻性忧郁症”多年的病人。  相似文献   

14.
1小芳的儿子阳阳今年5岁。虽说至今没见过爸爸,但从家里的照片上他知道自己是有爸爸的。“爸爸在什么地方?”孩子的追问常常让小芳心如刀割。有一次,当小芳再次告诉儿子“你爸爸在很远很远的地方上班”时,阳阳用小手拽紧妈妈的衣裳,两眼直直地盯着她说:“我爸爸是不是死掉了?”听了这话,小芳的心都在颤抖。  相似文献   

15.
正刘蟾是著名画家刘海粟的小女儿,她小时并未学画,到了51岁时才开始系统地学画。一天,母亲对她说:“那么多学生大老远跑来请教你父亲,你就在父亲边上,怎么不学点画?”刘蟾从小怕父亲,就对母亲说:“我怕画不好,会被爸爸骂。”母亲说:“你怕什么?他是你父亲,还能把你吃了?”刘蟾就想:“母亲说得是,画坏了也就是一张纸的事。”于是就开始学画,先是整天看画册,后来当有学生来请教父亲,她就在一旁听。  相似文献   

16.
我有个发小,非常有智慧,隔着二十年,我依然记得她那句话,她说:"不必占有,看看就好!"那时节,我们都是刚刚毕业的穷孩子,她在一家医院当护士,我在工厂当技术员,挣的钱仅够糊口,为了省钱,我们合住一间小屋,自己动手,煮最简单的饭食。在她医院对面,有一家百货大楼,楼上有一家卖绢花的,花做  相似文献   

17.
正年轻的母亲为了验证她教子有方的成果,把两个苹果喜盈盈地给了年幼的儿子,接下来,她等待儿子把苹果送一个给妈妈,可是儿子接住苹果后,看都没看她一眼,就一个苹果咬了一口,年轻的母亲当然非常伤心,正要发火训斥儿子的自私贪婪。谁知道就在这时,童稚的儿子奶声奶气地说:妈妈,你吃这个苹果,我尝过了,不酸!妈妈的眼泪瞬间就流了下来。有时候,我们之所以愤怒是  相似文献   

18.
我老家有个女人患了不治之症。一天,她在病榻前对丈夫说:“如果我走了,请你在这3个月内,千万不要让儿子知道。”因为再过3个月,寄住在校的儿子就要参加高考。次日,她在病榻上安详地永别了人世。丈夫依照她的话,非常成功地瞒住了这个不幸的消息。 3个月后,儿子参加高考,而且榜上有名。 4年后,大学毕业的他分到我的工作单位,又一年,他被领导提升,顺利地调进了办公室。  相似文献   

19.
看过鲁迅短篇小说《祝福》的人,都了解祥林嫂后半生一蹶不振的转折点,是她的儿子阿毛被狼吃了去。但严格来说,是由此产生的巨大精神折磨,即阿毛被狼吃去以后祥林嫂自己那种:“都是我不好”的悔恨不已的心理。正是这种心理使她对人生失去了最后的希望。无疑,从根本上说,祥林嫂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但是,她的悔恨心理对她的精神崩溃,起了直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儿子因一时糊涂犯罪被捕,看守所是不让探视的。母亲崔金菊在将近一年的时问里,每天站在看守所的山坡上等待着一瞬间的放风时间,好能看上儿子一眼。大年初一,她站在风雪中喊着儿子的小名:“三宝!三宝!妈看你来了!”看守所里所有放风的人都把头扭向站在山坡上满身是雪的母亲。那时,她看清了,儿子朝她深深地鞠了一躬,看守所里大多数人都朝她鞠躬,她的热泪融化了满脸的冰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