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间贫穷”对跨期决策和前瞻行为的影响及其认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紧张的社会节奏使人们感觉时间正在变少,从而产生时间匮乏的心理感知和思维模式,这一现象概括为"时间贫穷"。"时间贫穷"会对个体认知判断、情绪和行为控制力产生重要影响。通过行为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行为反应-心理机制-神经机制三个层面研究时间贫穷对跨期决策和前瞻行为的影响。研究分为3个部分:(1)时间贫穷对个体认知判断、情绪和行为控制力的影响;(2)时间贫穷对跨期决策的影响;(3)组织中时间贫穷对前瞻行为的影响。通过系列研究,拟解决3个关键问题:(1)时间贫穷如何影响人们的认知判断,导致非理性决策行为?(2)时间贫穷影响认知判断和跨期决策的神经机制究竟是什么?(3)时间贫穷对管理决策带来哪些挑战?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不仅对行为决策理论的发展有重要贡献;而且对组织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制度设计,避免个体和组织陷入"时间贫穷陷阱",同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经文:诗41:1-3 主的仆人大卫,被圣灵感动说出一段非常感人而欢欣鼓舞的话:"眷顾贫穷的有福了,他遭难的日子,耶和华必搭救他.耶和华必保全他,使他存活;他必在地上享福.求你不要把他交给仇敌,遂其所愿.他病重在榻,耶和华必扶持他;他在病中,你必给他铺床."这段经文让我们清楚地看到,眷顾贫穷的人,他的福气是何等的大,也是何等的多;他的人生是何等的有价值、有意义.因为你对贫穷人的眷顾,神在天上必然留心察看,并且给你特别的记念和意外的报答.神要搭救你,保全你,使你在地上享福,又作你在病患中的贴心医生和亲切的护士.我们的行事为人要蒙神喜悦,就应当成为一个善于眷顾贫穷的人.  相似文献   

3.
国外对社会处境不利儿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外的教育心理学著作,经常辟有专章讨论社会处境不利儿童的问题,下面将有关研究加以评述.一、社会处境不利儿童的特点及其原因社会处境不利是指这样一类儿童:他们在社会发展、调节和竞争中处于困难和痛苦的境地.社会处境不利儿童具有下述特点:第一,经济上贫穷.他们成长于除中层社会文化以外的各种文化和亚文化的环境里.  相似文献   

4.
贫穷一般意味着物质财富占有量的匮乏,但财富的匮乏有时又被看作是一种恶,一种需要消除的症状;因而,在现实的语境中,不遗余力地消除贫穷就成了一种公认的善。然而,贫穷也许会招致"恶"的发生,但贫穷本身并不意味着恶,如果剥离贫穷的多元赋值,从一种价值中立的立场来看待个体的贫穷,尤其是那些基于某种生活理念弃绝物质享受的个体,那么,贫穷就不一定是恶,也并不意味着可行能力的剥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精准扶贫"的伦理基础不是基于"贫穷是恶"的道德判断或"贫穷可能导致恶"的伦理叙事,而应该是某种"社会正义"。我们需要意识到,"贫穷"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精准扶贫"应有其限度;同时,我们还要意识到,相对于消除贫穷,守护财富匮乏者的自由和尊严是一种更基本的正义。  相似文献   

5.
净因 《法音》2001,(2):11-16
(四)偷盗之根源  由以上讨论可见,偷盗现象如此之普遍,其程度如此之严重,为社会安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那么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持不偷盗戒呢?问题的关键在于首先了知犯偷盗戒的根源何在。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防患于未然。那么促使人偷盗的原因有哪些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贫困和不良嗜好是偷盗的直接原因,根源于贪瞋痴之心。  1、 因贫穷而偷盗  《大智度论》把因贫穷而生盗心看成是犯盗戒的第一种原因:“一者持戒因缘不具足故,如贫穷人饥寒急故作贼。”[1]荀子亦云:“乱世之征:其服组,其容妇,其俗…  相似文献   

6.
“贫穷感”是个体与金钱相关的、相对稳定的内心感受,包含不安全感、焦虑感、厌恶感、不满足感和金钱关注五个维度,用以描述个体与金钱相关的认知和情绪上的差异。其概念内涵由28位心理学专家和社会学专家共同界定。贫穷感自评量表是一个15题5点Likert量表。通过问卷法对420位社会人员测量发现,贫穷感与生命史Mini-K测量结果显著负相关。贫穷感越高的个体越倾向于生命史快策略。  相似文献   

7.
耶稣委托使徒约翰"写信给老底嘉教会的使者",信中深刻地剖析了这个教会存在的危机.其中一段这样说:"你说: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却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我劝你向我买火炼的金子,叫你富足;又买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耻不露出来;又买眼药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见."(启3:17-18)老底嘉教会认为,他们非常"富足";但耶稣认为,他们无比"贫穷".何以如此?因为教会所说的"富足",是指物质;耶稣所说的"贫穷",是指灵性.物质方面,他们是"富足"的,已经到了"一样都不缺"的程度;灵性方面,他们是"贫穷"的,甚至到了"困苦"、"可怜"的地步.  相似文献   

8.
西部农业落后的、农村贫穷、农民封闭是西部大开发中最艰巨和最困难的现实,此现状改变必须建立在对西部农民当前现状及政治、经济、化心态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提出切合农村实际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9.
改革促进了辩证思维孙翠宝一、改革促进了在两极中把握统一的思维方式1.以往人们习惯于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看作是绝对对立的。“一国两制”的构想强调二者对立之中的同一性。一是在一个国家内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两种制度“和平共处”、“共同开发”。就中国而言,资本主义的香港、台湾的繁荣是社会主义大陆经济发展和繁荣所需要;而大陆的经济越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也就越巩固。二是两种制度互相利用。社会主义的中国引进外资,兴办独资或合资企业,解决了建设中的资金困难,同时还学到了技术和管理经验;而资本主义国家则从中赚到了钱,积累了财富。2.过去把发展生产力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防止和平演变的问题割裂开来,进而夸大政治的地位和作用,把政治与经济对立起来,甚至用政治冲击经济。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这一思路强调消灭贫穷、发展生产力不仅仅是经济建设问题,也是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防止和平演变的重大政治问题。3.过去不允许差别,结果造成共同贫穷。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是为了使先富裕起来的地区和人帮助落后地区和人,走共同富裕之路。这里以差别为共同富裕的前提和条件,强调差别与共同的统一性。二、改  相似文献   

10.
贫穷可以培养人们的一种精神,一种勤俭的艰苦奋斗的精神;贫穷可以增加人们对弱者和底层人的了解、同情和体恤。贫穷的人还往往可以通过自己贫寒的生活经历和现状看到社会的弊端和不公平,产生一种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具备了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便能够明确地区分什么是正义和非正义,便能够主持公道。贫穷也是一种压力,能够激发起人们摆脱低贱地位和艰难处境的志向。贫穷的经历大多与苦难的经历紧密相关,这样的经历可以使有着这种经历的人比享用荣华富贵经历的人更能感触生活,看破世俗,挖掘人生的真谛;贫穷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自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