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生内隐和外显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和相应的外显问卷考察高中生被试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结果表明,高中生被试内隐和外显职业性别刻板印象未出现实验性结构分离,外显层面和内隐层面均存在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两层面性别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不同性别大学生的性别情绪刻板印象,并分析内隐和外显测验的关系,对280名大学生进行了外显连线测试,对87名大学生进行了内隐联想测验。结果发现:在内隐和外显测验中,男女大学生均存在性别情绪刻板印象,将男性名字更多地与愤怒词相联系,将女性名字更多地与高兴词相联系;男女大学生的性别情绪刻板印象程度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女生更明显地表现出"男性更容易愤怒、女性更容易高兴"的偏见;被试的内隐和外显性别情绪刻板印象相关不显著,是两个不同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对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年龄刻板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相应的外显测量,考察了大学生被试对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内隐和外显年龄刻板印象。结果表明:大学生被试在身体特征、个人表达和认知能力等3个方面对老年人都普遍存在明显消极的内隐态度;而在外显测量中,对年轻人和老年人的态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内隐和外显的年龄刻板印象测量之间相关不显著,可以用不同的记忆系统理论和联结-命题评价(APE)模型来解释内隐和外显测量不一致现象;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被试在外显态度测量和内隐联想测验中测得的年龄刻板印象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内隐职业偏见和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于泳红 《心理科学》2003,26(4):672-675
本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和相应的外显报告考察了大学生被试在职业偏见和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中的态度。结果表明,被试的内隐和外显态度出现了分离,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内隐职业偏见和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该研究再次证明了内隐联想测验是一种有效的测量内隐态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和刻板解释偏差两种测量内隐社会认知的方法考察了60名大学生被试的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结果表明,大学生也存在非常明显的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刻板程度在性别、专业上没有显著差异。在男女职业评价刻板印象上,男大学生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刻板印象,女大学生的观念已有所改变。用内隐联想测验和刻板解释偏差测量这两种方法测量大学生的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在被试的性别变量上得到的结果不一致。  相似文献   

6.
内隐联想测验(IAT)及其在性别刻板印象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是研究内隐社会认知的一种新方法,本研究根据内隐联想测验的基本原理,设计内隐联想测验对性别——学科刻板印象进行测量并设计相应的态度量表进行外显的态度测量,采用2(男\女)*2(文科\理科)的被试间实验设计,结果发现:(1)性别——学科刻板印象普遍存在于不同性别和不同学科的学生之中,并且刻板印象是一个无意识的自动化的加工过程。(2)性别——学科刻板印象的学科差异非常显著,但性别差异不显著,二者交互作用不显著。(3)对于与性别——学科刻板印象对应的外显态度,学科与性别差异均不显著,二者交互作用也不显著。(4)性别——学科刻板印象与其相对应的外显态度间相关不显著,二者存在着分离。  相似文献   

7.
基于IAT和SEB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刻板解释偏差(SEB)两种测量内隐社会认知的方法考察了120名大学生被试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结果表明,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较强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人们对于男性以及男性本身持有的刻板印象符合传统的认知习惯,而对于女性及女性持有的刻板印象则与传统的认知习惯有所不同。用IAT和SEB这两种方法测量大学生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在被试的性别变量上得到的结果不一致。  相似文献   

8.
数学性别刻板印象的内隐联想测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芳  梁宁建 《心理科学》2008,31(1):35-39
本研究采用IAT实验设计,考察大学生的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结果发现,IAT方法能检测到大学生存在"男性比女性更擅长数学"的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IAT所测量到的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有性别差异,所测得的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没有专业差异; IAT与SEB所测得的结果不相同,IAT和SEB测得的是被试记忆中复杂网络联结的不同方面.  相似文献   

9.
性别刻板印象是在继种族刻板印象之后,逐渐受到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运用内隐联想测量法来探讨大学生性别一学科刻板印象的加工模式,采用3×2×2的三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内隐和外显的性别-学科刻板印象出现了实验分离现象。三个不同的内隐测量组的被试均不同程度认为男女性在学习文科时能力相当,学习理科方面则男性明显优于女性。但在外显测试中被试们却认为两者在学习文理科时无差异。结论:内隐性别一学科刻板印象更倾向于一种自动化加工,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省时省力加工模式。而外显性别一学科刻板印象趋向于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相结合,是一种“自下而上”、“三思而答”的加工模式。  相似文献   

10.
社会调节对内隐刻板印象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连淑芳 《心理科学》2004,27(5):1046-1048
本研究以性别一职业刻板印象IAT纸笔测验为实验材料和测量工具.安排不同的主试主持实验。研究表明:男性被试在女性主试条件下比在男性主试条件下,呈现较轻的内隐刻板印象,而女性被试无此现象,说明社会调节作用对男性被试有显著的影响;在不同主试条件下男女被试均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内隐效应;实验证明IAT纸笔测验版本是简便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以性别与专业构成的交叉分类群体的理科性别刻板印象,研究采用了内隐联想测验和自我报告两种方式,分别从内隐和外显两个加工层面对其予以考察.结果发现,内隐层面上四类交叉分类群体都存在理科性别刻板印象,但外显层面上只有理科男性、 文科男性和文科女性存在该刻板印象,而理科女性不存在.该结果表明理科性别刻板印象非常顽固,即使...  相似文献   

12.
从内隐和外显两种角度探讨负面评价恐惧的性别差异。采用简式内隐联系测验(BIAT)和简明负面评价恐惧量表(BFNES)两种测量方法,实验共72名被试,每名被试先进行简式内隐联系测验,再完成简明负面评价恐惧量表,并借鉴不同方法对两种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被试的内隐负面评价恐惧与外显负面评价恐惧不存在显著相关,结果产生实验性分离;(2)负面评价恐惧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3)但有趣的是,不同性别被试内隐和外显负面评价恐惧的分离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男性的外显负面评价恐惧低于内隐负面评价恐惧,而女性的结果刚好相反,其外显负面评价恐惧高于内隐负面评价恐惧。这些结果表明被试的内隐和外显负面评价恐惧虽然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但不同性别被试的内隐负面评价恐惧和外显负面评价恐惧内部存在不同的组合状况。  相似文献   

13.
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SCM),探讨了健全人对不同能力水平残疾人的刻板印象.其中,实验1基于对残疾人刻板印象内容量表的修订以及对能力发挥度不同的残疾人图片的筛选,考察了健全人对残疾人的外显刻板印象.实验2采用单类别内隐联想测验(SC-IAT)考察了健全人对残疾人的内隐刻板印象.结果发现:(1)在外显层面上,被试对高能力残疾人表现出高胜任且高热情的积极刻板印象,而对低能力残疾人表现出低胜任但高热情的混合刻板印象;(2)在内隐层面上,被试对高能力残疾人表现出高胜任且高热情的积极刻板印象,但对低能力残疾人表现出低胜任且低热情的消极刻板印象;(3)残疾人能力的有效发挥可显著改善被试对其胜任度和热情度的外显及内隐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内隐联想测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IAT实验设计,考察高中生的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结果发现,IAT方法能检测到高中生存在职业性别刻板印象;IAT所测量到的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不存在性别、学科性质差异;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较稳定,不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索大学生恋爱决策中的内隐和外显线索的偏好差异。研究一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筛选出大学生在恋爱决策中关注的十四条线索,并让38名男性和52名女性大学生对这些线索进行重要性评分,从而比较不同性别的被试在线索重要性上的差异,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品行、个人修养、性格、职业、经济条件、家庭背景和学历这些线索上有显著差异;研究二分别选取了男性和女性大学生最为关注的前八条线索,并通过眼动仪探索被试进行恋爱决策时的内隐线索排序,与通过自陈问卷获得的外显线索排序进行比较,旨在探索被试的内隐与外显线索的重要性排序差异。研究二采用恋爱6个月以上关系稳定的眼动被试群体。结果显示,对于不同性别的被试,其内隐与外显条件下在某些线索重要性方面的排序上存在显著差异;女性被试的平均注视时间排序和对线索重要性排序在某些线索上也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性别的被试对某些线索上的平均瞳孔大小排序上也和内隐线索重要性的排序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随机抽取日本东京两所大学在校大学生80名,其中男女各半.采用2×2混合实验设计和实验性分离范式研究性别刻板印象,并将研究结果与前期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以探讨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性别刻板印象之内隐与外显性别效应,结果发现:在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均存在显著的外显性别刻板印象和内隐性别刻板印象效应;外显性别刻板印象的内容是"男刚女柔",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两性均表现为自尊倾向,在日本文化背景下表现为女性自尊、男性尊他倾向;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内容是"男优女劣",表现为女性自卑、男性自信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基于职业的内隐年龄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针对119名大学生,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和相应的外显报告法,考察大学生针对不同职业的内隐与外显年龄偏见。结果表明,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基于职业的内隐年龄偏见;职业年龄偏见是双向的,即有的职业偏好年轻人,有些职业偏好年长者;而且有些被试的内隐和外显态度存在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的SEB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马芳  梁宁建 《心理科学》2006,29(5):1116-1118,1115
本研究采用SEB实验设计,考察大学生的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结果发现,SEB方法能显著地检测到大学生普遍存在“男性比女性更擅长数学”这样的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SEB所测量到的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没有性别差异,所测得的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也没有专业差异。  相似文献   

19.
信息的性质对内隐社会印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爱保 《心理科学》1999,(6):516-520
为了考察信息的性质对社会印象的影响,通过语义差异法建构了具有六个维度的社会印象量表;采用2×2×8的混合设计,给被试提供自然信息和七类不同性质的社会信息(组内设计),考察了评价人和被评价人性别特征(组间设计)在社会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同时,还测量了被试的外显性别态度。结果表明,在否定个人智慧、社会地位、性别特征和品质特征时,所形成的社会印象在被评价人性别特征上表现出了差异,并且男女被试都表现出了“好人主义”倾向;在外显性别态度上男女被试设有差异;此外,还分析了用语义差异法测量内隐社会印象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考察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存在广度,以及探讨它与自尊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自尊量表(SES)考察65名大学生被试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和自尊水平,得出以下结论:一、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内隐性别刻板印象,并且不同性别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不具有显著差异。二、有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人群中,不同性别的自尊水平差异不显著。三、内隐性别刻板印象与个体自尊水平的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