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DRM范式(Deese-Roediger-Mc Dermott paradigm),考察了启动情绪状态下词表项目的呈现方式对错误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1)启动情绪主效应不显著。(2)词表项目的呈现方式主效应显著。(3)启动情绪与呈现方式间存在交互作用。在愉快启动情绪状态下分组呈现的错误再认率明显高于随机呈现条件;当词表项目分组呈现时,三种情绪状态下的错误再认率有显著差异,其中愉快启动情绪下的错误再认率最高,其次是悲伤情绪,最低的为对照组—非启动情绪状态。说明启动的愉快情绪增强了对关键诱饵的连续激活累积效应,从而导致对关键诱饵较高的错误再认率。  相似文献   

2.
强大的错误记忆效应:词表呈现时间与呈现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楚 《心理科学》2007,30(1):23-28
本研究采用DRM范式(Deese-Roediger-McDermott paradigm),考察了词表项目的呈现时间与呈现方式对错误记忆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被试对关键诱饵的错误再认受到学习阶段词表项目的呈现方式的影响,表现为所有项目随机呈现条件下的错误再认明显低于分组呈现条件,尤其是在20ms的随机呈现条件下,观察到了对关键诱饵的最低错误再认率。说明在对词表项目的编码阶段产生了对关键诱饵的连续激活,而对关键诱饵的错误记忆则是基于连续激活的不断累积的结果,当词表项目的随机呈现阻断了连续激活过程时,便会有效降低错误记忆效应。而且,在所有实验条件下均发现了错误记忆效应产生中所伴随的强烈主观体验,证实了错误记忆是一种强大的效应。  相似文献   

3.
在DRM范式下,通过操纵加工水平和呈现时间,考察它们对错误记忆和真实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加工水平对错误记忆没有影响,随着对词表加工水平的提高,错误再认率差异不显著.而加工水平对正确记忆有显著影响,不同加工水平间的正确再认率差异极其显著.错误记忆与正确记忆在加工水平上表现出了分离.在较慢呈现时间下,呈现时间对错误记忆和正确记忆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不同自尊水平的初中生在无同伴压力或有同伴压力下完成记忆任务时,产生的关联性错误记忆情况.方法:使用自尊量表(SES)从78名中学生中挑出高自尊和低自尊学生42人,采用错误记忆研究的DRM范式,探讨自尊、同伴压力对关联性错误记忆的影响.结论:(1)关键诱饵的错误再认率高于有关项目和无关项目,有关项目的错误再认率高于无关项目;(2)自尊和同伴压力对关联性错误记忆会产生影响,高自尊和低自尊被试在有无同伴压力条件下对三种未学习词的错误再认率有所不同;在有同伴压力条件下,三种未学习词的错误再认率在高自尊被试和低自尊被试间都不存在显著差异,产生了记忆一致性效应.  相似文献   

5.
短时间延迟条件下错误记忆的遗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两个实验中,使用DRM范式考察了短时间延迟条件下错误记忆的遗忘效应。实验一发现对两种关键项目的错误再认均随着时间延迟(即时、半小时和1个小时)的增加而提高,而在将时间变量由实验一中的被试内设计变为实验二中的被试间设计后,发现对两种关键项目的错误再认随着时间而发生不同的变化,表现为对关键诱饵的错误再认保持稳定而对中关联词的错误再认依然有所提高。说明错误记忆很顽固,一旦产生便很难衰退,当消除了其他干扰因素的潜在影响后,即使是在很短暂的测验时间延迟条件下,它至少是保持稳定的,不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减弱。此外还发现了关联性和测验情境与测验时间延迟之间的交互影响,表现为对关键诱饵的错误再认受测验时间延迟的影响较小,受测验情境的影响较大;而对中关联词的错误再认则受测验时间延迟的影响较大,受测验情境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使用DRM范式考察了错误记忆产生过程中无意识激活的存在与否。通过操纵实验任务和呈现方式,导致被试对学习词表的无意加工和不同水平的有意加工。结果发现,无意加工时所产生的对关键诱饵的无意识激活足以导致错误记忆效应,说明对词表的有意加工并非错误记忆产生所必需。随着对词表有意加工水平的提高,多次无意识激活的累积可导致增强的错误记忆效应,且表现出与真实记忆的共变,而阻断连续激活累积的因素可有效降低错误记忆  相似文献   

7.
错误记忆指的是人们会回忆或再认那些没有出现过的事件。目前,针对错误记忆的研究多集中于视力正常的人群。国外近年来有针对视障人群错误记忆的研究认为,在听觉学习情境中视障成人有更好的真实记忆和更低的错误记忆。目前对于盲生的错误记忆特征尚缺乏研究。而盲文摸读作为视障人群重要的学习方式,其对视障人群的真实记忆和错误记忆的影响尚未有研究者关注。本研究以初中盲生和视力正常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DRM范式,发现被试采用阅读学习(盲生摸读盲文,视力正常学生阅读屏幕文字)和听觉学习两种学习方式下,都发现被试身上存在稳定的错误记忆;盲生的错误记忆显著低于视力正常学生。在摸读学习方式下,盲生真实记忆好于听觉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8.
曲折  刘优  毕耀华 《应用心理学》2010,16(2):146-153
采用DRM范式,研究汉字字形关联对错误记忆的影响。实验以占汉字主体的形声字为材料。学习阶段使用了两类字表:在一半字表中,各字表内汉字及相应的关键诱饵具有相同形旁;另一半字表中,各字表内汉字及相应关键诱饵具有相同声旁。再认测试中,被试对两类关键诱饵均表现出了明显的错误记忆,并且其效应大小与字表汉字相似度成正比。这些结果说明,汉字的字形关联可以诱发错误记忆现象,并且这种错误记忆效应由汉字间字形相似度决定。  相似文献   

9.
曲折  丁玉珑 《心理学报》2010,42(2):193-199
应用DRM范式, 研究单个汉字语音关联对错误记忆的影响。实验一中, 学习阶段呈现的各字表汉字与未呈现的诱饵字具有相同音节。再认测试发现, 被试对诱饵字产生了明显的错误再认。实验二发现, 当各学习字表内的汉字拥有相同声母或相同韵母时, 被试对相应的两种诱饵字也能产生明显的错误再认, 并且其效应与音节相同时基本一样。这些结果说明, 汉字的语音关联可以诱发错误记忆现象, 但其效应并不随语音相似度的增加而增加。研究提示, 错误记忆可以来源于较低层次的基于知觉的加工; 中文语音网络虽然易于激活, 但激活程度有限。  相似文献   

10.
考试焦虑对错误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认知考试焦虑量表从550名高一学生中筛选出75名不同考试焦虑水平的学生,运用Deese-Roediger-McDermott范式(DRM范式)诱发错误记忆,考察考试焦虑对错误记忆的影响。结果显示:(1)DRM范式能有效诱发个体对未呈现的关键诱词产生错误记忆;(2)中等考试焦虑水平的学生产生的错误记忆最少;(3)高考试焦虑水平的学生在高唤醒情境下对关键诱词的再认错误率显著高于中、低唤醒情境下的个体。使学生保持中度考试焦虑能减少错误记忆,提高认知成绩。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基于语义关联的DRM范式,通过改变测试词语的字体来探究语义痕迹和物理线索对错误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语义关联产生的要义痕迹依然是错误记忆产生的重要因素,而对物理线索的操作则使真实记忆和错误记忆发生了分离,在字体改变的条件下,被试的错误记忆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2.
孙文梅  刘海伦 《心理科学》2013,36(6):1388-1392
研究运用DRM范式,以具有语音关联的汉语双字词为材料,采用2(语音类型)×3(词语类型)被试内实验设计,考察汉语双字词语音关联对错误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1)被试对诱饵词的错误再认率显著高于对填充词的错误再认率,说明汉语双字词语音关联能够诱发错误记忆;(2)双字词表与单字词表引发的语音关联性错误记忆效应相当,小于语义及字形关联的错误记忆效应;(3)尾音关联词表中词语再认率高于首音关联词表。  相似文献   

13.
张蔚蔚  高飞  蒋军  张继元  张庆林 《心理学报》2012,44(12):1596-1606
本研究以自编情绪DRM词表为实验材料, 用音乐诱发正常大学生被试正性、负性和中性心境, 探讨在被试处于某种心境下时是否产生心境一致性错误记忆现象、预警能否减少心境一致性错误记忆的发生。结果表明, 正性关键诱饵在正性心境下的错误再认率显著高于中性和负性心境, 负性关键诱饵在负性心境下的错误再认率显著高于中性和正性心境, 说明正常被试也会产生心境一致性错误记忆; 预警和无预警条件下被试对关键诱饵和心境一致性关键诱饵的错误再认率无显著差异, 说明外显的预警提示并不能消除部分由无意识产生的错误记忆和心境一致性错误记忆。研究结果支持记忆的扩散激活理论和情感的联想网络理论。  相似文献   

14.
注意分散对虚假再认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海瑛  张剑  朱滢 《心理学报》2001,34(1):17-23
采用DRM范式研究学习阶段不同的注意水平对关联性记忆错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注意水平的降低,对学过项目的正确再认率显著下降。对关键诱饵的虚假再认率不易受注意分散的影响。正确再认和虚假再认的记得成分相似,但知道成分的变化趋势不同。虚假再认比正确再认的感知觉细节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