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联合Simon效应是考察幼儿共同表征能力的一个有效指标,本研究采用联合Simon任务范式通过两个实验考察幼儿联合Simon效应稳定产生的年龄阶段以及不同人际情境对该效应的影响机制。实验1首先以3个年龄段幼儿为研究对象来考察幼儿联合Simon效应产生的年龄阶段,以揭示共同表征能力的发生发展趋势。实验2在实验1基础上以出现稳定联合Simon效应的5岁幼儿为研究对象,进一步考察该能力水平是否受到人际情境的影响及背后的机制。结果表明,与3岁相比,4岁幼儿开始出现联合Simon效应,但尚不稳定,5岁幼儿的联合Simon效应达到更加稳定水平;不同人际情境对幼儿的共同表征能力产生影响,相较合作情境,竞争情境对幼儿联合行动的共同表征能力有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很好地支持了参考编码理论,并拓宽了对共同表征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胡清芬  卢静 《心理学报》2016,(9):1143-1150
使用地图-空间和空间-地图两种地图定向任务,设置需同时表征自我位置和自我朝向的任务情境,探讨了5~6岁幼儿在地图使用中结合自我位置和自我朝向表征的能力。结果发现:(1)位置选择和朝向选择同时正确的比率显著高于概率水平;(2)被试在位置选择上的准确性显著高于朝向选择;(3)位置表征与朝向表征之间的关系在不同任务条件下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这些结果说明,5~6岁幼儿在使用地图时已经能够同时关注空间位置与朝向,实现位置表征与朝向表征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卢静  胡清芬 《心理学报》2015,47(2):234-242
使用地图定向任务, 探讨了不同任务模式下, 4~6岁幼儿自我位置与自我朝向表征能力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 位置表征能力的获得先于朝向表征能力, 幼儿从4岁起即开始使用地图表征自我位置, 但到5岁才表现出对自我朝向的表征能力。此外, 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 相比于空间–地图的任务模式, 地图–空间的任务模式更有利于完成任务。上述结果第一次从个体发展层面证明了位置与朝向表征的分离现象, 说明位置与朝向的表征能力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相似文献   

4.
实验以中日166名4、5岁幼儿为被试(其中中国幼儿84名,日本幼儿82名),采用故事法比较了中日幼儿在故事情境中的自我调控反应。结果表明:(1)中日幼儿自我调控的反应方式因交往对象的不同表现出了差异。在幼儿与成人的矛盾情境中,日本幼儿比中国幼儿表现出了更多的自我抑制反应,在幼儿与同伴的矛盾情境中,日本幼儿比中国幼儿表现出了更多的自我主张反应;不论在幼儿与成人的矛盾情境中还是在幼儿与同伴的矛盾情境中,中国幼儿都比日本幼儿表现出了更多的依赖成人反应。(2)中日幼儿自我调控的反应方式因情境类型的不同没有表现出差异。不论在幼儿与同伴的矛盾情境中,还是在幼儿与同伴的非矛盾情境中,日本幼儿比中国幼儿表现出了更多的自我主张反应,中国幼儿比日本幼儿表现出了更多的依赖成人和冲动行为反应。  相似文献   

5.
幼儿自我评价恰当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了3~6岁幼儿在能力、品德、与他人关系方面的自我评价恰当性发展,及外部因素对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4岁以后幼儿自我评价由偏高向恰当转折;5岁幼儿恰当的自我评价已占主导地位;客观标准明确的项目,自我评价恰当性高;在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客观标准、同伴参照等因素中,教师评价对幼儿自评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杨丽珠  沈悦  马世超 《心理科学》2012,35(6):1410-1415
通过对684名3-5岁幼儿进行同伴提名和问卷测量,考察气质、教师期望和同伴接纳对自我控制的影响,结果发现:(1)气质、教师期望和同伴接纳各维度不同程度地预测幼儿自我控制。(2)气质、同伴接纳、教师期望交互作用于自我控制,其中同伴接纳是有调节的中介变量,其既是气质反应性、专注性和教师对幼儿日常习惯期望影响自我控制的部分中介变量,又同时受到气质情绪性的调节。(3)社会抑制性与教师对幼儿人际互动的期望交互作用于自我控制。  相似文献   

7.
刘国雄 《心理学报》2013,45(3):310-319
采用Keller, Gummerum, Wang和Lindsey (2004)的不知情义务推理范式, 探讨了96名4、5、6岁幼儿对通过条件规则表述的鼓励性或禁止性的道德规则、以及习俗规则的义务推理能力的发展。结果表明:1)幼儿对两种不同领域规则的义务推理表现出基本一致的发展规律, 表现出显著的“角色效应”, 即多数幼儿都能指出同伴违反, 随年龄增大指出妈妈违反、双违反的人次百分比逐渐增多, 尤其是一些4岁幼儿就能正确指出道德和习俗领域中的妈妈违反, 部分5岁幼儿即可正确指出双违反。2)在不知情的义务推理范式下, 一些4岁幼儿错误指出本来是妈妈违反约定的情境中同伴违反、一些6岁幼儿错误指出本来是同伴违反约定的鼓励性规则情境中妈妈违反。3)尽管幼儿对道德和习俗规则的义务推理没有差异, 他们对不同性质社会规则的义务推理却表现出显著差异。5、6岁幼儿对禁止性的道德规则中同伴违反的检测显著低于对鼓励性的道德规则, 而6岁幼儿对双违反中妈妈违反的检测则相对更高; 6岁幼儿对习俗规则的义务推理也表现出类似的不同性质之间的差异。这些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以往的研究结论, 反映出幼儿对道德和习俗规则进行义务推理时表现出的跨领域的一般性及其领域内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情景预见是个体将自我投射到未来某个特定时间和地点预先体验可能发生的未来事件的一种能力。为了考察幼儿的自我投射能力在情景预见中的可能作用,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比较了从自己的视角和从他人视角完成情景预见任务时幼儿的表现。实验1选取236名3~5.5岁典型发展(Typically Developing,TD)幼儿,采用被试间设计发现,总体而言,幼儿为他人做预见优于为自己做预见。实验2采用被试内设计,在TD儿童身上验证了实验1的结果,同时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为自己做预见与为他人做预见没有差异。综上,幼儿不成熟的自我投射能力会干扰其自我卷入的情景预见,而自我投射能力受损的ASD儿童则没有表现出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小晶  李红  张婷  廖渝 《心理学报》2010,42(3):395-405
通过对情感决策的常用研究工具——标准爱荷华博弈任务进行了得失总量不变而频率改变的修改,并使之适合于年幼的3~5岁儿童,可以比较幼儿在不同奖惩频率任务中的表现,从而考察奖惩频率对幼儿情感决策的影响。对120名3~5岁幼儿在四种不同类型的任务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后,所得实验结果如下:(1)儿童对惩罚和奖励频率的变化比较敏感:正向博弈任务中,"有利纸牌不变,不利纸牌的惩罚总量不变,只增加不利纸牌的惩罚频率"可以使3~5岁儿童完成博弈任务的成绩有显著提高;逆向博弈任务中,"不利纸牌不变,有利纸牌的奖惩总量不变,而有利纸牌奖励频率的增加"能促使4~5岁幼儿更多更快地做出正确选择。(2)幼儿的情感决策能力在3~4岁时期发展迅速,而在4~5岁时仍然有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幼儿心理理论表现的任务特异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以90名3~5岁幼儿为被试,采用相同材料和标准评估幼儿外表-事实的区分和错误信念认识,考察幼儿表现的任务特异性及材料刺激的影响。结果表明;幼儿的表现仍存在任务特异性,并且实验材料对儿童的外表-事实区分和错误信念认识具有重要影响。在解释这些结果时,特殊领域知识习得观似乎优于表征缺失理论。  相似文献   

11.
不同任务情境对幼儿心理理论表现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邓赐平  桑标 《心理科学》2003,26(2):272-275
本研究通过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系统比较60名幼儿在错误信念认识和表征变化任务上的表现。研究表明:ToM能力的表现模式可能随测验程序或被试样本的变化而变化;年龄小的幼儿在任务上的表现更可能受实验条件的影响;不同条件下幼儿关于自己的表征变化和他人的错误信念的认识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杨丽珠  王江洋 《心理学报》2007,39(4):668-678
采用追踪研究,用实验室实验和情境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54名儿童4岁时的自我延迟满足能力,5年后结合教师访谈与评定、同伴提名、儿童自评等方法综合评定这些儿童9岁时的学校社会交往能力,探讨儿童4岁时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对其9岁时学校社会交往能力的预期作用。结果表明:儿童4岁时的自我延迟满足能力水平可以预期其9岁时的学校社会交往能力水平。4岁时自我延迟满足能力高的儿童在9岁时的学校社会交往能力总体发展也好,其遵守规则与执行任务能力、与教师交往能力、与同伴交往能力、社交情绪发展水平都显著高于那些在4岁时自我延迟满足能力低的儿童;反之则差  相似文献   

13.
幼儿对基于信念的惊奇情绪的认知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国雄  方富熹 《心理学报》2007,39(4):662-667
采用简化的错误信念任务,考察了90名3~5岁幼儿对自己或他人信念证伪引发的惊奇情绪认知及其错误信念理解。结果显示,3~5岁幼儿对自身或是故事主人公信念证伪之后的惊奇情绪理解表现出显著的发展趋势,其归因均以情境定向为主,只有极少数幼儿提到了相应的信念状态。3、4、5幼儿对他人、以及自身错误信念的认知基本是一致的,通过率分别为一半左右、76.7%、93.3%。幼儿对惊奇情绪产生原因的逆向推理能力在3~5岁之间获得了显著的发展,这一能力显著差于其错误信念认知,且略低于其顺向预测能力。这些结果揭示出幼儿很早就发展的心理理论以及心理表征技能在惊奇情绪理解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联合Simon任务通过3个实验探究不同情绪维度对联合任务中共同表征能力的影响机制。实验1a、1b分别考察在高、低唤醒度条件下不同效价对个体共同表征能力的影响; 实验2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动机维度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无论效价高低, 高唤醒度都是提高个体共同表征能力的关键因素, 且动机强度在其中起一定调节作用; 而在低唤醒度条件下, 高效价会起一定补偿作用。上述结果很好地支持了参照编码假说, 也澄清了情绪不同维度对联合动作表征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5.
实验1采用3×2×2 的混合设计, 考察4~6岁幼儿获取全新信息时基于面孔吸引力的选择性信任及其特点。结果显示:(1) 4~6岁的男孩和女孩均表现出对高面孔吸引力者的选择性信任。(2)在选择性信任程度方面:5岁比4岁高, 而4岁和6岁之间、5岁和6岁之间则相同; 女孩在询问任务中比男孩表现出更高的选择性信任, 在赞同任务中则相同。那么, 幼儿的这种选择性信任是否受到信息正确性的调节?为此, 实验2采用2×3的被试间设计, 探讨信息提供者提供信息的正确性对4~6岁幼儿基于面孔吸引力的选择性信任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正确性为50% vs. 50%条件下, 幼儿未对信息提供者产生选择性信任; 在正确性为25% vs. 75%条件下, 幼儿对提供较大正确性信息的低面孔吸引力者产生了选择性信任。研究结果表明:(1)在信息缺乏时, 4~6岁幼儿普遍存在有偏见的选择性信任; 女孩比男孩更易受到社会偏见因素的影响。(2)在信息明确时, 4~6岁幼儿也能做出相对理性的选择性信任。  相似文献   

16.
电子游戏颇受儿童青睐,其用户日趋低龄化,它对幼儿的影响不容小觑。本实验以双人合作/竞技游戏为载体,考查了短时接触电子游戏对60名4~6岁幼儿的同伴交往与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幼儿与非好友玩伴共同接触双人电子游戏后会变得更喜欢自己的搭档,将其视为新好友并更希望未来与其交往;2)合作比竞技游戏更能促使幼儿喜爱玩伴,竞技游戏的获胜者比失败者更喜欢其搭档;3)年长比年少幼儿更喜欢与同伴交往;4)与其他非好友同伴相比,幼儿更愿意帮助自己的搭档。这表明短时接触内容适宜的双人电子游戏对幼儿的同伴交往和亲社会行为发展较为有益。  相似文献   

17.
主要探讨我国幼儿对数量大小比较的信息加工模式。实验1探讨幼儿对一位数大小比较的发展状况及其心理表征特点,被试为3岁、4岁与5岁幼儿各20人,要求被试对1-9两两进行大小比较,然后对不同年龄幼儿对比成绩进行比较与聚类分析。实验2进一步探讨幼儿对数字的语义编码情况及其与数的大小比较的关系,被试与实验1相同,要求被试对1-9每个数字作出大、中或小的编码,然后分析数字的语义编码成绩与大小比较成绩的关系。实验3采用因果设计,探讨幼儿关于数字的语义编码对他们关于数的大小判断的影响,被试为30名4岁幼儿,随机分成训练组与控制组,对训练组被试进行数字语义编码训练,然后比较两组被试大小比较的成绩。结果表明:(1)幼儿一位数大小比较直接受其对数的语义表征的影响;(2)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数的表征逐步表现出离散聚类模式,相应地,对一位数大小比较的信息加工过程就表现为由无序的、随机的过程逐步发展成为层次编码比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抑制性控制在幼儿执行功能与心理理论中的作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将执行功能任务和心理理论任务中的共同成分——抑制性控制区分为3个不同的难度水平,从而构成心理理论任务(错误信念)的3个变式A1、A2、A3和执行功能任务(白天/黑夜)的3个变式B1、B2、B3。实验1以48名4岁幼儿为被试,探讨对两类任务中各自的3个变式所包含的抑制性控制的难度区分的适当性,结果表明幼儿在两类任务中各自的3个变式上的正确率差异显著,说明其抑制性控制的确表现出了高、中、低3个不同的难度水平;实验2根据实验1所设计的两类任务,以144名3~6岁幼儿为被试,探讨了不同抑制性控制的难度水平在幼儿执行功能和心理理论的相关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抑制性控制的难度水平是影响幼儿执行功能与心理理论的相关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数量辨别任务和数量比较的干扰任务考察了元素累积面积和元素特征丰富度两种视知觉线索对3~6岁幼儿表征4以内离散量的影响。两个任务的被试分别为80名和74名。结果表明,幼儿在辨别小数离散量时并未表现出对元素累积面积的偏好;且幼儿能同时关注累积面积和饼干个数两个维度,从而辨别抽象的数量关系;这种辨别能力有随年龄提高的趋势,不能辨别组以3、4岁幼儿居多,他们辨别方形饼干的数量关系比辨别圆形饼干更容易。当元素累积面积干扰小数量比较时,幼儿数量比较的正确率随数量比例增大而降低,此时幼儿小数量表征不再精确;而当单个元素的知觉特征更鲜明时,即使仍存在元素累积面积干扰,其正确率也不再受数量比例的影响。这说明单个元素的知觉线索与整体知觉线索共同影响小数离散量表征,也提示着幼儿的小数量表征精确性可能并非稳定存在,小数量表征在特定条件下也需要借助模拟数量系统。  相似文献   

20.
言语指导与幼儿运动控制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晓滢 《心理学报》1989,22(3):84-92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初步探讨了自我控制发展的基本内容之一——幼儿运动控制能力的发展及不同言语指导条件对幼儿运动控制的影响。所得结果认为:幼儿运动控制能力在不断进步。不同言语指导对调节幼儿运动控制的效力是不同的。在本实验条件下,对3岁11个月至6岁4个月的儿童来说,成人在儿童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即时言语指导对儿童运动控制水平的调节最具影响力,但随年龄增长,其作用力的提高不显著。幼儿的自我言语指导作用迅速增长,但对运动控制的影响力还没有达到成人即时言语指导的水平。本实验中没有发现显著的男女差异。 本文建议,早期的幼儿教育应重视运动控制能力的培养。通过提高幼儿自我言语指导能力达到锻炼幼儿自我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