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为考察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真实自我呈现对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以及网络社交效能和希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问卷、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网络社交效能问卷和希望量表对安徽、福建、河南、湖南、山西、天津、云南等省份八所中学的805名初中二年级学生(男生427名,女生378名;被试平均年龄为13.38岁,SD=0.63)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显示:(1)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均能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2)网络社交效能在积极自我呈现与青少年的网络利他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也在真实自我呈现与青少年的网络利他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3)希望在真实自我呈现与青少年的网络利他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法对81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社会阶层、公正世界信念、网络社会支持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客观社会阶层不能显著预测网络利他行为,主观社会阶层能正向预测网络利他行为;(2)公正世界信念在主观社会阶层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网络社会支持调节了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对于高网络社会支持个体,公正世界信念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对于低网络社会支持个体,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效应不显著,主观社会阶层对网络利他行为只有直接效应。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法对81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社会阶层、公正世界信念、网络社会支持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客观社会阶层不能显著预测网络利他行为,主观社会阶层能正向预测网络利他行为;(2)公正世界信念在主观社会阶层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网络社会支持调节了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对于高网络社会支持个体,公正世界信念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对于低网络社会支持个体,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效应不显著,主观社会阶层对网络利他行为只有直接效应。  相似文献   

4.
以湖北省武汉市两所大学的56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网络利他行为问卷、网络自我效能感问卷和网络使用行为问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考察网络使用自我效能在网络使用和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及该中介作用是否受到性别的调节。结果发现:(1)男生在网络利他行为和网络使用自我效能上均显著高于女生;男生在网络游戏、网络信息的使用上显著高于女生,男女生在网络社交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网络使用(网络社交、网络信息、网络游戏)与网络使用自我效能、网络利他行为均呈显著正相关,网络使用自我效能与网络利他行为呈显著正相关;(3)网络使用自我效能在网络使用和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性别在网络使用与网络使用自我效能之间具有调节作用,相对于女生,网络使用自我效能的中介效应在男生群体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武汉三所高校大一至大四491名全日制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问卷》、《自尊量表》、《网络空间人际信任问卷》和《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网络社会支持、自尊以及网络人际关系情况进行调查,探讨自尊是否在网络社会支持和网络利他行为之间存在中介作用,以及这个过程是否受到网络人际信任的调节。结果显示: (1)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能够显著正向预测网络利他行为;(2)自尊在网络社会支持和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网络人际信任在网络社会支持与自尊之间起调节作用。即在高网络人际信任水平下,网络社会支持能正向影响个体自尊水平;在低网络人际信任水平下,网络社会支持对个体自尊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采用希望特质量表、网络利他行为量表、自尊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32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 考察中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对其希望的影响, 以及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相关分析显示, 中学生网络利他行为、自我效能感、自尊和希望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 自我效能感在中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对希望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自尊在中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对希望的影响中不起中介作用, 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在中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对希望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现实利他行为与网络利他行为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着力考察现实社会支持、网络社会支持与自尊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以1064名在读大学生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现实利他行为和网络利他行为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主观幸福感。(2)现实、网络社会支持和自尊是现实和网络利他行为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的两条并行中介路径。(3)现实和网络利他行为与现实和网络社会支持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1376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在控制人口统计学变量后,考察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自尊、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青少年的网络利他行为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自尊调节了网络利他行为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3)自我效能感在自尊对网络利他行为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的调节效应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文辉  姜枫 《心理科学》2023,(2):347-354
为探究小学生学习压力和自尊在学业成绩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本研究收集小学生学习压力问卷、自尊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和学业成绩的数据。结果发现:(1)小学生学业成绩能够正向预测学业自我效能感。(2)学习压力和自尊在学业成绩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起到链式中介作用。(3)链式中介作用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群体呈现部分中介作用,存在三条中介路径:学习压力的单独中介路径、自尊的单独中介路径和学习压力与自尊的链式中介路径;男生群体呈现完全中介作用,只有两条中介路径:自尊的单独中介路径和学习压力与自尊的链式中介路径。  相似文献   

10.
以湖北湖南三所高校大一至大四416名全日制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量表》、《自尊量表》、《公我意识量表》和《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对大学生的网络交往、自尊、公我意识以及网络利他行为的情况进行调查,探讨自尊是否在网络交往和网络利他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以及这个过程是否受到公我意识的调节。结果显示:(1)网络交往对网络利他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自尊在网络交往和网络利他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自尊的中介效应受到公我意识的调节,即在高公我意识水平下,自尊能正向影响个体的网络利他行为;在低公我意识水平下,自尊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形成机制,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干预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有限自制力理论探讨了心理特权对网络欺骗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心理特权量表、简版自我损耗量表、内隐人格理论量表和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量表对73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在控制性别的条件下,心理特权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欺骗行为;(2)心理特权通过自我损耗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网络欺骗行为;(3)内隐人格观调节心理特权通过自我损耗预测网络欺骗行为的前半路径,具体来说,相对于渐变论的大学生,实体论大学生的心理特权更多地通过自我损耗影响其网络欺骗行为。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心理学研究充满了道德色彩,研究以善良人格概念及结构为基础,编制了中国人善良人格量表。研究根据已有的善良人格词汇对应编写具体条目,经过分析整合后初步保留29个善良人格条目,在此基础上研究招募960名被试,分别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并建构了善良人格的二阶四因子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善良人格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是测量中国人善良人格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3.
善良人格是一个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人格心理学主题。为了探究善良人格的结构和内涵,研究基于人格词汇学假设,通过开放式和半开放式问卷调查,经由意义分善良; 善良人格; 人格结构; 中国人析和初测保留了85个善良人格词汇; 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揭示了中国人的善良人格是一个包括诚信友善、利他奉献、宽容和善、重情重义的二阶四因子结构。信度和效度分析表明,编制的善良人格问卷的信、效度良好,符合心理测量学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社会排斥与冲动性消费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社会排斥量表、名人崇拜量表、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以及冲动性购买倾向量表,对81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控制性别、年龄、家庭月收入和每月生活费后,社会排斥显著正向预测冲动性消费;(2)名人崇拜在社会排斥和冲动性消费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自我控制在中介路径的前半段及直接路径间起调节作用。本研究有助于对大学生冲动性消费的理解和干预。  相似文献   

15.
How often and how strongly do people experience desires, to what extent do their desires conflict with other goals, and how often and successfully do people exercise self-control to resist their desires? To investigate desire and attempts to control desire in everyday life, we conducted a large-scale experience sampling study based on a conceptual framework integrating desire strength, conflict, resistance (use of self-control), and behavior enactment. A sample of 205 adults wore beepers for a week. They furnished 7,827 reports of desire episodes and completed personality measures of behavioral inhibition system/behavior activation system (BIS/BAS) sensitivity, trait self-control, perfectionism, and narcissistic entitlement. Results suggest that desires are frequent, variable in intensity, and largely unproblematic. Those urges that do conflict with other goals tend to elicit resistance, with uneven success. Desire strength, conflict, resistance, and self-regulatory success were moderated in multiple ways by personality variables as well as by situational and interpersonal factors such as alcohol consumption, the mere presence of others, and the presence of others who already had enacted the desire in question. Whereas personality generally had a stronger impact on the dimensions of desire that emerged early in its course (desire strength and conflict), situational factors showed relatively more influence on components later in the process (resistance and behavior enactment). In total, these findings offer a novel and detailed perspective on the nature of everyday desires and associated self-regulatory successes and failures.  相似文献   

16.
基于抑郁的基因-环境研究范式,以301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负性生活事件、网络成瘾与大学生抑郁两两显著相关;(2)网络成瘾在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 5-HTR1A基因rs749098多态性在该中介模型的直接路径和中介后半段起调节效应,具体表现为,相比携带C/G和G/G基因型个体,C/C基因型个体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的负向预测更强,且携带C/C基因型的个体,即使是低水平的网络成瘾的都表现出更高的抑郁情况,而在高水平的网络成瘾的情况下三种基因型都表现出高水平的抑郁。  相似文献   

17.
探究大学生共情、幸福感和神经质对利他行为的影响,为促进大学生利他行为提供依据。采用方便取样,选取辽宁省某高校选修课程学生273名,完成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神经质人格问卷、幸福感指数量表和大学生利他行为问卷。结果显示:(1) 神经质在共情和利他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也就是说,共情既对利他行为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神经质间接地影响着利他行为;(2) 幸福感是神经质部分中介共情和利他行为关系的调节变量。幸福感调节的是中介作用的后半路径,即共情通过神经质对利他行为的间接效应受到幸福感的调节。具体的说,相对于低幸福感的大学生,间接效应对于高幸福感的大学生更加显著。因此,共情对利他行为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研究结论对增强大学生利他行为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探讨了亲子关系与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关系,并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自控力的中介效应和不良同伴交往对该效应的调节效应。对1263名青少年采用问卷调查,研究工具包括关系网络问卷、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量表、同伴群体特征问卷、青少年冒险行为问卷。结果表明:(1)自控力在亲子关系与青少年冒险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即亲子关系通过自控力间接影响青少年的冒险行为。(2)亲子关系通过自控力的间接效应受到不良同伴交往的调节,交往较多的不良同伴使低自控力青少年的冒险行为增多。因此,自控力在亲子关系与冒险行为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且该效应受到不良同伴交往的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