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俊  王辉  黄鸣鹏 《心理学报》2012,44(10):1371-1382
从组织投资的视角,研究授权赋能领导行为、内部人身份感知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搜集了一家企业146名主管和下属的配对数据.研究结果表明,领导授权赋能行为对员工内部人身份感知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同时,内部人身份感知在授权赋能领导行为和员工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同时,员工基于组织的自尊对内部人身份感知的中介效应起到调节作用.最后还讨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实际应用的意义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600名农民工为被试,采用自编的农民工感知社会支持情景问卷以及修订的自尊量表、农民工主观幸福感问卷,以探讨农民工感知社会支持、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考查农民工自尊在其感知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高自尊水平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各维度、感知社会支持都极其显著地高于低自尊农民工;(2)自尊水平与主观幸福感及各维度、感知社会支持水平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感知社会支持、自尊与主观幸福感显著两两正相关;(4)自尊在感知社会支持基础上对主观幸福感及两个维度回归效应显著,为二者之间重要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3.
张林  邓小平 《应用心理学》2009,15(2):155-160
以527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自尊在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间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1)自尊在人格特质、社会支持预测主观幸福感的情感体验维度时具有中介效应,而在其预测主观幸福感的生活满意度时无中介效应;(2)自尊在社会支持与情感维度关系间的中介效应相对高于在人格特质与情感维度关系间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4.
随着移动通信工具飞速发展,“全天候保持工作连通”的新时代已到来。在此背景下,工作连通行为对员工工作与生活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通过258份三时点的领导-员工配对数据探究工作连通行为的双刃剑效应。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工作连通行为一方面会通过工作目标进展进而影响员工工作绩效(积极路径),另一方面又会通过工作负荷进而导致工作-家庭冲突(消极路径)。多重任务趋向在上述两条路径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对于高多重任务趋向的员工, 积极路径的效果被强化,而消极路径的效果被削弱。  相似文献   

5.
研究以333名国企员工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探索了仁慈领导对员工沉默行为的影响以及组织内自尊的中介作用和员工面子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仁慈领导负向预测员工沉默行为,组织内自尊在此过程中起中介作用;面子正向调节组织内自尊和员工沉默之间的关系,即面子意识越高,两者之间的负向关系越弱,不光如此,面子意识还调节组织内自尊对“仁慈领导—员工沉默行为”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量表法以300名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包括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关系.(1)相关分析表明,社会支持、自尊和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以及积极情感两两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自尊和消极情感显著负相关.(2)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社会支持对自尊和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回归效应显著;自尊在社会支持基础之上对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回归效应显著,对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起到了中介作用.(3)EQS5.7b方法进一步验证了自尊是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影响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基于53篇文献的55项独立研究、研究样本总人数达51750的数据,对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元分析,并检验了文化和行业差异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高绩效工作系统对员工幸福感各维度均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即具有“一致效应”,而非“矛盾效应”。(2)文化情境调节了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幸福感的关系,在高权力距离和集体主义文化情境下,员工感知的高绩效工作系统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健康幸福感的正相关更强。(3)行业对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幸福感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相比生产性服务业,医疗服务业员工感知的高绩效工作系统与主观幸福感的正相关更强;但医疗服务业员工感知的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健康幸福感的正相关低于生产性服务业。研究结论有助于全面理解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幸福感的关系,启示学界重新认识和审视高绩效工作系统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慧  刘燕君  史燕伟  张南 《心理学报》2022,54(4):398-410
基于自我验证理论, 文章探讨了客户支持能否通过组织自尊的中介作用促进员工服务绩效(角色内服务绩效和主动服务客户行为), 以及员工促进定向和内控的调节作用。针对3时间点的调查得到652名员工和139名主管的配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1)客户支持会显著正向影响员工组织自尊, 进而显著影响他们的角色内服务绩效和主动服务客户行为; (2)员工促进定向正向调节客户支持对员工组织自尊的影响; (3)员工内控负向调节客户支持对员工组织自尊的影响。研究结果拓展了员工服务绩效的机制研究, 为组织提升员工服务绩效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从个体、领导和同事角度出发,采用2个时间点员工-主管配对问卷调查法对299名企业员工进行调查,探讨了管理者可信行为对员工建设性建言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管理者可信行为对员工建设性建言有正向影响;(2)员工-领导价值一致性和员工感知凝聚力在管理者可信行为与员工建设性建言关系间起双中介作用;(3)同事消极约束显著负向调节管理者可信行为与员工感知凝聚力间的关系,即当同事消极约束水平越低,管理者可信行为对员工感知凝聚力的正向影响越高;(4)同事消极约束在管理者可信行为与员工-领导价值一致性间的负向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王永丽  张智宇  何颖 《心理学报》2012,44(12):1651-1662
采用问卷调查法, 以773对上级-下属配对数据为样本, 探讨了工作-家庭支持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 在我国文化背景下, 工作-家庭支持由组织支持、领导支持、情感性支持和工具性支持四个因素组成, 其中组织支持和领导支持统称为工作领域支持, 情感性支持和工具性支持统称为家庭领域支持; 工作投入中介工作领域支持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 创造性人格在工作投入与员工创造力关系之间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经济环境变化,组织中员工感知的资质过剩现象愈发普遍,引发了越来越多企业管理者和学者的关注和讨论。然而以往有关员工资质过剩感知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对组织内成员工作态度或行为的影响,而对于其是否以及如何产生工作外溢出效应,特别是如何对工作家庭关系产生影响,尚缺乏系统研究。为了更深入地探讨员工资质过剩感知的影响,本研究从员工个体的工作-家庭关系和其配偶的家庭-工作关系两方面,探讨了员工资质过剩感知的工作场所外溢出效应和交叉影响。具体而言,第一,基于认知评价理论,构建了员工资质过剩感知对其自身工作-家庭冲突的“悖论”中介模型,从而揭示其潜在的双刃剑效应;第二,基于工作-家庭增益模型,探讨员工资质过剩感知对其工作-家庭增益的双路径机制和边界条件;第三,结合交叉效应和性别角色导向理论,探索员工资质过剩感知对其配偶家庭-工作冲突和家庭-工作增益的交叉效应模型,明确员工性别与性别角色导向的双重调节作用,从而深化并拓展员工资质过剩感知的工作外影响研究。相关发现不但有助于从不同理论视角揭示员工资质过剩感知对工作家庭关系的影响,丰富现有理论基础,同时也将为企业的管理实践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心理契约理论,探讨雇佣前后的组织支持一致性对新生代员工离职意愿的影响以及员工幸福感的中介作用。采用多项式回归与响应面分析技术,对多时点收集的258名新生代员工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相较于"低预期-低感知"组织支持一致,在"高预期-高感知"组织支持一致的情况下,新生代员工的离职意愿更低;(2)相较于"高预期-低感知"组织支持不一致,在"低预期-高感知"组织支持不一致的情况下,新生代员工的离职意愿更低;(3)总体而言,预期组织支持与感知组织支持越一致,新生代员工的离职意愿越低;(4)员工幸福感在组织支持一致性与新生代员工离职意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师生关系和自尊在中学生亲子依恋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使用亲子依恋问卷、师生关系量表、自尊量表、积极/消极情感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北京地区八所普通中学的273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中学生亲子依恋、师生关系、自尊和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2)中学生亲子依恋不仅直接影响其主观幸福感,而且还通过师生关系的中介作用、自尊的中介作用和师生关系—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4.
探究仁慈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以及在该关系中内部人身份感知的中介作用和领导-部属交换关系差异化的调节作用。以68名主管和215名员工为对象,通过对两阶段主管-员工配对调查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仁慈领导可以借助内部人身份感知的中介作用,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2)领导-部属交换关系差异化能调节仁慈领导和内部人身份感知的关系,即当关系差异化水平越高,仁慈领导与内部人身份感知之间的正向关系越强;(3)领导-部属交换关系差异化能调节内部人身份感知在仁慈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间的中介作用,表现为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式,即领导-部属交换关系差异化水平越高,仁慈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通过内部人身份感知的间接关系越强。  相似文献   

15.
采用309份上司–下属配对数据,探讨了自我牺牲型领导对员工前瞻行为的影响,尤其是考察了责任感知的中介作用以及前瞻行为效能感和模糊容忍度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自我牺牲型领导对员工前瞻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2)在自我牺牲型领导影响员工前瞻行为的过程中,责任感知的单纯中介效应不显著,而是与前瞻行为效能感或模糊容忍度构成被调节的中介效应。当员工的前瞻行为效能感或模糊容忍度较高时,责任感知的中介效应均显著;当员工的前瞻行为效能感或模糊容忍度较低时,责任感知的中介效应则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尊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对268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1)社会支持越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就越高,尤其是主观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最大。同时大学生的自尊越高,主观幸福感越高。(2)自尊和主观支持对主观幸福感回归效应显著,且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力大于主观支持。(3)自尊对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起了中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邢志杰  贺伟  张正堂  蒋旭婷 《心理学报》2022,54(9):1093-1105
基于工作场所中具体积极情绪的理论模型和内隐领导理论, 探究了伦理型领导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机制, 具体是检验了崇敬感的中介作用和员工伦理型领导原型的调节作用。通过对一项问卷调查研究(193份上下级配对数据)和两个情境实验获得的实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伦理型领导能够正向影响员工的崇敬感; 崇敬感能够中介伦理型领导对组织公民行为的积极作用, 但对任务绩效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 此外, 员工的伦理型领导原型会强化伦理型领导与员工崇敬感之间的正向关系, 即相比于拥有低伦理型领导原型的员工, 拥有高伦理型领导原型的员工更容易对伦理型领导产生崇敬感; 崇敬感能够中介伦理型领导与员工伦理型领导原型的交互作用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卢海陵  杨洋  王永丽  张昕  谭玲 《心理学报》2021,53(12):1376-1392
感知能力不被领导信任是信任研究的重要内容。已有研究普遍认为感知不被领导信任会对员工的自我产生不利影响。相反, 传统领导方式“激将法”则认为领导的不信任可以刺激员工展现更好的自我。为了解释上述矛盾, 本研究基于自我评价理论和心理逆反理论, 采用实验研究和多源多时间点问卷调查研究方法, 探讨了感知能力不被领导信任对员工自我的“双刃剑”效应及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 当员工感知领导能力较强时, 感知能力不被领导信任会通过降低员工的工作效能感削弱员工的工作努力和绩效表现; 当员工感知领导能力较弱时, 感知能力不被领导信任会通过增强员工证明自我能力动机提升员工的工作努力和绩效表现。  相似文献   

19.
从被排斥个体的角度出发,以自我验证理论视角,研究了职场排斥对员工主动性行为的影响机制,考察在以上关系中员工的组织自尊的中介作用和员工的个性特征神经质的调节作用。针对3次追踪调查所得的403名员工和主管配对数据的层级回归分析发现:职场排斥对员工的组织自尊和主动性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组织自尊对主动性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自尊中介了职场排斥与员工主动性行为之间的关系;神经质增强了职场排斥与组织自尊之间的关系,员工神经质程度越高,职场排斥与组织自尊之间的负向关系就越强。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我调节学习问卷、感知教师支持问卷及自尊问卷,对334名高中生进行测量,探究感知教师支持及性别在自我调节学习与自尊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自我调节学习与自尊呈显著正相关,感知教师支持与自尊及自我调节学习呈显著正相关;(2)感知教师支持及性别在自我调节学习与自尊之间均起调节作用:自我调节学习对自尊的影响在女生中更为明显,感知高水平的教师支持缓解了低自我调节学习对自尊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