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639名流动儿童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探讨了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对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自尊和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认知重评既直接正向预测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又能通过自尊和心理弹性及自尊→心理弹性的序列中介作用间接预测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2)表达抑制对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的直接预测不显著,但通过负向预测自尊和心理弹性及自尊→心理弹性的序列中介作用间接预测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对468名贫困家庭儿童(平均年龄=13.76±2.88岁)进行问卷调查,探究累积家庭风险与贫困儿童情绪问题的关系以及学校联结的中介效应与自尊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累积家庭风险能正向预测贫困儿童情绪问题;(2)学校联结在累积家庭风险和情绪问题之间起中介作用,即累积家庭风险可影响贫困儿童的学校联结,进而导致儿童情绪问题;(3)自尊在中介的前半路径“累积家庭风险→学校联结”路径上起调节作用。具体而言,自尊可以缓冲低累积家庭风险对学校联结的影响,但随着累积家庭风险水平的增高,自尊的缓冲作用也在逐渐减弱和丧失,符合“杯水车薪”调节模式。研究结果提示,累积家庭风险和学校联结均是贫困儿童情绪问题的重要预测因素。与此同时,对贫困儿童高自尊的保护作用可能不宜过分乐观。  相似文献   

3.
对1473名初、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家庭累积风险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心理资本的补偿效应和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家庭累积风险负向预测生活满意度,正向预测焦虑/抑郁;(2)心理资本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负向预测焦虑/抑郁;(3)心理资本只能调节家庭累积风险与焦虑/抑郁的关系,表现为心理资本缓冲家庭累积风险对青少年焦虑/抑郁的不利影响。因此,改善家庭环境和培养心理资本是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需注意心理资本的培育对焦虑/抑郁和生活满意度作用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青少年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其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采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亲子沟通问卷、同伴关系量表、师生关系量表对475名来自湖南、甘肃地区的初高中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1)亲子、同伴、师生关系均能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2)同伴关系在亲子关系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亲子关系对主观幸福感的直接作用路径受到了师生关系的调节;(4)师生关系调节了亲子关系通过同伴关系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过程的前半路经。可见,师生关系在亲子关系预测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过程中具备重要的调节功能,未来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可聚焦于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以及发挥亲子、同伴、师生关系的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林  邓小平 《应用心理学》2009,15(2):155-160
以527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自尊在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间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1)自尊在人格特质、社会支持预测主观幸福感的情感体验维度时具有中介效应,而在其预测主观幸福感的生活满意度时无中介效应;(2)自尊在社会支持与情感维度关系间的中介效应相对高于在人格特质与情感维度关系间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6.
采用追踪设计,对贵州省487名留守青少年进行间隔6个月的两次追踪调查,考察同伴侵害对男女留守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自尊、教师支持和朋友支持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同伴侵害不仅能显著负向预测半年后留守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还能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主观幸福感;(2)朋友支持可以显著缓解同伴侵害对男女留守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消极影响:当朋友支持较低时,同伴侵害对男女留守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消极作用显著,当朋友支持较高时则不存在显著影响;(3)教师支持可以显著缓解同伴侵害对留守女生主观幸福感的直接作用:相对于高教师支持的女生,同伴侵害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低教师支持的女生中更强;教师支持还可以调节留守女生同伴侵害与自尊之间的关系:相对于低教师支持的女生,同伴侵害对自尊的影响在高教师支持的女生中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采用追踪设计,对贵州省487名留守青少年进行间隔6个月的两次追踪调查,考察同伴侵害对男女留守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自尊、教师支持和朋友支持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同伴侵害不仅能显著负向预测半年后留守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还能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主观幸福感;(2)朋友支持可以显著缓解同伴侵害对男女留守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消极影响:当朋友支持较低时,同伴侵害对男女留守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消极作用显著,当朋友支持较高时则不存在显著影响;(3)教师支持可以显著缓解同伴侵害对留守女生主观幸福感的直接作用:相对于高教师支持的女生,同伴侵害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低教师支持的女生中更强;教师支持还可以调节留守女生同伴侵害与自尊之间的关系:相对于低教师支持的女生,同伴侵害对自尊的影响在高教师支持的女生中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考察了目标内容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基本心理需要、自尊在其中的作用。采用欲望指数量表、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自尊量表、正负情绪量表、生活满意度问卷对535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目标内部性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2)基本心理需要在目标内部性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基本需要的中介作用受到自尊的调节。因此,目标内部性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9.
以613名青少年(平均年龄13.96岁,女生372人)为被试,考察子女责任感在累积生态风险与男、女生学业能力和社交能力关系中的风险补偿与调节效应。多重回归分析表明:(1)累积生态风险对男、女生的学业能力、社交能力都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子女责任感可以正向预测累积生态风险背景下女生的学业能力以及男生的社交能力,因此具有风险补偿效应;(3)子女责任感在累积生态风险与女生学业能力之间起“风险缓冲”作用,在累积生态风险与女生社交能力的关系中却具有“风险增强”作用,出现了“韧性代价”的现象;(4)子女责任感在累积生态风险与男生学业能力、社交能力关系中的调节效应均不显著。以上结果初步表明,某些处境不利儿童的健康发展可能存在代价,对逆境儿童的韧性发展可能不宜过分乐观。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社交网站已经成为个体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对个体的社会发展和社会适应产生重要影响。为探讨线上“秀恩爱”与旁观者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及自尊和依恋在其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458名成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被动接受“秀恩爱”程度越高,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和自尊越低。(2)自尊在被动接受“秀恩爱”程度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中介效应,被动接受“秀恩爱”程度越高,会引发个体自尊下降,进一步降低主观幸福感。(3)依恋焦虑在被动接受“秀恩爱”程度与自尊之间有调节效应,当依恋焦虑水平较低时,被动接受“秀恩爱”程度对自尊的削弱效应较强。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初中生亲子依恋、同伴依恋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集体自尊和个体自尊在两者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两所初中学校的857名初一至初三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主要结果如下:(1)总体而言,男生的父子依恋水平、集体自尊水平和生活满意度更高,女生的同伴依恋水平和消极情绪更高;(2)男女生表现出不同的年级发展特点,女生在亲子依恋、集体自尊和消极情绪,男生在集体自尊上表现出明显的初二现象;(3)亲子依恋、同伴依恋水平越高,初中生的集体自尊和个体自尊水平越高,其主观幸福感程度也越强;(4)母子依恋、同伴依恋、个体自尊和父子依恋依次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的生活满意度,并依次负向预测初中生的消极情绪;同伴依恋、个体自尊、母子依恋和集体自尊依次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的积极情绪;(5)亲子、同伴依恋不仅能直接影响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而且通过两种途径(依恋→集体自尊→主观幸福感;依恋→集体自尊→个体自尊→主观幸福感)间接对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2949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青少年的总体家庭功能、同伴依恋和亲社会行为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序列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总体家庭功能、同伴依恋、亲社会行为、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两两间正相关显著,而与消极情感均显著负相关;(2)在控制年龄、性别、SES、社会赞许性后,总体家庭功能既能直接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也能分别通过同伴依恋、亲社会行为,及两者的链式关系间接作用于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以207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积极情感量表(PAS)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 进行了为期9周的追踪测查,考察大学生心理韧性的特性及其与积极情绪和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具有一定的稳定性;(2)心理韧性与积极情绪显著正相关,积极情绪可以预测9周后的心理韧性;(3)心理韧性可以预测幸福感,积极情绪在该路径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法考察父母的主观幸福感与子女的主观幸福感的代际传递效应,同时探讨亲子沟通的中介作用和子女情感自主性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预测初中生子女的主观幸福感;(2)亲子沟通在父母的主观幸福感影响初中生子女的主观幸福感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子女的情感自主性可以调节亲子沟通对初中生的子女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情感自主性低的子女的主观幸福感更容易受到亲子沟通的影响,而情感自主性高的个体则会减弱亲子沟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五因素正念量表(FFMQ)、情绪调节量表(ER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幸福感指数量表(IWB)对44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正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正念、重新评价、心理弹性、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2)重新评价和心理弹性的链式多重中介效应在正念与主观幸福感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一方面,正念可以通过促进心理弹性提升主观幸福感,另一方面,正念不能直接通过重新评价策略的使用提升主观幸福感,存在"正念→重新评价→心理弹性→主观幸福感"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