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甘肃省陇南市成县6所幼儿园301名农村幼儿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母亲教养方式量表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分别考察母亲抑郁、母亲回应性和幼儿社交退缩的现状及相互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西北农村地区母亲抑郁发生率较高,父亲外出打工和贫困家庭的母亲抑郁发生率更高;(2)母亲抑郁与幼儿社交退缩行为显著正相关,母亲抑郁水平越高,幼儿社交退缩得分越高;(3)母亲敏感性和反应性与幼儿社交退缩显著负相关,母亲敏感性和反应性得分越高,幼儿社交退缩得分越低;(4)母亲反应性在母亲抑郁和幼儿社交退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选取1,072名2—6岁幼儿的母亲为被试,考察了母亲对幼儿生理、心理需要的敏感性和反应性的特点及其与幼儿年龄、性别的关系。结果表明:(1)母亲对幼儿生理、心理需要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在总体上呈现较高的水平;(2)母亲对幼儿生理、心理需要的敏感性和反应性既有中度正相关,也存在显著差异;(3)幼儿年龄对母亲对幼儿生理需要的敏感性的反应性无显著影响,而对母亲对幼儿心理需要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具有显著的主效应;(4)幼儿的实际性别、母亲对孩子性别的期望、幼儿实际性别与母亲期望的一致性对母亲对于幼儿生理、心理需要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均不具有明显的主效应。  相似文献   

3.
研究旨在探讨父亲和母亲的抚养压力在母亲抑郁与学龄前儿童内、外部问题行为间的作用。以北京市某区75所幼儿园的2222名3~5岁在园幼儿及其父母为被试,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抚养压力量表》、《学龄前儿童问题行为问卷》分别对母亲抑郁、父母抚养压力及儿童问题行为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母亲抑郁可以正向预测儿童的内、外部问题行为;(2)母亲抑郁对儿童内部问题行为的作用被"母亲抚养压力"、"母亲抚养压力-父亲抚养压力"两条路径部分中介;(3)母亲抑郁对儿童外部问题行为的作用被"母亲抚养压力"、"母亲抚养压力-父亲抚养压力"两条路径完全中介。综上,研究揭示了母亲抚养压力、父亲抚养压力在母亲抑郁和学龄前儿童内、外部问题行为间的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使用美国国家儿童健康与人类发育研究所的纵向研究数据建立分层线性模型,探究在儿童的早期发展中,母亲抑郁症状对儿童的社会性退缩的影响,以及母亲的教养行为在这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在儿童24~54个月期间,随着母亲抑郁症状的升高,儿童的社会性退缩也随之升高;(2)母亲抑郁症对儿童社会性退缩的影响存在着性别差异,与女孩相比,男孩的社会性退缩更容易受到母亲抑郁症状的影响;(3)在男孩中,消极的教养行为在母亲抑郁症状与男孩的社会性退缩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而在女孩中,这一中介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选取1,072名幼儿的母亲为被试,考察了母亲受教育水平、职业及父亲受教育水平与母亲对于幼儿生理、心理需要的敏感性和反应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对母亲对于幼儿心理需要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具有显着的主效应;协方差分析(ANCOVA)发现,在对母亲的受教育水平进行统计控制后,母亲职业的主效应不显着.(2)父亲的受教育水平对母亲对于幼儿心理需要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具有显着的主效应;同时,协方差分析表明,对母亲受教育水平进行统计控制后,父亲的受教育水平对母亲对于幼儿心理需要的敏感性与反应性依然具有显着的主效应.(3)当母亲受教育水平为高中及以下时,父亲受教育水平越高,则母亲对于幼儿心理需要的敏感性、反应性明显越高;当母亲受教育水平在大专及以上时,母亲对于幼儿心理需要的敏感性、反应性与父亲受教育水平的高低无显着关系.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法对298名6个月婴儿的母亲进行为期8个月的追踪,通过交叉滞后回归以及多层回归分析探究母亲抑郁情绪与母亲教养压力的准因果关系,母亲抑郁情绪与幼儿内化问题间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母亲抑郁情绪与母亲教养压力存在准因果关系,母亲抑郁情绪可显著正向预测母亲的教养压力。(2)母亲感受到的教养压力对母亲抑郁情绪与幼儿内化问题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效应。母亲抑郁情绪不仅对幼儿内化问题产生直接影响,也可通过母亲的教养压力对幼儿内化问题产生间接影响。不过这一中介模型受母亲受教育程度的调节。只有在母亲受教育程度低时,教养压力对母亲抑郁情绪与幼儿内化问题的中介作用才成立,母亲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可以明显减弱由于母亲抑郁情绪对幼儿内化问题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母亲抑郁情绪对幼儿内化问题的影响机制,对缓解母亲抑郁水平高的幼儿的内化问题提供理论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来自两所幼儿园的331名幼儿的母亲为研究对象,使用威廉斯创造性人格倾向量表、父母压力量表和教养方式与维度问卷来考察母亲养育压力对幼儿创造性人格的影响,以及教养方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幼儿创造性人格得分处于中等水平,与幼儿年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显著正相关;(2)母亲的养育压力、专制教养方式与幼儿创造性人格显著负相关,母亲的权威教养方式与幼儿创造性人格显著正相关;(3)控制幼儿年龄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后,母亲的权威教养方式在其养育压力对幼儿创造性人格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母亲行为与小学儿童自尊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3、4、5年级学生和他们的母亲各694人,采用小学儿童母亲行为问卷、自尊问卷(SEI)与小学儿童母亲背景问卷进行施测,对小学儿童自尊与其母亲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在小学3-5年级儿童中,自尊得分与母亲的各种支持行为之间的相关均不显著;除母亲陪伴性和情感性的不支持行为外,工具性、信息性和极端性的不支持行为与自尊得分之间呈现出显著或极其显著的负相关;不支持行为变量组对儿童的自尊水平具有极其显著的预测作用,而支持行为变量并未引起回归方程的显著变化。(2)宽松型、支配干涉型、温暖型与严厉型母亲行为教养下的儿童自尊得分具有显著的差异,其中宽松型母亲教养下的儿童自尊明显高于严厉型。(3)母亲的行为类型与儿童的年龄、性别、独生与否及母亲的年龄、职业与受教育水平、城乡因素在儿童自尊上均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儿童早期是母亲消极情绪和行为的易感期,母亲抑郁和消极的教养行为可能导致儿童早期多方面的发展问题,而父亲的积极教养则可能对孩子的健康发展起到保护作用。本研究以184名学前儿童的父亲和母亲为被试,考察母亲抑郁情绪和惩罚行为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及父亲积极鼓励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母亲抑郁显著预测儿童的内向问题行为,母亲惩罚显著预测内向和外向问题行为;(2)母亲抑郁完全通过其惩罚行为影响儿童的外向问题行为,部分通过惩罚影响儿童的内向问题行为;(3)父亲积极鼓励显著调节母亲抑郁对外向问题行为的影响,边缘显著调节母亲抑郁对内向问题行为的影响;父亲积极鼓励对母亲惩罚与内、外向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的调节不显著,表明积极的父亲鼓励可以缓冲母亲抑郁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1708名八年级青少年(平均年龄14.30±0.48岁,男生852名)及其母亲(平均年龄39.17±2.47岁)的抑郁症状、母子关系和青少年消极情绪性进行测量,考察了母亲抑郁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母亲抑郁能够正向预测青少年的抑郁;(2)母子关系在母亲抑郁与青少年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母亲抑郁既能增加母子冲突的强度,也能降低母子亲合水平,进而导致青少年的抑郁;(3)青少年消极情绪性在母亲抑郁影响青少年抑郁的中介机制中起调节作用,仅在高消极情绪性的青少年中,母子冲突能够显著预测青少年的抑郁;但消极情绪性不能调节母子亲合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4)母亲抑郁影响青少年抑郁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1.
研究采用同伴提名法、教师和家长报告法,对农村135名一年级小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追踪调查,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学前教育年限、母亲受教育水平与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学前教育年限越长,小学生越多地表现出积极社会行为,但这种优势仅体现在小学入学初期;(2)母亲受教育水平越低,小学生越多地表现出敏感退缩行为和受拒绝同伴关系;(3)对于母亲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小学生,学前教育年限越长,其攻击冒犯行为越多;而对于母亲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小学生,学前教育年限越长,其攻击冒犯行为越少。可见,母亲受教育水平与学前教育年限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儿童发展结果,且母亲受教育水平的影响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xtend earlier research examining predictors of maternal perceptions of maladjustment in clinic-referred children. Forty-five mothers and their clinic-referred children served as subjects. Maternal perceptions of child maladjustment were measured by the Parent Attitude Test. Maternal depression, marital adjustment, and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were determined by the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Locke Marital Adjustment Test, and Myers and Bean index of social status, respectively. Child compliance and child deviant behavior (other than noncompliance) were obtained in home observations collected by independent observer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aternal depression was the best predictor of maternal perception of children. The remaining variables failed to contribute to th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es. Separate analyses also were performed on males and females and different predictor variables emerged for the two groups.The research reported in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NIMH Grant 34193.  相似文献   

13.
林青  王争艳  卢珊  梁熙  贺琼  王朝  胡若时 《心理学报》2014,46(3):353-366
采用视觉习惯化实验程序、陌生情境技术及母亲行为Q分类方法对41名14个月的学步儿及其母亲进行了学步儿内部工作模式、学步儿在陌生情境中的依恋类型以及母亲在母婴互动中的敏感性的评估。结果发现:(1)不安全型的学步儿预期看护者对他们痛苦的信号是无回应的。(2)以自身为中心的母亲的学步儿预期看护者是无回应的。(3)潜类别分析的结果发现母亲敏感性影响学步儿依恋行为的2种关系模式:类别1, 以孩子为中心的母亲的学步儿更容易形成看护者是有回应的预期, 持这种预期的学步儿在陌生情境程序中表现出安全依恋行为; 类别2, 以自身为中心的母亲养育出的学步儿更容易对看护者形成无回应的预期, 并在陌生情境中表现出不安全依恋行为。研究表明:内部工作模式在母亲的敏感性和学步儿的依恋安全性之间起着重要的内部机制作用—— 母亲的敏感性行为的累积促进了学步儿内部工作模式关于母亲的预期, 这种预期又进一步引导着学步儿的依恋行为。  相似文献   

14.
采用追踪设计对438名学前儿童母亲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主要探讨了母亲元情绪理念与学前儿童社会适应的相互作用关系。交叉滞后分析结果表明:(1)相邻两次测量的母亲各元情绪理念之间,社会适应各指标之间均具有中等程度的稳定性;(2)同一时间点的母亲各元情绪理念与儿童社会适应各指标之间均显著相关;(3)母亲元情绪理念与儿童社会适应之间部分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控制了变量自身的连续性后,前测的母亲情绪教导显著正向预测后测的儿童敏感合作;前测的母亲情绪不干涉显著正向预测后测的儿童愤怒攻击、焦虑退缩行为;反过来,前测的儿童敏感合作能正向预测后测的母亲情绪教导,显著负向预测情绪不干涉、情绪摒除和情绪紊乱;前测的焦虑退缩能显著正向预测后测的母亲情绪摒除和情绪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