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6 毫秒
1.
为考察大学生情绪复杂性对情绪信息注意偏向的影响,通过情绪体验范围和区分性量表(RDEES)筛选出高低情绪复杂性被试各30名,采用2(情绪复杂性:高、低)×3(效价:正性、中性和负性)×4(呈现条件:0/300/600/900ms)的三因素混合设计要求被试完成视觉搜索任务结果显示:(1)低情绪复杂性组在情绪条件(正性负性)下的正确率显著低于中性图片反应时显著高于中性图片,均表现出对情绪图片的注意偏向;(2)高分组在正性图片0ms呈现的条件下的正确率显著高于低分组,在负性图片300ms和900ms呈现和正性图片900ms呈现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低于低分组  相似文献   

2.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脑机制分离:面孔再认的ERP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该研究采用“学习-再认”实验范式探讨面孔领域的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之间的关系。学习阶段采用选择性注意任务,让被试加工面孔上的字来控制对面孔的加工水平,再认阶段采用新旧判断,分析再认出旧面孔与新面孔(外显记忆),以及未再认旧面孔与新面孔(内隐记忆)的ERPs差异。结果表明,在单一的再认过程中,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脑机制产生了分离,外显记忆从刺激后400ms开始,主要表现在前额区和额区,而内隐记忆主要表现在刺激后300~500ms的中央区和顶区。该结果与以往在词领域研究中得到的结果极为类似,表明两种记忆类型在各个刺激领域之间存在着共同性  相似文献   

3.
张洁尉  王权红  陆其林 《心理科学》2010,33(5):1058-1061
采用"学习-测验"范式,在知觉辨认测验(内隐测验)和再认测验(外显测验)中,用事件相关电位探索汉字内隐、外显记忆的"知觉干扰效应"。结果:行为上,内隐记忆不受知觉干扰条件的影响;外显记忆受知觉干扰条件影响而显著降低;脑电上,内隐测验两种条件的ERP无显著差异;外显测验在550~600ms,知觉干扰条件比无干扰条件诱发了更负的ERP。实验在行为和脑电水平上都表现出内隐、外显记忆的分离,出现汉字的"反知觉干扰效应"。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一些理论观点认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依赖于两种不同的记忆系统,它们与大脑的不同区域相联系。该文通过回顾以往相关研究,从神经心理学及神经成像两方面对两种记忆系统的分离现象进行概述:在神经心理学领域发现的证据表明内隐记忆在神经解剖上与外显记忆是分离的;使用fMRI和PET技术,研究者观察到与内隐记忆有关的枕颞区及左下前额区中衰减的神经活动,以及与外显记忆有关的内侧颞区、前额皮层和后内侧顶皮层中增强的活动;使用ERP技术,研究也发现了两种记忆神经系统在时空上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5.
尽管证明人类具有主动遗忘能力的研究比较多,但是,探索情绪汉词主动遗忘效应以及电生理机制的实验却非常少。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T/NT范式探索情绪汉词主动遗忘效应。实验一(行为研究)的结果显示,在中性和情绪汉词条件下,不回忆组的正确率都显著低于基线组,即得到了主动遗忘效应。同时,情绪汉词的主动遗忘效应量小于中性汉词。实验二(脑电研究)结果显示,在200-300ms,Fz,Cz,Pz电极点,回忆组的P2波幅高于不回忆组。在300-400ms,在Fz,Cz,Pz电极点,不回忆组的N2波幅高于回忆组。N2跟抑制过程高度相关,提示抑制是主动遗忘的一个主要原因。在400-500ms,在Pz电极点,回忆组的LPC波幅高于不回忆组。顶叶LPC跟记忆提取高度相关,提示主动遗忘阻止了回忆,这可能是主动遗忘效应发生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6.
该文运用任务分离法和Remember/Know程序,分别以图形和汉词为材料,研究集中注意和重度分散注意条件下内隐记忆和熟悉性的关系,以揭示外显记忆中熟悉性的属性,结果发现:(1)知觉性内隐记忆在集巾注意和蕈度分散注意下差异不显著,再认中的熟悉性在这两种注意水平下差异显著;(2)概念性内隐记忆、线索回忆中的熟悉性在两种注意水平下差异均显著.据此熟悉性和知觉性内隐记忆相分离,与概念性内隐记忆未出现分离,从而可以推测外显记忆中的熟悉性主要受语义流畅性加工调节.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比较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受到认知疲劳影响的情况,以了解内隐记忆的自动化加工机制。实验采用被试内设计,使用词汇判断与词汇再认任务测量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实验结果发现,相对于控制组,疲劳组的被试在完成疲劳任务后内隐记忆成绩显著下降,而外显记忆没有受到影响。结果说明相对于外显记忆,内隐记忆更容易受到认知疲劳影响。内隐记忆虽然是无意识的认知加工,但是与其他自动化加工具有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比较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受到认知疲劳影响的情况,以了解内隐记忆的自动化加工机制。实验采用被试内设计,使用词汇判断与词汇再认任务测量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实验结果发现,相对于控制组,疲劳组的被试在完成疲劳任务后内隐记忆成绩显著下降,而外显记忆没有受到影响。结果说明相对于外显记忆,内隐记忆更容易受到认知疲劳影响。内隐记忆虽然是无意识的认知加工,但是与其他自动化加工具有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概念启动与熟悉性的研究是近年来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神经机制研究的焦点领域之一。双加工理论支持者认为额区300~500 ms(FN400)新旧效应指示熟悉性。单加工理论支持者认为,双加工理论支持者在得出FN400效应指示熟悉性的结论时,没有考虑内隐记忆尤其是概念启动对外显记忆的污染。通过一系列分离熟悉性和概念启动的研究,Paller等人证明了FN400效应指示的是概念启动而不是熟悉性,并且,熟悉性由顶区500~800 ms(LPC)新旧效应来指示。目前,关于FN400效应反映了何种记忆加工仍然存在争议,未来研究需要探索分离熟悉性和概念启动的新方法,并进一步考察流畅性对熟悉性影响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0.
该实验使用Think/No-think(T/NT)任务,从外显和内隐记忆两个方面探讨负性情绪、测试时间对压抑遗忘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外显记忆成绩中情绪与T/NT任务的交互作用显著,在NT条件下中性词回忆的成绩优于负性词,同时,情绪的主效应显著,被试对中性词的记忆显著高于负性词。但是T/NT任务的主效应不显著,情绪×T/NT任务×测试时间的交互不显著。在内隐记忆成绩中,在所有条件下的记忆成绩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Xiao X  Zhao D  Zhang Q  Guo CY 《Brain and language》2012,120(3):251-258
The current study used the directed forgetting paradigm in implicit and explicit memory to investigate the concreteness effect.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s) were recorded to explore the neural basis of this phenomenon. The behavioral results showed a clear concreteness effect in both implicit and explicit memory tests; participants responded significantly faster to concrete words than to abstract words. The ERP results revealed a concreteness effect (N400) in both the encoding and retrieval phases. In addition, behavioral and ERP results showed an interaction between word concreteness and memory instruction (to-be-forgotten vs. to-be-remembered) in the late epoch of the explicit retrieval phase, revealing a significant concreteness effect only under the to-be-remembered instruction condition. This concreteness effect was realized as an increased P600-like component in response to concrete words relative to abstract words, likely reflecting retrieval of contextual details. The time course of the concreteness effect suggests advantages of concrete words over abstract words due to greater contextual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2.
孟迎芳 《心理学报》2012,44(1):30-39
记忆包括编码和提取两个重要阶段, 以往研究多关注内隐和外显记忆在提取阶段的脑机制分离, 那二者在编码阶段的脑机制是否不同?为探讨这个问题, 该实验采用两阶段的迫选再认方式, 把学习项目区分成三类:随后被选择且告知为见过的项目(记住), 随后被选择但告知为猜测的项目 (启动)以及随后未被选择的项目(忘记)。结果表明, 从200 ms开始的颞区负走向Dm效应为内隐记忆(启动vs忘记)所特有, 反映了对刺激的知觉加工过程, 400~500 ms前额区正走向的Dm效应为外显记忆(记住vs忘记)所特有, 反映了对刺激的精细加工过程, 而200~300 ms中央区及600 ms开始的顶区负走向的Dm效应为两种记忆类型所共有, 它们分别反映了对刺激的注意状态以及把编码后的刺激信息登记进相应记忆系统的过程。因此,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在编码阶段的脑机制既存在着分离, 也存在着重叠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牛盾  赵婷 《心理学探新》2005,25(4):26-30
研究探讨言语-表象维度认知风格对外昱、内隐记忆效果的影响。实验采用不同认知风格(言语型和表象型)的被试,以抽象名词和具体名词为测验材料,运用了Jacoby加工分离程序。结果发现:言语-表象维度认知风格对内隐记忆效果的影响与外显记忆不同。(1)表象型被试和言语型被试在识记抽象名词时外显记忆成绩差异显著;(2)言语型-表象型认知风格没有导致内隐记忆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4.
记忆的生存加工优势主要指生存情景下的记忆成绩好于其他情景下记忆成绩的一种优势效应。实验1采用生存加工研究范式,结合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测试方法,考察了生存加工在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中的表现。实验2结合不同的词语评估时间,进一步考察了不同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中生存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内隐记忆中没有表现出生存加工优势,但是在外显记忆中出现了生存加工优势效应,并且外显记忆中的生存加工优势会受到加工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采用延迟匹配任务的实验范式,测查了16名正常被试完成位置客体、方向客体和位置—方向捆绑客体的工作记忆诱发的皮层慢电位。实验发现:在第1个客体呈现后的300ms到600ms之间,在顶叶皮层(CP5、P7、P3),位置客体、方向客体比捆绑客体诱发了一个更负的成分; 在右额(F4、FC6、FC2、F8)、右后颞(TP10)、左颞(T7)、左后颞(TP9)等脑区,捆绑客体比单一特征客体诱发出了一个更正的成分; 在800至1400ms的慢波成分上,位置和方向捆绑客体在F4、FC6和F8三个记录点诱发的波形比单一特征客体的波形波幅更正。右侧前额叶参与了客体整合表征的存储,该结果支持了情景缓冲器的假设。  相似文献   

16.
孟迎芳  郭春彦 《心理学报》2009,41(8):694-705
实验采用“学习-测验”范式, 考察在编码或提取中分别附加的干扰任务对内隐测验或外显测验中获得的ERP新旧效应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内隐测验中, 编码干扰对随后测验中的ERP新旧效应没有产生影响, 而提取干扰却改变了300~500ms新旧效应的脑区位置, 破坏了500~700ms新旧效应; 与之相反, 在外显测验中, 编码干扰破坏了500~700ms新旧效应, 而提取干扰对这一效应没有产生影响, 即编码与提取干扰对内隐或外显测验中的ERP新旧效应都产生了非对称性的影响, 但又存在着差异, 从而为两种记忆在编码与提取加工的关系上存在的分离现象提供了神经生理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