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基于社会学习理论和同伴规范影响理论,通过整群取样的方法从北京市两所高校中共选取3068名大一新生为被试,以问卷方式测查了大学生感知到的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和态度以及网络使用过程中的同伴压力和自身的网络成瘾程度;探讨了同伴的网络过度使用行为、态度对自身网络成瘾的影响及网络使用同伴压力在这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大学生中的网络成瘾者所感知到的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态度及网络使用时同伴压力均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者;(2)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态度以及网络使用同伴压力均与网络成瘾的总分及五个维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3)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可以正向显著地直接预测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程度,同时也会通过网络使用的同伴压力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地预测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程度;但同伴的网络过度使用态度不能直接预测自身的网络成瘾程度,而是通过同伴压力间接地影响自身的网络成瘾程度。结论:网络使用过程中的同伴压力在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影响自身网络成瘾程度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同伴网络过度使用态度影响自身网络成瘾程度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父母网络监管对于减少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效果往往不尽相同,本研究对4105名青少年进行调查考察了不良同伴交往在父母网络监管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影响中的中介作用,以及父母网络监管对青少年不良同伴交往的影响路径是否受亲子关系的调节。结果发现:(1)直接效应显示父母网络监管能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不良同伴交往在父母网络监管对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中起“遮掩效应”;(2)亲子关系显著调节父母网络监管对不良同伴交往的影响;(3)整体模型检验发现,父母网络监管、亲子关系、不良同伴交往和网络游戏成瘾形成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心理生活质量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学业挫折感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研究采用青年学生学业挫折感问卷、心理生活质量问卷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对703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学业挫折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心理生活质量与网络成瘾、学业挫折感之间呈显著负相关;(2)大学生网络成瘾正向预测学业挫折感、负向预测心理生活质量,心理生活质量负向预测学业挫折感;(3)心理生活质量在大学生网络成瘾对学业挫折感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基于有限自制力理论考察童年期虐待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116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童年期虐待量表、自我控制量表、感恩量表和网络成瘾量表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童年期虐待和自我控制、感恩呈显著负相关,与网络成瘾成显著正相关;自我控制与感恩呈显著正相关,与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感恩与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2)自我控制在童年期虐待和网络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3)“童年期虐待→自我控制→网络成瘾”这一中介路径的前半段受到感恩的调节;与高感恩个体相比,童年期虐待对低感恩个体的自我控制的影响更小。感恩不仅不能缓冲童年期虐待对自我控制的负面影响,反而会增强这一过程,提示我们注意积极特质在特定情境下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法对河南省44所中小学2171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考察了自我控制在父母拒绝和留守儿童网络成瘾间的中介作用,同时检验留守儿童领悟到的同伴支持对该中介路径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和留守类型之后,父母拒绝对留守儿童的网络成瘾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2)父母拒绝不仅可以直接地预测留守儿童的网络成瘾,同时能够通过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网络成瘾;(3)同伴支持在父母拒绝对自我控制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当同伴支持水平较高时,留守儿童的父母拒绝对自我控制的负向预测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亲子关系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机制,采用亲子关系问卷、同伴群体特征问卷及冒险行为问卷对山东省日照市三所普通中学的1275名初一到高三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父母支持与亲子冲突、不良同伴交往及冒险行为均呈负相关,亲子冲突与不良同伴交往、冒险行为均呈正相关,不良同伴交往与冒险行为呈正相关;(2)父母支持显著负向预测冒险行为,亲子冲突显著正向预测冒险行为,且两者的预测作用都可以通过不良同伴交往的中介作用实现;(3)在亲子冲突影响冒险行为这一模型中,不良同伴交往起中介作用,且中介的后半路径受性别调节,具体表现为:与女生相比,男生结交不良同伴会参与更多冒险行为。结果提示,不良亲子关系和不良同伴交往都是青少年冒险行为的重要预测因素,且不良亲子关系可以通过影响同伴交往影响青少年冒险行为。此外,在这一过程中,存在性别差异,当亲子冲突较多时,尤其应当关注男孩的同伴交往情况。  相似文献   

7.
以大二到大四475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R)及同伴提名法测量其网络成瘾情况及人际关系网络特征指标,考察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同伴影响。结果显示:(1)男生比女生更多居于同伴团体的中心位置,且与他人的“距离”更近;(2)标准化入接近中心度对个体网络成瘾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表明个体越处在人际网络中心,越不容易网络成瘾;(3)同伴团体网络成瘾对个体网络成瘾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个体人际关系网络特征对网络成瘾的同伴传染调节效应不显著,即不论个体社交地位如何,网络成瘾的同伴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由此推论,良好的同伴关系是个体网络成瘾的保护因素,网络成瘾存在同伴传染效应。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亲子关系与网络成瘾:孤独感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分层整群取样的方法,在北京市九所中学共抽取3766名中学生,要求以匿名方式填写Buchnan等人的亲子亲密度量表、雷雳等人的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和Asher等人的儿童孤独量表,考察青少年的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孤独感与网络成瘾的关系。通过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分析方法,结果发现:(1)中学生的网络成瘾率为11.2%,且男生的网络成瘾率显著高于女生的成瘾率;重点中学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率显著低于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2)中学生的亲子关系与自身的孤独感、网络成瘾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中学生的孤独感与自身的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3)父子关系不仅可以直接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程度,而且还可以通过影响青少年的孤独感进而间接地负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而母子关系只通过影响青少年的孤独感间接地负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总之,孤独感在中学生父子关系影响自身网络成瘾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母子关系影响自身网络成瘾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同伴依恋与手机成瘾的关系及其机制,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重点考察了消极情绪的中介作用以及独处能力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法,对729名初中生的同伴依恋、消极情绪、独处能力及手机成瘾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控制性别、年龄、年级、是否独生、手机使用年限后,同伴依恋对手机成瘾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消极情绪在同伴依恋与手机成瘾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3)同伴依恋对手机成瘾的直接作用及消极情绪的中介作用均会受到独处能力的调节。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从依恋理论及客体关系理论的视角理解同伴依恋与手机成瘾的内在机制,而且对引导初中生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为其心理社会功能服务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和有限自制力理论,探讨人际好奇与大学生社交网站成瘾倾向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错失恐惧的中介作用和特质自我控制的调节作用。采用方便抽样法对湖北省和河南省各一所综合性大学621名使用微信朋友圈或QQ空间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人际好奇与错失恐惧、社交网站成瘾倾向显著正相关,与特质自我控制显著负相关;错失恐惧与特质自我控制显著负相关,与社交网站成瘾倾向显著正相关;特质自我控制与社交网站成瘾倾向显著负相关;(2)错失恐惧在人际好奇与大学生社交网站成瘾倾向之间起中介作用,特质自我控制调节该中介路径的后半段。具体而言,相对于高特质自我控制的大学生,间接效应对于低特质自我控制的大学生更加显著。本研究结果揭示了人际好奇对大学生社交网站成瘾倾向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大学生社交网站成瘾的干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正念与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关系以及无聊倾向的中介作用和未来时间洞察力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法对790名大学生进行了施测。结果表明:(1)正念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无聊倾向在正念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起中介作用;(3)正念通过无聊倾向对手机成瘾倾向所起的间接效应受到未来时间洞察力的调节作用,即相较于未来时间洞察力水平高的大学生而言,该间接效应在未来时间洞察力水平低的大学生中更强。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正念如何与手机成瘾倾向相联系,以及正念与手机成瘾倾向的关系在何种条件下更强或更弱。这对于移动互联网络时代预防和干预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从北京、重庆和石家庄选取三所初中学校1038名初一到初三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探讨青少年感知的父母冲突对其网络成瘾的影响,以及青少年对父母冲突的认知评价和情绪管理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父母冲突和青少年对父母冲突的认知评价与青少年的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而青少年的情绪管理与其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2)父母冲突不仅直接影响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而且还通过青少年的冲突评价和情绪管理间接影响青少年的网络成瘾,但直接作用更为明显。(3)相比青少年的冲突评价,青少年的情绪管理起着更为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往研究表明,个体的自我分化程度会对其经验回避水平产生作用,但鲜有研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机制进行探索。本研究探讨了自我分化与大学生经验回避的关系,并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重点考察羞怯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选取南京市9所高校一至四年级共970名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对自我分化,经验回避以及羞怯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自我分化与经验回避以及羞怯显著负相关,羞怯与经验回避呈显著正相关;(2)自我分化不仅能直接预测大学生的经验回避,还能通过羞怯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经验回避;(3)羞怯的中介作用受到性别的调节,大学生自我分化对羞怯和经验回避的作用在男生和女生样本中均达到显著水平,相对于女生,该效应对男生的作用更加突出。但在大学生羞怯对经验回避的作用方面则表现出与之相反的模式,与男生相比,女生羞怯对经验回避的作用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4.
以1551名初高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主观幸福感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以及自尊及自我控制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主观幸福感与自尊、自我控制能力之间显著正相关,且均与网络成瘾显著负相关;(2)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负向影响其网络成瘾,而且还通过自尊和自我控制间接影响青少年的网络成瘾,并且间接效应更加明显;(3)在主观幸福感作用于网络成瘾的关系中,自尊及自我控制单独作用时的中介效应一般,但是当两者联合作用时中介效应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交往已成为一种新的人际交往方式,但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的人际归因倾向、网络交往动机与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关系,使用问卷法对447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发现:(1)人际关系的内外归因倾向都和网络交往动机都呈显著正相关,但只有人际关系外归因倾向和网络人际关系成瘾呈显著正相关。(2)网络交往动机在人际关系外归因倾向对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