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庆芝 《天风》1995,(3):38-39
以前的我,并不喜欢秋,因为我总感觉它太无情。它不但没有春的温暖,夏的骄炎,反而用它那无情的冷风毫不怜惜地剥去那些象征生命的绿叶,让它们悲惨地躺在冰冷的地面上,使那原本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大树,变成光秃秃的树干,毫无生机地孤立在马路上,给人增加了一种悲伤凄凉之感。我不喜欢秋,还因为我生长于农村,最怕那使人汗流满面。  相似文献   

2.
喜欢这样一句话:"生命是一条险滩,临岸徐行虽可见影,但不如风里来浪里去,感觉活鱼的拍动。"触动我的不是这些文字,而是一种感觉,甘于在俗世里保留  相似文献   

3.
偶尔从一处小区前经过,我发现在绿化带内竖立着几块卡通样式的葵花状提示牌。在每一块牌子上面都写着一句话:"别摘我,我也知道疼!"我为那些提示牌的设计叫绝,也为生长在此处的花花草草感到幸运。虽然我不知道那些受过伤的花草是否真的知道疼痛,但我却知道,每一朵被无辜采摘的花对于一棵花的生命花期来说,都是一种遗憾。  相似文献   

4.
一粒沙     
我是谁啊?每一次面对这个问题,我都胆怯而困惑。我以为我正在生命的海洋里尽情地拣拾着美丽的贝壳,我以为我正在瑰丽的天空里自由地展翅飞翔,可是,当我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再也找不到原来的感觉。  相似文献   

5.
今天又是春分了,是啊!已经到了我学佛的第三年了,闭上眼,我仿佛可以瞧见三年前那个惜懂的小头,睁开眼,时间又定定地回复到现前,自己的皈位日正值春分,因此,心里一直为这一天的特殊性而自喜。“春分”这两个字不仅富有诗意,更给人以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感觉,这种感觉,真好。我们仿佛能通过温煦的阳光来感受到大地的脉搏在弹跳,感受到和风也在欢畅自得地吐纳、呼吸。这是生命元气的悸动么?生命的年轮轰隆隆地向前转着,我总爱不由自主地回过头去看一看,看一看我的年轮上划上了什么。曾经,有位朋友送我一座烛台,是一座晶莹剔…  相似文献   

6.
生活的真相     
正曾几何时我经常好奇,不知道得了癌症会是啥感觉。想想吧,你身上带着一个正在要你命的东西,你想无忧无虑地生活,却没有意识到身体里面正在闹造反。不过我没想到自己真会得癌症,至少前二十年是这样。但是现在我体会到了,得癌症就像是身上坠了个孩子。某个周末,在身体里悄悄生长的肿瘤突然开始膨胀,让我的肚子鼓了起来。走路的时候,我感觉和怀孕时差不多,五脏六腑都在受压迫,互相挤成一团。有时候精神恍惚,觉  相似文献   

7.
生命的追问     
生命的追问勒依喧嚣纷扰的人间每一个人需要有健全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来之不易的生命需要上主的呵护。而人生观的取向须与生命意义协调。对于生命的价值、意义,大凡信仰基督的人,与那些未认识基督的人是截然不同的。我生长在教友家庭,记得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你为何生在...  相似文献   

8.
枯叶蝶     
住我的家乡大理的蝴蝶泉,有一种蝴蝶叫枯叶蝶.如果你没有经验的话,不可能发现它。从外表来看,它完全就像一张早已失去生命的枯萎的树叶,它能够很安全地在你的视线中停留,而并不为你所感觉。它的本领就是伪装和静止,它能够停在一株树干上。一动不动,整整一天。即使你知道那是一只有生命的精灵,但你却不愿意相信这也是一种生命存在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最近阿倩很古怪,她常常一个人孤零零地躲在没人的角落里发呆,和别人交往时也总是心不在焉,毫无热情,而且总是一副心事重重、闷闷不乐的样子。后来她在给我的一封求助信里这样写道:“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该么办?我感觉全世界似乎都在和我作对,每当我走过一些人听见他们有说有笑的时候,我就感觉他们是在取笑我。如果在我出去游玩的时候下雨,我就会认为是老天作祟,如果……虽然,我也知道这些想法可能不合理,但我没办法控制自己,我总感觉最不幸的事情会发生,有时候我甚至想完全与世隔绝,只有这样别人才不能伤害我,我才能彻底摆脱烦恼。”心理诊疗或…  相似文献   

10.
正"我躺下是敦煌,醒来还是敦煌。"这是挂在樊锦诗嘴边的一句话。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樊锦诗获得"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从1963年第一次"触碰"莫高窟至今,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樊锦诗都围着莫高窟转。在今年"改革先锋进校园"甘肃省专场活动中,她动情分享:"敦煌已经成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能为敦煌做事,我无怨无悔!"出生在北京,生长在上海,  相似文献   

11.
舞蹈家杨丽萍是白族人。白族人对舞蹈的感觉与生俱来,他们经常用舞蹈的形式来表达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在杨丽萍看来,“舞蹈是我抒发自身情感的一种手段”,她甚至说,“别人跳的是舞,我跳的是命。”这样的生命舞者自然不肯被个性之外的东西所束缚。  相似文献   

12.
舞蹈家杨丽萍是白族人。白族人对舞蹈的感觉与生俱来,他们经常用舞蹈的形式来表达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在杨丽萍看来,“舞蹈是我抒发自身情感的一种手段”,她甚至说,“别人跳的是舞,我跳的是命。”这样的生命舞者自然不肯被个性之外的东西所束缚。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境界"说美学是一种主体论身体美学或身体主体性文艺美学理论。其基本特点在于,审美活动、审美感受、感觉是身体主体性的一种切身性的形式时空、生命时空的"不隔""真切感"身体感感受、感觉。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和"能感之"与"能写之"就是一种身体主体性建构的体现。在主体论身体美学、或身体主体性美学的审美活动过程中,身体主体会产生一系列身体感感受、感觉:"境界"("意境""气象")"不隔""真切""工"(即"美")"爱"。因此,王国维的身体主体性美学才是"可信"而又"可爱"的生命美学。从主体论身体美学或者说身体主体性美学的学术视野上讲,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代美学,除了王国维先生的"境界"说美学以外,没有一个美学家的美学理论能够真正深入到如此深的生命境界。因此,未来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基本方向就是两个"回到"与两个"转向":回到鲍姆嘉通,回到王国维。转向"身体现象学"、转向"默会致知论"的后批判实践哲学和思维现象学。  相似文献   

14.
涂智进 《天风》2006,(18):21
耶稣说:“我来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10:10)。这是耶稣所给予我们的一个切实的应许,也是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来到这个世界的一个显著的目的。耶稣基督的到来就是要更新我们的生命,使我们活出一种有意义的生命,活出一种丰盛的生命,而不是萎缩的或萎靡不振的生命。那么,什么是“丰盛的生命”或“更丰盛的生命”呢?我认为一个丰盛的生命或更丰盛的生命,就是活泼、有能力、能造就人、能给人带来益处,并且是能够分享,并善于分享的生命。耶稣在约翰福音中的另一句话更能体现这一点,他说:“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  相似文献   

15.
一个同学曾告诉我一首名叫《生活》的诗,她说这首诗只有一个字,叫我猜是什么字。我说是“爱”。她则微笑着说是“网”。生活是一张网,而生命则是网中之鱼。感觉上很无奈,但确实很精辟地道出了些许生活的真相。  相似文献   

16.
正与恩格尔哈特先生相识,得益于范瑞平、罗秉祥及其香港同仁于2011年在香港浸会大学组织的"建构中国生命伦理学研讨会暨中美生命伦理学暑期研讨班"。恩格尔哈特先生的学者气质和学术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令人折服。期间,我作为军队学者做了《军事生命伦理探析》的发言,提出建构适合中国本土实际的军事医学伦理学的设想。对此,恩格尔哈特表示极为赞同。会后,我们彼此又进行了深入交流,感觉学术理念和学术观点颇为相近,都倡导应当基于文化差异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承受失败     
15岁那年,我遇到了生命中第一次大的失败:中考落榜。 那时第一个感觉是不能相信那是真的,接着是不愿面对,我无法想象该如何继续以后的生活。我觉得整个世界被打碎了,从前所有的欢乐和骄傲都没有了,严重的自卑使我把别人安慰和鼓励的话,当成是讥讽和嘲笑,甚至我还想过自杀。  相似文献   

18.
从1984年第一次在西南师范大学的课堂上接触美学,而今整整30年了,从1991年拜读潘知常教授的《生命美学》至今,也已24年了.可以说正是美学,尤其是在生命美学的烛照下,我由一个只能讲解普通语文的中学老师到可以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艺术概论、文化批评、美学原理的大学教授,由一个美学爱好者成为了美学研究者,其间的坎坷曲折,个中的酸甜苦辣,真可谓一言难尽啊.深感庆幸的是,在我生命的最美好年华,遇上了美学,遇上了赋予我生命意义的生命美学.  相似文献   

19.
基督教伦理和自愿安乐死的合法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正在被考虑的安乐死是哪种类型我希望被讨论的自愿安乐死是指当人处于末期疾病的最后阶段时 ,需要医学帮助来终止他或她自己的生命。我正在考虑像荷兰那样的法律框架。在荷兰 ,在大量的既定条件下 ,医生同意自愿安乐死的请求而没有法律或职业的危险施加于他们。第一个条件是病人必须有持久自由决定的清楚和确定的证据 ,从而对病人结束他或她的生命的意愿没有任何质疑。第二个条件是病人的决定必须是在与医生充分讨论并了解相关所有事实后 ,做出的一个明智的决定。第三是病人必须是面临着不可逆转、不断持续和不堪忍受的痛苦。最后 ,从病…  相似文献   

20.
民族生命的命脉就是内在于其中的文化生命。一个成熟的民族心灵,能够在她的文化生命历程中,通过观念的自抉、自觉地领悟、实现由诸观念互相交织、融合而成的"超感觉"价值,而转现为一民族中的"精神性的存有",或简称为"精神"[1]。考印度文化,以外来雅利安文明为主体,融合原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