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秀兴  金微 《天风》2007,(6):22
尊敬的编辑同工:你们好!我是信主不久的信徒,平时在看圣经和听道时,对我启迪很大,但也有不懂的地方。去年在一次培灵会上,有一位传道人在讲道时说:“对神要感恩,生了病也要感恩,即使病得十分严重,而且很痛,甚至痛得厉害,也要感恩,因为病人还没有死,所以才知道痛……”我不明白他讲的是什么道,难道一个信徒生了重病,且痛得生不如死的时刻,还要感谢未死才知痛之恩?为什么不求主赦罪治病?为了做个明明白白的基督徒,故写信请求帮助解答,谢谢!  相似文献   

2.
耶稣呼喊说:“信我的,不是信我,而是信那派遣我来的;看见我的,也就是 看见那派遣我来的。我身为光明,来到了世界上,使凡信我的,不留在黑暗中。  相似文献   

3.
生命的活水     
王德飞 《天风》2010,(2):40-41
我受洗时间不长,在基督里算是一个新兵。我成为基督徒后,一些同事、朋友都很惊讶,觉得不可理解。不过也难怪,因为连我自己有时也感到不可思议——这就是我吗?我怎么会信耶稣呢?因为我曾经是一个多么顽梗不化的人,以为信耶稣就是迷信,而迷信就是无知。  相似文献   

4.
今天讲修行的四个层次:信、解、行、证。信是起点,证是终‘久,只有具备一个良好的起点,才能有一个圆满的终点。信,信什么呢?我曾经在《生活禅开题》上讲过,信就是要信三宝、信因果、信般苦、信解脱,能够具备这四个方面的信,就是一个正信的佛教徒。不过信本身也有几个层次。一般讲“信仰”,这是信的第一步。因信而仰慕佛法僧三宝、仰慕佛法的真理、仰慕修行的可贵,这些都应该在信仰的阶段完成,否则,信仰就很难深入。信仰以后要信赖。我们既然对三宝产生了信仰,就应该在信仰的基础上以三宝为依靠、为依赖,这不是说就尽躺在三宝…  相似文献   

5.
谢黎明 《天风》2014,(10):32-32
孩子,我在千万人中拣选你,为的是让你信我并跟随我.知道你在这条路上会经历很多很多,所以,孩子,听我说.孩子,听我说:你要坚固你的信心,并相互代求,务要谨守、警醒,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孩子,我不希望你是其中的那一个.孩子,听我说:不要看自己比别人强,要多看自己的短处,才能成长进步.你要学会宽容,忍让,要有爱心.我已在地上给你做了榜样,你也应照着做.我赐给你一条新命令,就是要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因为你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  相似文献   

6.
爱的成长     
荆立志 《天风》2007,(12):13
那时的我深知在我的全新生活中,必须要有的就是爱,但却不知道在自己心灵中沉睡的正是爱的源泉。我出生在一个农村的基督徒家庭。记得很小的时候,亲人总教我唱这么一首儿歌“小朋友啊,快来信主吧,主为你我钉在十字架,担当你我罪,领人归天家,只要信他,什么也不怕。”就这样,主耶稣基督爱的种子深深地埋在了我幼小心灵的沃土之中。  相似文献   

7.
认识福音     
李成义 《天风》2007,(16):30-31
"福音"一词是教会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新约圣经中共出现过120多次,就是刚才所读的7节经文中也提到6次之多。我们不仅要听福音,信福音,也要传福音,让更多的人听到,并接受福音。那么福音到底是什么呢?只有真正认识福音,信福音才不至于信偏,传福音也不至于传错。顾名思义,"福音"在希腊原文的意思也就是"好  相似文献   

8.
包智敏 《天风》2010,(12):I0018-I0021
阅读,就是与一些智慧的人交谈。属灵书刊也是信纯灵命长进的阶梯。牧者要懂得用书刊牧养信纯。  相似文献   

9.
倪光道 《天风》2004,(6):26-26
我们所信的神是永生的神,耶稣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主所应许我们的就是永生,所以彼得说:"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使徒信经》也明明宣告:"我信永生。"因此我们信主的人必须明白永生之道。先来思考两组经文。 第一组经文:"我将这些话写给你们信奉神儿子之名的人,要叫你们知道自己有永生。"(约壹5:13)"神哪,求你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诗139:23-24)"你要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持定永生。"(提前6:12)  相似文献   

10.
赵皎钦 《天风》2003,(4):61-61
笔者于去年12月末的一天早晨到农贸市场买菜时,看到一卖鲜姜的摊位上按堆卖,上前问业主“多少钱一堆”? “五毛钱”,我不由自主地说:“这么多,真便宜。”突然在我前面的一位老妇回过头来对我说:“你信耶稣吧,”我立刻亲切地告诉她:“我就是基督徒。”她高兴地喊了一声:“哈里路亚!”转过头去又向业主说:“你也信耶稣吧。”老汉很尴尬地随口应合“我信,我信”。同时,  相似文献   

11.
柳松 《天风》2017,(7):42-43
《马太福音》11章12节说:“从施洗约翰的时候到如今,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努力的人就得着了。”一些弟兄姊妹对此存有疑问:我们不是因信称义吗?不是凭着信心就得救,可以进入天国吗?救恩不是上帝白白的恩典,不需要人为努力,人也没办法靠努力得到救恩吗?面对信徒的疑问,我曾经从称义和成圣两个方面来解释,一个人因信被称义,但还要经过成圣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宗教工作者,经过反复学习《宗教事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我感到《,条例》充分体现了自由原则、平等原则、效率原则与和谐原则。一、自由原则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是一项基本的公民权利,公民是否享有这一权利,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条例》包含和保护了两种自由——信仰的自由(良心自由)和活动的自由(正常的宗教活动)。(一)是信仰自由,也就是观念、思想上的自由,就是随心所想。就是可以信也可以不信,可以信这个也可以信那个,可以过去信现在不信,也可以过去不信现在信。这是最大的自由,是不受外部任何束缚和限制的自…  相似文献   

13.
信仰就是赞同地思考———奥古斯丁论信仰●张荣作为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奥古斯丁,他首先指出,信仰是人类通往上帝之路的起点,也是人类理解的向导。在《论自由意志》一书中他说:“我们为何要作恶的问题曾使我苦恼,……上帝要帮助我们,并使我们了解我们所信的,我们也...  相似文献   

14.
渊声 《天风》2010,(11):63-63
<正>问:我信主已经多年,有一事想请教,即是否要奉献十分之一的问题。我听了不少道,传道人对此也有不同说法,有人说那是旧约的规矩,新约信徒只要尽心尽力就好。也有人说,"十一"奉献是神一贯之要求,不足"十一"就是对神之物的偷窃!请问,哪一种说法更合真理?此外,这"十一"奉献款可以由我支配吗?还  相似文献   

15.
天风信箱     
《天风》2006,(20)
《天风》编辑部老师:你们好!我是一个徘徊在信神与不信神界线上的迷茫者。也许信与不信就在那一念之差,但说实话我想信,却实在信不起来。我现在处于困境中,也许一不留神就会走向歧路。我多么希望自己走上一条爱人之路……哦,对了,我们附近的基督徒给我祷告,她们真好,可我就是信不起来。  相似文献   

16.
学医感想     
赵庆芬 《天风》1994,(11):39-39
我奉献来读神学,希望将来为主传福音,引人信耶稣。但神学班开设了医学课,当地医院的专家医生在假期给我们讲了200多个课时,平时每周又学习两个课时,课余时间到“仁爱诊所”实习,两个月后,我已能熟练地操作各种注射(包括输液)等技术。 神学班为什么要开医学课呢?有许多人产生疑问。圣经中记载耶稣在世传道,还医治人各种疾病(太8:7)。写《使徒行传》和《路加福音》  相似文献   

17.
学生:前两次您们谈了对超常现象问题和宗教问题的认识,认为世界上根本没有超自然力存在,对超常现象的声称一定要求有实在的经得起检验的事实;宗教不过是历史阶段的产物,把灵魂托付给谁一定要理智,人生道路只可“摸着石头过河”,不可指望“仙人指路”。我觉得都有一定道理,可是为什么历史上那么多的名人、科学家都要信教,连科学巨人牛顿也是虔诚的清教徒,包括爱因斯坦也信教、信上帝,还有很多科学家都是基督教徒,难道他们不理智吗?秋实:你的问题很好,很多人都有这方面的疑问,认为既然科学家是搞科学研究的,那他就应该相信确实存在的事实,不该…  相似文献   

18.
学佛的过程是“信、解、行、证”。学佛的首要大事,就是要有“正信”。“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有了正信,才能有正解;有了正解,才能有正行;有了正行,才能有正证。信、解、行、证,四满成佛,也可以说,“信满成佛”。因为正信是正解、正行、正证的一个总因。所以佛教常说“信为道源功德母”。佛教讲的信,不仅是  相似文献   

19.
欢笑     
史牧 《天风》2001,(12):52-53
有些老朋友对我说:“你们信耶稣上帝的人在平日生活中常常很会笑的,看上去一定心里充满了欢喜快乐,这大概就是信仰的力量吧?”闻言,我笑答:“是吗?嘻,真是这样吗?”有位说下去:“有一回我问那位同事,难道你生活中没有烦恼的事情困扰你?她收起笑容严肃地说:不,人嘛,免不了要苦恼伤心,老实告诉你,我也会哭,  相似文献   

20.
<正>基督徒需要"正"气来活出生命的色彩,这种正气是要我们常常抬头望天知"天气",殷勤服侍接"地气",作光作盐聚"人气",当"天气"、"地气"、"人气"一以贯之时,我们的生命就是基督荣耀的见证。一、行事为人知"天气"信了耶稣之后,我们的生命将因此改变,心思意念也要更新,如同保罗说的"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参加2:20)。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