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人如果赚的钱比你多10倍,而在工作上花的时间又不比你多,那么他一定是做了与你大不相同的事。人们所拥有最伟大的事物,就是自由。钱财能带来自由。人们过分忙碌于应付生活,而无法停下来思索如何解决他们的金钱问题。大多数人甚至无法花1小时的时间来想想他们应如何致富,以及他们为何从来不这么做。  相似文献   

2.
范爱侍 《天风》2004,(1):32-32
神并不反对他的儿女拥有财宝以及加增财宝,而是告诫我们,不要把它放在心上。 钱财是有用的东西。谁也不应妄加菲薄。但它往往又成为有害的东西,这是为什么?说句公道话:问题不在于钱财的本身,而在于钱财拥有者怎样对待它。那么,钱财在人生中应放在什么地位呢? 我同意一些智者的看法:钱财应是人的仆人,而非人的主人。当钱财是仆人时,它是好仆人,但当它反客为主时,它则是恶仆人!换句话说,只能人主宰钱财,不能让钱财主宰人!  相似文献   

3.
母慈子孝     
刘蕾 《天风》2002,(2):15-15
申命记5章16节是我们熟悉的一段经文:“当照耶和华你上帝所吩咐你的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并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诫命人人都当遵守,然而现在不少人却违背了这条带应许的诫命,不讨神的喜欢。当今社会经济文化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而道德并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不法之事时常发生,甚至有人将自己的亲身父母驱之于门外。是他们无力赡养老人吗?不是,他们之中不乏富有者,是  相似文献   

4.
郑汝榕 《天风》2005,(2):44-45
"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与神,在地上平安归与他所喜悦的人。" 每个人蒙恩的经历也许不尽相同,但信靠神的人却都是有福了。每个神的儿女都会如数家珍般地将神对他的恩典或说与别人听或珍藏在心中。 十几年前,神以他奇妙的爱拯救了我,我为自己感到羞愧,又为自己感到庆幸,主耶稣在我身上显出了他的莫大的能力和慈爱。 以前,我的脾气很急躁,往往片面性地看待问题处理事物,常常使自己和家人都很不愉快。为此,母亲说:"你还是去教堂信上帝  相似文献   

5.
一、儿女是主所托付给我们的产业,要靠主恩典,忠心地照料。 蒙主怜悯,我一生下来,妈妈就把我抱到主面前:“主啊,求你使我儿爱你更深,比我们夫妻更爱你,我不求他们世上亨通,只望他们一生爱主。”长大  相似文献   

6.
《墨子·鲁问篇》载:“鲁君谓子墨子曰:我有二子,一人者好学,一人者好分人财,孰以为太子而可?子墨子曰:未可知也,或所为赏、与(誉)为是也。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蛊,非爱之也。吾愿主君之合其志功而观焉。”(鲁国的君问墨子说: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喜欢读书,一个喜欢把自己的钱财分给别人。你看哪一个可以为太子?墨子说:这也很难确定,他们也许是为了赏赐和名誉而这样做  相似文献   

7.
译海拾贝     
<正>马宝成译生活不会赐予我们所爱的一切;但是,知足会给予我们全部的生活;往往,幸福需求的不是钱财;幸福需要的只是一份喜悦。有些人,他们犹如明灯,用他们高尚的思想、美好的话语、善意的微笑照耀着周围的人们;美丽不是你拥有一张漂亮的脸蛋,而是你拥有聪明的智慧,善良的心灵,纯洁的灵魂。那里有人抱怨,因为玫瑰上有刺;这里有人开心,因为刺上有玫瑰。——纪伯伦冯福江译无品德则无美丽,无论穿着再华丽!  相似文献   

8.
曾庆云 《天风》1994,(4):30-31
世间人对钱财的贪恋,已到“欲心难厌如溪壑”的程度。贪财的人“陷在迷惑、落在网罗”,“沉在败坏和灭亡中”,“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给社会带来多少触目惊心的犯罪腐败:贪污、受贿、出卖色相肉体、抢劫害命……神的儿女——基督徒该建立什么样的金钱观?主在圣经中是如何教导我们的?  相似文献   

9.
倪光道 《天风》2007,(4):2-4
我们也要知道,有人在试探中不能得胜,并不是试探过重,而是自己太软弱——“你当倚靠耶和华而行善,住在地上,以他的信实为粮。”圣经告诉我们,灵粮有好多种:耶稣是我们生命的粮,神的话是我们的灵粮,神允许我们所经历的艰难也是灵粮(赛30∶20-21),今天所读的经文  相似文献   

10.
向福证 《天风》2004,(7):52-53
"我儿,你不可轻看耶和华的管教,也不可厌烦他的责备。因为耶和华所爱的,他必责备,正如父亲责备所喜爱的儿子。"(箴3:11-12) 通常,责备总是双向的。一方是"责备的人"--发出指责的父母;另一方是"被责备的人"--需要接受指责的孩子。我们在读箴言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双方所应有的正确心态。 被责备的人--儿女通常会厌烦被人管教。箴言教导做儿女的,不要有抵触的倾向。事实上儿女这种负面的情绪是真实的。这里没有贬低或轻视儿女的意味。而是提醒做儿女的,不可  相似文献   

11.
以色列民族有一个优良的信仰传统,即是家庭的信仰教育和信仰生活。 上帝教导以色列人的圣经说:“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上帝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上帝。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申6:4—7)日后,当他们的儿女问及上帝颁布的律法的意思时,作父亲的有责任把上帝怎样带领他们的祖先出埃及的经过,给他们详细地加以解释(参申6:20—25),以色列民  相似文献   

12.
灵花一束     
《天风》2016,(5)
正追汞太多你就忙,期望太高你就累,心胸太窄你就气,担心太多你就愁,事务太多你就烦。能减即多余,舍己靠主近。你的人生路会走得更好些。天父上帝不会忘记你,你就不要放弃你自己。有人以钱财为坚城,以权势为高墙。可世上哪有攻不破的城,哪有不倒塌的墙?上帝才是坚不可摧的高台,他才是人的千古保障。  相似文献   

13.
渊声 《天风》2018,(12):52-52
问:可能是因为习惯了双方父母的悉心照顾,我们年轻人不太懂得应该如何去照顾父母,尽管我们知道应当孝敬父母,但做起来确实也不容易。请问,我们当如何尽孝?答:张怡姊妹,你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现在的年轻一代,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是父母悉心关怀照顾,孩子集宠爱于一身,都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不太会注意到如何去照顾、关怀父母。所以我的建议是:1.尽量抽时陪伴:现在很多父母缺乏的已经不是物质,更多的是精神或心灵方面的需要。随着岁月的流逝,父母真的老了,他们最害怕的就是孤独,最需要的就是有人陪伴。而这一点却恰恰是儿女们最难做到的。许多子女都与父母分居两地,要陪伴父母谈何容易?因此,儿女要想尽办法抽出时间“常回家看看”,让父母孤单的感觉少一点!特别是父母的年纪越来越大,生命有限,你浪费一天其实就少一天了!  相似文献   

14.
中国IT业从业人员非技能胜任素质测评系统的研发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璨  金悦  吴雷  张敏强  张文怡 《心理科学》2008,31(1):222-226
具备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在不同岗位上工作,有人成功,有人未获成功?非技能胜任素质应当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本项研究以心理学研究和人才测评相结合的方法,对IT业从业人员的非技能胜任素质做了深入的研究,构建了IT业四类关键岗位——管理类、销售类、技术支持类、研发类的非技能胜任素质模型,并探索各胜任素质特征与工作绩效的关系,为IT业内各类岗位人才选拔、评价和培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以及人职匹配的操作模型。  相似文献   

15.
你属于哪种思维类型?通过这个测验可以使你了解你的思维方式,以及如何对待那些以不同方式处理问题的人虽然思维是不可见的活动,但我们可以意识到它在我们自己的心理中进行。当别人解决问题和作出决定时,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思维的产物。我们看不到的是人们心理活动中以不同的方式运转的思维机制。比如两个人都打算买一  相似文献   

16.
今天,在这方空间中集结的军旅画家,我们可以把他们的身份界定为两类:第一类:他们是职业军人,现下依然是军旅职业画家;第二类:他们曾经是职业军人,现下已告别了军人的身份,而是社会职业画家.也就是说,无论他们现下是军旅职业画家还是社会职业画家,他们都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前后不同的历史时期铸炼过自己的人格和气魄[1],因此,无论怎样,他们始终是军人与画家,他们永远是军旅画家.  相似文献   

17.
别在意     
正人与人之间,可以近,也可以远;情与情之间,可以浓,也可以淡;事与事之间,可以繁,也可以简;不要苛求别人都对自己好,不要苛求别人都对自己不计较。生活中,总会有人对你说三道四,总会有人对你指手画脚。学会不在意,约束好自己,把该做的事做好,把该走的路走好,保持善良,做到真诚,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其他一切随意就好!佛说:与你无缘的人,你与他说话再多也是废话。与你有缘的人,你的存在就能惊醒他所有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正"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抑或是亲情,都需要去照顾对方的感受,更需要去尊重。千万别仗着关系好,就对着他们毫无顾忌地撒野,肆无忌惮地蹂躏。因为你要明白,与你亲近的人,不是为了找虐而来的。"当我在网上看到这段话时,觉得这话很在理。于是,我把这段话复制下来,分享到了自己的微信圈。理所当然的,有人点赞,有人评论。有人说:伤害最深的,往往是最亲的;有人说:我们总把最坏的脾气留给了最亲的人……我相信,  相似文献   

19.
贵人     
年近耳顺,阅世渐广,积多年人生经验,我很认同这句话:要想成功,自己得行,得有人说你行,说你行的人自己得行。这个人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贵人。好莱坞流行一句话:成功与否不在于你是谁,而在于你认识谁。那个人就是贵人,咱就先  相似文献   

20.
在天才中,不乏特别孤僻或心理异常的人。他们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在完成了他们的伟大事业之后才得病的;一类是在患病过程中进行他们的创造活动的;而第三类则是大多数,严格说来他们不属于精神病,而是属于轻微情绪失调,或患有神经症,常表现出古怪异常的性格。第三类人在气质上的共同特征是敏感与焦虑。这种气质特征既使他们在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成就,也使他们在精神生活中易受环境与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