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知觉类别学习是一种人类对知觉刺激进行分类、习得类别的过程, 反馈是进行知觉类别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研究者通过操纵反馈的不同特征, 如反馈延迟(即时、延迟)、反馈性质(积极、消极)、反馈类型(丰富、简单)等, 对反馈如何影响知觉类别学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并试图从神经生理学方面给出合理的解释。但是目前反馈对知觉类别学习影响的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 特别在反馈延迟时间的细化、延迟反馈时间临界点、无关因素掩蔽、反馈试次等影响方面的研究较少涉及, 现有的反馈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动物社会依恋的神经生物学研究基础上,研究者对人类依恋的神经生理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一致的结论是无论婴儿还是成人,不安全依恋个体的心率、皮质醇水平高于安全依恋的个体。而在依恋系统激活时婴儿和成人的脑电活动和大脑的功能定位研究却发现了不一致:较之安全依恋婴儿,不安全依恋婴儿的左侧前额大脑区域显示了较少的活动;成人依恋类型的脑机制研究并无定论。所有这些研究多为相关研究,今后有待于在神经生物水平上对依恋的基本理论问题如内部工作模式的意识和无意识性、母婴依恋与成人依恋的关系(特别是一般依恋表征和特殊依恋表征)以及母婴依恋对婴幼儿大脑发育的影响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大脑的重要功能之一——记忆。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生理)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经典心理学一般地把记忆分为三种系统或三个阶段,即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用现代信息加工的观点解释记忆,则可描述成:对输入信息的编码,整合和储存,以后在一定条件下提取的过程。而记忆的关键在于信息的储存.记忆的结构基础不久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舍别尔教授,应用新的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人脑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人脑是由5000多万种细胞构成的,细胞总数约为1000亿个。而与输入信息的编  相似文献   

4.
气质的生理机制问题,是心理学中长期探究的最重要而又最复杂的问题之一,从希波克利特的体液说,到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轮廓,古今中外有着各种各样的理论和假说,他们虽各有其独到的参考价质,但仍很不完善,当前心理学界正对这个古老而常新的课题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很多创造性活动都在一定程度的应激状态下完成,探讨应激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焦点。本文从神经内分泌的新视角,梳理了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在应激影响创造性认知加工过程中的内在神经调节机制,力图揭示应激如何通过神经递质调节大脑神经反应进而对创造力产生影响。未来研究应该综合运用多模态手段,继续探索HPA轴在应激影响创造力中的中介作用机制,并从神经内分泌系统动态平衡机制的视角构建神经科学分子水平-脑网络-行为的综合框架。  相似文献   

6.
张宁  张雨青  吴坎坎 《心理科学》2011,34(5):1137-1143
信任是建立在对他人的意向或行为的积极预期基础上而敢于托付(愿意承受风险)的一种心理状态。心理学家以及组织管理学家通过对信任发展的研究提出了信任发展的二元互动模型、理性选择模型、动机归因模型和可信赖程度--合作双螺旋模型。背叛行为会对信任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带来永久性的伤害。已有的关于信任的神经生理机制的研究表明:人们所表现出的信任行为与其催产素水平密切相关,而且信任与背纹状体、前脑岛以及处理奖赏信息相关的脑区--伏隔核、尾状核、腹内侧额叶/前额脑区底部和侧前扣带皮层--的活动相关联。尽管目前关于信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要解开信任的心理机制及其神经生理机制之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创伤后心理复原的生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复原是个体在经历对生命具有威胁的事件或严重的创伤后仍然能回复到良好适应状况的现象。对心理复原生理机制的研究存在两种研究取向:或从个人能力的角度,或从发展结果的角度。创伤记忆的抑制、大脑的可塑性、神经生物的调节以及基因、气质、情绪调节、认知过程、早期经验等保护因子的影响机制是研究的主要内容。文章最后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龍叔修  刘范 《心理学报》1959,4(4):27-38
在解放前的三十年中曾先后在七八个高等学校中設置了心理学系。在这些心理学系中一般都开出了普通心理学和实驗心理学等課程,并建立了心理学实驗室。 当时,关于心理过程問題,曾結合教育心理进行过一些学习和記忆的实驗研究,其他心理过程的实驗研究則为数很少。解放前国內所发表的关于心理过程的文献大部分限于欧美各国心理学研究的介紹。  相似文献   

9.
行为抑制指儿童不愿意接近陌生刺激,并带有害羞、恐惧和焦虑等消极情绪的气质类型,具有中等程度的稳定性和特定生理基础,对儿童日后情绪和行为发展具有较大影响。与非行为抑制个体相比,在特定的刺激条件下,行为抑制个体的杏仁核、纹状体和右前额区域的激活水平可能较高,心率和可的松水平也倾向于较高。目前,研究者已结合行为和生理学方法来探讨行为抑制的生理机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触觉是个体探知外部世界的重要感觉通道,其情绪功能在维系社会联结、促进人际沟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触觉的情绪功能一方面表现为通过触觉动作本身直接传递情绪信息,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增强注意和锐化社会评价的方式促进个体对跨通道情绪信息的加工。神经生理学研究发现,触觉情绪信息由无髓鞘C纤维介导,经脊髓丘脑束通路投射于岛叶(头面部触觉情绪信息的传导路径尚不明确),并在杏仁核、内侧前额叶、后颞上沟等"社会脑"网络的核心区域被精细加工。未来还应对触觉情绪的人际依赖性、文化独特性、操作标准化,及其在神经水平上与感觉-辨识系统间的关联性与独立性做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1.
恐惧消退是指反复呈现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 CS)而不匹配无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 US),从而消除个体已有的恐惧反应。应激激素,如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和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可通过影响腹内侧前额叶、杏仁核和海马等与消退学习有关的神经回路的活动,调节恐惧消退学习效果。NE和GCs对恐惧消退学习的调节作用受激素水平与激素用药时间的影响,且其调节效果存在性别差异。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索应激激素如何影响恐惧消退学习效果,并思考如何利用其影响效果促进暴露疗法疗效。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梳理国内外有关外侧缰核作用于抑郁神经生理机制的研究成果,以期为今后抑郁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首先,阐明了外侧缰核的过度兴奋会加强对下游奖赏中心单胺能脑区的抑制从而诱发抑郁的内在通路。然后,进一步论述了介导外侧缰核过度兴奋的分子机制。最后,未来要重点以人类为被试,采用纵向设计,加强外侧缰核对抑郁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其性别差异的研究,同时考察遗传基因和环境在其间的调控效应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自恋作为一种人格特质, 核心特征是具有夸张和膨胀的自我观点。当前研究将自恋型人格与不同的自我特征相联系, 这些特征包括了夸张性、崇拜的需要、自我中心和高自尊、情感共情缺乏和述情障碍, 研究表明自恋的夸张性和崇拜需要源自扭曲的自我观点和自我提升。当前研究发现额中回、内侧前额叶皮层、眶额叶皮层、揳前叶和前脑岛与自我提升和自我评估有关。前脑岛、右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和右侧后扣带回皮层与共情缺失有关。未来研究应注重将遗传学、电生理学、生物化学、脑成像等技术的结合, 构建自恋型人格形成的神经生理模型。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睡眠拖延行为是健康行为拖延领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可概括为在没有外部原因阻碍的情况下,仍无法在预定时间上床睡觉的现象。目前的研究认为睡眠拖延行为是导致普通人群睡眠不足的重要原因,睡前日常活动及沉浸式活动常常诱导其发生,探讨其背后机制主要涉及自我调节和生物节律两大因素。利用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可尝试解析睡眠拖延行为的发生过程。未来研究可从其神经机制探讨及预防和干预措施等方面尝试展开。  相似文献   

15.
产后抑郁是产后时期出现的抑郁症状,对女性及其后代甚至家人都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产后抑郁稳定的预测因素是遗传基因、依恋风格、童年负性生活经历和激素水平的变化;涉及的脑区和神经网络集中在前额叶皮层、扣带回、杏仁核和海马等脑区及相应神经网络。未来应在探索综合的预测模型、男性伴侣的对照试验和基于大脑可塑性特征的干预模式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Posner和Petersen把注意系统分为警觉、定向和执行控制三个网络。注意网络测验及其变式是研究注意网络间关系的主要工具。生物化学、神经影像和行为研究从神经递质广泛调节、脑功能区共享、注意资源竞争和认知策略调节的角度证明了三个注意网络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有机统一的关系。测量信度低、定义模糊成为注意网络及其关系的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将来的研究需要改进测量工具, 并考虑注意网络的子成分对网络间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尽管“限制解除”作为一种顿悟问题解决的关键途径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被德国心理学者Knoblich及其同事提出, 但学界对于“限制解除”所包含的信息加工程序、阶段以及相应的脑认知过程却并未有进一步的探讨和细化。本文从“限制解除”的理论角度出发, 以答案提示催化的“诱发式”字谜解决顿悟为例, 首次提出了一个关于“诱发式”限制解除过程的信息加工阶段初步构想。该构想认为:顿悟问题解决中的“诱发式”限制解除过程包含3个不同的信息加工阶段。第一阶段是以早期注意参与为特征的冲突信息的预警或预处理过程; 第二阶段是以新旧思路交替为特征的关键限制解除过程, 鉴于这个过程以基本问题表征空间的拓展为特征, 因此我们推测右脑的活动很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 第三阶段是以自上而下的控制加工为特征的重新整合过程。脑电研究数据部分地支持了本研究的假设, 发现了上述第一阶段在脑电变化上体现为顿悟性限制解除所伴随的N100/P200复合体; 第二阶段体现为P300在300~400 ms的时间窗内的地形图分布及差异波; 而第三阶段则体现为N400在400~800 ms内的变化。脑电结果还证实:在第二阶段也就是限制解除的关键阶段, 右脑的活动明显强于左脑, 提示基本问题空间的拓展可能更多地依赖于右脑, 而在第三阶段也就是信息的重新整合阶段则表现出相反的半球偏侧化倾向。上述发现有可能为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顿悟中“限制解除”的脑认知机理提供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人类迅速高效识别语音情绪变化的神经生理机制仍是一个未解之谜。本研究试图通过对被试内隐加工语音情绪变化的即时脑电数据做时域和频域分析, 揭示语音情绪变化加工的神经生理机制。结果发现语音情绪变化诱发N2/P3复合成分, theta频段能量增加和试次间相位相干系数(ITC)增大, beta频段能量降低和ITC增大。这些神经生理指标受情绪变化模式的调节, 情绪变化越激烈, 诱发N2/P3复合成分的潜伏期越早, theta能量和相位变化更强烈。这些结果说明语音情绪变化加工是一个变化检测与整合的过程, 该过程主要由theta和beta频段能量和试次间相位的变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白鼠和人类都对情绪唤醒的经历有更好的记忆。情绪唤醒影响记忆巩固的神经生理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a)情绪唤醒或急性应激,会引发个体内部应激激素的释放,从而增强其记忆巩固过程。(b1)杏仁核的激活对情绪唤醒影响记忆巩固过程十分重要,杏仁核内部去甲肾上腺素(NE)的释放影响记忆巩固过程。(b2)杏仁核投射到负责不同类型记忆加工的脑区,如海马和皮层,从而影响记忆。(c)应激激素影响记忆巩固的过程中,杏仁核内NE的激活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综上,情绪唤醒影响记忆巩固的过程,涉及到激素调节、神经调节及二者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情绪生理机制研究的外周与中枢神经系统整合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明人类情绪的生理机制是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以往研究倾向于分别考察情绪的外周反应模式和脑机制。近年来,随着情绪电生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许多研究者从外周与中枢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角度,提出了一些解释情绪生理机制的整合模型。其中,以情绪环路模型和神经内脏整合模型为典型代表。前者强调由外周到中枢的自下而上的加工方式,试图说明情绪经验形成的机制;后者则采取由中枢到外周的自上而下的加工方式,试图阐明情绪调控的机制。今后的研究有必要借鉴这两个模型,并结合近期有关情绪信息加工神经机制的新成果,以便构建能够更为全面解释人类情绪的生理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