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简(1411-1226)字敬仲,世称慈湖先生。《四库全书总目·慈湖遗书提要》称:金溪之学,以简为大宗。慈湖先生终生致力于成圣成贤,一直积极宣传圣贤理论。通过他的描述,我们可以去接近古代圣贤:一方面从内部进入圣贤的精神世界,考察圣贤的意识深度和意识广度;另一方面从外部观察圣贤的行为举止。当我们  相似文献   

2.
佛言祖语     
《法音》1990,(1)
学道一要真为生死,二要具足刚骨,三要开见识.无真实为生死心,饶你有志气力量,只作世间豪杰,断不能为出世圣贤.无真实刚骨,饶你要出生死,决被情欲牵,熟境迷,利名移夺,魔患埋没去.无真正见识,饶你怖生死,勇猛直前,必被邪师恶友引诱,  相似文献   

3.
正人一生都是坎坷的悲苦的,试想有几个不是这样呢?我做人的原则一是善良二是宽厚,做事原则一是自信二是坚持。以后恐怕还是这样,有老话讲:圣贤庸行,大人小心。圣贤和大人如此,我能怎样呢?时间真快呀,人的一生干不了几件事,以后只要能以自己想写的东西去写,努  相似文献   

4.
残本《永乐大典》辑录了《圣贤图像赞》和《庙学典礼本末》两书中的16幅圣贤肖像插图,前者插图摹自杭州孔庙石刻,后者插图成书于元末,应是孔庙中先儒造像的底本或摹本。两书中圣贤插图严肃雅正,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明清时期《圣贤像赞》、《历代古人像赞》、《圣庙祀典图考》等圣贤肖像书籍中人物基本造型的来源。  相似文献   

5.
李白感叹“古来圣贤皆寂寞”,其实寂寞并非圣贤们才会有,只是圣贤们喜欢自命不几,常常过高的估价自己,所以寂寞就格外多一些。  相似文献   

6.
思维体操     
莎士比亚说:“适当的疑惑被称为智者的火炬,同时是搜查恶流底蕴的明灯。”以“适当的疑惑”作导引,开动脑筋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实际上是做一种启智思维体操。多做这样的思维体操,能把我们的思维训练得更加灵活敏捷,我们不妨常常自己考考自己。下面就是一些“适当的疑惑”(后面附参考答案)。  相似文献   

7.
一、缘起道宣律师《四分律行事钞》云:“夫三宝所以隆安,九道所以师训,诸行之归凭,圣贤之依止者,必宗于戒。”时至今日,去圣时遥,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为挽回世道人心,续佛命脉,令正法久住,  相似文献   

8.
正拔去名根,融去客气《菜根谭》是一部明心宝典,出自明朝万历年间,千里迢迢,由智者接力传递到今天。得菜根,百事可为,苦尽甘来,是圣贤的指点。受此训耳濡目染,对于正心修身,养性育德,定会大有助益。"拔去名根,融去客气"是文中的名句经典。意思是:人生的负累,完全是由于名利观念。有的人,即使暂时放下权贵,隐  相似文献   

9.
刘强强 《哲学动态》2022,(7):78-84+128
“圣贤气象”为儒者的有机生命在日常生活中呈现于他者的意象,是感性与理性、生命与形式的统一,具有着整体性、时机性与主体间性的特征。以德性为主,知识、思想、经验、性格、气质等要素均参与到“圣贤气象”的主体生成之中。尽管宋代理学存在着“理性压倒感性”的倾向,但“圣贤气象”的根源并不在于此,而在于两者之间所形成的动态和谐关系。于宋儒而言,“圣贤气象”是具身化的道之显现,具有感性的美感并不断呼唤着他者的感知,成为了儒家经典诠释的重点和儒家示范伦理得以维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群书治要》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精粹集成,其中贯穿着中国传统的"治道"思想,体现了儒家圣贤政治的逻辑规律.本文在研究中国传统"治道"双重含义的基础上,将儒家政治的特征概括为圣贤政治,并提出儒家圣贤政治的逻辑体系是以道为体,以仁政为相,以"修身为本","教学为先","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为径,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相似文献   

11.
环顾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形形色色的生物以及不同种族的人类以不同的方式生存在这颗蓝色的星球上。由于人类生活环境的不同、所处区域国度的不同,其生活的观念和方式也就各不相同,于是人类就用各自的不同生活方式创造出了许多光辉灿烂的不同文化。宗教文化也是如此。纵观人类发展史,古希腊有亚里士多德,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孟,阿拉伯半岛自古多圣贤,曾有阿丹、努哈、伊卜拉欣、穆萨、尔萨、穆罕默德等很多的圣贤。数千年来,这些圣贤所倡导传播的不同思想焕发出的智慧光芒,给人类的生活以各种不同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奥运火炬的起源是来自希腊神话,传说是普罗米修斯从天界取得了火种送至人间的。而奥林匹克火炬接力跑起源于古雅典时百九祭月活动中的一种宗教仪式。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胡瑗与王弼、程颐一道被视为易学发展史上义理易学的三个典型代表,而他所承继的汉代象数易学的学术内涵常常被忽略。实际上,胡瑗所秉持的,仍是象数义理合一的易学基本理路。作为汉代象数易学主流学说的卦气说,在其思想中依然占有基础性的地位。他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基于此一卦气说语境阐发其义理内涵。而其卦气说所涉及的,主要有十二消息说和《乾》《坤》十二爻配十二月说两个方面的内容。基于卦气说的语境,胡瑗契接汉唐经学本天道立人道的基本精神与人文价值视野,力陈圣贤君子认清自己所处时势,以强烈家国天下担当,积极投入到天下事业中去,以此非但实现个体生命之意义,更深切关怀天下之有序与和谐。  相似文献   

14.
王晶 《佛教文化》2011,(6):96-97
在江苏最东北部连云港市的孔望山,保留着一处汉代摩崖石刻.有专家说,这是国内最早的佛教内容石刻,按照年代推算,比敦煌石窟还要早两百多年.孔望山摩崖石刻的年代和内容认定,不仅充满戏剧性的一波三折,并且一旦如有些专家所言"建于汉永平四年",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都要被改写……无人认识的"圣贤群像" 一段时间里,孔望山石刻一直都被...  相似文献   

15.
“奥运火炬”于6月6日上午进入龙城太原,在历史悠久的晋祠名胜,在美丽宜人的滨河之畔,在经济挂帅的太钢工业园区,留下了太原八万主的儿女深情的祝福。 太原教区孟宁友副主教代表太原天主教参与了“祥云火炬”的传递。6月26日上午,火炬从晋祠公园广场出发,沿滨河东路,到达太钢工业园区,在宽阔平坦的滨河路上,  相似文献   

16.
梁漱溟将“中国问题”和“人生问题”的解决首先寄托在对大众具有精神感召力、能担当感化人生向上、维持社会正常运行使命的圣贤人格造成上。他融合儒家和现代生命哲学思想,对儒家式的圣贤人格进行了理论重构,提出这种人格应具有思想力、能明辨是非,有真性情,为求真理而力行,富有创造力、意志力、宽容心。人格的道德追求已由传统的“至善”转换为“生命流畅”。他结合乡村建设实践,探讨了通过圣贤特质的人格范导功能,影响大众人格境界提高的人格培养模式。就现代人仍需要通过现实的模范体现的理想人格境界作为人生范式和价值取向导引来看,粱漱溟的理论和实践是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黄丽  蒋好华 《学海》2014,(4):58-63
国内学术界普遍用圣贤教条和西方理论解读或构建中国管理模式,忽略了国民性这一实证视野。中国管理模式研究必须深入到国民性的现实土壤之中,考察本国一切管理活动背后隐藏的主流结构、体制、机制和方法等本国特色的管理元素,进而探索其现代化改良的有效途径。家长制混沌博弈是中国管理模式的传统主流结构和总特征,混沌博弈的症结不在于无法可循而在于有法不依,包括圣贤在内的全体国人无不习惯于潜规则暗箱操作,而圣贤教条常常自相矛盾地一边制造规范一边打破规范,在倡导中庸的同时背离中庸,反映了知行不一的民族劣根性。只有摒弃意念胜利法的空洞说教,将法治化进程与不良习性的潜移默化式改造相结合,中国管理模式才能稳步实现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8.
赵秋芬 《天风》2008,(15):10-10
奥运火炬点燃荆楚激情,湖北省有三个城市成为火炬接力传递的城市,武汉、宜昌、荆州,同时,荆州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协会会长丁江华牧师光荣地当选为火炬手,湖北基督徒欢欣鼓舞.  相似文献   

19.
在"致良知"话头之前,王阳明一度试图推"立诚"为学问头脑。基于"诚"字的诚切、真切、笃实等义,"立诚"说被赋予了成逻辑体系的思想蕴涵:其一,诚其必为圣贤之志向,以此确立人生方向和为学动力;其二,立其纯乎实理之诚体,此是圣人之为圣人的核心因素;其三,诚其好善恶恶之情感,此是为善去恶而恢复纯乎实理之诚体的直接动力;其四,实其为善去恶之行为,此是恢复纯乎实理之诚体而成就圣人人格的落实下手处。"立诚"说几乎将王阳明当时的学术理论和修养功夫尽数收摄在内。不过,"立诚"说不能直接表述知善知恶之明这个维度,因此,王阳明后来放弃了"立诚"话头,而转向了"致良知"头脑。  相似文献   

20.
北京奥运会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通过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