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6 毫秒
1.
逻辑上的概念,既有固定性的一面又有可变性的一面。两者系辩证统一的关系。概念的固定性,指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所反映的对象及其本质和范围的相对稳定性。概念的可变性,系由概念所处不同语境的逻辑功能不同而决定。具体地说,概念的可变性,就是概念因“交际场合的变更、交际对象的改变、交际范围和领域的不同,以及由于文章(或讲话)的要求或风格的不同等等,常常要求在不同环境下使用不同的、符合语境需要的语词”这一变动性。(王建平《语言交  相似文献   

2.
翻译和语境     
人们在日常都要进行交际,而交际都是在特定语境下进行的,翻译也离不开语境。所谓语境就是指人们交际时的社会背景、知识背景,使用语言的人的种种情况以及交际的时间、地点等等。当然也指上下文。翻译时如果不照顾到语境就会不“信”、不“达”,更谈不到“雅”了。特别是对那些歧义(二义)句、省略句、索引句(含“他”“我”“这”“今天”“曾”等词)等更要认真对待。关于歧义句:有时是由一词多义构成歧义句。例如:I would rather have his room than his company.有人译为:“我宁肯要他的房间,不要他的公司。”英文中的com-  相似文献   

3.
语用学简介     
语用学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语言学新学科,是语言的实用学。语用学本是符号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与语言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正确地解释了语言符号的功能化的过程。具体说,语用学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特别是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语用学从语言的交际效果出发,主要研究语境以及各种言语规则,如前提和背景、指示语、言外之意表达规则、对话原则等等。我们就其主要方面做一简单说明。  相似文献   

4.
人们在交际中当理解上产生疑惑或信息把握不准时,常责之以模糊,或者笼统、含糊,认识上将模糊、笼统混为一谈。其实,这三者是言语活动中不同层面上的三种不同性质的特征。它们各有自己的语言形式和逻辑表现。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中词语表达的中心意义明确而词语所反映对象的界限不确定的特征。如“晚上”,中心意义是指吃完晚饭(或天黑)到睡觉之前之一段时间,但几点钟吃完饭,几点钟天黑(不同季节、不同经纬度地区天黑的时间是不同的),几点钟睡觉,这些都是不确定的。再如“舒服”,中心意义是表示生理或心理上没有不适的感觉。但这种感觉的生理或心理的起、终点以及与  相似文献   

5.
索引表达式是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常常运用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们具有同语言行为发生时的语境状况直接相关的特殊语法特征。如指示代词“这个”、“那个”,人称代词“你”、“我”、“他”,时态词,时间和地点副词等等。对于这样的表达式,如果我们不知道它们被使用的语境情况,就不知道它们的确切意义,例如,某人门上贴有字条“将在1小时内回来。”如果不知道什么时候写的,也就不知道笔者究竟何时回来。又如语句“我是中国人。”我们不知道谁是说话人就无法断定它的真值。正因为对索引表达式的分析研究同表达式的运用密切相关,索引表达式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索引表达式有不同类型的范畴。例如人称索引就因人物在言语活动中的角色不同而有区别。第一  相似文献   

6.
我们为了掌握语言的结构规律,从而运用这些规律指导语言实践,往往要将语言切割成种种大小不同的片断。这些“片断”,我们也管它们叫“单位”。在切割中我们会发现:大片断可以分析成小片断,小片断又可分析为更小的片断,而且它们的组合有时候不是一次组合的,而是先由两个组合在一起,再同第三个组合。如合成词“人造丝”所渭“结构”,也就是指这种由较小的片断组合成较大片断的方式。分析的角度不同,所分析出来的单位  相似文献   

7.
一、“信息沟”的基本概念 “信息沟”(Information Gap),也称信息差,是指人们在掌握信息方面存在的差距。如甲所知道的某方面的信息,乙不知道;而乙所知道的信息,甲不知道,甲乙之间所存在的信息差距,就形成了“信息沟”。恰当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沟”原理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词语除了具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之外,还有修辞意义。所谓修辞意义,是指语言表达中根据特定的语境在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基础上,临时赋予的意义,用来表现形象特征、感情评价、心理联想等,从而更好地达到交际的目的。词语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是比较固定的,而修辞意义却是不能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固定的,它必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现出来。正如有的语言学家所说:“词,只有出现在那些形形色色的句子环境中时,才算是真正的语言单位。”①人们说话写文章也都是从语言环境的动态出发,掌握运用“活”的语言,而不是根据词典  相似文献   

9.
人们进行语言交际的主要目的是交流信息。因此,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双方感兴趣的不是语言形式的本身,而是通过语言形式所表达的特定的意义。研究语言的各种意义是语义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也是语言学中比较复杂的问题之一。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的那样:“人们的语言活动中出现的意义是很复杂的。有语言本身的意义,有环境给予语言的意义;在语言本身的意义之中,有字句显示的意义,有字句暗示的意义;在字句显示的意义之中,有单字、单词的意义,有语法结构的意义。这  相似文献   

10.
句子是人们交际过程中的基本使用单位。一个句子的语义,就是说话人通过句子这言语片断所传达给听话人的信息。句子的语义信息往往是很复杂的,比如有基本意义,有附加意义;有词汇意义,有语法意义;有理性意义,有指称意义;有字面意义,有言外之意等等。这些不同的句义都是由各种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负载,因此,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平面上对句子的语义进行词汇的、语法的语用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人们的交际活动就是相互交流信息的活动。言语是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但它不是唯一的和孤立的,信息交流是一个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的复杂的过程。在通常的情况下,交际活动总是在一定的语境中通过言语活动并带有伴随动作来进行的。不过,我们还应该看到,在交际过程中,语境,作为信息交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叶闯 《哲学分析》2023,(1):100-111+198
在一种自然语言中被表达的哲学作品,是否可用另一种自然语言来解释,或是否可被持另一种自然语言的人所理解,是一个严肃的理论问题。为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区分“不能正确解释”这个否定结论的几个典型涵义,并区分给出这个否定结论的典型语境。在此类区分下,可以论证,不同涵义或语境下的“不能正确解释”都是不成立的。因为,不但人们在掌握语言的能力上没有看出有任何实质不同,而且,自然语言所具有的足够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使得正确地解释在不同语言中被表达的哲学文本总是可能的。因此,并没有一种自然语言是本质上优越的“哲学语”。  相似文献   

13.
《鬼谷子》包含着丰富的语言学思想,它用阴阳的哲学观来解释语言现象,以动态的视角来看待语言,把语言交际看作一个双向循环的信息传递的过程。它重视口语规律的探索,关注语言技巧的运用,在基于语音、语义、语法等表达手段之上,形成了系统的修辞学理论体系。它注重交际过程的控制,强调交际效果的实现,阐释了包括语境在内的一系列语用因素。应当珍惜和吸收其中有价值的观点和理论,为当代的汉语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14.
人都是社会的人,生活在社会中就离不开交际。何谓交际?人们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来相互交流他们的经验、感情状态以及理智状态,这就是交际。按哲学家沙夫的观点,交际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感情的交际,一类是理智的交际。一个人把他的感情状态传达给别人,这就是感情的交际,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用一些动作传递其感情,这也是感情的交际。理智的交际则是传达某种知识或理智状态的活动,它是人所特有的。一般地,我们所讲的交际就是这种人与人之间所特有的理智的交际。理智的交际是离不开语言的,它能也只能由一种语词的语言、一种有声的语言(或这种语言的书写形式)来执行。可以说,理  相似文献   

15.
逻辑(这里指的是传统的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思维形式及其规律性。思维与语言(这里指自然语言)是不可分割的。人们的思维活动以及思维成果的表达都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没有语言材料、没有语言的‘自然物质’的赤裸裸的思想是不存在的”。既然是这样,逻辑就不可能撇开表达思维的语言去研究“赤裸裸”的思维形式。而语言总是有其语境的。任何一种语言中的一个同、一句话表  相似文献   

16.
语言逻辑研究所谓自然语言,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日常交际中所使用的语言,又被称作日常语言。世界上各国的语言例如汉语、英语、俄语、日语等等都是自然语言。与自然语言相对应的是人工语言,它是由人们特意制定的人工符号所形成的系统,例如数学语言以及某一具体学科中的特制的符号。我们一般所说的语言是指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相比,自然语言有一个无与伦比的优点,那就是它的灵活性。自然语言丰富多彩、曲尽幽微,使用起来往往妙趣横生。同一个意思,神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中有一种词汇类型——合称。顾名思义,合称就是将几个有共同之处或有联系的词语合起来所给予的一个特定的名称。如把“东北、华北、西北”这三个词语合起来称为“三北”,把“电影、电视”合起来称为“影视”等。合称在语言中经常使用,它的出现是由于其原式过长,使用中过于繁琐,不便于称说,为了提高交际效率,也是为了语言的经济原则.故而采用形式上较短的合称来代替较长的原式。例如: 1.党的十二大提出要解决三种人的问题,这是  相似文献   

18.
O 引言语言表达指利用语言发表看法、观点或论述某个问题,它包括书面形式和口语形式两种。下定义是解释一个概念的意义或厘清一个概念的不同意义的活动,这种活动是凭借语言进行的。语言表达和下定义具有不可分的关系,在语言表达中必须使所论述的问题先有一个清楚明确的定义,使语言的接收者对表达者所论述的问题先有一个明确的理解,避免理解上的误差。对于下定义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有部修辞专著说得很明白:“在写作中,定义不总是需要具有科学的准确性,它要能帮助读者理解术语,概念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罗伯特等《现代英语修辞》,第283页,Prentice Hall,1988) 下定义有各种方法,本文只谈在语言表达中,如何根据不同的对象而经常采用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一不同形式的蕴涵蕴涵关系是自然语言表达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人们在进行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时所依据的极为重要的逻辑关系之一。由于所使用的语词是有限的,而需要表达的语义是多样的,这就造成了在不同的语言中或者同一语言的不同语境中,蕴涵关系所表达的语义极为丰富多彩。为了准确描述蕴  相似文献   

20.
这里所说的信息交流,主要是指人的交际活动。什么是交际?交际就是交际者一方,用载体(物质或能量),即符号的形式,向交际者另一方,交流要传达的信息,或者说是意义,即符号的内容。所以,“交际是一种信息交流””。(《语境与语用学》)信息交流的过程是异常复杂的,但这个异常复杂的过程,却可以简单化为一个下列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