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构主义是在过去20年间涌现出来的一种很有竞争力的反实在论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某些领域(如数学、伦理)中的理论言谈所涉及的对象在本体论上是不存在的,因此这些理论言谈实际上都不是真的;然而我们可以把它们作为像虚构作品中的言谈一样继续使用下去。本文介绍和讨论了虚构主义的历史和理念,特别强调了这种理论在语言哲学、模态理论、数学哲学、道德哲学、真理理论等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形而上学命题的困境和马克思在形而上学领域中的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理解从传统哲学的认识论向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的转向,就应该理解传统哲学对于形而上学问题的理解上的困难以及马克思解决问题的思路。一、形而上学命题中的二律背反形而上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在近代,人们对形而上学的研究领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划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沃尔夫对哲学的研究领域做了有系统的和恰当的分门别类的工作。黑格尔认为,这种分类直到他那个时代仍然被大家认为是一种权威。(黑格尔,第4卷,第189页)沃尔夫认为,形而上学可以被分为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本体论(ontology),它是论述各种关于“存在”的完全抽象、完全普遍…  相似文献   

3.
“真”是语言哲学的核心概念,由于该词本身的特性,它的语义特征在日常使用中并不明显。围绕“真”有许多讨论,形成不同理论。这样的讨论和理论既有语言学层面的问题,也有形而上学层面的问题。戴维特详细分析论述了这两个层面的差异,并试图说明二者的优劣以及孰为先孰为后。无论他的观点是不是正确,不管他的论证是不是充分,他的文章至少是一篇出色的综述,从中可以使我们大致领略当前关于真之形而上学是一种什么样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狄尔泰:在形而上学与非形而上学之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哲学家威廉·狄尔泰 ( Wilhelm Dilthey,1 833— 1 91 1 )是“1 9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思想家” (参见里克曼 ,第 4页 ) ,被人称为“人文科学领域里的牛顿” (参见《瑞士大学学报》第 36卷 ,第 2 33页 )。但是 ,由于狄尔泰本人思想的复杂性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 ,人们很难把握狄尔泰的思想 ,于是有些人就简单地把狄尔泰说成是一个过渡型的哲学家。本文旨在通过阐述狄尔泰的精神科学的思想 ,指出狄尔泰思想的独特意义 ,探讨处在形而上学与非形而上学之间的狄尔泰对现代西方哲学的贡献 ,并由此使我们关注和把握西方近现代哲学发展的脉络。一…  相似文献   

5.
"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兵  蒋红  吉凯 《哲学动态》2002,(11):22-24
由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和云南大学联合主办的“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8月4日-5日在云南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7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的目的是以分析的形而上学中的核心课题为线索,试图对当前分析的形而上学的研究状况做一个整体的介绍和讨论。文章将围绕存在与物体、可能与必然、时空与因果、心灵与物质、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等主题来展开。对于每个主题,我在评介各个重要课题的时候,将着重展现不同理论之间的争议以及这些争议向我们提出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苏轼所用概念及命题的详细分析发现,苏轼以《苏氏易传》之注释为载体,在形而上与形而下两个层次对世界进行了的精细地分析。在苏轼看来,道与气是形而上的存在,道在万物中之运行亦称之为神,而阴阳二气之相交则打开了万物创生的生生之门。在形而下的世界中,有生有物,物转相生,万物以其存在的多重维度,形成了生动活泼、变化万千的世界。而人作为万物中之卓越的存在,则通过性的通道与道建立了声与闻的关系,进而成为"人能弘道"的主体。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的中国哲学研究,"本体论"概念的误置屡见不鲜,因为源自古希腊哲学的"本体"和"存在",并不符合中国哲学语境中的"本体"。澄清这一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于:要想准确而内在地理解中国哲学理论范式,就必须从心性论层面把握中国哲学语境中的"本体"。同样地,中国哲学中的形而上学独具特色,迥异于古希腊哲学以来的metaphysics(形而上学)。以道家哲学为例,"道"不仅不出现于时空之中(无象、无形),亦不出现于语言之中(无名),具有明确的"非实体性",而古希腊以来的metaphysics则掺入了更多的物理学思考的特点。中国哲学语境中的形而上学体现为心性论、实践智慧与境界理论,而不是本体论、逻辑学和知识论。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形而上学我要使用的方法是起源于古代而今天仍为人们所使用的方法,也就是给出一些实例,再从中抽象得出一般的原理。让我们以罗马诗人卢克莱修的形而上学为例,他借用了古希腊原子论者的观点。卢克莱修认为,基本的实体是由原子和虚空或空间所组成的。原子是坚硬的,小到我们看不见它,它们在空无的空间中运动并且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0.
近代,尤其是康德以来,对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采取完全肯定态度的哲学家几乎越来越少。改造或拒斥形而上学已经成为当代西方哲学的一个基本倾向。这种倾向无论是在以语言分析为突破口进行的哲学逻辑化、技术化的改造过程中,还是在以直接揭示生活世界,高扬人本主义为目的的现象学、存在主义运动中,都首先表现为对传统哲学中那种先验固定的普遍本质,最终基础的抛弃。在这方面,海德格尔的深刻之处在于,他在审视了全部存在问题讨论的基础上,把世界看作既无根据也无理由即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从而使形而上学最终在传统理性主义整体主义思…  相似文献   

11.
12.
<正>形而上学一词,源自西方哲学词汇"metaphysics",按中文解释,意即超越于各门以具体事物为研究对象的科学。黑格尔认为形而上学最最重要,他说:"一个有文化的民族竟没有形而上学就像一座庙,其他各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黑格尔,1982年,第2页)但后起  相似文献   

13.
自孔子被介绍到西方,他基本上被定位为一个没有形而上学思维的道德哲学家或伦理学家,而且被看作东方的苏格拉底——一个“述而不作”的教育家。然而,这是缺少发现的结果。孔子决非是没有形而上学思维和形而上学贡献的哲学家或思想家。传统的研究孔子哲学和形而上学的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因而造成了对其哲学体系和形而上学贡献的误读或误判。认识孔子的哲学及其形而上学必须了解儒家思想的历史渊源和传承关系,从孔子与《周易》的关系来考察。这是一个被人忽视或挖掘不够的视角。本文将从这一视角系统考察孔子的形而上学,揭示孔子哲学中原来被…  相似文献   

14.
古人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和“器”构成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二个基本方面。“器”涉及人类社会的物质环境,没有“器”,人的问题也就不复存在;“道”则涉及人类对生存意义和发展方向等根本问题的追问和评价,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关键所在。但是,关于“道”的形而上学在古代社会经历过漫长的辉煌历史后,遭到了近代实证科学的冷遇。在十六、十七世纪,当近代欧洲的哲学开始摆脱神学的羁绊时,就已出现了反形而上学的实证主义倾向。由于实证科学和科学主义的迅猛发展,形而上学像一个失去劳力的老人一样,面临着对自身生…  相似文献   

15.
如何理解形而上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习和研究西方的形而上学 ,最重要的问题在于理解。对于我们中国学者来说 ,理解形而上学则至少要面对三个问题。首先是语言层面上的问题 ,其次是思想层面上的问题 ,最后还有学术层面上的问题。这三个问题不仅直接与理解形而上学的具体问题相关 ,而且关系到对形而上学的实质的理解。一语言层面的问题最简单最直接地表现为翻译的问题。翻译的问题 ,特别是一些术语的翻译 ,说到底还是理解的问题。以“形而上学”这个概念为例。我国古代就有“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之说 ,形而上、下的区别一直沿用至今。借用这里的术语 ,人们以“形…  相似文献   

16.
首先,什么是形而上学?这个名詞包含着許多不同的意义。我們知道,奥古斯丁·孔德和实证主义者給形而上学下的定义是:凡不是直接接触于經驗的,照他們看来,就是形而上学的。又有一些人从形而上学中得出一个富有詩意的概念,甚至是一个神秘的概念:正因为某人是昔乐家,所以他是形而上学者,以及正因为有些人不懂得音乐的語言,所以他  相似文献   

17.
近来,胡塞尔的若干阐述者给他加上了“形而上学者”的称号。按照这些人的用法,“形而上学者”这个词有一个很明确的和专门的意义。在他们看来,海德格尔是典型的形而上学者,因此他们阐述的意图是让我们注意到胡塞尔的著作和他那位最得意的门生(指海德格尔——译者注)的著作之间的重大相似之处。海德格尔在《存在和时间》一书中提出了“存在的含义”问题,并且因为这个缘故,把他的这部著作描述成一部“本体论”意义下的论著。他的探讨,就其想表明人的存在在种类上不同于桌椅的存在,亦即不同于世界上客体的存在的那些方面而言,是“本体论的”。在整个探讨中,存在含义这一中心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被译为"形而上学"?这里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本文试图整理罗列"Metaphysics"曾出现过的各种译名,通过大量的文献来还原日本明治时期"Metaphysics"被译为"形而上学"的过程,同时也要回答:"形而上学"是否首次出现于1881年?"形而上学"是否是根据《易经》典故而译?"形而上学"作为"Metaphysics"的译名是否合适?以及"形而上学"约定俗成留传至今的原因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辩证法》、《终结游戏》等著作[1]中,当代德国哲学家、社会理论家维尔默(Albrecht Wellmer,1933-)试图在继承和改造传统批判理论的过程中重建批判理论的规范基础;通过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辩证法的阐发建构后形而上学现代性理论;通过对真实、表象、和解等问题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总体上说是不成功的"结论的发表在社会上引发了对卫生改革的种种议论,从卫生改革的设计、实施和评估三方面论述了由于政府的缺位和伦理学的缺席,将卫生改革引向功利主义的死胡同,使得卫生改革背离了公正的目标而导致失败.但退回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办医模式同样没有出路,在今后的深化改革中,必须强调医学目的,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加大政府的投入,围绕公正目标,建立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