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 齐文化研究院是山东省、淄博市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的重点科研机构,齐文化研究院在省市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齐文化研究院于1999年11月26日在淄博学院成立。在成立大会上,省市及淄博学院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代表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齐文化研究事业和齐文化研究院工作寄予极大的厚望。今将有关讲话刊发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在省、市有关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淄博学院党委的领导下,经过较长时间筹备,1999年11月26日,在淄博学院召开了“齐文化研究院”成立大会。  相似文献   

4.
各位专家、朋友们、同志们: 山东省“九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三大文化工程之一——齐文化研究院,继孔子研究院和齐鲁会馆之后,今天在淄博宣告成立了!值此,我代表山东省政协,代表政协主席韩喜凯同志向齐文化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5.
各位朋友: 首先祝贺淄博学院齐文化研究院的成立,祝齐文化研究院旗开得胜,万古长青!据我浅薄的知识所知,以地区文化为研究对象的研究院,大概还没有。齐文化研究院可能是个创举。这个创举,我觉得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6.
庞朴 《管子学刊》2000,(2):13-14
各位朋友: 首先祝贺淄博学院齐文化研究院的成立,祝齐文化研究院旗开得胜,万古长青!据我浅薄的知识所知,以地区文化为研究对象的研究院,大概还没有。齐文化研究院可能是个创举。这个创举,我觉得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7.
张越 《管子学刊》2010,(1):F0003-F0003
由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宣兆琦教授承担的,首批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读物出版资助重点项目《图说齐文化》一书,于2010年1月由青岛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8.
许宝新 《管子学刊》2005,(1):128-128
最近,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王修智在我市临淄区视察齐文化研究与开发工作时强调,齐文化是淄博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资源,要搞好整体的规划、开发和建设,扬起齐文化这面大旗,塑造并打响齐文化品牌。市委副书记岳长志陪同视察。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 2000年 1月 17日,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研究并决定建立山东省齐文化研究基地,是省七大社科规划重点科研基地之一。 齐文化研究基地挂靠淄博学院,淄博学院院长范跃进教授为基地负责人,副院长兼齐文化研究院院长王志民教授为基地首席专家。基地学术带头人及成员计有2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7人,副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3人。 齐文化研究基地的近期科研计划主要有先秦齐鲁关系史研究、管仲研究、齐文化与素质教育。中长期科研计划的重点是力争实现三个突破:第一,东夷文化与中国上古文明研究的突破;第…  相似文献   

10.
《管子学刊》2005,(4):F0002-F0002
于孔宝,1961年4月出生于山东省桓台县,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管子学刊》编部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齐文化与先秦文化,曾荣获淄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淄博市十佳社科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1.
现在,我们很有必要认真讨论一下齐文化旅游问题。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影响,从国内环境来讲,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旅游事业的思想理论指导下,我国的旅游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正在向着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方向前进,齐文化旅游走向产业化已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从国际环境来讲,中国即加入WTO组织,与世界交往的频率日趋加快,据联合国有关组织1999年底统计,中国的旅游业已进入世界排名第五位,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支脉,在全国的旅游业大踏步前进的情况下,齐文化作为…  相似文献   

12.
《管子学刊》2005,(2):F002-F002
邱文山,男,1965年8月出生,山东省沂源县人。1986年7月于山东师范大学政治系本科毕业,1992年7月于复旦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现为山东理工大学教授、山东理工大学“136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才、齐文化研究院齐国历史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兼任山东省历史学会齐文化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淄博市周易研究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13.
试论齐文化的初步形成宣兆琦齐文化的形成是齐文化研究领城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试从齐文化形成的契机、形成方式和初步形成三个方面,对该课题作一尝试性的探讨,以就正于方家。一、齐文化形成的契机世间诸多事象往往表现为这样一种情形:当一个新事物产生之前,产生该...  相似文献   

14.
《管子学刊》2006,(4):F0002-F0002
张光明,男,中共党员,1957年2月生于临淄区齐都镇田家村,198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现任淄博市文物局副局长,淄博市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兼任中国殷商学会副秘书长,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中国博物馆学会、中国饯币学会、中国  相似文献   

15.
齐文化体育是我国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在我国传统体育中独树一帜.体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研究齐文化体育的特点和产生基础.分析齐文化体育产生发展的时代背景.对于当今现代体育的发展和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试论齐文化的流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齐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本文中的齐文化是指狭义的齐文化,即先秦时期的齐文化。齐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全面整合之后的流变,表现为两种方向:其一,齐文化与秦汉时期的经学合流。形成了齐派经学;同时又与谶纬学说融合,形成了谶纬神学。齐派经学、谶纬神学可以说是齐文化的流变对封建上层社会的影响。其二,由方仙道演化而来的道教,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正统宗教。这可以说是齐文化的流变对封建下层社会的广泛影响。本文拟从齐文化与经学、谶纬、道教等方面来观照齐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全面整合之后的流变。  相似文献   

17.
齐文化对孔孟思想的影响刘斌齐文化的远源是太吴伏羲氏文化和炎帝神农氏文化,史称"羲炎文化"或"羲农文化"。羲炎文化或羲农文化为八卦、阴阳五行等学说,即儒、墨、道德、阴阳五行等多家学说所自出,因而有"下论孔墨,上述羲炎"(司马光《温国文正公集·稷下赋》)...  相似文献   

18.
试论齐文化的三个主要来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论齐文化的三个主要来源于嘉芳本文中所讨论的齐文化这个概念,主要是从考古学文化这个角度出发。组成齐文化的各要素,在融合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或大或小的作用,但是一旦形成了相对独立、具有自己特色的齐文化,它们便有机地化为一体,成为一个新的文化体系。也就...  相似文献   

19.
齐国在开国之初实行的治国之策,不仅推动了胶东地区的铜铁业、盐业、纺织业有了更大的发展,而且齐国“开其国门”的开放之策,也进一步推动了胶东地区对其他诸侯国及朝鲜、日本的经贸往来和对外开放。胶东地区在学习和接受齐文化影响时,既注重学一习和引进齐文化中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百姓生活的改革内容,又对自身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很好地继承。齐文化影响与提升了胶东莱文化。莱文化中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丰富了齐文化。  相似文献   

20.
1998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理论部与淄博学院齐文化研究所联合举办了“齐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暨《齐文化丛书》座谈会”。10余位专家学者畅谈了齐文化的历史地位、齐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齐文化丛书》出版的价值与意义。兹将会议的主要内容整理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